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人为什么总会欺骗,我们为什么会受骗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人为什么总会欺骗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
网上有很多关于人为什么总会欺骗,我们为什么会受骗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人为什么总会欺骗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人为什么总会欺骗
作者:玛丽亚.康妮科娃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陌生人画的饼?
为什么人们会对危险信号视而不见?
为什么有人得知真相后依然执迷不悟?
为什么高智商在骗局面前也不堪一击?
本书以骗局从布局到实施再到收尾的整体流程为线索,细致入微地拆解了骗子在各个阶段为猎物设下的连环陷阱,分析了让猎物轻易中招的心理弱点,给诈骗这门历史悠久的黑暗“艺术”泄了底。很不幸,这些弱点是人类固有且共有的。了解它们的存在,才迈出了避免被骗的第一步。如果你对人类的心理与认知过程、思维的弱点感兴趣,那么你必然不能错过这本书
下面是我的阅读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1,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信仰——这个基本的,不可抗拒的,普遍的人类需求。人们需要相信那些能够给生命带来意义的事情,去相信那些能够让我们对自己,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在世界中所处位置感到确定的事情。据说,伏尔泰曾这样说过:“当你一个坏蛋遇到一个笨蛋的时候,宗教就出现了。
复述:我们的思想来自于故事,就如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等,还有诸如西方经典《圣经》中讲述的创世纪的故事,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中国神话中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我们就是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妙的。
案例论证:比如,一个人在大街上沿街乞讨的乞丐,可能讨要不了几个钱,但是一个卖惨的人,编造一个悲惨的故事,依靠互联网,吸引人的眼球,就能为自己获得不菲的收益,如同某综艺上人人都说自己有一个悲惨的童年,听的人泪流满面,你自己恨不得把自己全部积蓄都捐出帮助他或者她。
知识点链接:以前在b站看半佛仙人讲述故事的重要性,比如,某个公司依靠一个美好的故事获得了巨大的融资,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比如那个至今还在我脑海中的广告,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老板带着小姨子跑路了,这个故事简单明了,公司倒闭,产品滞销,低价出售,想买速度。一个小故事让人记忆犹新。
02,轻信也许是人类行为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我们渴求的是故事,如果没有故事,我们就自己编造。这些故事讲述的是我们的起源,我们的意义,以及世界是这般模样的原因。人类不喜欢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状态。如果我们发现一些无法理解的事情,我们就想对其做出解释,如果我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发生的,我们就想找到答案。这时,一名欺诈高手会非常乐意前来帮忙——他最大的专长就是精心编织一个故事。
复述:我们都有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都有追问为什么的时候,而每当我们提出一个为什么时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故事,而能够满足我们的故事就能让我们相信,而相信就意味着盲从,如果一名欺诈高手在此,我们就是他最好的猎物。
案例论证:小孩是最充满好奇的,看着那些可爱的小孩子们水灵灵的大眼睛,心都能给融化了。而小孩子总是那些好奇的发起者,小孩子总会问为什么,比如问爸妈,我是从哪里来的,爸妈解释生物学一大堆东西小孩子也不一定听到懂,就说,你是冲话费送的,垃圾桶捡的。这时我们为自己编造的故事洋洋得意,即好笑又省心。于是小时候我们就在无数个故事中长大成人。
知识点联结:比如那些传销组织会讲述一些一夜暴富的故事,什么1040阳光工程,这些骗子想要为发财的人编造的故事。比如前段时间的一些成功学大师,依靠高昂的口号,震耳欲聋的音乐去讲述自己的故事,聂枭的”听懂掌声“,女大师的”三句话让男人为我花了18万“等等,都是讲述一些我们想要听到的故事,当他们获得我们信任的开始,也是我们开始受骗的前奏。
还有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一天,普列维遇见一位盲人。盲人手中举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是个没有养老金的盲人“,普列维停下脚步,和这位盲人聊起来,”怎么样“人们愿意帮忙吗?”不太好“,盲人答道,"有人给钱,但不多,大多数人没给钱就走过去了。”
“我能借你的木牌一用吗?”普列维问道。盲人点头答应了。诗人拿过木牌,反过来在背面写了一句话。第二天,他又遇到了那位盲人,“现在怎么样?”他问。“太棒了,盲人答道,”我从来没有收到这么多钱,普列维在块木板上写的是:“春天要来了,我却无法看见”。
03,从根源来看,魔术和骗局都有一个共同的宗旨:去操纵人们的信任感。魔术是在视觉最基本的层面进行控制,对我们进行观察,以体验现实的方式进行操纵。魔术能在瞬间改变我们对可能性的认识,不夸张地说,魔术利用了我们双眼和大脑的弱点,创造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复述,我们会自己欺骗自己,无论是在精心设计的骗局面前还是在神奇的魔术面前,我们这种弱点会被别人利用去操纵我们。
案例论证:比如三张牌赌局,还有许多魔术师会采用的杯子猜球,这些基础的魔术都是通过长时间的快速练习达到的。还有一些大型骗局,比如庞氏骗局和一些裸聊,杀猪盘,互联网上此类诈骗数不胜数。
知识点联结:诸多欺诈游戏都是利用我们对奇迹的渴望,挖掘的是人心中对非同凡响,更具意义的无尽向往,也是利用我们诸多的好奇。一切魔术不过是一种障眼法,然而就是这种障眼法让我们看不到事情的真相,沉迷其中。
04,科技不会让我们变得世故或者博学,科技不会保护我们,他只不过是让利用信任这一古老犯罪手段的环境产生变化而已,你最信任什么?欺诈高手会找到你最难以动摇的信念,然后以之为基础,神不知鬼不觉地对你身边的世界进行改造,但你对那个基础毫不怀疑,因此也就无法察觉周遭的变化。
复述:骗子总是利用我们相信的事情,对我们进行欺骗,而我们脑海中那些固化的思想才是我们受骗的前提。
案例论证:以前在公众号看到一个文章,一位女孩,养父母去世,结婚后住到婆婆家,婆婆对其百般刁难,让其带着生下来的女孩离开,为了生存,女人只得在菜市场捡那些剩菜吃,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开了自己的蔬菜摊,凭借着诚信经营与热情的态度,她的生意逐渐好转,后来小有成就,但是她仍然想要回去,于是她去拜访了一位算命先生,并给了一些现金。后来,他的婆婆带着儿子来接他们母女回家。原来,是女人给了算命大师一笔钱,让他去游说自己的婆婆,自己的婆婆信鬼神报应,而女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其回到家庭,有了经济力的女人,和丈夫与婆婆分居,日子过的有声有色。
知识点联结:科技是把双刃剑,但其本无好坏,一切取决于我们怎么利用,正如同一把菜刀,在一位厨艺精湛的厨师手中,能做出精美的饭菜,而在歹徒手中,却只能成为凶器。
05,欺诈游戏始于人类心理学的基础原理。从骗子的角度来看,需要结局的问题是确认受害者的身份(料敌机先):他是谁,他想要什么,我要如何利用他的欲望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这就是需要建立共情关系(动之以情):在实施计划,启动骗局之前,一定要先建立感情基础,在此之后,骗子才能吸引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并将其其说服(请君入瓮):实施方案(完美故事),拿出证据,引导思考,所有的这些都是按照对受害者有利的方式设计的(取信于人)。这时,骗局已经带来了真正的收益。
复述:骗子通过前期的料敌机先,获取受害人的信息,再通过动之以情,来增加对他们信任感,有了信任,下面就是讲述一个能够获得利益的故事,俗称请君入瓮,最后,实施骗子精心准备的计划,最后让我们完全信任即取信于人,让我们自愿把钱给骗子。
案例论证:最近网上很火的杀猪盘骗局就是如此,一些骗子通过社交媒体比如微信和qq等社交软件获取我们个人信息选择那些单身未婚或者已婚女性(料敌机先)也叫筛选受害者,之后,通过,动之以情(开始聊情感的话题,嘘寒问暖,试图在网上和这些女性建立恋爱关系),再之后,有了感情,就诱导女性参与投资或者赌博,(请君入瓮),在此之后,就开始实施宰猪的方案(即完美故事)拿出自己投资或者赌博的收益,并让女性试着玩,而女性在一开始一定能够获得收益,最后,完全获得女性信任女性信任后(取信于人)即开始收网,投资赌博都无法提现获得收益,而这个完美恋人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知识点联结:这些骗局都是古人玩剩下的,想到美人计,无论是范蠡让勾践献上西施,还是王允献上貂蝉挑拨吕布与董卓的关系。本质都是一样的。也许骗子和我们都是从历史中获得的教训,而我们收获了吗?
06,如果一些事情看上去太好,完美得不像真事,那么很可能确实是假的,或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复述:天下没有免费的东西,如果有背后一定隐藏着陷阱,在你能看到这个陷阱,确保自己不掉下去前,最好不要有贪念。
案例论证:免费始终是商家的勾起我们内心贪念的开始,比如拼多多的免费领取现金红包,有人专门做了测试,需要上百人都不一定成功,为了获得奖励,我们支出人际关系,多年未来联系的好友只为了砍一刀,在获得这些现金,我们需要透支自己的人际关系,求人帮忙,还有我们的时间。还有以前在路边扫码就能领取玩具的,结果扫了之后微信就会自动帮助违法账号解封,导致自己微信号被封,案例数不胜数。
知识点联结:这让我想起了巴尔塔莎.格拉西安的《智慧书》中的话:免费提供的食物必然是诡计。如果朋友给你利益却不要求付费,事后他就会要求比你想要付给他的更加昂贵的东西。这就是讨价还价隐藏的问题,包括物质和心理两方面。因此,你要学会付费,而且要付以高价。高价付费的才是最便宜的。高价买来的是资产,可以让你坐收渔翁之利。免费得到的是负债,每天都让你付出更多。
07,在骗子眼中,人人都是潜在的受害者,我们深信自己不会受骗,这没有用——或者不如说,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我们才会上当受骗。这就是欺诈高手的天才之处:他们称得上艺术家,凭借自己能言善辩的魅力能够征服最有眼力的行家。
复述:我们都是人,具备人的一切弱点,当我们相当人认为自己聪明绝顶,骗子在自己面前无处遁形,其实都是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困住了我们,我们人人都是一个潜在的受害者,如果你还没有被骗,只是因为还没有适合你的剧本出现。
案例论证:以前看到一位在警察局工作负责处理诈骗案件的警察说:在诈骗案件中,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上当比例最多,在我们认知中,高学历,高素质人群应该很容易识别骗术,但是很遗憾,他们恰恰是上当受骗最多的人群,一来是他们频繁的参与商业交易,二来,他们也认为自己不会被骗。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一位好莱坞知名电影公司总裁,一位把自己的退休金都花在永远不会兑现的投资机会上的美国退休老人,在骗局面前,三者并无区别。一位精明的华尔街投资家和一位初入市场的新手一样容易受骗,一位以办案为生的检察官也并不你那位以为文博报道的真实新闻的邻居高过少。
知识点联结:骗术到极致就成了一种艺术,这种骗术不同于依靠暴力手段的劫匪,小打小闹的小偷,他们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大多数时候都是团伙作案,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更加令人真假模辩,对于骗局来说,本质是我们的贪欲被人诱导所产生的,聪明不等于智慧,我们如果想要避免上当受骗,那就要在生活中学会提高自己认知,磨练自己的心性,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以上就是关于人为什么总会欺骗,我们为什么会受骗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人为什么总会欺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