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睡觉前总会哭,孩子一岁后脾气暴增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宝宝睡觉前总会哭,孩子一岁后脾气暴增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宝宝睡觉前总会哭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5 22:56:37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宝宝睡觉前总会哭,孩子一岁后脾气暴增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宝宝睡觉前总会哭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宝宝睡觉前总会哭

为什么宝宝睡觉前总会哭

CD妈 CD爸妈

最近朋友跟我吐槽:自家11个月的娃特别难带,经常一言不合发脾气,撒泼打滚、大吼大叫、逮到人就又抓又挠,真的是让人分分钟炸毛,让人心力交瘁,应付不暇。

你说之前挺乖巧的娃,怎突然就成小魔王了?

想要姐姐的画笔,不给,放声大哭;想自己拿着玻璃杯喝水,不让,高声尖叫;地上捡起来一个不知名的东西要放嘴里,不能,满地打滚。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就像开水上的水壶,滋滋滋滋的直响。

好几次都没忍住朝孩子的屁股来两下。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觉,刚开始的宝宝虽然吃喝拉撒睡累人,但好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咿咿呀呀乐呵呵,画面也一度和谐。但到了9、10来月后,孩子脾气与日俱增,稍不顺心就用他们的火星语大喊大叫。

老母亲表示,自己时时刻刻有被送走的可能。

其实,C妈也想说:

DD差不多这个年龄段,也有脾气暴增的阶段,家里也经常是前一秒还姐弟情深、母慈子孝,下一秒就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好在,在养育一胎的百般磨练后,老母亲我早已养成一副火眼金睛,通过现象(孩子的行为)看本质(背后的原因)的本领。

孩子会发脾气了,是好事啊!

8、9个月前,宝宝除了饿了、困了、难受了吼两嗓子外,其他时候大多是岁月静好,人间值得的一派祥和景象。

父母给什么玩具,宝宝就玩什么;父母逗就很捧场的呵呵呵笑;父母不在身边就乖乖躺着;

但9个月后:

他会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玩,当得不到时会烦躁的哭闹;不想睡觉妈妈却硬要哄着睡时,会生气的哭闹;和妈妈说话时,妈妈总是听不懂时会着急的哭闹。

在我们大人看来孩子是随时随地的发脾气, 但其实这让新手爸妈措不及防的暴脾气,恰恰说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这个小奶娃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喜好。

同时也开始知道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努力、斗争,对父母的“强权”抗争。怎么样,听上去还有一点酷是肿么回事?

虽然当时看来这个阶段没什么,发脾气哄哄就好了。

但等过了之后,以过来人的身份再回头看,才发现一些让我们发愁的“霸道”或是“没主见”、“不敢维护自己的利益”等问题,都可以在这个阶段找到答案。

面对娃发脾气,下面做法不可取

1.习惯性妥协:

只要孩子一哭闹,就满足其要求。

OS:OMG,快满足他,只要能让他停下来,干啥都行。

其实这样做就相当于强化了孩子无理取闹的这种行为。孩子也就在生命初期,在还未懂得世间的规则和道理前,就先习得了一个经验——只要哭闹,父母就会满足我的要求。

长期下去,这是极其可怕的。在听不懂的年纪就掌握了要挟人的方法,到了听得懂的时候,再管教就难上加难啦。

2.冷漠忽视:

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觉得烦躁或是想让孩子冷静,就直接把他放在一边,漠视他的哭闹,这样是极其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当然我们之前提到过在孩子发脾气时,可以选择性的忽视,但这前提是我们需要陪在孩子身边,我们忽视的是发脾气的这件事,而不是发脾气的孩子。

长期被冷漠对待的孩子有可能造成两种极端,一种是形成讨好型人格,孩子因为担心父母不再爱自己,拼命的讨好父母。二是变得暴躁,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用更极端的方法来实现,长期处在不安的情绪里,变得易怒易躁。

3.“暴力”处置:

只要孩子发脾气,自己就先炸毛了。孩子大声,你比他还大声,孩子崩溃,你比他还崩溃。

“小祖宗,你能不能不要闹了”;“求求你,能不能别哭了”。

脑门一冲的,再上手来两下,以这种暴力的方法威慑住孩子。

关于以暴制暴的道理和危害我就不说了,相信大家都懂。

真正难的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发脾气时,太难冷静了。

所以,C妈和大家分享一个可以很好控制情绪的办法

首先我们需要先熟记一个事实,孩子发脾气时的苦恼和孩子开始的呵呵笑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是正常的,是可以被接纳的。

这不仅要让孩子明白,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应该时刻谨记。

在自己内心的活火山即将爆发之时,深吸一口气,用三秒问自己一句“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就这3秒钟,会立刻让你从情绪的泥沼挣脱,随即转入到对原因的探索中。也就是情绪脑转为理智脑的过程。

C妈亲测有效。孩子没有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就看我们能不能识破这行为后面的原因。

父母应该这样做

1.认真对待:

很多时候,对于小月龄的孩子我们都是不够认真的。

孩子发脾气,我们往往是随便哄一哄,抱一抱就结束了。

当然这个阶段的孩子,记忆都非常短,确实是随便哄一哄就可以搞定。

但搞定的只是当时的情绪,真实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随着孩子长大,很多问题随之升级。当我们的“哄一哄”失去了作用,再来寻求解决办法,就需要付出更“惨烈”的代价。

所以,从一开始,发脾气这件事,就正视起来,学会“解读”孩子的需求。

就拿DD小时候来讲,那时候他总是很烦躁,想挂在你身上哼哼唧唧的闹气。我就会问,“宝宝想要做什么?你可以指给妈妈看吗?”这时候DD就会用他的小胖手指着门口。其实是他想出门。明白了孩子需求,事情就变得简单了。如果不能下楼放风,通常我会说“现在天已经黑了,不能出门了哦。妈妈抱你在屋子里面转转吧”。

事实证明,在屋里溜达两圈后,孩子就会平静下来。再开始别的环节就没抵触了。

2.接受孩子情绪,提供解决办法:

还是那句话,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都可以被接纳。这一点是需要从一开始我们就要让孩子明白的。

难过了可以哭;生气了可以喊。

不是只有开心是好的,难过、生气、烦躁、郁闷等都是被允许,被接纳的。这对将来孩子安全感建立非常重要。

而我们在面对孩子发脾气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并帮助孩子提出解决办法。

姐姐拿走你的玩具,你很生气是吗?那下次你可以大喊来警示她;吃不到饼干,宝宝很着急对吧?下次可以用手指给妈妈看;宝宝累了想睡觉,很难受,那你可以趴在自己的小被被上来让妈妈明白;妈妈知道宝宝现在很难过,你可以在妈妈怀里哭一会,但下次不能打人哦。

用语言帮助孩子把当时的情绪表达出来,让孩子明白此时正在经历的情绪是什么。从而让孩子慢慢建立对情绪的认知,也慢慢练习对情绪的控制。

不要觉得孩子太小,说这么多听不懂,孩子都是在不经意间长大。等确定孩子能听懂了再说,孩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为模式,那就来不及了。

而且,事实证明孩子很早就可以连猜带蒙的明白父母的意思了,不是孩子不懂你,而是你还不懂孩子。

3.温柔的坚持:

在孩子争取自己利益时,试探的底线往往是“得寸进尺”,你这次退一步,他就往前迈两步,这次他拆桌子你不管,下次他就可能上房揭瓦。而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本事更是无师自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放弃、不抛弃在娃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管是不可能的,至于怎么管,就又涉及到我们之前提到过很多次的“立规矩”,温柔且坚定的告诉孩子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用有建设性和不伤害孩子的方法去帮助他建立良好的行为。

让孩子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也明白自己的界限在哪里,这点非常重要。

当孩子由一个乖小可爱的小奶娃,变得经常发脾气,这其实是在给我们一种信号。告诉我们孩子的“自我”开始冒芽,我们不能在把孩子当成自己身体分裂出的一个附属品,而该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

从TA开始发脾气,我们就要开始转变思想,在保证其安全的前提下,平等独立的对待眼前这个小家伙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宝宝睡觉前总会哭,孩子一岁后脾气暴增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宝宝睡觉前总会哭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