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考试总会走神呢,孩子听课做作业各种走神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考试总会走神呢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考试总会走神呢,孩子听课做作业各种走神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考试总会走神呢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为什么考试总会走神呢
有一个妈妈在群里吐槽她家儿子,小学二年级,脑瓜挺机灵的,玩游戏特别专注,无师自通,看电视也很专注,电视上的各种广告词儿说得很溜。就是一提到学习,妈妈就特别崩溃。孩子不能好好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坐不住,一会上厕所,一会吃东西,一扭脸又去捣鼓玩具。老师常常投诉,说他上课老走神,各种小动作,时不时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提问题一问三不知。孩子平时还丢三落四,学习成绩更是在班里倒数,对学习越来越抗拒和不耐烦,还经常发脾气。打也打了,道理也讲了,什么招数都使上了,就是没改变。妈妈很疑惑,为什么孩子玩游戏看电视那么专注,学习为什么就不能专注?
很多家长对这位妈妈的崩溃表达感同身受,大家一致认为,只要孩子把玩游戏的那份专注放到学习上,那真是神童出世。
家长们不明白,孩子为何不能把对游戏的专注转移到学习上,其实是家长们对注意力的错误认知。
游戏很专注不等同于学习能专注,了解注意的三种不同形式,你才能更好帮助孩子首先要明白,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自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分为三种类型。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指的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它是人类对外界刺激最简单最原始的反应,是注意的初级形式。
当孩子玩游戏、看电视时,主要发生的就是无意注意。游戏的设计就是利用人的心理活动特点,通过艳丽多变的画面,强烈的声光效应,还有每个操作的及时反馈,加上简单易懂的操作,孩子不知不觉中就着迷。这种时候,并不需要孩子调动意志力就能集中精力,孩子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是没有任何选择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A.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等都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刺激物的新异性,比如孩子看到一本封面艳丽多彩的漫画,会不由自主拿起来翻看。这本书的封面成功引起了孩子的无意注意。强度:比如课堂上,老师讲课声音洪亮具有穿透力,语言抑扬顿挫,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反,声音平平无奇,没有情感变化,就难以吸引孩子,这就是高强度更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运动变化:比如孩子正津津有味地看书,家长打开电视,电视画面立刻就引起孩子的注意,此时引起的也是无意注意。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 “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一点红就容易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因为刺激物和背景的差异比较明显,红色和绿色是对比色。
B.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
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积极地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比如:快中午的时候,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这时一阵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学生们饥肠辘辘,对于饭菜有极高的需求和兴趣,飘来的香味就会引起学生们的无意注意。这时学生是不自觉就被吸引的,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由上述可见,人类在发生无意注意时,其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被动的,更多的是由一些客观条件引起。当外界的刺激物强度很大、刺激物具有新颖性、刺激物是运动变化着的,就特别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而人本身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也会影响无意注意的发生。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自控能力,是积极主动去处理事物的过程,是主动获取信息并加工处理的高级注意形式。
面对学习,孩子就需要动用到有意注意了。对孩子的学习有所了解的家长应该注意到,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内容简单,色彩丰富,大多是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课堂教学上,老师也竭尽所能,教学游戏化,通过各种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就连作业、考试题目,都是以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为主来设计。这个阶段,孩子还是无意注意为主,通过这种强烈刺激物,引起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关注。到了小学中高年级,课本内容多以文字为主,不再是强烈的刺激,不容易引起孩子的无意注意,学习的要求提高。孩子需要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控制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需要孩子动用一定的意志力,这时就是有意注意为主。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A.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比如一些家长想考教师资格证,报名考前培训课,有明确的活动目的,那就是要通过教资考试,获得证书,为职业发展增加可能性。
B.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坚强的意志力)。比如:孩子在听课过程中,用意志力控制自己想出去玩的冲动,保持注意力听课。
C.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目的或活动的最后结果的兴趣。比如,参加某项学习活动,孩子对于课程本身枯燥的知识不感兴趣,但对于学完这些知识能够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奖状等感兴趣,这种间接兴趣引起的就是孩子的有意注意。
D.合理组织活动。如提出问题、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很明显,与无意注意相比,有意注意的发生,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更多的意志力调动,这对成年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是孩子们?因此,当孩子们不能很专注于学习时,不要只会指责孩子,家长要聚焦于如何利用注意力的特点,帮助孩子专注于学习。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它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的特点就是自觉性较好、保持时间较长、消耗精力少、不容易疲劳,是更高级、主动、自觉的注意形式。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提高活动效率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举个例子,很多人刚开始学习打字的时候,几乎都是“一指禅”,想要在电脑上敲打出一句话,这是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盯着键盘找字母,此时大家是有意注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中大家达到了盲打的程度,不用再盯着键盘。此时大家想要打字,虽然有预定的目的,希望打出需要的内容,但已经达到了熟练化的程度,不需要调动意志力,此时就变成了有意后注意。
培养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A.培养对活动的直接兴趣。
有意后注意通常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成,浓厚的直接兴趣则是转化的条件。因此培养对活动的直接兴趣是关键。例如,很多孩子对乐高积木有浓厚的兴趣,常常玩起来就是一两个小时,不断观察、寻找、拼接、拆掉重来,孩子的这种注意状态就属于有意后注意。在这类活动中,孩子的注意自发地被活动所吸引,不需要做意志努力。一个人如果能够对学习或工作形成直接兴趣,产生有意后注意,则对个人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B.熟练化和系统化。
会骑自行车的朋友都体验过,刚学自行车时,需要注意力非常集中,两只手紧握车把,还是摇摇晃晃,稍不留神,脚就踩空。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你学会骑自行车后,不需要怎么注意,就能顺利地骑,甚至还可以两手放开车把手,耍帅炫酷。这时骑自行车就成了有意后的注意。
简单理解,有意后注意,就是通过学习熟悉了学习对象,又有了兴趣,这时不需要意志努力就可以将活动维持下去。试想,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多学习活动或者操作都变成有意后注意,家长和孩子都会节省很多的精力,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务上,创造更多的价值。
创设条件,培养孩子的注意力1.进行注意力训练.
对孩子来说,上课、写作业,都需要有意注意,因此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特别重要。
而在课堂上听课,需要视觉注意力和听觉注意力的高度配合,以达到良好的听课效果。所以,家长可以从视觉注意力和听觉注意力等方面入手,训练孩子的有意注意。
例如:在某一时间里只盯住一个目标,而不为其它事物所动;在某一时间里,只听某一种声音,从众多声音中抽离出这种声音来聆听。
2.正面鼓励,提高自信。
有些家长经常说“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家孩子总是不专心”,孩子听多了,会真的认为“我不专心”、“我无法专心”等,非常不利于孩子注意力、自信心的培养。家长要给孩子多一些正面鼓励,把孩子专注的、好的行为描述出来,让孩子看到自己可以专注做事,能做好事情,从而体验成就感。
3.创造一个舒适、安静、良好的环境。
孩子有单独的房间或者单独的书桌,家里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从小培养孩子用过的物品归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不要在家里打牌、搓麻将,减少电视、音响等带来的干扰。在孩子做作业时,不要一会儿送杯水、一会儿送个水果,也不要盯着孩子,一写错或者写不好就要孩子改正……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还得孩子心烦意乱,根本无法专心学习。
4.协助孩子提高抗干扰能力。
培养孩子的抗干扰能力,引导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并学会管理情绪,形成较为稳定的情绪状态。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静心训练,让孩子抗干扰能力增强。
几个行之有效的注意力训练游戏1.舒尔特方格
让孩子身体坐直,保持眼睛与表格的距离30~35厘米,视点放在表格的中心;用眼睛的余光找全所有数字。注意不要顾此失彼,不能因为找一个字符而对其他字符视而不见;也不要一行或一列的扫视。在用手指数字的时候,视点不要跟随手指移动。在练的过程中,减少眨眼次数,尽量不要转动眼球。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激发其兴趣。
训练过程中,同一表格的反复使用会产生记忆效应,因此需要使用不同难度、不同排序的舒尔特表,同一张表不能连续使用三次。每天训练5—10分钟,点完所有数字所用时间连续10天都无法继续提升时,即可以调高级别。坚持每天练习,注意的范围、稳定性以及视觉的辨别力、敏捷力就会得到提高,眼睛快速认真的反应也会锻炼出来。
2. 找特定数字在一系列数字中,找出特定的几个数字。通过训练,提高视觉注意力,培养认真学习态度。例如:从下面的数字行中把所有2332圈出来。 2332 3322 2332 3223 3232 2323 3322 2332 3232 2332 2233 3322 2323 3232 2332 2323 3322 3223 2332 2233 3322 2233 2323 2332 2233 2332 3223 3322 2332 3223 3322 2233
2. 听写训练。
可以随便说几个数字,先从简单的三位数开始,再到四位、五位,逐渐增多,如:253、4791、57193,每说一组数字,让孩子写出来。听写训练可以锻炼孩子的听觉注意力,让孩子学会跟随老师的讲课内容转移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
3. 听词语做互动。
将一些名词和动词混在一起,家长慢慢读,如:苹果、跑步、凤梨、跳舞、菠萝、走路、香蕉、打球……,让孩子听到动词就拍手,听到名词就跺脚。
4. 听故事做记录。
给孩子读一个故事,比如:一只小白兔,挎着一个篮子,走进大森林里。走着走着,发现一大片蘑菇。它高兴地跑过去,一朵一朵采蘑菇,一会儿,就采了满满一篮蘑菇。让孩子听到“一”就打个√,最后问他听到了几个“一”?
5.陪孩子玩拼图
拼图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专注力、耐心。给孩子买一些拼图,带着孩子一起玩。拼的时候,可以跟孩子探讨怎么拼、从哪儿开始拼。拼图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孩子一块块拼上,最后完成作品,这个过程需要高度专注和极大耐心,非常有利于孩子专注力提升。
6.注意力训练书籍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注意力训练的书籍,比如走迷宫、找不同、找某样东西,这类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门槛,通过训练提升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稳定性,提高记忆的容量,延长记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听课、做作业的质量。视觉、听觉和动觉协调能力的提高,对孩子书写能力、规范书写、改变写字速度慢、丢字漏字、写字跳行等状况都有帮助。
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有很多,家长需要了解孩子不能专注的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帮助孩子有针对性进行提高。一味地指责孩子,只会让孩子不能专注于学习的状况更加糟糕。
作者:香遇,追求心灵自由的女子,人本主义心理学新流派传播者,英国东尼博赞思维导图认证管理师,俩娃儿妈,亲子阅读推广者。热爱生活,喜欢折腾。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收获自我成长。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考试总会走神呢,孩子听课做作业各种走神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考试总会走神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