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会遇到强迫症,什么是真正的强迫症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总会遇到强迫症,什么是真正的强迫症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总会遇到强迫症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2 10:49:50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总会遇到强迫症,什么是真正的强迫症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总会遇到强迫症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总会遇到强迫症

2、每次心里都强迫我去想东西想的东西又控制不住怎么办

为什么总会遇到强迫症

欢迎大家阅读小编文章,感谢你们那么聪明好看还关注我们。

01 被误解的强迫症

强迫症这个词近年一直很流行,很多网友时常调侃自己有强迫症,不知不觉中,似乎这也成为一种风潮,人们纷纷跟风自嘲,也许他们都觉得自己有强迫症,但其实,也许那是他们误会了强迫症,因为强迫症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轻松,也不值得拿来调侃自嘲。

他们眼中的强迫症是

——十二星座中“处女座”的追求完美

——喜欢把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

——喜欢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环境

——洁癖

——走路必须走直线

诸如此类的很多行为:手机电量一定要充电到 100% ,手机上的红点一定要全部点掉,刷朋友圈一定要刷到上次刷到的位置。

但是,有这些行为就一定是强迫症吗?

实际,并不是的。那些轻微的强迫行为不影响日常生活,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焦虑烦躁情绪,持续的时间也不很长,这不是真正的强迫症。

强迫症这个概念最早是在 1838 年由法国精神病学家埃斯基罗尔( Esquirol )首次提出,当时埃斯基罗尔发现了一例强迫性怀疑的病例,并在病理学上把它归为了 " 单狂 ",它指的是 " 部分精神错乱 “单狂 " 患者只对某人某物有病态的精神状态,而对其他人和物都有正确的判断和适当的情感。

而如今,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常伴发抑郁,被称为“精神癌症”,也是最经典的神经症。患者经常陷入剧烈的内心冲突,处于强迫与反强迫的状态。他们被强迫驱使去做某事,但是内心却并不想这样做,他们试图去压抑,但是却总是陷入压抑冲动——屈服冲动——陷入焦虑悔恨的循环。可以说是焦虑和强迫行为的交互影响,以焦虑和内心冲突为主,患者是非常痛苦的。

患者可能是存在强迫行为或强迫思维,或者都有

最常见的有:患者反复洗手,虽然已经很干净了,但还是要洗,隔不了多久就洗,用洗手液,肥皂等洗,心里觉得没必要,但是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类似此类的还有反复洗澡,患者一天要洗很多次澡。

还有的就是容易被大家误会的关于锁门关门的。大家觉得,每次出门之前要检查3-4次或者多次门是不是锁好了,这样就是有强迫症。其实,真正的强迫症是反复多次的,甚至上班,工作出去等,都忍不住想回去检查,总是担心门没有锁好,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状态了。还有就是会经常检查钥匙,手机等有没有丢了,非常想停止这样的行为,但是却控制不住。

被称为“交流电之父”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害怕病菌,为此甚至不与朋友接近,独自在酒店住了十年。他还痴迷数字3,因此住在曼哈顿纽约客酒店33层的3327号房间。

爱因斯坦的好友库尔特·哥德尔是杰出的数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他害怕食物中毒,因此从不碰妻子没有试吃过的食物。妻子病重后,他在美国普林斯顿的医院绝食而死。

以上的是强迫行为,还有就是关于强迫思维的。

有些患者会担心各种意外,总是感觉不安全,走在路上也担心,坐着家里也担心;有些患者会很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会时常反复回忆自己和他人的交往,回忆自己的表现,一幕幕在脑海上演;或者在考试的时候会反复检查试卷,总担心哪里有漏了没做,哪里还做不对,反复不停,内心感到焦虑不安。或者睡前必须经历一场场仪式,要反复地把门锁好、水龙头关好、拖鞋摆整齐、反复上厕所,这些事情要花很多时间做,如果觉得没做好还有时刻起来进行。最常见的强迫思想是害怕细菌感染,约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属于此列。

关于强迫症的影视剧也有描述。

电影《尽善尽美》里男主角杰克 · 尼科尔森饰演的梅尔文是一个冷漠、刁钻刻薄、自私自利、有洁癖和强迫症的作家,他的门要锁3次,灯要开五次,走路要走整个的瓷砖,写作不能被打扰,去餐厅服务生只找卡罗尔,诸如一系列行为等。

2004年上映的北美电影《飞行家》中的男主角霍华德·休斯(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外表帅气,也是个才子,然而却有强迫症和严重洁癖。他神经质地重复洗手,直到手洗出血;当他看到一块肉时,强迫思维又出现,越看越反胃;他强迫到不能用手去接触任何东西,每动一次手,就用卫生纸去接触,不禁让人心疼这位可怜的才子。

2008年,法国导演拍摄了一个7分钟的短片《强迫症患者的血腥臆想》,来揭示强迫症患者内心的真实世界。

影片中的主人公有严重的强迫症,他总会不由自主的去数人行道上的地砖,从一数到十。

如果在走路的时候,不按照他的强迫症方式去走,他就会陷入巨大的恐惧之中。不数步数,不走在格子的正中间,他的整个世界变成血淋淋的割肉机,残酷的将他的身体切成碎片。

02 关于强迫症的数据调查

看了以上这些,大家应该对强迫症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了。强迫症现象是个非常复杂的组合现象,但其实,强迫症,简单地说就是:不想做什么,却控制不住什么,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情绪,他们只能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动作去缓解这种焦虑感,最后却陷入自我责备,后悔的情绪里。

根据2011年心理卫生学院调查报告显示,人们患上执着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的终生发病率为3%,美国则为2%。每一年大约都有将近1.2%的人有强迫症的症状,多在青春期或成年期发病。而且强迫症与其他焦虑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5%-70%。在强迫症患者中,抑郁症和社交恐惧症占了1/3,酒精滥用和某些特定恐惧症占了1/4。

据曾经一个调查显示,78%的强迫症患者有过侵略性的想法,他们担心自己会做出失控的行为伤害他人,自己的亲人,这也是为什么强迫症总伴随着抑郁症的原因。因为这种意识和潜意识的严重不一致,可觉察的意识有这种邪恶念头,但是潜意识却又觉得不可以,于是感到严重的焦虑不安,因此,也有不少的患者选择了自杀。

此前,发表在《Nature》子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篇文章通过大数据调查方法,介绍了强迫症人群中的自杀事件。研究者以36,000名患有超过40年(1969-2013)强迫症的瑞典居民为被试,对强迫症引起的自杀行为及手段等进行了大样本调查。调查显示:强迫症患者自杀或试图自杀的风险更大,调查人群中1.48%的人已经自杀过世,另有11.68%的人曾经试图自杀。女性自杀的几率要显著高于男性,女性患者重复自杀的概率为30.30%。强迫症患者自杀的方法也和常人有所不同,强迫症患者大多会服毒自杀。

强迫症令人如此痛苦,因此大家可不要再随意调侃自己有强迫症了,还是健健康康的好。

在生活中,大家所理解的那些,完美正义,洁癖,还有经常被黑的处女座,只能说是有强迫倾向,或者是强迫型人格,并不是所谓的强迫症。

美剧《生活大爆炸》里面的谢耳朵就是一个通俗意义上的强迫型人格,他敲门一定要敲三遍、定时上厕所、不允许任何人进他房间、给所有的东西贴上标签 ......

强迫型人格的人只是要求完美,他们希望保持对生活,对物品的掌控,以此获取内心的安全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些许的强迫倾向,我们都想一切按照自己所想的运作,这样我们也会比较有安全甘,但是强迫型人格的人,对这种掌控的要求会比较高,他们追求完美。

要区分这两种,关键看是否有从大脑到行为的失控。

03 强迫症病因

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尚无定论,目前认为主要与心理社会、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是本症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性生活不协调,或由于亲人丧亡,突然惊吓,遭受迫害等等都可能诱发神经症的发生病人病情严重时,常有中度甚至重度的社会功能受损。

另外,追求完美、对自己期望高的人更易患上强迫症。这些人总对自己不满意,会习惯性反省自己,检查言行。他们会通过重复某一行为或观点修正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陷入不反复做就焦虑,越做越焦虑的恶性循环中。强迫症还与幼时家教有关。家长给孩子过多刻板的条条框框,强加过高的期望,可能使他们在重压之下患上强迫。

某些特定职业也容易导致强迫症,临床上较多的是会计。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精确的数字,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反复校对成了他们对工作负责的体现。这些工作上的优点一旦无限放大,就像是给强迫症的入侵打开了一扇门。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强迫症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遗传倾向

而在2017年11月2日,据科技日报报道,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遗传学论文报告称,科学家成功鉴别出与强迫症(OCD)相关的人类基因变异,找到了受这些变异影响的基因及神经通路。美国哈佛—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通过分析608个候选基因的测序数据,成功在人类案例中鉴定出4个与强迫症关联紧密的基因。这些基因在与强迫症关联的神经通路中起作用,包括血清素和谷氨酸盐信号传递及突触联系——它们很可能正是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

一项针对上海市心理健康中心的研究表明,77%的强迫症患者至少有过一种童年精神创伤。童年时期受到的阴影越严重,越容易患强迫症。

关于强迫症的治疗方法,目前大多是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相结合,通过心理咨询探索背后的本质,再加上药物加以控制。一般治疗方法还有:正念、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治疗、暴露疗法、森田疗法。小编认为,强迫症最重要是通过一系列仪式的行为来缓解焦虑的本质,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先学会接纳自己,改变自己对于自己行为的认知,再通过其他方法加以辅助治疗才有利于帮助改善强迫症。

每次心里都强迫我去想东西想的东西又控制不住怎么办

你说的是强迫症,或者是强迫型人格,是吗?关于强迫症,我有几条文字,你可以仔细读一读,选择适合你的,用于实际生活:一,记得“一切都会过去”这个总规律。不管是你眼前的烦恼、不快、事件、遗憾,还是你眼前脑中的某种强迫观念、无聊逻辑、词句内容,它们都有一个从发生、发展到消失的周期过程。过个一天半天,过个十天半月,最多过个一年半载,它们都会过去的。就算到时候,你的强迫症没有全好,也会有新的强迫观念,代替旧的强迫观念的。所以,既然你现在纠结的东西,早晚都会淡化、消失,或者被新的烦恼所取代,那么你便没有必要太在意这些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东西了。你要看轻它,心事别太重。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就是不要“静止”地看问题,而要用“发展”、“变化”、“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二,记得“对强迫症状的过度排斥,这本身也是一种强迫症”。有人希望自己的脑中不准有一句强迫观念,有人希望自己没有一次重复语言重复动作,这些近乎完美主义的要求,本身也是一种强迫症。只会制造紧张的气氛。而你过度在意、排斥那些无聊症状的同时,又是在提醒你自己出现症状。所以有时候,我们要做的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只管带着症状,搞好现实生活要紧。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每个人也都是不完美的,人脑思维也是,我们要看到这一点。凡事都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过犹不及,适度最好!三,面对现实,随机应变,做长期的准备。有的人总希望一下子将一切矛盾、烦恼全部解决,然后永远轻松、快乐地生活(这种人最容易得强迫症)。这是很不现实的、很幼稚的想法。人生过程中,总会不断有新问题、新烦恼冒出来,打扰我们。包括对待强迫症状也是,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它彻底清除掉,永远一劳永逸,我们要做的是,适时、有效地调节它,疏导它。有的人,一整天都在发强迫症,什么事也干不了。(比如强迫观念)他也许在想,我再想一次,以后再也不想了。这便是错误的想法,因为有时候人是越不让想,越要想。像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直面问题,直面强迫症,做好长期共处的准备,而不要讳疾忌医,讳莫如深。然后,通过一次次与症状的接触和治疗,积极、认真地总结方法、经验、教训、规律,等到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之后,你自然对强迫症,会更加有把握的。四,主动出击,有计划地调节。有时候,如果你一直被强迫症状笼罩,越想摆脱越摆脱不了,终日苦恼的话,我建议你:“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方法是:主动给自己制定一个“调节计划”,每隔一段时间(一天、两天、一周都行),你有计划地释放、调节一下你的强迫症。比如定期思考、写日记、做笔记、与有知识的人对话等方法,对你都会有帮助。主动安排时间,把强迫观念、焦虑情绪、无聊内容等,都想明白、写下来、释放掉,你会感觉自己轻松许多。而在其它时间,你可以比较专心地做正事儿,如果又要发强迫症的时候,你也可以明确告诉自己,反正有安排的释放、调节时间,到时候再发不迟!这样的话,更有助于你掌握局面。人都是有逆反心理、好奇心理的,关于强迫症,有时候越不让你发,你越想发,计划留时间让你发的时候,你反而不想发了。当然了,“计划调节法”只是在“明显症状期”的权宜之计,而当你慢慢走出来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改良或不用这种方法。五,理性分析,深度剖析,了解强迫症,看破强迫症。把强迫症的原理、知识好好学习一下,可以买一本治疗强迫症的书籍读一读,把你个人的强迫症状的具体内容,总结、罗列一下,然后找亲友倾诉出来,或者以写日记、发博文、发帖子的方式写出来。你可以学会整理、分析自己的思维――可以在记事本上,将自己脑中片面的、夸大的、无聊的、迷信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内容、逻辑,积极、认真地加以检索、识别,并且列举下来,然后耐心、科学地加以修改、纠正,并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注意改正这些问题、这些毛病(也许一下子改不了,但慢慢来,总会好),养成好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上两条的道理一样,有时候,你越怕,越忌讳,越回避某种事物(包括强迫症本身),这种事物就越会频繁、严重地影响你的生活,而一旦当你正面面对它,解剖它的时候,它便不再神秘,不再可怕了。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从根本上瓦解强迫症。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深入学习一下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议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学会联系、全面地看问题,学会发展、变化地看问题,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人生涉猎要广泛一些,视野、心胸要开阔一些。你可以多读些好书。比如读一些国学经典、诸子百家,读一些伟人、名人的历史、传记、著作,从中获得一些精神的滋养与力量。你还可以多接触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特别向性格开朗、人格高尚的人,学习学习,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你可以向那些品行突出的人士,多取取经,吸收并释放出自己的正能量!七,关于仪式动作、毛病习惯。有的强迫症患者,有象征仪式、仪式动作、无聊的毛病习惯等。首先,要通过科学认知,认识到这些仪式、动作、毛病的荒谬性、无意义性,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消除掉这些仪式、动作、毛病。而在眼下,一下子消除不掉的话,你可以先考虑“替代法”:更换一下仪式动作、毛病习惯的具体内容。比如,用一个幅度较小、令你舒心、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动作、习惯,去替代掉原先那个幅度较大、令你厌恶、没有任何意义的动作、习惯。此外,动作、习惯的频率,也要有计划地加以限制,并逐步降低!八,学会常见的心理调节之法。状态不好的时候,可以用读书、练字、听歌、唱歌、购物、运动、散步、郊游、聊天、聚会等方法进行调节。这些方法,不仅对调节强迫症有益,对其它心理疾病也有帮助。一个强迫症患者,有时还有伴有其它心理症状,不妨一并做一下了解与调节。另外,还有一种临时的调适方法,值得推荐:比如你的脑中正有一个强迫症“兴奋灶”活跃的时候,你可以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好的、有积极意义的“兴奋灶”,以便转移注意,分散压力,释放情绪――可以是出去走走,换个环境;可以是打个电话,聊点别的……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手段。你开始也许不习惯这样做,但你这样多尝试几次,你会有所收获的。当然了,你的强迫症病因,如果是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那还是建议积极解决问题,或者是求助他人一起解决问题,而不要选择回避。以上方法,有几条是治标的,有几条是治本的,希望你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综合调节!最后,有机会的话,建议到正规医院,看一看心理医生,进行一下心理咨询,以及必要的测试、治疗!期待继续为你答疑解惑,祝你心情愉快!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总会遇到强迫症,什么是真正的强迫症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总会遇到强迫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