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注重家庭观念,为什么中国家庭容易产生婆媳冲突

网上有很多关于中国人为什么注重家庭观念,为什么中国家庭容易产生婆媳冲突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中国人为什么注重家庭观念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09 21:26:16

网上有很多关于中国人为什么注重家庭观念,为什么中国家庭容易产生婆媳冲突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中国人为什么注重家庭观念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人为什么注重家庭观念

中国人为什么注重家庭观念

看过<双面胶>的片花,一下就被海清和婆婆的大战所吸引,一个上海姑娘一个农村婆婆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磕磕碰碰,带来的无尽的烦恼,还有一个电视剧<婆婆来了>也是类似的内容,一个婚姻最后走向毁灭,每个人都伤痕累累。

更为震惊的是前几年,有个26岁的年轻妈妈带着幼子喝农药自杀,遗书直逼公婆,有个90后的妈妈带着两个儿子跳河自杀,也是为了报复婆婆!!.

《双面胶》里,这对婆媳本来是两个平行世界的人,婚姻把她们捆绑一起,观念的冲突,生活方式的冲突,家庭关系模式的冲突,最后两败俱伤,几乎同归于尽.令人心痛.

为什么中国婆媳关系总是刀光剑影? 为什么大多数女性都有一部"血泪史" ?我也想起我母亲,只要陪她聊天,她常会和我抱怨早已经去世的奶奶,曾经怎样的欺负她,每每看着八十多岁的妈妈,带着怨气,耿耿于怀的讲述一幕幕苦难,倾吐满腹苦水,每一个情节都如数家珍,我听得脊背发凉。

早年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带这我姐在老家和奶奶一起生活,有许多摩擦,后来才跟随父亲来城市参加工作,我知道母亲很少和爸爸回老家看奶奶,直到到八十多岁了,谈起来还义愤填膺,这是多么难以释怀的恩怨呀!

其实我自己对婆家也有怨气,尽管没有母亲的那么深重.但是刚结婚第一年,和婆婆家一起生活,有大姑姐,小姑子夹杂其中,磕磕绊绊,特别是大姑姐的尖言利语,成为人生中最痛苦最压抑的一段时光,我没有打,没有闹,但是那种伤害和眼泪终生难忘。

孩子出生以后,有自己的房子了,当时事业需要爬坡,真需要有人帮忙照顾孩子,我母亲照顾弟弟的孩子,我怕惹起弟媳的不满,不敢经常送孩子过去,然后这边婆婆眼里只有大姑姐的孩子,明确表示只能照顾一个,不能帮我,我很无奈,也只能咬牙坚持.

孩子八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出国六年,回国以后,就面临公婆身体有病需要花钱看病,这时候大姑姐小姑子退避三舍,分文不出,都是我们在经济付出,特别是婆婆肺癌,一个化疗一万,连续五个,后来是放疗,那是03年,婆婆企业破产,当时还没有医疗保险,全部自费,我月工资刚刚千元多,但是我没有说什么,毕竟是我老公的父母,我儿子们的爷爷奶奶,我还有国外省吃俭用的积蓄,能够支付得起, 当然是心痛的,也是有怨言的。

后来有一次婆婆想回家住,说在这里太给我添麻烦了,看着我要照顾一个高中一个小学的倆儿子,要工作,还要照顾她,太辛苦了,我想了想说"没事,我就这个命,现在北北(大姑姐的孩子)也不用你接送照顾了,你还着急回去干啥,在这住吧,这也是亲儿子亲孙子",我婆婆半天没说话,然后说了一句"是妈对不起你",我笑了,说,"没啥,你看这些年把我锻炼的,上厅堂,下厨房,管俩孩子成绩,自己职称晋升,如同有三头六臂".然而自己的辛苦自己知道.

我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婆媳关系总是很紧张,为什么发达国家几乎没有明显的婆媳冲突呢?我觉得至少有这样几个原因吧!

1.中国太大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然后中国发展又非常不平衡,所以有的家重男有的家重女,我那时常说,如果都照顾孙子,我孩子可以送奶奶家,如果都照顾外孙子,我孩子可以送姥姥家,可是偏偏我家都向外放射,成真空了。我母亲比较传统,非常看重儿子孙子;我婆婆则不然,或许因为大姑姐的孩子是她第一个孙辈,或许是因为偏爱自己的女儿,毕竟孙子主要是我在照顾,所以她的态度非常明确,偶尔看到我儿子,她甚至连名字都叫错.我们带什么好吃的去她家,比如带只烤鸡,那么鸡腿肯定没有了,要留给外孙,但是孙子就没有这个待遇.我母亲小时候在农村比较传统,我婆婆则一直在城市,或许这根本上是原生家庭的差异。

而发达国家大多是小国人口少,最多的美国也刚三亿,社会有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经济状况比较相似,人们的观念也会比较接近,不会出现双面胶那样的巨大的差异,比如美国,孩子独立,自己照顾自己的孩子,大家都已形成共识,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样在日本,长子继承也成共识,长子继承财产同时继承照顾父母的责任,国家又小,各地没有太大的差异,所以社会有一个稳定的家庭秩序.人们容易形成共识.婆媳关系大家都是都是如此模式。虽然也有磨合,但是没有明显的观念冲突。

2.中国发展太快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观念的日新月异,也加剧了带两代人间的观念差异的冲突。中国的高速发展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生的,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改变了年轻一代的观念,生活方式,和老一代的差异更大,八零后已经是汉堡可乐洋快餐的一代,婚姻家庭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比如过去作为耻辱的未婚先孕,如今已经是荣耀的奉子成婚了。

即使农村出来的一代,也已经适应了工资生活,经济上不受制于父母和家族,因此传统尊老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同时观念上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代际间的相对独立和平等交换,网上常常看到儿媳妇的观点,你不帮我看孩子,我凭什么给你养老?这种观念老一辈看似大逆不道,但是归根结底根是经济基础改变了。

年轻一代不再依靠家族和世袭的土地谋生,所以他要自由,曾经有儿子逃到国外几十年不与父母联系,甚至母亲病危也未能见上儿子一面,这是两代人观念差异的极端情况.

3.社会流动加快,阶层的婚姻融合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流动加快,各地农民纷纷流向北上广的发达地区,为各地的婚姻大融合创造了条件;

同时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每年有一千万左右的大学生入学,中国的全国招生,各地学子聚集大学,让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人们交织在一起,在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校,也容易形成以学习能力为基础的校园恋, 进而形成婚姻关系;而形成了婚姻,组成家庭,家庭背景带来的冲突才明显起来。

此外大学毕业生的各地流动,在职场上的互动也容易形成以工作能力为基础的职场恋,等等,这些本是社会大融合,但是由于如上所述的区域差异和代际差异,一旦进入婚姻,很容易由于阶层差异,经济差异,观念差异而发生强烈的冲突。

4.社会保障水平和家庭养老负担的差异性,

如果说观念的差异还在婚姻中可以得到容忍,那么由于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也容易造成两个原生家庭,以及婆媳关系的冲突。

我婆婆如果没有后期的医疗费用,可能这些怨言都已经渐渐忘却了,但是后期的大额医药费,都我们家承担,我自然就生出怨言,年轻的时候孩子小的时候,你没有关照我,然后需要付出的时候,被关照的人呢?

其实到现在我对大姑姐小姑子也有怨言,也很冷漠,婆婆去世,他们把婆婆的房子转手卖了,俩人分了,从没和我们谈及,我们毕竟是亲儿子,亲孙子,而且我们还付出了大额医疗费,是的我们经济状况比较好,有较强的收入能力,但是不能剥夺我们的继承权,也不能剥夺我们的谦让权呀!

美国老人可以自立,美国孩子可以不依赖老人,这也是因为社会保障的健全,年轻人可以依靠社会保障自立,老人也可以依赖养老保障经济独立,因此美国代际关系是不需要反哺的,是单向向下的,许多美国父母直言,养育子女主要是享受子女的成长快乐,而中国的情况则不同,赡养父母甚至写进法律,许多婆婆未来是需要子女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那么在平等的观念下,儿媳妇就会提出交换,就需要你的有能力时候的付出。所以和发达国家比起来,只有中国的婆媳关系更加复杂,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冲突更加容易发生。

最后,想说人生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每个人的渴望,而婆媳关系是生活中的很难回避的关系,为了自己能够有一个轻松快乐幸福的人生,我赞同:

1.门当户对,中国社会分化太剧烈了,如果是平行人生的同事,朋友,我们可以接纳这种差异,但是如果进入一个屋檐下,那么剧烈的经济和观念的差异,将会带来无尽的烦恼。所以寻求门当户对,是降低婆媳冲突的基础条件。

2.婆媳相对独立,不论是否门当户对,婆媳毕竟是两代人,成长于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保持居住的相对独立,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保持婆媳间的相敬如宾,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什么宽容,忍让那样的心灵鸡汤我就不煲了,如果婆媳观念差异太大,那就保持距离,期待距离产生美!!!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人为什么注重家庭观念,为什么中国家庭容易产生婆媳冲突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中国人为什么注重家庭观念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