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家庭越差的人为什么越开朗阳光,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开朗自信的孩子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家庭越差的人为什么越开朗阳光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
网上有很多关于家庭越差的人为什么越开朗阳光,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开朗自信的孩子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家庭越差的人为什么越开朗阳光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家庭越差的人为什么越开朗阳光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环境是复印机,而父母才是最最重要的原件。
不要一上来就对复印件提要求如何如何,先看看原件本身怎么样,再去讨论讨论复印机的问题,最后再来判断复印件的情况。
就是这个逻辑。
先聊聊原件。
人们常说:“这孩子真像爸爸”,“你女儿可真随你”……这里的“像”和“随”不仅指外貌、体态、神情,还常常包括性格(外向还是内向)、脾气(急躁还是温和)等等。
孩子与父母的相似,也就是亲代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就叫做遗传。
遗传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通俗地说就是通过细胞染色体从祖先传给后代的性质。老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也是这个意思。
这是生物学上的科学依据,包括已知的一些常见遗传疾病:
(1)过敏和哮喘: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哮喘或过敏症,孩子患有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概率会增大,但不一定会出现,因为疾病的出现并非单独由遗传控制,还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刺激等。
(2)近视:近视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当爸妈均为高度近视时,宝宝近视的几率就会更大,即使不是一出生就近视,一旦受到环境的影响,就可能发展为近视。
(3)糖尿病:糖尿病亲属发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17倍,Ⅱ型比Ⅰ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显著。糖尿病遗传的不是它本身,是它的易感性。
(4)高血压高血脂:如果父母一方患高血压或高血脂,孩子患病几率是50%;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几率将提高到75%。这种疾病的遗传性很大。
(5)肥胖症:父母一方是肥胖症,孩子超重的可能性是40%;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肥胖症,可能性就会提高到70%。
好了,我们看到了,现代遗传学已经向我们证明了,包括人的外在特征、智商水平、性格,甚至内在隐性疾病都会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这首先是客观存在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复印机。
虽然列举了上述那么多遗传疾病,但每一种遗传疾病都不是百分之百会发生,为什么?
原因就是——除了遗传之外,决定生物特征的因素还有环境,以及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
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都有逆天改命的机会。
这个逆天改命,靠的就是环境,以及后天的人为努力。
比如肥胖症,即便父母双方都是肥胖症,孩子出现肥胖的可能性提高到70%,但仍有30%的可能,孩子不是肥胖症。
这30%就是靠饮食、作息、锻炼等等各方面的配合,还有孩子自身的努力,去实现。
所以,环境的这台复印机的质量如何,影响力几多,也对孩子最终这本复印件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然后回到我们的话题本身——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开朗自信的孩子?
首先是开朗自信的父母,接下来是平等尊重、开放型的环境,一以贯之的坚持,就会大概率收获一位开朗自信的孩子。
开朗自信的父母未必一定会有开朗自信的孩子,但是相比阴郁自卑的家长,前者的概率更大。
一方面有遗传因素,因为遗传学显示,性格会遗传。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任老师,可以说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父母的接人待物,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经年累月的沉浸,对孩子的一生人格塑造都有着重要意义。
那些只是嘴上喊着“我这都是为你好”“希望孩子开朗自信,幸福快乐”,行为上却总是拿孩子和这个比那个比,言语上永远是暴力对待孩子的各种不满嫌弃。这样的言行不一,自相矛盾,只会让孩子陷入紧张焦虑,更加的不自信,甚至对亲子关系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接下来谈谈平等尊重的环境。
这个平等,是真正把孩子作为一个“人”这个主体去尊重,去给他平等表示自己意见和要求的机会。
事实上,开朗自信的父母基本上带来的也都会是相对轻松民主的,开放型的环境的。
当然,孩子很多重大事情上目前还没有能力做决定,不能全凭孩子“兴趣使然”“生性使然”,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正确的判断,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负责。
决定做出之后,家长需要告知孩子,适当讲解,让孩子知晓,并且明白,这是父母的决定,全家都需要执行。
可能有人会说,那不就还是家长“一言堂”吗?怎么知道家长就一定正确呢?
这个问题就又回到我们一开始的“原件”的讨论了。所以说,培养孩子,需要我们家长先自己苦练内功,先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原件”的质量提高了,“复印件”才能随之提高。
以父母身份压制孩子,强逼孩子遵从的例子很多了,讲一个我身边另一个类型的,真实的例子。
大女儿之前课外班的一个同学,男孩。
这孩子五年级了,却几乎没怎么在学校上过课,学习都是他妈妈给他在外面找老师“一对一”,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如此。没有小伙伴儿,就是跟着自己妈妈,妈妈管着一切。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二年级时候,男孩上课跟不上老师进度,妈妈找到学校,要求老师按照自己孩子的水平讲课。
老师拒绝了,表示这个需要按照课件的难度和班上大多数同学掌握的程度进行,不可能根据某一个孩子的要求授课。
儿子哭闹,说听不懂,说没有老师管。
妈妈宠儿心切,为了让孩子能够“平等”地和其他同学一样“听懂课”,就做出了给儿子找“一对一”老师的决定。并且不决定则以,一决定就执行了三年多(据说现在孩子六年级了,还是如此)。
然后当时五年级的他,还不会用筷子,中午同学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永远是拿勺子㧟,从来不吃面条儿,除非他妈妈用筷子给他事先夹断。
大家动手搭电路,老师让剪掉电线皮,他捏着剥线钳最近端,无论怎么用力也剪不断。
……
全随了孩子了,这把“尊重”和“平等”彻底贯彻了,结果却是显而易见地,害了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专门有一章谈“家庭的影响”。
“母亲肩负着双重责任,首先,她必须最先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人;其次,她必须将这种信任和友谊拓展开来,直至延伸到整个社会。”
很显然,上面例子中那位妈妈就没能做到第二点,她的确是儿子最信赖的人,但她却没有把孩子推向他终将独自面对的社会。
恰恰相反,她把他永久地留在了身边,让他失去了对社会和他人的信任和友谊,失去了独立处理事情甚至独立生活的能力,变成了彻底的“巨婴”。
接下来是父亲,父亲在孩子生命最初时段的亲子关系或许不如母亲那么密切,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这种关系会渐渐发生变化。父亲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和母亲同样重要。
同时,一对拥有开放型心态的父母,才能接纳孩子这个年纪,这个年代的新鲜的事物,新鲜的理念,新鲜的一切。
不同的时代,必然会有不同的声音。这种开放型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敢于表达,愿意表达,发挥着积极正向的鼓励作用。
最后,一以贯之的坚持前面所说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稳定持续的环境下,接受来自父母的无条件的爱,信任和支持,这个孩子的安全感满满,足以支撑他的开朗和自信。
“一个家庭中,无须统治者”,这本1932年首版发行的《自卑与超越》里,就为家庭中的平等关系发声。
孩子会从父母的平等、合作、信任关系中,更好地理解这一切,也会获得一个美好幸福的童年。
正如人们常说的,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最后,回顾下我们开头所说的——开朗自信的父母,平等尊重、开放型的环境,一以贯之的坚持,大概率收获一位开朗自信的孩子。
为什么不说一定,因为凡事都有例外,任何可能都会发生。所以,我们就先尽人事,而后放平心态,面对和接受结果。
无论怎样,我们都会无条件爱孩子,给予他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信任和支持。
以上就是关于家庭越差的人为什么越开朗阳光,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开朗自信的孩子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家庭越差的人为什么越开朗阳光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