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跑步总会脚跟落地,跑步应该用脚掌的什么位置落地才好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你跑步总会脚跟落地,跑步应该用脚掌的什么位置落地才好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你跑步总会脚跟落地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19:19:01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你跑步总会脚跟落地,跑步应该用脚掌的什么位置落地才好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你跑步总会脚跟落地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你跑步总会脚跟落地

2、跑步时脚掌落地还是脚跟落地

为什么你跑步总会脚跟落地

关于跑步应该用脚掌的什么位置落地,在跑步爱好者圈子里面似乎是个富有争议的话题。无论是前掌落地跑法还是后跟落地跑法,抑或是全掌着地的跑法,都有其数量庞大的拥护者和支持理论,还有的跑者认为:跑步是一件很随性的事情,只要自己舒服就可以了,过于讲究姿势和技巧,只会增强跑步的心理负担,失去了跑步的乐趣。

为什么要研究跑步的姿势?

但实际上,跑步是一项严肃的体育活动,忽视姿势和技巧,有可能会使跑步受伤的风险成倍的上升。跑步与其他运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跑步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剧烈运动,不会像足球、篮球一样存在强烈的对抗,也不会像排球或者羽毛球一样突然的跳跃和高空落地,像此类运动往往会出现突发而严重的运动损伤。而跑步的运动损伤往往来自慢性积累的损伤,在损伤初期症状并不明显,而当损伤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演变成为持续的疼痛,导致无法进行运动甚至会影响生活质量。

究其成因,跑步的运动损伤往往和跑步落地的姿势有关。在跑步时人体腾空后产生的加速度和体重本身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使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承受体重几倍的重力,所以如果在落地时关节如果处在一个绷直的状态,重力就会全部由关节来承担。当使用后脚跟落地时,腿部会处于这样一个绷直的状态。虽然膝关节有半月板、软骨和结缔组织来对重力进行缓冲,但是正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长期持续的重力冲击,会导致半月板损伤、软骨磨损和结缔组织钙化,最终导致运动损伤。

使用后脚跟落地会有什么风险?

当使用后脚跟着地时,绷直的腿部会造成一个刹车效应,使跑步者多承受了一个阻碍前进的阻力,降低了跑步的效率;用后脚跟落地时,跑者还需要做一个扒地的动作,才能将身体重心从支撑脚的后方移动到支撑脚的前方,所以支撑脚所必须承受重力的时间也随之变成,增加了支撑脚膝关节的负担。

可是观察职业比赛可能会发现,很多职业选手会采用后脚跟落地的跑步方式。实际上那是因为职业比赛中选手为了追求成绩,所以刻意提高了步幅的原因。职业选手经过了长期的训练,所以可以通过高效的扒地动作,将身体重心快速前移,控制身体重心迅速的通过支撑脚,从而减少对支撑脚关节的伤害。

使用全脚掌落地有什么优缺点?

笔者曾经听到过有些跑友推崇全脚掌落地的跑步方式,有跑者认为,全掌落地时,踝关节处在锁死状态,可以避免脚踝扭伤。但是正因为踝关节处于锁死状态,跑步产生的重力都会由踝关节内的软组织和膝关节的半月板来承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受伤的风险。

同时使用全掌落地在起步时还需要足背和小腿的伸肌多做一个“蹬地”的动作,才能让身体保持前进状态,这样就使得腿部肌肉多做了一个多余的功,长时间下来会使小腿的疲劳感增加。

前脚掌落地的优势

《跑步革命》的作者尼克拉斯.罗曼诺夫博士认为,使用前脚掌落地是更具有效率的跑步方式。实验证明在采用前脚掌落地能使整个腿部关节处于一个弯曲的状态,弯曲的状态有助于重力的吸收,此时不仅膝关节和踝关节能承担重力,由于关节的弯曲,大部分重力都会被腿部肌肉分担,相比直腿状态下的落地,半月板和结缔组织所承担的压力大大减少,从而有效的保护到我们的关节。

使用前脚掌落地的方式,可以减少腿部在落地支撑的时间。当前脚掌落地时,身体重心和支撑脚落在同一条直线上,身体的重心能快速的通过支撑脚,移动到身体前方。每次落地的时候腿部需要支撑身体重力的时间越短,对腿部关节的伤害就会越小。

前掌落地并不等同于“垫脚尖跑步”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前脚掌落地并不简单的等同于“垫脚尖跑步”,曾经就有跑友咨询笔者:为什么他坚定的贯彻了前掌落地的原则,为什么长时间跑步之后出现了小腿前部疼痛的症状?这就是因为这位跑友把前脚掌落地理解成了“垫脚尖跑步”,坚决保持不让脚跟落地,所以造成了每次落地中小腿前侧伸肌用力对抗重力,最终导致了疼痛发生。

前脚掌落地跑法应该是使用脚掌前1/3的肉垫部分落地,保持踝关节放松,触地的部位会从脚掌过渡到脚掌外侧,最后为了保持平衡,脚跟也会在地面上轻轻的接触一下(也可能不会接触)。虽然描述起来很复杂,但是在跑步中这个过程仅仅是短短一瞬间而已,之后身体重心已经离开了支撑脚,继续向前移动,而后腿紧跟着也离开了地面,准备下一个落地过程。

尼克拉斯.罗曼诺夫博士提出在跑步过程中使用前脚掌落地可以使身体保持重心向前,这样就能有效的利用前倾的重力作用使我们保持向前,这样我们就能跑得更快而且更省力,提高跑步的经济性。

结语

所以在跑步中,最适合初跑者和业余跑者的落地方式应该是采用前脚掌落地,前脚掌落地也被证明更适合长时间长距离慢跑的跑步方式。当然,如果在比赛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者在跑步的冲刺阶段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落地的方式,但是建议采用何种落地方式都应该以尽量避免受伤为前提,毕竟保持健康才是运动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所在。

*本文主要观点来自尼克拉斯.罗曼诺夫博士的《跑步该怎样跑》一书,结合了笔者自身跑步经验和治疗病例。

*本文使用的图片由作者结合网络素材绘制。

跑步时脚掌落地还是脚跟落地

跑步时脚掌落地还是脚跟落地

跑步时脚掌落地还是脚跟落地,跑步是有氧运动里减脂效率最高的运动之一,正确的跑步姿势能有效提高减脂效率,同时能防止受伤。那么你知道跑步时脚掌落地还是脚跟落地吗。

跑步时脚掌落地还是脚跟落地1

跑步时脚掌落地还是脚跟落地

跑步时可以脚掌着地也可以脚跟着地。脚掌着地的时候,脚和脚内侧为一条线,整个脚掌同时落地,这种方法脚部触地面积大,对脚造成较小的压力,减少了身体受伤的几率。脚跟着地时,脚后跟先着地,紧接着脚掌和脚尖着地,然后再蹬地,这种方法跑起来更省力,比较适合长时间的慢跑。跑步时前脚掌着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膝盖起到保护作用。跑步时前脚掌着地意味着足部肌肉、肌腱与跟腱参与到足部落地时的缓冲过程中,同时这种着地方法能充分利用足弓的弹性来缓冲着地时的冲击力,减少此部分力向膝关节的直接传递。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时候,在跑步的过程中会将前脚掌着地跑成了脚尖着地,这样会导致小腿肌肉时刻紧绷,时间长了会诱发跟腱炎,小腿肌肉也容易拉伤。

跑步正确的落脚方式图

1、前脚掌着地

这样的着地方式一般出现在短跑或百米冲刺比较常见,对跑者的速度及腿部力量要求比较高;理想的前脚掌着地主要落在足部的跖球及外缘处;此时足部轻微内旋,承载重量,然后足趾离地。

2、足中着地(或全脚掌着地)

主要依靠跖球部位,同时牵涉到脚跟,此时足部和地面平行落地。足弓吸收冲击力,如上面视频里,大多数是先从外侧滚动传导然后再全脚掌落地。

3、后脚跟着地

足跟着地会受到双重的冲击力,其中就有制动力,许多速度较慢的跑着会选择此种着地方式。

触地方式不同你的触地时间是有差异的(据说,习惯足中部着地的跑者每次触地的耗时是183毫秒)。

触地时间越长,不但不利于PB,是因为触地时间太长而导致损伤风险会提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跑步总提倡提高步频,就是为了让触地时间更短,从而减少对膝踝等关节的压力提高你的跑步经济性。

不过,触地的类型受到速度和距离以及跑者本身肌肉力量的影响,不管你选择何种触地方式,最重要的是避免落地是步子过重、步伐过大,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损伤。

跑步时脚掌落地还是脚跟落地2

前脚掌着地跑法

使用前脚掌跑法时,前脚掌部分略微先落地,随后脚后跟也落地,需要注意的是,脚后跟落地的时候,身体重心仍然是压在前脚掌部分的。前脚掌落地时,最先着地的是前脚掌外侧,然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内侧和脚跟。任何着地的过程都会有一个内旋的动作。

大家千万不要把前脚掌落地技术,理解为翘着脚尖跑,脚后跟不落地。这样的跑法会造成小腿肌肉过度紧张,同时乳酸堆积也很快,如果强行用这种错误的认识来学习前掌跑法的话,时间一久很容易会诱发跟腱炎、足底筋膜炎、小腿胫骨应力综合征。

优点:

用前脚掌跑法跑步速度较快,更符合人体力学。从人体的生理结构来说,前脚掌着地是最适合人类的跑法。该跑法能充分利用跟腱。跟腱就是脚后跟和小腿中间那条粗粗的“筋”,它能在你跑步过程中像弹簧一样帮助你。

能力要求:

没有一定的速度,你是hold不住这种跑法的。当你跑步速度过慢时,跟腱的弹力都释放完了,你的脚还没离地的话,那就白白浪费跟腱的弹力了。而且,这种前脚掌跑法对小腿力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全脚掌着地跑法

全脚掌着地其实是一种介于前脚掌和脚跟着地的一种着地的`方式。全脚掌落地在腾空的时候,在姿态看上去很像后脚跟落地,但是在接触地面的一瞬间,是整个脚掌的外侧一同落地的,或者前后基本上同时触地,之后就发生内旋,这样可以减少压强,也降低了一部分冲击力。

全脚掌着地也不能想当然的理解成就是整个脚底面一起着地。实际上,全脚掌跑法是全脚掌的外侧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内侧着地。

优点:

全脚掌跑法是最不容易受伤的跑法。因为全脚掌着地时,触地面积更大,所以地面对脚造成的压强更小。如果你在比赛中遇到了小伤痛,可以尝试换成这种跑法,并减小步幅,这样能有效缓解疼痛。

能力要求:

全脚掌跑法相对于前脚掌跑法,对跑者能力要求有所降低。全脚掌配合小步快跑能在保证不掉速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受伤的可能性。而这种跑法,就是最适合亚洲马拉松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脚后跟着地跑法

所谓后脚跟着地跑法,就是在跑步中,脚首先着地的部位是脚后跟,然后过渡至前脚掌,通过内旋,蹬地,完成一个步态周期。

优点:

使用脚后跟跑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省力。这种跑法比较适合能力较弱的新手。脚后跟着地不但可以减缓冲击力,还能借助大腿的肌肉力量,节省体能,保护脚踝等部位。

能力要求:

整个过程中,小腿几乎不发力,而且跑步速度也比较慢,所以该跑法对能力的要求自然是最低的。不过脚后跟跑法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加重膝盖、髋关节以及脊椎承受的缓冲力,可能会导致骨膜炎、腿部关节等伤病。

脚掌落地和脚跟落地有什么特点?

前掌着地可以缓解地面对膝关节、髋关节的冲击,快速的短跑都是采用前脚掌着地。但是这种落地方式对小腿肌肉群、脚踝、足弓等部位要求比较高,需要做专门的训练。

脚后跟着地法的跑法目前争议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跑法无可取之处。一般认为,在技术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就像用脚后跟持续进行跳跃,膝盖和髋关节会承受较大的冲击,非常容易受伤。

但是,如果能够正确掌握后脚掌过渡到前脚掌的技术,就能化解大部分冲击力。现代跑鞋很多都是后跟厚度大于前掌,后跟着地过渡到前脚掌就成了最舒服的一种姿势,所以在普通跑者中后脚跟落地还是非常常见的。

跑步时脚掌落地还是脚跟落地3

关于跑步,主要的跑步方式分为前脚掌着地,足中部着地和后脚掌着地三种。首先声明是没有哪一种跑步方式是绝对的对或是绝对的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两者可以说是不同的跑法,一个人怎么跑,有天生的,也有后生的,但最好要自觉和讲究,在明白自己是怎样跑法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寻找对自己来说最佳的跑法。

我个人是天生前脚掌着地,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没啥自觉,也没想过,那个时候不像今天,很少人讨论这个问题。后来我看着我弟弟的跑法,还有被别人提醒了以后才发现,自己是前脚掌着地的。而多数人还是以脚后跟着地为主。

这两个跑法,各有各的好处和坏处。

首先是前脚掌着地。它的好处无疑是双脚运转得快,毕竟从前脚着地嘛,有利于加快速度,推动成绩。坏处则是对小腿的负担加重,容易受伤,如果一个人的小腿不够发达和耐力,它因压力过大而遭遇受伤。所以,即使这个跑法容易加快速度,但一个人尤其在小腿不发达之前最好不要轻易地尝试,否则后果严重。

其次是后脚跟着地。它的好处是比较安全,毕竟从后脚跟着地,然后好好地着地,最后从前脚离地,这种跑法是最保险和安全的。坏处则是影响速度,毕竟着地的时间长嘛。不过,一般来说,跑步爱好者和初学者除非天生掌握着就前脚掌着地(如我本人)的跑法,最好还是后脚跟着地开始,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调整,有了一定的水平后,也可以尝试其他跑法。

总的来说,对于广泛的跑步爱好者而言,还是不要勉强为好,自然一点,轻松一点,寻找和坚持自己感到最舒适的姿势和跑法。不断探索和追求,也是跑步运动的一个魅力。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你跑步总会脚跟落地,跑步应该用脚掌的什么位置落地才好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你跑步总会脚跟落地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