成语故事 | 趋之若鹜(趋之若鹜是什么意思)

趋之若鹜是什么意思(成语故事 | 趋之若鹜) 典故 明朝万历年间,我国宁夏、青海等边塞地方很不安定,一些贼寇纠集少数民族时常入犯,杀人抢马, 甚至攻城略地。 这时,有位镇守边关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24 00:07:48

趋之若鹜是什么意思(成语故事 | 趋之若鹜)

典故

明朝万历年间,我国宁夏、青海等边塞地方很不安定,一些贼寇纠集少数民族时常入犯,杀人抢马, 甚至攻城略地。

这时,有位镇守边关的总兵叫萧如薰,在他聪明机智的妻子杨氏的参谋、鼓舞下,屡屡击败来犯的敌人,受到了朝廷的器重。他前后镇守过七处边城,所到之处都使祸乱平定了。

萧如薰不仅带兵持重有方,而且亦能写诗文,因此文人学士趋之若鹜,都喜欢到他家作客,饮酒赋诗,谈论时事。

由于与他来往交结的宾朋太多了,军营中接待的人很感苦恼,耗费的财力物力也很多,军中颇以为苦,萧如薰不能推辞。一时成为风气,各边镇的物力为之耗减,有识之士没有不叹息的。

释义

趋:快走。

鹜:野鸭。

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一个事物。多指不正当的。

辨析

[近义] 如蝇逐臭、如蚁附膻

[反义] 敬而远之、无人问津

用例

毕尚书宏奖风流,一时学士文人,趋之如鹜。(清·袁枚《随园诗话》)

源流变化

[趋之若鹜]语本《史记·货殖传》一二九3271:走死地如鹜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意思是为了牟取钱财,像成群的鸭子不顾性命地奔赴危险之地。

后来用[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一个事物。多指不正当的。若也作“如”。清·李渔《笠翁文集·三·与赵声伯文学》:蝇头之利几何,而此辈趋之若鹜。|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一·七:毕尚书宏奖风流,一时学士文人,趋之如鹜。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