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最亲近的人总会离开,为什么离不开被算计的友情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最亲近的人总会离开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最亲近的人总会离开,为什么离不开被算计的友情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最亲近的人总会离开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为什么最亲近的人总会离开
老师您好,
我家孩子经常一起玩的一个朋友(就叫他小A吧),挺会算计他的。比如小A买的零食不肯给我家娃吃,我家掏钱的时候他就专挑贵的买,我家娃还每次都听他的,零花钱花完了,A还撺掇他回家来跟我们要。最让我生气的是,我家娃在自己家还挺小气的,不知道为什么在外面这么瞎大方。
开始一次两次我还觉得是自己想多了,但后来我发现这个小A真的是人精,好处都要自己占,大冤种找别人当。
比如小孩子之间打闹,A和别人吵了自己不动手,就撺掇我家这个傻子去和别人打架。
还有一次是老师让小A收材料交到办公室,结果A让我家娃一个一个去收,他自己去玩,去写作业,收完了之后再由A交给老师,结果被老师表扬的还是A,耽误了写作业的是我家孩子。
我找他谈过这件事,结果他还挺维护这个朋友,觉得人家是跟他玩得好。我说:“如果他下次不给你吃他的零食,还让你买贵的零食给他,你就别理他。”我家娃说:“可是如果我不给他买,他就不跟我玩了。”我问他:“靠花钱维系的友情是真的友情吗?”他低头说:“但是我也没有其他的朋友……”
他这么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在班上年龄是最小的,成熟一点的小孩不愿意和他玩,所以对愿意和他玩的孩子,他就非常迁就和卑微,别人占他便宜,甚至打他,他都说没事没事,很怕人家不和他玩了。
孩子这种冤种体质还有得改变吗?
回复如下:读者您好,
并非所有的童年友情都是美好纯真的。有一些不能带你成长,还要消耗你情绪、撺掇你踩坑、甚至拖你下水的朋友,确实需要远离。作为家长,你有义务教会他:“挑唆你打架的朋友不可交”“处处占你便宜的朋友要当心”。
但我也不建议你强行阻止他们交朋友,有些亏必须要自己吃过,他才能慢慢领悟你的话,才能长教训,小时候吃亏比走入社会再吃亏要好,年轻时候踩坑比老了踩坑好。
这位家长,您的孩子让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世另我”。
我小学的时候,曾经也交过这样一位“朋友”:她和别人打架,撺掇我出头;她自己割伤了手指,骗老师说是我割破的让我赔医药费;书丢了偷我的,作文抄我的还反诬我抄她,她的作业让我写,卫生值日让我做,每天让我给她干这干那……而且小小年纪就是天生的画饼专家和PUA大师,常日里贬低我、羞辱我、打压我,又以从未实现过的好处来许诺我,或以并不对等的友情来道德绑架我……
我那时候不知道她对我不好吗?也不是。我心底其实也知道自己是个冤种,但我好像做不到不让步,因为我没有别的朋友,但我又特别渴望有个朋友。我害怕下课的时候自己一个人捉虫子,害怕活动分组的时候没有人和我一组,害怕放学路上别的同学都三三两两有说有笑,而我却要自己一个人走。
直到什么时候我才幡然醒悟的呢?是她要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偷东西,让我帮她望风。我虽然是冤种,但还不傻,是非还分得清。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能再和这样的小孩做朋友,于是就和她绝交了。
(插播一句,后来她找到了一个愿意帮她望风的冤种2.0,最后一起被老师抓了。)
学校和社会其实也一样,人和人的关系大多是自动分层的。爱学习的和爱学习的玩,小矮个和小矮个玩,调皮的和捣蛋的玩……(我那会儿就是一个调皮的不爱学习的小矮个,而那个“朋友”,也是个整天捣乱的不爱学习的小矮个)
在学校里,如果你成绩出众,可能就会有很多朋友,你长得漂亮可爱,也会有很多人喜欢你,或者你会唱歌会打篮球会跳街舞,或者你情商超高八面玲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再或者你高大强壮,你思维比同龄人成熟,都可能会有很多朋友甚至小跟班……
但是像我,以及很多这样普通的、老实的,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的孩子,一样都不沾,就会处于一个渴望友情而不得的人际关系困扰之中。
如果是一个人际需求不高的孩子,也许也能怡然自得;但如果恰好他又是一个情感需求比较高的人,可能就会吸引一些想要从你身上占便宜的心机“朋友”出现。
我觉得您家的孩子,跟鹿sama当年面临的可能是一样的人际困境。渴望交朋友,渴望维系友情,但又不太懂得要怎么样去交朋友。想交朋友不容易,只能通过“钞能力”来实现,如果连钞票也没有了,就只能当冤种。
他之所以在家里小气,是因为家人不用他大方也会爱他。但是在外面就行不通了,外人不会无缘无故地爱你,所以对于渴望友情的他来说,“当大冤种”是他目前获得友情的唯一方式。
这可能也是很多人在成长路上、探索人际关系的过程中的一个必经之路。
但是,靠当冤大头来维持的朋友都不是真的朋友。这样的“朋友”甚至有可能会毁了你。
我的交友困境后来是怎么得到解决的呢?
当初我和她绝交之后,也确实度过了一段我预想中的害怕的孤独生活——一个人上学放学,一个人学习玩耍。
但此后我将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学习和看书上面,自然而然地和一个爱好文学的同学成为了好朋友。她不仅是学习成绩好,人品也是真的很好(并没有说学习好一定人品好的意思)。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良好的习惯,我和她的相处没有情绪消耗,而是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是的,只有当你有了自己的优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吸引真正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
这个故事还有后续呢——前不久,那个“朋友”再次加了我的微信,十几年没联系,居然一加上就对我提无理要求,想让我帮忙……
你还真是她念念不忘的冤种啊。
我直接对她说了“不行”。
我觉得我现在能够清醒地拒绝她,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充满安全感的友情关系,我不需要通过对她让步来欺骗自己“我拥有友情,我有好朋友”。
你这么说,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的人在一段关系中可以那么卑微还不离开,这段关系可以是友情,可以是爱情。
那些被PUA的人未必不知道自己在当冤种,但是没有遇到正面的关系,没有学会好的爱情和友情是什么样的,所以明知对方不好,却还是要饮鸩止渴来确认自己有人爱。
所以我们不能把全部的情感需求依赖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不能因为渴望亲密关系,就纠缠在一段不好的关系里还渴望救赎。
那如果遇不到好的人,怎么办呢?
那我就转身离开,继续找下一个。
如果一直找不到怎么办呢?
那不可能,我这么好,怎么可能一直找不到。
我觉得关键就在这里了——能不能离开不健康的亲密关系,要看你对自我的认知是怎样的。
其实“坏朋友”和“坏恋人”,这个是谁都有可能遇到的。但是一个被认真爱过的、自我认可的、自我接纳的人,是能够识别出这段关系的不健康,并及时抽身去找下一个的。
而一个缺乏积极关注、低自尊、自我否定的人,就很容易像吸毒一样沉溺在有毒的关系里面,渴望爱情或友情来拯救自己的灵魂,一旦找不到,就会觉得生活失去了动力和希望,一旦失去对方,整个内心世界都被毁灭,甚至引发严重的焦虑和抑郁。
如果一个人一直否定自己,却又等着被别人来肯定——觉得这个人不来自己就完了,这个人来了又走了自己也完了——所以他离不开这样的关系,这样的冤种体质很容易吸引别有用心的人来靠近,而自己就会在亲密关系中一直被拿捏。
儿童和青少年在友情中当冤种,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如何正确与人相处,还在探索。这种时候,家长只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爱,基本上孩子是能学会调整和校正人际关系的。
但如果成年人甚至是中年人,还是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当冤种,就要学会自省,看看自己对自我的认知态度,是不是出现了不健康的偏差。
好的关系不需要你去削足适履去迎合对方,对的人自然会站在你的光明的前途里等你。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最亲近的人总会离开,为什么离不开被算计的友情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最亲近的人总会离开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