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被烧死在十字架上(哥白尼怎么死的)

在我国的诸多传统节日中,许多都是需要祭祀的。 比如清明,七月半、重阳节、除夕等。 在这些节日中,长辈们总会带我们去庙里祭拜佛祖观音。 而许多95后、00后的年轻人都不理解:“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3 19:15:53

在我国的诸多传统节日中,许多都是需要祭祀的。

比如清明,七月半、重阳节、除夕等。

在这些节日中,长辈们总会带我们去庙里祭拜佛祖观音。

而许多95后、00后的年轻人都不理解:“老人每年都要去寺庙里烧香拜佛,明明那就是迷信,浪费钱,为何他们却深信不疑呢?难道在老人心目中,宗教真的比科学更靠谱吗?”

一、宗教到底是不是迷信?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年轻人问起这个问题,甚至许多年轻人都说:“这个世界就是崇尚科学的,宗教什么的都是迷信!你们信奉宗教就是封建落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宗教到底是不是迷信?

我们先来看看迷信的定义:

什么是迷信?

迷信是指:

不辩事理真假而盲目信仰,它主要是指占卜、风水、命理和鬼神等传统封建迷信内容。

不过,我国无神论专家牙含章也把迷信分为3类,包括:“宗教迷信、封建迷信和一般迷信”,平常我们宣扬要破除迷信,主要指的是封建迷信

按照牙含章的说法,宗教的确是迷信的一种,但它在国际上却是合法存在的。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全球公认的三大合法宗教。

二、信奉宗教是封建落后吗?

在解释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宗教和科学的异同。

首先,从哲学上分析,宗教和科学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唯心主义,一个是唯物主义

两者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立的,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也反对用超自然的原理去解释万物。

而宗教的本质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他们相信神鬼的存在,并且主宰着这个世界。

在西方的思想发展史上,宗教曾与科学有过多次冲突,比较有名的例子便是: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与传统宗教地心说的相互对立,最后哥白尼被宗教信徒活活烧死在十字架上。

但是,这并不代表两者没有共性。

在西方近代科学发展史中,宗教就一直伴随左右。

宗教教徒对待科学者从最初的迫害,到和解,到现在的共存共荣,是因为双方在许多方面都是有共性。

如今的宗教也不再一味地信奉神学,他们开始融入更多的科学元素进入宗教领域,比如佛学里面的诸多思想就与心理学挂钩。

而且,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都习惯用神学来解释。

哪怕是西方最伟大的几位科学家,依然不敢否定宗教的作用。

物理力学的奠定者牛顿大师就曾说过:“科学与上帝的伟大创造相比,不过是一个孩子在大海边捡到一片美丽的贝壳而已。”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名基督教徒,他曾说过:“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没有宗教的科学却是无法前进的。”

电灯的发明家爱迪生也说过:“假如我否定上帝的存在,就等于亵渎我的知识。”

就连近代无神论思想的理论提供者达尔文先生,也在他的《物种起源》中反复强调,自己并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

可见,近代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没有因为科学而否定宗教,他们都无法否定,我们就更没有资格质疑宗教的无用性了。

三、老人为何比年轻人更信奉宗教?

据调查显示:

2000-2010年,我国老年人的信教比例维持在14%-17%之间,它们从高到低依次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和其他宗教。

大家细心看可以发现,越是年纪大的老人,越对宗教一类的唯心主义越是深信不疑。

老人为何比年轻人更信奉宗教的原因,主要有3点:

1、对死亡的恐惧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老年人对于死亡的恐惧要远胜于年轻人。

死亡是一个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正因为恐惧,他们才渴望通过宗教的途径来获得保护、解脱。

许多宗教宣扬人死后灵魂不死,老人希望自己死后灵魂能够进入天堂,虽然他们不敢肯定这种说法是否真实,但宗教的信仰能让他们忘记这种恐惧,获得心灵的慰藉。

2、对于疾病的担忧

老年人较年轻人身体更差,所以他们更自己的身体。

许多老年人患有焦虑症、抑郁症,整天担心自己的病痛,被折磨得惶惶不可终日。

通过信仰宗教,他们可以从宗教的主旨中获得一份心灵的慰藉,也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

3、缓解孤独感

因为老年群体比较特殊,而且处在社会边缘化阶段。

所以,老年人的孤独感是一种常态,许多老年人信奉宗教并不是因为他们相信宗教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而是他们喜欢那个气氛,喜欢一群人在一起进行宗教活动。

老人们可以在庙会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通过宗教活动来进行自我心理疗愈,同时又能结交自己的老年圈子,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发展。

由此可见,宗教并非洪水猛兽,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在某些方面甚至对人们的心理有着很好的宽慰作用。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