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好人总会有好报呢,为什么好人无好报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好人总会有好报呢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好人总会有好报呢,为什么好人无好报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好人总会有好报呢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为什么好人总会有好报呢
因为好人难做!好人被赋予不能有瑕疵的道德完美感,
首先就被架在道德高标准上下不来。好人成佛要九九八十一难,坏人成佛只要放下屠刀
其次,好人被认为,或者被塑造成应该无欲无求,一旦有所求便被认为不是好人!
好人被认为应该有牺牲精神。
既然这样才是好人,报从何来?何谈好报?
第三,好人这种完美人格,是中国文化的独有现象,或者说儒家文化的独有现象。
它的核心内涵就是无欲无求、只讲奉献不求回报!上到朝廷的清官,秉公持法,铁面无私。
下到民间的侠客,舍己为人。这些都是好人的具体形象。
普通人的好人形象就是老实巴交,憨厚忠实、勤劳本分的理想农民形象。
女人的好人形象就是勤俭持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逆来顺受。
你会发现儒家塑造的这种好人形象是压制人性的。
而它所谓的坏人反而是解放人性的,敢于反抗贫穷,反抗对己的压迫。
不过他们也走了歪路。
就是与权贵同流合污,压迫更弱小的人,而不是与弱小的人反抗权贵。
但是这时候便有了清官和侠客的用武之地了。
同时也可以看出,儒家文化的巧妙之处。
一个老实巴交的好人受到了人性解放的坏人的压迫,最后由不求回报的铁面无私好人或者舍己为人的好人解救了。
而不求回报,或者自认为不求回报,我认为就是压制人性的表现之一。
有所求才是人性!
当然如果他就是为了清官或者侠客的名声,就是有所求,也说的通。
但这有个前提,就是清官、侠客的社会地位很高,名声很响亮,是社会一面旗帜,他说话很管用,他所需的物质需求,人们上赶着送,他还不一定收。
也就是说这个名声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就好像今天的大V,大UP主一样。
就好像理想的儒家农民形象可以在人情社会获得很多便利。
理想的儒家女人形象也是如此。
清官能在朝堂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侠客走到哪都不缺供奉,就像武松!
也就是说,儒家所编制的这种好人网络,压制人性的好人网络有其自洽之处。
但是压制人性实际上就是压制需求。
这在古代自有其合理之处。
压制需求,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用有限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
但是压制需求实际上就是压制经济。
发展、解放不了生产力。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当社会进入一个解放人性,解放需求,发展经济的时代之后。
人的需求的满足便变成了一个经济问题。
又或者说,原来搭建在好人网络中自洽的儒家结构网络也就崩溃了。
原来的无偿、无私奉献变成了有偿付出、买卖关系。
你再去无偿付出,实际上你已经没有一个自洽网络来获得满足自己的生活的精神、物质来源了。
简单说,好人无好报!
首先在于,好人的定义是在无偿、无私奉献上。或者核心定义是这点。
其次,好人无偿、无私奉献之后已经没有一个自洽的社会网络中可以获得回报。
这个自洽网络,在古代是儒家好人自洽网络。
而现代则是有偿公民自洽网络。
这两套网络是平行关系。
儒家好人网络就是A免费给B服务或产品,B 免费给C服务或者产品,C再免费给A服务或产品。
那有偿公民网络则是A有偿给B服务或产品,B有偿给C服务或产品,C再免费给A服务或产品。
在这两套网络中,ABC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产品或者服务。
但两套网络却不能相交,相交便乱套了,导致好人没好报!
但是两套网络又都有优点,都有缺点。
前者压制人性和需求。
后者导致铺张浪费和消费至上,娱乐至死。
因此才会有人想要将二者的优点集合起来。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徒劳。
除非你愿意付出经济代价。
但不小而且不一定成功。
这是公民有偿网络必然代价,或者说副作用。
老实说我看不见解决的希望和方法。
除非换一套网络。
但不说看不见有什么更高明的网络。
就算有不见得就没有副作用和代价。
当然也能看见社会上一些修修补补的方法。
但也只是修修补补。
因为并没有改变网络底层的逻辑!
我一直认为人的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
即便是对大米,小麦的需求也是被创造出来的。
只不过是在几千年前完成的而已。
既然发展经济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基础。
那么,经济发展过程中,或者为了发展经济,会不断的创造需求。
而这是没有止境的。
因此必然导致铺张浪费、消费之上和娱乐至死!
所以我不认为好人无好报是个道德问题,或者道德的沦丧,而是一个经济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好人总会有好报呢,为什么好人无好报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好人总会有好报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