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的密度(食用油密度对照表) 素菜,向来都是低脂低热量的代名词 不少胖友减肥心切,甘愿做起“食草动物” 小赛在这里必须给大家一句忠告: 不是所有的素菜都适合在减肥期间食用
食用油的密度(食用油密度对照表)
素菜,向来都是低脂低热量的代名词
不少胖友减肥心切,甘愿做起“食草动物”
小赛在这里必须给大家一句忠告:
不是所有的素菜都适合在减肥期间食用
它们往往披着低热量外衣
让你不知不觉摄入很多热量
烹饪方式会影响到食物的油脂含量,餐桌上看起来不是油炸、爆炒的素菜,每一个都是“贴膘”高手。
♦️ 【干煸豆角】
干煸豆角,听起来像是一道素菜,但正宗的干煸豆角需要用油将豆角皮炸至虎皮状,然后再放入锅中炒制。
一波操作下来,不仅热量超标,菜中本身的营养也遭到了破坏。
过油的干煸豆角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为豆角在油炸时,非常有可能外焦里生,其中含有的氰苷没能被挥发出来,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 【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炒鸡蛋,被称为第一国民菜,不需要任何烹饪技巧,厨房小白也能做得色香味俱全。
然鹅,西红柿炒鸡蛋哪哪都好,就是费油!!
绝大多数小伙伴炒这道菜都会放两次油,炒鸡蛋放一次油,炒西红柿再放一次。
做出一份口感松软蓬松的炒鸡蛋,最少需要 25 克油,算上炒西红柿的那部分,前前后后大约要加入 40 多克油,这已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标准了。
别看西红柿炒鸡蛋是个素菜,其含油量可不比一碗油滋滋的红烧肉少(⊙o⊙)哦!
♦️【红烧茄子】
正宗的红烧茄子,要想味道好,一定是先炸后烧。
裹上一层玉米淀粉,炸至茄子表面金黄时捞出,若想要追求酥脆的口感,还得继续放入锅中复炸。
啧啧啧,肉眼可见的油呀,光是淀粉就已经吸足了油脂。而茄子属于疏松多孔型蔬菜,结构如同一个海绵体,在烹制过程中,更容易吸收油分。
wow~你吃的每一口绵软细腻的烧茄子,都是隐藏的热量炸弹。
♦️【酸辣土豆丝】
很多胖友认为减肥期间吃酸辣土豆丝是有利于减肥的,因为它热量比较低。
其实不然,土豆属于根茎类蔬菜,从蔬菜的角度看,土豆的碳水化合物要比普通蔬菜高出一个天际,通常在14%~20%之间。
碳水化合物是体内脂肪堆积的罪魁祸首,减肥期间需降低碳水的摄入量。
♦️【腐竹】
腐竹的脂肪是自带的,每100克腐竹的脂肪含量为27.2克。
热量就更不用说了,以100克可食用部分计算是485大卡,超过了同等重量猪肉的热量。
有些商家为了延长腐竹的保质期和增加口感,常用油炸的方式处理腐竹,并加入大量食盐,这样无疑增加了腐竹的热量值。 别看腐竹是素菜,真的有点“肥”,绝对不枉“素中之荤”这个称号。
吃货减肥党要发愁了:做菜不放油?疯了吧,和尚都能吃油呢!
诶诶诶,油肯定要吃,只是每天吃多少而已。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中国人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为25-30克。
25-30克是什么概念呢?
家用的小汤勺,容积大约是15—25毫升,换成食用油的比重,大概是10—15克左右,按照这个比重估算,大约小汤勺2.5—3勺的量。
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不得超过30克,对于爱吃重口味的小伙可不友好呀,随便吃个火锅、干锅,总量就超标了。
肥胖的人通常伴有三高症,尽量改变一下烹饪方式,这样能减少很多油脂摄入。
健康的烹饪方式:蒸、煮、烤、炖、凉拌。
拿土豆举个栗子吧,煮、蒸、炖、烤做出来的土豆,一定是低热量、低脂肪的。
这些烹饪方式能把土豆中的淀粉分解掉,这样就不用担心油会锁住淀粉,进而让身体长胖了。
没有不健康的食材
只有用错的搭配和烹饪方法
用健康的方式打开蔬菜
在这个夏天吃出S码好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