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人总会觉得孤单,从苦等这种人开始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人总会觉得孤单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人总会觉得孤单,从苦等这种人开始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人总会觉得孤单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为什么人总会觉得孤单
无论是梗、笑点、“槽点”都接得住,两个人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常把这种契合度很高的人,视作“灵魂伴侣”。
作者认为,“灵魂伴侣”并不是偶得,也可以是“养成”。我们要在换位思考中磨合,才可能建立一段稳固的关系。
推荐给你,静夜思。
为什么会单身?从苦等这种人开始最近看到一则帖子,帖主讲述自己与“灵魂伴侣”相遇、相伴的故事——
答主和老公高中时是隔壁班,经常在回家的公车上相遇,但只是点头之交,偶尔从朋友那里听闻彼此的消息。
10年后,他们在A市一场电影首映礼上再次相遇,两人拿着同一卷海报,面面相觑,愣住半秒后,女孩试探性地问出:“嗨,你是XX吗?”
重新建立联系后,他们从电影与过往聊起,才发现两人非常的契合:
他们都很喜欢写小说,从中学起,就在废弃的作业本上偷摸写字。
他们在冬日的书桌前,哈着白气阅读对方的文字,一字一句,心中满是欣赏。
两人生活中都很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回避社交,宁愿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但在彼此面前,却能自然说出内心的感受。
自然而顺畅的,他们从恋爱走入了婚姻,把家搬到了一起;
当两个人打开行李箱,将各自的书摊在地上时,发现有70%的内容是重合的!
女生说,他们曾经就像一面镜子,互相映照、确认着彼此,在关系中获得滋养,直到走到婚姻的殿堂。
他们的经历让人羡慕,也不经让人思考:
灵魂伴侣,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吗?
这种高度的契合,可不可以靠后天的培养?
01
灵魂伴侣到底指的是什么?
灵魂伴侣指的是什么?
在和身边朋友谈论起这个概念时,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
有人认为,灵魂伴侣是“有话聊”,可以进行深度的交流就算是,所以对Ta来说,遇到灵魂伴侣不算难。
而另外一些人觉得,灵魂伴侣是“我不说,Ta都明白”,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状态。
由此看来,“灵魂伴侣”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概念,这更像一个围绕着精神、亲密、信任而展开的区间。
那么,当我们在谈论灵魂伴侣时,究竟在谈哪些特质呢?
翻阅了很多答案,我们总结出三点,灵魂伴侣之间可能产生的感觉:
1)、可能有天然的熟悉感遇到灵魂伴侣,就好像重访一座老房子,那里的家具、墙上的挂画、架上的书,都是那么熟悉。
朋友A和我说起他和男友C相遇的场景,总是忍不住感叹,实在是太过奇妙。
两人在同乡会上第一次见面,就没有陌生感,周身仿佛有某种神奇的磁场,让两人说话特别投缘。
后来,A在家楼下超市买醋时又遇到了对方,才发现,C也住在附近。
再次相遇,两人就像两块异极磁铁,整整畅聊了4个小时,互相不忍说再见。
日常生活里,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和一些人相处,就是有莫名的熟悉感,会情不自禁地想和他们呆在一起。
如果碰上相似的感受和观点,心理距离也会迅速拉近。
在自体心理学中,我们把它称为“孪生需求”,也叫“相似性共鸣”。
你也许有这样的体验:
刚来到陌生的团体或者城市,感到孤独无助,如果碰上校友或是老乡,就会很愿意靠近彼此。
再比如,当产生某种感悟,或者经历了某些事情,会特别想和有相似经历的人分享,因为他们可能更“懂”你。
心理学家Kohut认为,孪生体验是一种“在他人中发现自我”的体验。
有时即使在非语言确认下,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彼此的相似之处。
比如身体气味、生活习惯、食物偏好、声音等等......
有点类似于常说的“磁场”,即使不说话,也能感受到互相的情感链接,获得归属感。
就像两个电影爱好者一起看电影,即使不说话,静静呆着也很舒服。
2)、更容易建立安全与亲密灵魂伴侣不光是共同的话题及爱好,是碰撞在一起,越了解越彼此欣赏,越交流越越互相爱慕。
很多与灵魂伴侣有关的故事,都是以相似性开始,落脚于“懂得”;不是永远聊得来,而是一直聊得下去。
网友@绿鱼分享了自己和爱人相处的点滴。
两人的专业其实并不相同,能谈及得话题其实有限;
可女孩说,对方就像容器,而自己像水,他可以装下自己各种奇怪的想法,也包容得下她的跳脱于无知。
在和其他前任们恋爱时,总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时候,空气仿佛在周围扭曲成怪物,需要用一些别扭的话语来驯服。
但和现任在一起,自己的话总是会被稳稳接住,逗得对方捧腹大笑。
并不是多么伟大的思想碰撞,却像一捧水遇上另一捧水,在细微处,静静流淌在一起。
他们的交流,不是说服与自我感动,而是深刻的尊重和允许。
拥有深厚精神连接的关系,都拥有较高的“心理可视性”(psychological visibility);
心理可视性,建立在对互相的内在世界的理解之上。
如果一个人爱你,只是爱你的样貌、身材、表现出来的温柔,那么你很难感受到真正的连接。
比如说,当你因为工作上的进步活得升职加薪,怎样的夸奖会令你更开心?
A、真棒,你好厉害啊,运气真好!
B、太好了,我看到你最近这么努力,真的很不容易,我们一起去庆祝一下吧!
前者看到了结果,而后者肯定了对方真切的付出,对对方更核心的自我表示出高度的欣赏和认可。
这种“看见”是一种深切的支持,支持他们作为真实的自我存活。
3)、深厚的精神连接灵魂伴侣的另一特征,是深厚的精神连接,即拥有相匹配的思想深度与广度。
前段时间“假性恋爱”的概念很火,意思是,有很多情侣一起吃饭、玩乐、睡觉。
但突然有一天发现,在精神层面,自己一点也不了解这个人,从没有过深入的沟通。
而灵魂伴侣与之相反,淡化了亲密关系中生活化、现实性的一部分,更注重彼此的精神交流。
欧文亚隆说过,想真正与人建立精神连接的前提,是学会独处。
试图通过建立关系来减轻寂寞无助的人,是基于生存需求,而非发展需求;
带着“被认可”的迫切,很难建立一段真诚的关系。
因此,灵魂伴侣相遇,是两个成熟、独立、真诚的灵魂的碰撞。
02
关于灵魂伴侣误解
去年有一部非常火的电影,男女主在初次相遇时便遇上诸多巧合——
穿一样的情侣鞋,有相同的阅读、音乐品味;
甚至都认为,音乐不能分享,那是对混响制作的不尊重。
他们为彼此的相似性倾倒,从身体到头脑,仿佛漂浮在天空的两朵云,碰撞,随即交融。
可毕业后,触及到未来与生计时,却发生了巨大分歧。
一个选择梦想,一个选择生计。
乍见的欢喜在生活的琐碎中慢慢消磨,再契合的两朵云,方向不一致,最后自然走向分离。
电影的最后,两人在餐厅重逢,隔空相望,眼里全是遗憾和惋惜。
记得当时,我和朋友从电影院出来,各自叹了口气;对于灵魂伴侣,我们总是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每每触碰现实,这些幻想只剩稀碎的声音。
1)、兴趣投合,不一定是灵魂伴侣聊喜欢的作者、音乐是一种契合,都喜欢吃红烧肉,也是一种契合。
但前者的稀缺性更让人沉醉,非常具有迷惑性。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我喜欢吃鸭肠,却不可以说和全国喜欢吃鸭肠的人是灵魂伴侣;
同样喜欢吃红烧肉,有人喜欢的是它的烹饪技巧和背后的文化,有人喜欢的是它的营养和口感。
表象一样,内涵也许不同。
就像两个同样喜欢登山的人,一个喜欢征服的快感,另一个只是享受欣沿途的风景。
看似无比投合的两人,在更深的层面却可能大相径庭。
2)、灵魂伴侣,并不是一劳永逸之前看曾奇峰老师的视频,他态度坚定地表示:“发明灵魂伴侣一词的人,需要被罚款”。
曾老师反对的,是将灵魂伴侣当做命中注定的恋爱观,即一劳永逸、百分百合拍。
这种“天注定”的爱情幻想,陷入了一种“抵达谬误”;
认为一旦到达某种情况、一旦遇到某个人,所有的问题都会被解决。
正如我们从小听到大的“上大学就好了”、“毕业就好了”、“结婚就好了”......
就像电影中的两人,一个开始承担现实的重任,去谋划未来生活的蓝图,另一个依然希望维持学生时代的恋爱。
《亲密关系》中,作者提及了一项实验,实验表明在结婚2-5年后,自由恋爱而结合的伴侣。
爱情量表的得分远远低于包办婚姻,浪漫之爱的成分大大减弱。
也就是说,激情与浪漫对于长期关系的影响是边际递减的。
由此可见,激情浪漫与现实生活,就像长期关系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将找到灵魂伴侣当做“上岸”,很可能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03
差异中重新构建彼此
我们谈论灵魂伴侣,是在谈论一种高契合、高熟悉、高共鸣的情感状态;
但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百分百伴侣。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都存在“内隐爱情信念”。
第一种是“宿命信念”:
即相信爱情是命中注定的,人对了,关系才对,关系不对,就是人不对;
另一种是“成长信念”:
即没有完全契合的那个人,所有的关系都需要在磨合中慢慢成长。
美国心理学者Judith Orloff 认为,不能进行持续创造性对话的灵魂伴侣,可能成为彼此的狱友;
光是相似,是不具备成长性的,很难撑起一段健康的关系。
真正的灵魂伴侣,因为相似性迅速靠近,然后在差异性中遇见冲突,在冲突中创造建设性的关系。
发表在某社会心理学期刊上的一篇文章显示,执着于“命中注定”的人,在关系中更不容易获得满足。
他们不是在寻找伴侣,而是在寻找内心的理想化投射,不能接受关系中分歧的部分。
罗兰米勒说,亲密关系是一个“打开部分自我,纳入一部分对方”的过程。
抓住眼前的幸福,积极地沟通与磨合,灵魂伴侣也可以是养成系。
磨合的关键,在于抓住“共享现实”,即两人想法的交集。
打个比方,如果关系中,一个人需要陪伴,另一个人需要一定的独处;
但双方的最终需求都是“使关系持续下去”,这就是你们的共享现实。
在共识下,试着跳出自己的框架,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彼此让渡出一点需求,并接纳一些对方的需求。
留出一些时间做自己的事,另一部分时间相互陪伴。
在不断地冲突—寻求“共享现实”—调整后,彼此的关系会越来越近。
除此之外,我们还想说的是:
与你拥有亲密与精神连接的,也不一定是爱人。
可以是朋友、亲人,甚至可以是某位作者、某个兴趣爱好。
人生茫茫,很难光两个人就完全满足彼此的需求。
重要的是,问问自己的内心,愿意接受什么、让渡什么。
—THE END—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人总会觉得孤单,从苦等这种人开始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人总会觉得孤单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