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飘色高清图片(吴川飘色)

吴川飘色(吴川飘色高清图片) 吴川飘色,是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产生于晚清,成熟于民国至解放初期,冷落、沉寂于文革时期,复苏、发展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22 18:16:54

吴川飘色(吴川飘色高清图片)

吴川飘色,是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产生于晚清,成熟于民国至解放初期,冷落、沉寂于文革时期,复苏、发展、繁荣于改革开放以后。

吴川飘色经历了一个演变和发展过程,由原来的“转色” 演变为“板色”,发展到现在的“飘色”。吴川飘色的发源地是吴川市黄坡镇沙岗村,由民间艺人陈趣珩首创,其子陈寿全继承和发展。目前,吴川飘色的传承谱系主要有黄坡谱系、梅录头谱系、梅岭谱系、隔塘谱系。

吴川飘色造型独特,艺术形式多样,飘色人物靠一根隐蔽着的“色梗”支撑。一板飘色,在柜台上的小舞台或坐或立的称为“屏” ,凌空而起的人物造型称为“飘”,造型人物年龄一般为6至12岁,飘色内容一般以历史故事、神话故事为多,近年也有现代题材。一板飘色由过去的一“屏”一“飘”发展到现在的一“屏”多“飘”,一“屏”十多“飘”,甚至多“屏”多“飘” 。一板飘色就像一座活动的小舞台。

吴川飘色,是一门集戏剧、音乐、美术、魔术、杂技、力学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塑造人物飘然欲飞,惊险神奇,以其高、精、险、奇、巧,被外国友人誉为“东方的隐蔽艺术”。

吴川飘色起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特别是每年正月十六、十七日吴川市元宵民间艺术节,吴川飘色巡游队伍长达数里,场面壮观,令100多万观众大饱眼福,叹为观止。2000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录镇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