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总会有抑郁的人出现,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得了抑郁症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总会有抑郁的人出现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总会有抑郁的人出现,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得了抑郁症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总会有抑郁的人出现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为什么总会有抑郁的人出现
临床上,没有绝对的抑郁、也没有绝对的强迫,只是在不同时间段,哪个症状表现更明显、更强烈。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心理相对健康的、还是被抑郁症、强迫症包围的,每一个人都是在“环形心境”下,也就是说:人从兴奋到达某个区间值就会进入低落状态,低谷后又会一点点爬坡到平衡点、再继续进入兴奋阈限。躁郁就是典型的两个端点被不断拉伸,从躁狂到抑郁。
其实,强迫症和抑郁症也符合人的“环形心境”发展,反复思考、持续的胡思乱想,被一直绷着的神经元,自动进入“偷偷休息”的松弛的抑郁状态,抑郁时间一长、反刍思想又会激增,强迫性特质的人往往会对于“冒出来”的想法加以回应,好了,又回到强迫状态。
如果以下的这三种心理不改变,强迫症、抑郁症会不断反复上演、很难真正痊愈。
一、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想法
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强迫观念,是强迫症患者对康复最大的误解。
心理上缺乏弹性,总是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看待事物:一丝一毫的强迫想法都没有,才是好的、才是正常的;任何风吹草动,只要一出现强迫的念头、甚至强迫的感觉、那种劲儿一来,都会立马陷入到对它们的打压和排斥中。
一方面,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个期待是美好的、也是危险的,每个人每天都产生数以万计的想法,其中有不少的部分都是不好的、消极的、负面的想法,这是每个人都在面临着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并没有因此受困、没有受到它的影响;
另一方面,分别心,事物的基本规律就是“矛盾”的,想法有好就有坏,一味的排斥自己认为不好的,这完全是在跟自然对着干,而事实是“好想法也是好的、坏想法也是好的、不好不坏的想法也是好的”
强迫症的真正康复不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的、灾害的、恐怖的观念和画面,而是这一切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影响。
正念可以看成是元认知,是在升起“好坏”分别心之前的认知,我们能够多大程度上保持正念,也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远离偏见、远离自动化反应。
李宏夫老师《情绪自救》一书中观息法(观察呼吸)的练习正是帮助强迫症、抑郁症患者发展出一种有意识地识别和接纳(曾经)不受欢迎的想法和情绪反应,持续训练也就将不再激活以往强迫性的习惯模式,将患者从焦虑恐慌中剥离。
二、相信想法是事实,积极“回应”想法
最让强迫症痛苦的,无疑是:他对关于可能对自己和身边的亲人造成伤害的威胁,感到不安和恐惧,这种威胁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
我曾经接到过一位强迫症患者,他的视线范围内不能有任何尖锐物体,笔、桌角、刀尖,他觉得自己会不受控制的拿刀刺向孩子;另一位抑郁伴强迫症的患者,他总觉得自己会错过别人说的话内容中重要的部分,不能全部听懂,怕理解错,也怕被怪罪。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磁带循环技术”是专门针对强迫思维发展出来的,是通过将强迫症患者的这些想法统统录下来,然后让他们反复听,分析想法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经过反复实验,让强迫症本人认识到:看起来像是压在头顶大山式的、像雷击一样的想法,哪怕会给自己吓得够呛,但是它们本质只是想法,还原它们本来的样子,从而避免评价、解释和回应。
李宏夫老师《战胜强迫症》一书中的亦止法“亦是如此”练习,是通过标记引起自己注意的,标记所有经验到的一切,改变以往的“回避”模式,通过对出现的痛苦、可怕的想法和心境保持“联系”、但不回应,目的是从强迫的纠结中脱离。
推荐强迫症、抑郁症的朋友看看《情绪自救》和《战胜强迫症》两本书,书上的观息法是非常有效的化解分别心、放下排斥训练方法,亦止法的练习又是将不纠缠的平等心延伸到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实操练习,真正做到“不相信”、“不回应”,从而斩断强迫症、为所当为。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总会有抑郁的人出现,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得了抑郁症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总会有抑郁的人出现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