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人总会念旧呢,人为什么会怀旧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人总会念旧呢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人总会念旧呢,人为什么会怀旧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人总会念旧呢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为什么人总会念旧呢
2、人为什么总喜欢念旧?
西文中“nostalgia(怀旧)”一词源于希腊词“nostos(回家、返乡)”和“algia(痛苦的状态)”。瑞士医生J.霍弗尔(Johannes Hofer)于1688年首次使用,用来指涉一种强烈而痛苦的思乡病。
经过文化的变迁,怀旧一词的病理学内涵以慢慢逝去,而更多的在文化学和社会学中使用。在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某种剧然分裂或者显著运动的生活经验,出自人类的一种本能可能生成怀旧的情绪。
怀旧作为现代人思乡恋旧的情感表征,是在受到某种对现实不满的事件激发时萌生出的一种寻求自我连续的情绪,是现代人弥补生活的不连续性而采取的一种自我防御性机能。
作为一个美学问题,怀旧呈现为断裂与修复的游戏,怀旧的个体性与集体性、怀旧的心理意义与文化功能、怀旧的审美形态与生活形态等多重层面交织共生在一起,通过各种现代艺术形态中表现出来,展现为艺术和审美领域的新风尚。
在此揭示怀旧断裂与修复的本性,使其美学的关切得以真正敞开,使现代人回到生活自身。
一、在全球化中断裂我们所处的时代被人们称作是全球化的时代,全球成为了一个整体,任何一部分都和整体构成了必然的关联,并被整体所规定。全球化时代来临得益于技术时代的来临。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上的极大丰盈,并成为现代生活最具表象性的标志。
技术上的突飞猛进给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哥伦布航行长达数月的行程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而今业已突破地球引力的限制飞入太空;过去烽烟传递信息虽然也算快捷但传达的信息量极为有限,现在可视电话实现全球任意角落的相互通讯。
速度在决定这我们体验到的生活世界的内容,也逐渐改变人认识世界的观念,“时空结构已开始变化。由于通讯系统的改进,距离缩短了。”[1]
高技术带来的速度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有了更大的自由和选择空间,从另一个侧面高速度就意味着错过和瞬间拥有转即失去,使人对世界的感觉变得陌生与不适应,人对世界的准确把握变得愈发艰难,失去了在自然性的审美世界中的稳定感和惬意感,变得浮躁容易冲动。
高速度似乎拉近了人与人的空间距离,但却拉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彼此间变得熟悉而又陌生。
高速度使视觉现实、虚拟现实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导致传统的文明形态和现代社会体系之间的断裂。
人的生活时间被分割成无数个碎片和断片,失去了方向感,发生的事件转瞬即逝,人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和想象。
生活在一个被速度分裂化的社会里,现代人慢慢无法捕捉到生命情绪的细微变化,难以在瞬间的生活表象中捕捉到自我价值和信念的归属感。
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技术语言完成了对人的控制;人成为被动者,被技术所规定的人进行着全球化进程。
作为全球化表征的技术,破坏了中国人心目中的自然和中国人自然的思维模式,也杀死了西方人心中的上帝。
以机械化大生产为表征的工业革命完成了人对物的控制,以信息化为表征的实现了人对人的控制;技术自身是工具和手段,被技术化的物和人也成为工具和手段。
在技术的时代,人类摆脱了上天之道和上帝知道的束缚,进入到一个欲望横流的时代。技术的发展为欲望的满足开辟出一个更宽广的空间,刺激着欲望的生长,基本的生存欲望得到满足又会生成更高层的消费欲望;新陈代谢这一人类的重要体征不仅体现在生理方面也体现在心理和社会方面,人类的欲望具有无限延展性,人类无限的欲望又要求更先进的技术来满足,进而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欲望在技术和欲望的循环中不断壮大,成为一际浩渺无边的汪洋,人就迷茫在汪洋之中,人变得无家可归,成为流浪者。
在碎片的流浪中,人成为碎片的人。
人生活在断裂的碎片之中,碎片化生存成为现代人无法摆脱的命运。断裂的碎片就是社会生活本身,“世界呈现为一个碎片和插曲所组合的样子,其中的意象不停地追逐着意象,又不停地替换着前一个意象,而在下一个瞬间这个意象又替换了它自身”。[2]
人生活在瞬时性和无序性的碎片化的生活之中,行动举止也变得随意和偶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碎片化也意味着多元化,失去了原来的中心,“全球的碎片化暗示出一种对世界阐释的增殖状况,而正是这种增殖是全球话语历史的特殊的内容”。[3]
现代人对于这种不断增殖的话语,生存经验变得支离破碎。人再也不是一个整体性的人,变成了碎片的人,“被视为各种自然生理和历史社会因素的综合”,“现在社会使人的的实在的整体性不复存在”。[4]
二、在碎片中修复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时代,技术在打破了上天之道和上帝之道对人的规定性并取而代之成为人存在的主宰,人自在的生存感被剥夺了。上天之道和上帝之道的指引被抛弃了,人迷茫于无际的汪洋之中,塞满了碎片化的残缺感和紧张感。
出于人本能性的张力,必然去寻求一种途径去追寻生命的自在感、安全稳定的家园感,这就是怀旧。
技术化、欲望化、碎片化使现代人的生活世界变得不再平静,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传统精神和现代精神、传统思维和现在思维发生了断裂,在双方角逐中前者渐趋衰弱,怀旧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失感。
高技术带来的快节奏无限制的发展,当人无法适应时必然本能地产生一种反抗,怀旧就是心理上本能产生一种反速度的冲动,人怀旧时极力地找回捕捉生命情绪细微变化的能力,找回丢失的自我价值和信念的归属感。
“怀旧是一种缺席,它所缺乏的正是以其最纯粹形式呈现的记忆”,[5] 人们需要寻到这条途径去弥补速度带来的缺失感,至少是缓冲了这种缺失感。
相比于现代高技术、高节奏的事物,怀旧的对象相对恬静、淡雅和自然,在对这些事物的思考和回味能感受到生活中那份失落的细腻情感,是对高技术、高节奏带来冲击的一种缓冲和安慰,“使我们从急速奔驰的和未来导向的世界中得以缓解,也能为我们今天位于何处提供一个急需定位的视角”。[6]
现代人怀旧,是一种修复断裂的碎片的手段,是一种寻找精神家园的方式,一种摆脱生活在别处的生活体验。怀旧使我们返回到我们自己的内心所期望的自然状态,重新拉近了心理距离,修复了高技术带来的断裂感。
生活在碎片化困境中的现代人渴望重获那丢失了的完整与圆满,故现代怀旧的产生具有较浓的意向性。在理性的极端发展下,完整的、自然的本真性被消解掉了,碎片化成了人类生存的日常状态,而怀旧恰好是对碎片化所造成的现代人生存经验的分裂性的一种弥补,怀旧就是渴望回到过去或回归家园,希望“退回到历史上一个较少复杂的时刻和个人经验”。[7]
怀旧就像一条主线,把那些被高科技打断的碎片又重新地串在了一起,把碎片化了的世界又修复成完整的、圆满的。
人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碎片化的世界,人是碎片的人。
人在怀旧时不是简单地把过去的事情拼凑在一起,而是有计划有组织地串联成一串自认为合理的状态。技术化的人在精神上处于一种虚空的状态。
虚空是宿命,而充实这一虚空却是每个个体的生存义务,也是人类整体所肩负的文化使命,只有对历史所呈现出来的断裂、碎片化或不完整的表象进行弥合与接续,我们才有可能找回自我的完整感、圆满性,重新赋予生命以意义。
一言以蔽之,这就是个认同的问题:自我认同或者集体认同,历史性的认同或者现实性的认同,身份化的认同或者功能化的认同,审美的认同或者经济的认同,时间的认同或者空间的认同等等。
怀旧就如同破碎的镜片又重新地圆整在一起的镜子,每一个碎片都能从中看到人自身。“怀旧是一种使之断裂和为之命名的功能”[8],怀旧表征出了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不连续、人生存经验的突变等等,也表现出人为弥合这种断裂而做出的努力。怀旧成为碎片的人寻找家园的一种途径。
三、在修复中美化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时代。
“神近在咫尺又难以把握。/但哪里有危险,/哪里也生拯救。……让我们以最忠诚的情感/穿行其中,返回故园。”[9]
荷尔德林的诗中说出了现代人被神灵抛弃后无家可归的境况,现代人思想的一大主题就返乡,返回诗意的居住地。关于无家可归的思想表现为一种乡愁,为家园而忧愁,为无家可归而忧愁。
这种乡愁有时候呈现为一种怀旧,怀旧敞开了人与家园的关系,怀旧是对曾有的家园的怀恋,是思念,在对曾有的家园思念的同时也怀着一种对未来的憧憬。
怀旧是人返回家园的路途,但怀旧绝对不是导引着人回到一个曾有的家园那里,不是回到上天之道和上帝之道那里,而是要重造一个家园,在重造家园的过程中植入了自己的审美经验,但也融进了现代的高科技。现代人在怀旧中倾听着语言知道的召唤。
“怀旧是一种审美体验,指向并始终受其引导和支配的一种完满的、理想化的、美的状态,而在趋向这种完满状态的过程中,怀旧又建基于对象、联想、情感体验或心理关照等审美活动为奠基。”[10]
怀旧必定在特定情境中才能生成,是受到某种具备符号性的物刺激时的一种情感状态,“怀旧不是一种反历史的永恒不变的事物,不是这样一种对任何时间任何人的潜在的感情,而是只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才有可能”。[11]
怀旧不表现为现实行为,只是一种由人的趋乐避苦的天性而生发出的情感,这种情感下意识的抚慰了人的心灵,符合“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要求,“客观世界只有通过再现先验才变成世界,如同审美世界只有通过情感先验才变成世界一样”。[12]
怀旧是情绪是一红符合的情绪或者情感,指向美的、和谐的、美满的过去,但也常常伴随着唏嘘的哀叹,是一种甜蜜的忧愁,一种微笑的烦恼,正如“一首优美的诗使我们原谅那特别古老的忧愁”。[13]
怀旧是对理想化的过去选择性的渴求,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对过去进行编排,“过去总会被合法化”,“过去的日子以前被视为——今天依然如此——逝去的美好时光,它也就成为社会的当然归宿”。[14]
怀旧是一种基于回忆之上的想象性建构和虚构,被虚构出来的现实经过了主体意识的筛选,丑陋的一面被遮蔽了,原本美的一面被夸张表现,甚至是一种附加。
“怀旧不再是对现实客体(过去、家园、传统等)原封不动的复制与反映,经过想象和对它有意识地粉饰和美化,怀旧客体变成了审美对象,充溢着取之不竭的完美价值。”[15]
怀旧从朴素的回归到深刻的反思,再到自我的认同,呈现为破裂和修复的游戏。朴素的怀旧,有意地回避和忽略了现在的复杂境况,希望在现在的生活中重新体验过去的种种美好,留在人记忆中的东西往往被称作是经典。
在现在的碎片化生活中,经典远离我们去了,越走越远,经典的东西往往具有扩展符号的属性。不单单是如此,人们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加进去自己的思考,渗透了对现在和过去的深刻理解,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然人毕竟无法完全脱离于现代社会而生活在美好的记忆中,在过去与现在冲突的争执中,会相互融合、相互认同。人们从中自我认同感,从而得到一种自我的修复,找到怎样生活的感觉,“是一种自然增长的信心,即相信自己保持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这种信心是与他对别人保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相协调的。”[16]
怀旧使我们在历史中为自己找到归属的标记,从而保持我们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 麦克法兰.现代主义思想[A]. 载布雷德伯里编.现代主义[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1992,59.
[2] Zymunt Bauman. Life In Fragments[M]. Oxford: Blackwell, 1955, 266.
[3] See Mike Featherstone, Scott Lash & Roland Robertson, eds., Global Modernite[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5, 80.
[4] 刘小枫.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 上海:三联书店,1998. 20-21.
[5][8] Nicholas Dames, Amnesiac Selves: Nostalgia, Forgetting and British Fiction, 1810-
1870[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4-15, 15.
[6] Gerald F. Kreyche, Basking in the Glow of Nostalgia[J].Today (Magazine),Jan,1998.
[7] Roberta Rubenstein, Home Matter: Longing and Belonging, Nostaligia and Mourning in
Women\'s Fiction[M]. New York: Palgrave, 2001, 3-5
[9] [德]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1-22.
[10][15] 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0,27.
[11] Keith Tester. The life and Times of Post-modernity[M]. London: Rouledge,1993, 64.
[12] [法]杜夫海纳. 审美经验现象学(下)[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570.
[13] [法]巴什拉. 梦想的诗学[M]. 上海:三联书店,1996,146.
[14] 霍布斯鲍姆. 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
[16] 埃里克森,同一性与同一性扩散[A]. 载莫雷主编. 20世纪心理学名家名著[C]. 广东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2,797.
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自我安慰,每个人的内心都会郁积一些东西,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去调节排解吧。人是需要从一些东西去调解一下自己情绪的,希望能从某些方面去得到一些温馨的慰藉,而这些东西在大部分的时候,只能从过去获取。 未来的东西,毕竟是模糊的,不清晰的,也是不确定的,多少带有点梦幻的成分,想起来也是飘忽不定,不可把握。虚幻的东西是不可能打动我们那颗渴望温存的心。而现实,似乎又是那么地残酷,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我们只有被动地去接受,如果不感到厌烦那就是万幸了,就是偶尔遇到一些好心情,也会被一些人和事冲淡的。过去,则不同,经过岁月的筛选,许多事情我们都已忘却,剩下的,当然都是那些美丽动人的事情了,它们经过记忆的提炼,时间的洗涤,已经把那些浮华躁动,苦涩辛酸消退殆尽,沉淀下来的只有温馨,浪漫和纯真。即使是过去给自己带来伤害的人和事,也由于时过境迁,再加上人性本善,也已经忘却了过去的伤痛和不愉快,反而还能体会以生活的多姿多彩。所以,怀旧就成了人们自我调节自我安慰的最佳的途径。
麻烦采纳,谢谢!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人总会念旧呢,人为什么会怀旧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人总会念旧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