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锅都甩给原生家庭,别把所有的不如意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锅都甩给原生家庭,别把所有的不如意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锅都甩给原生家庭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10:10:00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锅都甩给原生家庭,别把所有的不如意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锅都甩给原生家庭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锅都甩给原生家庭

为什么锅都甩给原生家庭

最近两年,“原生家庭”这个词火了。

一开始是件好事,心理学家们普及原生家庭的概念,强调它的重要性,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更好地改变生活。

但慢慢地,舆论开始有点变味,很多人生活中遇到一点不开心的事就习惯性往原生家庭上甩锅。甚至,批判父母成了一种趋势。

自卑,是因为父母没钱,贫穷让整个家庭被现实蹂躏,让你觉得自己配不上好东西,配不上好的人;没有朝气,是因为父母不懂得夸奖自己,从小没有获得足够的正向反馈;甚至自己不爱看书,也会埋怨父母没有以身作则,又或是没为你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当然,我绝不否认现在的我们,身上有很多原生家庭的影子,但如果原生家庭是个人的话,估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忍不住吼一句:别什么锅都往我身上甩!

说到底,大部分人对原生家庭伤害的看法还停留在认同的阶段,并没有接受,更没想过改变。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知道了原生家庭不好会带给我们伤害,但并没有从内心深处接受这个事实,而是一味地沉浸在这种伤害中不肯放过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的伤害不可否认,但了解原生家庭,不是为了放大自己的痛苦,而是学会让自己的心灵成长,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看待曾经受过的伤,从而找到修复童年伤害的方式,开启新的人生。

笼统地来讲,原生家庭带来伤害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父母不爱自己,另外一种便是父母爱自己,但爱的方式有问题。

先来说第一种:父母不爱自己。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极端的新闻,比如父母遗弃孩子,甚至一些父亲对女儿作出禽兽一般的行为,但这种情况比较极端,回到日常生活中,父母不爱自己的情况,更多出现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尤其是在农村。

因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在老一辈人眼里,生孩子就是为了传宗接代,甚至自私一点讲,生孩子是为了给自己养老送终,在他们看来,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所以儿子就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而且你会发现,有很多深受重男轻女思想折磨的女生,在成为母亲后,反而变本加厉,成了该思想的簇拥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觉得女儿不能养活自己,不能替自己养老送终。

这听起来有点残酷,但就是事实。

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女生,难免会产生自卑的情绪,大多还会被父母训练成“扶弟魔”,自己成家立业后还要被弟弟吸血。

比如,孙俪在《安家》中饰演的房似锦。房似锦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挺文艺,但其原名叫“房四井”,她出生时,父母已经生了三个女儿,因为排行老四,更因为是女儿,刚出生就被亲妈扔在井里想要淹死她,幸亏爷爷及时出现救了她的命,于是就有了“房四井”这个名字。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名字比比皆是,譬如:招娣,梦楠。这种名字带给女儿们的伤害,注定会伴随一生,每次别人叫她们的名字,都像是在提醒她们:你不被父母喜欢。

房似锦童年的那段经历,看过《安家》这部剧的朋友都知道,真可以用绝望来形容,但没看过的朋友,现实生活中也会有所耳闻。

小时候,儿子、女儿打闹,不管对错,只要儿子吃亏了,父母就会打女儿;上学后,即便女孩学习再好,但如果家里的钱只能让一个孩子上学,不用考虑,你辍学吧,让儿子上;长大后,等女儿有出息了,哦,不,哪怕是她们过得很糟糕,父母也会隔三差五地要钱,就连儿子的彩礼钱,买房钱都得姐姐出。

每次看到这种情况,我都觉得这些父母哪里是养了个女儿,完全是生了几个女儿,和自己一起养儿子啊。

有时候,看的气都不打一处来,想冲进电视踹那些父母几脚,但慢慢长大,明白了那些父母重男轻女的原因后,对他们的怒气就少了很多。

注意,只是明白,并不是理解和赞同!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往上翻两代,绝大多数家庭都逃不脱重男轻女这道枷锁。

回溯人类的发展史,男女地位的改变都是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而不断变化的。

在最早期的原始社会,由于女子在采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那些需要付出力量的工种的出现,譬如耕种、挑夫等等,这都让男性的生理优势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所以女性地位由此一落千丈,持续了几千年。但几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为女性群体创造了越来越多合适的工作岗位,帮助他们从相夫教子的家庭里走出来,开始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如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女性群体可以从事的岗位越来越多,所以重男轻女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少。

但在过去,正是因为古代生产方式的有限,那些家里没有男孩的家庭,地里的农活就没人能干,也就意味着一大家子人就要面临饥饿,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这就让人们不得不更重视儿子,于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就这样深埋在了那些父母脑子里。

当然,任何时代都会有一些人的思想比较超前,他们崇尚自由,尊重个体的价值,会对儿子、女儿一视同仁。

对于这样的父母,我们要大力鼓励,疯狂点赞,但对于千千万万拥有普通、落后思维的父母,也没必要过度苛责,毕竟谁能保证自己的思维一直领先于时代呢?

说这些不是为了给那些拥有重男轻女观念的父母开脱,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看待自己的处境,因为只有真正了解了痛苦产生的根源,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再来说第二种情况,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父母爱自己,但爱的方式有问题。我都是为你好,不许看手机,不许玩游戏;我都是为你好,上学时不能谈恋爱;我都是为你好,毕业后就应该赶紧结婚生子,成家立业;

“为你好”这三个字仿佛成了父母们的口头禅,也成了一道免罪金牌,倘若孩子们表现出一丝丝质疑,他们便会觉得你冷血,为什么我对你掏心掏肺,你就不领情呢?

父母爱你吗?这个想都不用想,当然爱!但父母爱你的方式有没有问题,答案也不言而喻。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做呢?

第一:拓宽思考的维度。

弗洛伊德学说里有一个“决定论”,是说我们的命运由外界决定,如果你小时候遭遇过不幸,你犯罪就是理所应当的,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祸。

在这样的观念下,遇到问题,人们便会习惯性地从原生家庭上找原因。

但说到底,原生家庭的伤害只是家庭教育带来的伤害,但一个人的成长,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除了家庭教育,还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

出现问题时,思考原生家庭的不足是好事,但不能一刀切地所有原因都集中在原生家庭上。

比如我在反思自己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内向,没有小时候那么开朗活泼这件事。

如果按照原生家庭的思维模式,我会想当然地觉得是父母的一次次批评,甚至偶尔的打骂让我恐惧,即便打我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犯了错,但我也会觉得是他们不会教育,不懂得用鼓励的方式正确引导。

但夜深人静时,自己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原因有很多很多种。

譬如,初中时遭遇的那次校园暴力让我对社交有所恐惧,还有上大学后,认识了一群很厉害的同学后,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那份落差让我自卑。

总之,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自卑,解决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但如果只盯着原生家庭这一个问题,便永远不可能获得全面的成长。

第二:放下对完美家庭的执念。

环顾四周你会发现,没有人不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原因就像刚才所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做到完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每个父母都会犯不同的错误。

可能你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想到曾经遭受到的伤害就感觉痛苦该怎么?答案只有四个字:换位思考。

你自己做事情都做不到完美,各种拖延,为什么要如此双标地认为父母的教育就必须完美呢?

在刚刚生下你的时候,父母也不过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是迷茫无措的时候,所以少一点对他们的苛责吧。

而且,被夸大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不仅给孩子们造成了伤害,也给很多父母增加了心理负担。

认识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后,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就会有意识地学习相关的育儿知识。

但身边很多奶爸奶妈反应,学到最后他们反而越来越恐惧,生怕自己的一个不小心就给孩子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跟孩子的相处过程可谓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甚至有一些年轻的朋友,直接选择了放弃生孩子。

第三: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

心理学上一个经典名词“标签效应”,是说人一旦被下了某种结论,就会像商品被贴上某种标签一样,会自觉按照这个结论做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招募了一批纪律散漫,不听指挥,性格比较痞的新士兵,要求他们每月向家人里写一封信,大意是说自己在战场上如何奋勇杀敌,以及听从纪律,服从指挥的。

只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半年过后,心理学家发现,这些士兵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改变了。

类似的实验、法则还有很多,比如“吸引力法则”,结果都证明了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

当我们给自己贴上一个正面的标签时,生活便会一点一点得去改善,相反,一旦贴上负面标签,甚至夸大负面标签的伤害,便会把自己拖进负能量的沼泽里。

或许你会说,这不是自欺欺人吗?难道我伤心难过时,连说一句自己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资格都没有吗?凭什么父母犯的错要让我一个人承担!

当然不是!只是伤害已经造成,就好像一块伤疤,想要让它快速愈合的正确做法就是杀菌消毒后包扎好,而不是隔一段时间就把伤口揭开,告诉别人,告诉自己我受过伤。

甚至,你可以不原谅父母,但不能不放过自己啊。

就像东野圭吾在《时生》所写:“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锅都甩给原生家庭,别把所有的不如意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锅都甩给原生家庭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