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实验总会用猴子,铁猴子与布猴子实验——什么样的母婴关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实验总会用猴子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实验总会用猴子,铁猴子与布猴子实验——什么样的母婴关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实验总会用猴子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为什么实验总会用猴子
婴儿与母亲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在心理学上叫做“依恋”,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婴儿同母亲的联系主要是由母亲的喂食引起的,后来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比食物更为重要的因素在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哈罗在1930年做了一个关于恒河猴的实验,这种猴子94%的基因与人类相同。哈罗和助手设计了两只假的母猴子,一只是铁丝编成的,一只是裹着厚厚海绵的布母猴,在两只假母猴体内都有一只供暖灯泡为幼猴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胸前都挂了一个奶瓶给幼猴哺乳,哈罗将8只幼猴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布母猴喂养,一组由铁母猴喂养,哈罗在观察了5个月后,发现幼猴和布母猴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铁母猴,即便是铁母猴喂养的幼猴,也只有吃奶的时候才迫不得已离开布母猴。
接下来,哈罗在房间里放了一些令幼猴害怕的玩具熊,幼猴看到令它害怕的东西后飞快地跑向布母猴寻求安慰和保护,而没有跑向铁母猴。
第三阶段哈罗设计了三种情景:一是幼猴和布母猴在一个房间,二是幼猴和铁母猴在一个房间,三是幼猴单独一个房间,铁母猴和布母猴都不在。然后在房间里放了许多物品,结果发现幼猴只有和布母猴在一起的时候才开始尝试触碰这些物品,然后又迅速返回布母猴身边,而在铁母猴和只有幼猴在的房间里,幼猴就变得焦躁不安,非常恐惧,与布母猴在场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哈罗据此得出结论,虽然铁母猴与布母猴一样能够喂养幼猴,但是却无法提供幼猴所需要的安全、温暖的环境,无法给予幼猴触摸与安抚。因此,当幼猴害怕或者紧张时会第一时间扑向布母猴寻求保护,在接触陌生环境和接触陌生事物时,幼猴会以布母猴为中心向外探索陌生的世界,然后再回到母亲的怀抱,可见,对幼猴来说,接触安慰才是依恋形成的主要因素。
这个实验揭示了早期亲子关系远远不是“有奶便是娘”那么简单,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更多的来源于母亲的拥抱,爱抚和陪伴,如果孩子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比较多,那么就会形成对父亲的依恋。
这个实验同时也告诉我们仅仅让幼儿吃饱穿暖是不够的,而是要经常和婴儿保持身体上的接触,孩子非常需要母亲温暖的怀抱,并因此感受到母亲无条件的,充分的爱和安全感。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实验总会用猴子,铁猴子与布猴子实验——什么样的母婴关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实验总会用猴子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