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总会被别人误解呢,为什么高情商的人从不刻意控制情绪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总会被别人误解呢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总会被别人误解呢,为什么高情商的人从不刻意控制情绪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总会被别人误解呢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为什么总会被别人误解呢
2、为什么别人总会误解你的意思?
我看过一个调查,说当代年轻人找对象,最多被提及的不是外表也不是经济条件,是“情绪稳定”。
说明现在年轻人学聪明了,谈恋爱,对方情绪稳定一点,你们能少吵不少无谓的架,说极端点真有什么矛盾你也更安全。
你自己情绪稳定,也不太容易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伤心生气,完事了还要被对方说作。
反正听起来是双赢。
唯一的操作难度在于,情绪稳定,大部分人都是说到做不到的——尤其是谈恋爱上头的阶段。
我一直认同,恋爱就不完全受理性控制,谈恋爱必然有情绪,喜欢一个人本来就是一种情绪。
这也是很多女生会说,我只有不喜欢一个人才能情绪稳定,无关紧要的人别说不回消息,就算永远不理我都没事。
会为你生气,伤心,嫉妒,还不是出于在意?
至于那些看起来情绪特别稳定,男人只管忽冷忽热,她依然毫无芥蒂撒娇卖萌的“绿茶”,归根结底就是不够喜欢,你以为你打游戏冷落她,其实她的鱼塘都管不过来。
由此,网络上还盛产出了一批鸡汤和“金句”,你想让男人爱你就不要太爱他,谈恋爱谁先认真谁输得惨等等。
硬要说的话,道理也没错。
情绪稳定是谈恋爱极大的加分项。
我们也确实会对没什么感情的人表现出更少的情绪波动。
所以和不太喜欢的人谈恋爱,或者强迫自己不要太喜欢你的另一半,有利于控制情绪,显得自己情绪很稳定,达到疯狂上分的目的。
但这显然不是我想说的。
毕竟我从来不赞同,谈恋爱最后要变成一个比赛谁更不在乎对方的游戏。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个概念完全被搞混淆掉了。
因为不在乎一个人而漠不关心,这不是情绪稳定,是情绪隔离。
情绪隔离,像是把情绪关进门里面,门外的世界和我隔着一层,所以无法让我产生巨大的波动。
被运用得当的前提下,它是有好处的。
有些特殊的职业,医生,军人,心理医生,每天面对太多的生离死别,创伤性事件,适当把情绪隔离一下,把自己当局外人,有利于身心健康。
但如果为了追求情绪稳定,长时间地让自己对绝大多数事情都保持冷漠的心理距离,连谈恋爱都要拿出局外人的心态——
我觉得也不是不可以,但没必要。
心理学研究显示,长时间习惯情绪隔离的人,确实是不怎么焦虑悲伤愤怒了,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他们感受到的快乐,兴奋,乃至生活的意义感,也都大幅度降低。
他们处理外界信息和自己感受的方式,都更加匆忙,肤浅和抽象。
就像是你找了个不太喜欢的男朋友,确实不会为了他患得患失,但他主动联系你,跟你见面,对你好的时候,你也不会有什么开心感动的感觉。
恋爱好像是谈了,但又没完全谈,细想下来似乎也没什么意思。
情绪稳定的沈眉庄女士早就看透了这种无聊感,发出控诉:
所以,我们排除掉这个错误答案之后,再次回到原问题:
那到底什么是情绪稳定?
存不存在一种可能,我们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也有正常的喜怒哀乐,情绪起伏,但依然能兼顾情绪稳定?
设想两个场景。
你男朋友过生日,你给他做了一桌子菜,还买了他念叨好久的机械键盘当惊喜礼物。
他回来看了一眼:
A 他兴奋地抱着你转了个圈,说你真是太好了,太懂他了。
然后他大快朵颐,还对礼物爱不释手。
B 他看了一眼,说哦,谢谢。
显然,A选项的情绪波动更大,但没有人会觉得表现出B的男人是情绪稳定,你只会觉得他不爱你了,或者他的情绪出了什么更大的问题。
因为A符合我们对一个人正常情绪的预判:
过生日收到喜欢的礼物,还是女朋友送的,人就应该开心。
你能大概料到,下次你再给他做饭,送他喜欢的东西,他还是会开心。
这也是一种情绪稳定,即“一个人的情绪是可预判的,是符合大部分人认知的”。
反过来说也一样。
你和男朋友吵架,他坐在那生闷气,不理你,甚至冲出门要自己冷静一下,这不是情绪不稳定。
被你臭骂一顿,还兴高采烈地问你要不要晚上出去蹦迪,你才要怀疑他精神状态有什么问题。
这里答案就很明确了:
什么是情绪稳定?
情绪可以被(大部分人)预判,该开心的时候表现出开心,真的被惹怒了也能发出脾气,太伤心了就哭出来,就是情绪稳定。
稳定,意味着“符合预期”,可以被预判。
听起来好像也不难?
谁还做不到该哭就哭该笑就笑了?
事实恰好相反。
很多人可能是在成长中,或者过往的经历中,总是习惯于忽视情绪,压制情绪,以至于很多时候,别说让对方预判你的情绪,你自己都未必能预判自己的情绪。
我以前交往过这样的女生。
一开始我觉得她脾气太好了。
说实话那时候我也不太懂事,可能挺多小事上不太注意她的感受,回消息慢或者忘掉纪念日这种错没少犯。
但她从来不跟我吵架,好像没有任何事情能激怒她。
后来我俩在一起一年,我专门给她准备了礼物,还问她愿不愿意见我的家人。
她突然提了分手。
……???
她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早就对我失望了,只是今天忍不住想说出来。
作为当事人,我的直观感受是,那一刻我觉得她的情绪也太不稳定了,我压根摸不到头脑——
为什么在我没做好,她对我失望的时候不告诉我,不要求我改,反而在我给她准备的纪念日仪式上突然一股脑把之前的坏情绪都说出来了?
这我真预判不了。
过了挺多年时过境迁了,我才敢问她这个事。
她说她从小习惯了有情绪就憋着不说,显得自己“懂事”,直到实在忍不了的那天再爆发出来,因为再不爆发她就要把自己憋炸了。
我能理解。
很多人情绪的难以预测,其实恰好跟我们的文化太过于追求“情绪稳定”——本质上是情感隔离有关。
我们总是在推崇冷静,淡定,喜怒不形于色,脾气要好,要温和,不可以生气,不可以哭……
情绪,尤其是相对负面的愤怒,伤心这类情绪,总是被蔑视,被压制的,你得忍住,最好压根没有它们。
这就导致很多人长久地扮演所谓的情绪稳定,直到跟自己的情绪“失联”了。
你不知道它还存不存在,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该冒出来,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突然冲破你的理智,以十倍百倍的杀伤力冒出来。
显得你更情绪化了。
照这么说,达到真正的情绪稳定,也就是“情绪可预判”的方法,反而是从“隔离间”走出来,重新跟你的情绪联系上。
怎么做?
我尝试过一个稍微有点门槛,但坚持下去确实有效的办法: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情绪很难预测,试着写一段时间的情绪日记。
只要你觉得自己今天出现了不稳定,不可预测的情绪,晚上就复盘它。
我今天莫名其妙暴怒了,气得饭都没吃下。
因为我父母又唠叨我,催我相亲结婚。
我为什么会这么生气?我是讨厌相亲,还是结婚,还是被逼着结婚,还是父母总是唠叨让我很烦?
如果我讨厌的是相亲,相亲这个行为为什么让我如此不满?是不是因为我也怕自己找不到对象,只能去相亲?
愤怒的背后其实是焦虑?
如果我讨厌被唠叨,是不是父母的唠叨让我回到年纪还小的时候天天被他们管着,毫无自由的状态。
愤怒的背后其实是恐惧?
……
就这么抽丝剥茧地写,写自己的坏情绪,写它的成因,写它背后隐藏的,被忽视的部分。
直到最后我会得出结论,到底是什么事情触发了“愤怒”这个情绪的迸发。
这次我的情绪不可预判,下次就会可预判那么一点点。
至少我父母又要开口催婚的时候,我可以先预判到可能“雷区”要来了。
我会提前一步说,我知道你们希望我结婚,我也想结婚,但我实在不想相亲,我也没那么差,不是没有人喜欢我,让我自己去找可以吗?
我同样表达了不满,但情绪就稳定了很多。
这就是情绪日记带来的帮助。
像吃东西一样,起初我可能不了解我的身体,我不知道吃什么会让我胃疼,拉肚子。
那我就在每次不舒服的时候记录一下自己吃了什么,回忆一下哪一道菜可能不太适合我。
时间久了,我和身体的链接就重建了,我逐渐知道我可能吃不了生冷,或者对芒果过敏。
我就可以预测我的身体,甚至我会变得更敏感,一道陌生的菜,我吃第一口就能条件反射地察觉到,好像我吃下它的时候有点不适——那我不能再吃了,可能我的身体不喜欢。
用同等的敏感和耐心,去关照自己的情绪,重新看见它,释放它,了解它。
这不仅会培养出类似的条件反射,让你大概能意识到,什么样的事情会引发你的情绪,从而达到预判的效果。
也可以帮你回避掉一些实在让你很难受,容易引爆你情绪的诱因——比如你的父母实在很难沟通,那就尽量少跟他们在一个屋檐下太久。
这都有助于让你拥有真正的情绪稳定:
你有喜怒哀乐,有情绪起伏,你也会坦率地表达,而不是一味压抑。
但这一切都在你的预测范围内,至少不会莫名其妙地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这才是大部分人追求情绪稳定,尤其是恋爱中的情绪稳定,最重要的意义。
被人误解了,不说,是一种大度,事情的真假,时间会给最好的回答。看透一个人,不说,是一种聪明;看清一件事,不说,是一种态度;被人误会了,不说,是一种坦然;受到委屈了,不说,是一种成熟。守嘴不惹祸,少说要多做,不管是被人诋毁,还是遭人误解,都不要急着辩解,处处倾诉。
其实大部分人都具备看透的本领,时间或长或短,真相就会像风干的肉条,最后露出了干巴巴的本质。而那些聪明的人,从来只看透,却不轻易说透。聪明的人,要看透但不说透。看透是本事,不说透是修养。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傻子,你的聪明也未必是真的聪明。
不说,并不是要我们做“闷葫芦”,而是要我们懂得为他人着想。如果话语说出来,可能会伤害他人,我们便应该选择不说!这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德行。拥有不说之德,必能受人尊敬!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总会被别人误解呢,为什么高情商的人从不刻意控制情绪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总会被别人误解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