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公园(游成都市浣花溪公园有感) 从清早开始太阳公公就一直躲在云层后面不肯露出笑容,但步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大门口发现人流不断,虽然算不上拥挤,但还是络绎不绝。因成都昨
浣花溪公园(游成都市浣花溪公园有感)
从清早开始太阳公公就一直躲在云层后面不肯露出笑容,但步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大门口发现人流不断,虽然算不上拥挤,但还是络绎不绝。因成都昨晚下过小雨这时候气候凉爽、空气格外清新,真是休闲旅游、赏花观景、体会成都诗词文化的难得机会。
公园大门口和诗歌大道两旁的树上插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喜庆祥和的传统红灯笼,让人步入其中就感到了浓浓的双节气氛。
来到了公园标致性雕塑《源泉》面前驻足观望,该雕塑总高度达14.5米,鼎高度4,5米,宽6米,重达70吨,如此椭圆形铜鼎为华夏古今第一鼎。
《源泉》以春秋时期文化符号为原型,意在彰显中国诗歌兴于春秋渊源流长,诗歌创作文思泉涌,才华横溢。中国诗歌文化中心落户成都,将迎来诗歌文化鼎盛时期。
来到现代诗歌文化主题区,《乡愁篇》台湾已故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让人感慨万千,重温一下这首现代诗吧!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相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先生与四川有着很深的情缘,曾经在抗日战争时期他随家人在四川居住达七年之久,度过了少年发蒙、求学、成长时期。他曾经自述“蜀者、属也,在我少年记忆深处,我早已是蜀人”。
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和散文之所以被我们熟悉,不得不感谢第一个把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引荐来大陆并引发巨大反响、成都本土出生同时也是一位非常知名的现代诗人流沙河老先生。两位才华横溢的现代主义诗人亲如兄弟、以诗会友,“神交”长达三十多年,自八十年代以来两位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2005年2月23日余光中还来成都武侯祠参加“千秋蜀汉风,武侯海峡诗歌楹联会”,两位见面时曾经相拥而泣,感人肺腑。
1982年,余光中在写给流沙河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四年后,余光中写的《蟋蟀吟》中写到:“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来叫我?”。信中的话触动了流沙河老先生的灵感,创作出了著名的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并收录进了高中语文课本之中,虽然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但其中有些经典段落,每读一次都深有感触: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唱歌
在每一个中国人脚步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如今这两位才华横溢的老先生都已离开我们,此文表达对两位长者深深的怀念,也祝愿两岸同胞共享中秋佳节团圆的快乐!中秋佳节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共同的节日。祖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祖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