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家庭教育为什么重人格培养,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家庭教育为什么重人格培养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
网上有很多关于家庭教育为什么重人格培养,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家庭教育为什么重人格培养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家庭教育为什么重人格培养
家庭教育简称家教,如果有孩子不懂礼貌,没有规矩或做些影响别人的事,就会被评价为没有家教。
台湾学者曾仕强写的《胡雪岩的启示》这本书中写到:一个人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一生都会有十分深刻地影响。他还写到:我们中国人骂一个人,只会骂他没有家教,从来不会骂他没有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可见,学校教育是教人学识和才能的,而一个人的基本修养,要由家庭负责。
早在古代《三字经》就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说,现在也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英国也有句谚语: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教师。可见,家庭教育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都被人们认为是重要的,但现在大多数人更认可学校教育,从中考到小升初、再到幼升小,都在择校,大家趋之若鹜地买学区房,把学区房的房价炒成天价,似乎进了重点学校就有一辈子的保障了。但殊不知现在的学校教育只是填鸭似的应试教育,不过就是培养了一群考试机器而已。所以,就出现了复旦投毒、北大生杀母、日本留学生在机场砍母亲等悲剧的发生。每每看到那些孩子不孝敬父母,不尊敬父母的报道,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父母没有教育好他,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样的孩子,父母也是自食其果。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成功人士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中,母亲起的作用更大,这样的例子就不胜枚举了,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成功也是离不开其母亲从小对他的谆谆教导,这种事例不胜枚举。母亲给予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这个“爱”也是有区别的,是宠爱、溺爱,还是关爱、疼爱,八十、九十年代出生的城市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有些父母对孩子很溺爱,很放纵,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有些父母把孩子管的很严,也压抑了孩子的性格。
其实,真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当我周围的有些人很懂事、有礼貌、通情达理,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们的家教好,遇到有些人粗俗无礼、满口脏话、行为举止缺乏约束,没有规矩,就感觉此人的缺乏家教。这和学校教育关系不是很大。家教好的人,不一定受过高等教育,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家教不一定好。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这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儿子就受我的影响较大,比如,我有点洁癖,儿子也有一点,我对事物的一些看法也影响着孩子,我喜欢旅游,儿子也喜欢,甚至爱吃的食物也受我的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无论好坏,孩子都会照单全收的。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到:很多父母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但从来不想想“别人家的父母”是否也比自己优秀呢。当做父母的你们在看电视,在打麻将,你还指望孩子在那儿学习吗?但当父母的你们在看书,家里到处都是书,你的孩子肯定会养成看书的习惯的。《傅雷家书》、曾国藩家训都是家庭教育的典范。
不要把孩子推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家庭是孩子避风的港湾,在父母关爱下长大的孩子,他的人格是健全的,心灵不会扭曲,身心是健康的。其实,每个父母都能尽职尽责的教育孩子,人们的素质就会提高,因为家庭教育决定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好了,他就不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世界就会更文明、更美好。
以上就是关于家庭教育为什么重人格培养,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家庭教育为什么重人格培养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