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女强人不以家庭为重吗为什么,为什么母亲张兰那样的女强人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女强人不以家庭为重吗为什么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
网上有很多关于女强人不以家庭为重吗为什么,为什么母亲张兰那样的女强人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女强人不以家庭为重吗为什么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女强人不以家庭为重吗为什么
张兰曾经写过一本自传,讲述了自己的半生经历,在她的自传里,也提到了汪小菲父子。
张兰说汪小菲的爸爸自称满清贵族后人,做事没有什么上进心,从童年时候起就是逗鸟遛蛐蛐,说那个男人怀念皇上在的时候,对于家庭不爱操心,也从不惹事。
张兰说,汪小菲从小就跟着他爹每天捉蛐蛐逗蛐蛐,年少的汪小菲乖巧可爱。当她带着儿子逛街的时候,那时候年仅七八岁的儿子汪小菲对张兰说:“妈妈,等我长大了给你买这件衣服。”只见他指着华谊商店里面几万元的大衣。
张兰内心触动,感怀了很多年。
后来张兰和汪小菲父亲离婚后,她独自出国打工,就把儿子的照片放在床头,每天都在想儿子,对儿子的思念与日俱增。她表姐带孩子去游乐场玩,他看到侄子更加思念儿子,每天夜里都会偷偷抹眼泪。那时候国外的人要想给国内的人打电话,必须提前半个月写信回国约定时间,张兰这才能跟儿子聊几分钟。
张兰一鼓作气,攒下十万就立马飞到北京,看到汪小菲的那一刻她眼眶泛酸,孩子懂事的让她心疼,她发誓一定要给儿子好的生活,再也不愿意让他远离自己的身边。她拿着十万创业,一边创业,一边学炒股,汪小菲每天放学就去妈妈的学习班等她,等她学习结束了,母子一起回店里,汪小菲每每都会帮忙照顾店里。
汪小菲是一个早熟的孩子,他初中的时候就有了喜欢的女孩子。他在学校点歌台给那个女孩子点了一首歌叫《爱在深秋》,后来他被老师叫了家长,张兰到学校之后,并没有责怪汪小菲,而是让他把那个女孩子叫到家里来玩。他告诉我,汪小菲,谈恋爱要点一首甜歌,可以点邓丽君的。
汪小菲,虽然在张兰的记忆中都是乖顺的,但是他也曾有过叛逆期,那个时候他不想读书,而是想出国,母亲张兰将她送到了摩纳哥去读书。她每个月就给够汪小菲吃饭和住宿的的费用,多余的一点也不给,将来历经千辛万苦才有了后来的成就,所以他深知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她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汪小菲的节俭品质。
后来汪小菲自己考到了法国,原因竟然让人啼笑皆非,汪小菲跟张兰说:“妈,这个地方的开销比摩纳哥更便宜。”
张兰念子心切,报了旅游团去了法国,他以为儿子在那里生活得非常好,结果看到的就是汪小菲住在几平方米的地下室,屋子里边儿潮湿阴暗,汪小菲的膝盖经常酸痛肉眼可见的肿。张来,忍住了让儿子回去的冲动,眼眶泛酸地陪着儿子在地下室里待了一夜,第二天儿子就给他买了一块表,说是自己攒下来的钱,张兰走的时候汪小菲还给他做了一份西红柿炒鸡蛋。张兰觉得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尤其是当汪小菲谈到自己对于企业管理的想法时,张兰非常震惊,就连她自己都说:听了儿子的话收获颇丰。
张兰曾说:儿子小时候我是他的屋檐,但他现在长大了,他变成了我的保护伞。
在张兰的眼里,儿子汪小菲永远都很棒。
后来汪小菲也写了一本自传在他的自传里自己的童年,和母亲张兰自传的那个童年却非常不一样。
在汪小菲的自传里,爸爸汪玺是一个勤奋的青年,年纪轻轻就开始创业了,他们一家人住在三十几平的房子里,因为父亲生意惨淡,父母经常因为经济问题吵架,年幼的汪小菲常常半夜被两人吵醒。他天真地想,爸爸没有经商头脑,不如去捡破烂好了,最起码能有固定的收入,妈妈或许就不会同爸爸吵架了。而张兰自传中的捉蛐蛐,也是只有在汪玺喝酒了的时候,才会带汪小菲去,也是汪小菲童年里为数不多的快乐时光。
汪小菲因为家庭的缘故,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照顾自己,做任何事情他都很独立,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是有父母接送,但他都是自己上小学。张兰和汪玺每天回家都很晚,汪小菲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做饭收拾卫生,每天和父母说不了几句话就休息了。因为父母的疏忽,汪小菲就连在路上被山羊撞了好几米,忍痛爬起来,回家也没跟家人说。
在他的自传里,母亲张兰后来出国去打工,他的成绩也开始越来越差,因为沉默寡言的缘故,他在学校里也不受老师同学待见,他越来越孤独无助。熬了几个年头,母亲张兰终于回国,汪小菲很高兴,即使妈妈依然很忙没空搭理自己,但他再也不用忍受思念之苦,再也不是“没妈”的孩子了,他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去妈妈的店里给她帮忙。有一次,汪小菲和张兰约定好一起去玩,结果张兰因为忙于工作失约,汪小菲很难过,他半夜离家出走,结果口袋里没有钱,是舅舅把他接回了家。
在去摩纳哥上学之前,汪小菲本来申请出国的国家是加拿大,结果却是被拒签了,他的情绪很是低落,他躲在家里喝酒听摇滚,张兰得知后,把他送去了摩纳哥的一所民办学校。
汪小菲青春时期
汪小菲的留学生涯并不美好,他住着漏雨的屋子,在餐馆给人打工,开红酒还把自己的手划伤,直到现在都对红酒有很大阴影。他自己做饭,每天吃的都是简单便宜的菜,好不容易买了一块牛排,但他不知道怎么解冻,放在屋顶被海鸥叼走了,他生了一个星期的气。每次想跟母亲张兰倾诉他的遭遇时,张兰总是抢话说,让他的话没有机会说出,这让汪小菲情绪失控,每次都要跟张兰吵架,张兰根本不去听汪小菲的心理诉求,骂他:“我花了那么多钱供你上学读书,你还天天不务正业。”
虽然人物自传大多有夸张成分,但大体还是差不离的。张兰和汪小菲的自传对照着读,我们就能发现很多问题。
张兰眼中的汪小菲,童年听话又可爱;
汪小菲眼中的自己,从小在父母的争吵中长大;
张兰和汪小菲合影
张兰眼中青春期汪小菲,早早就学会了在餐馆帮忙,还有喜欢的女孩;
汪小菲眼中自己的青春期迷恋摇滚,不想上学,想离家出走又没钱。
张兰说,汪小菲就会炒一个菜,西红柿炒蛋,在巴黎地下室里很认真地炒给自己吃。
汪小菲说,我在国外七年都是自己做饭,简单的菜我都会自己做。
张兰说,儿子跟我无话不说,儿子是我的保护伞。
汪小菲说,我和妈妈关系很微妙,有时候太远,有时候太近。
张兰说她儿子心重,心重一词用得很好,相反张兰就是一个心很轻盈的人,心中不留事,能量来去自如,内心通达,所以可以有很多活力。
有一件事情特别能反映出这对母子的性格差异,就是汪小菲舅舅之死。
汪小菲舅舅比汪小菲大13岁,跟汪小菲长得很像。从小张兰在湖北就掏鸟蛋、抓蛤蟆养活弟弟。后来汪小菲舅舅考上了歌舞团做了一名舞蹈演员。汪小菲舅舅爱好很多,做航模、跳霹雳舞、玩飞镖,经常带着汪小菲玩,是汪小菲的偶像。后来张兰创业,汪小菲舅舅就辞去了舞蹈演员的工作,在阿兰酒家负责收钱。汪小菲十八岁这年暑假,张兰去法国看他(也就是上面说的西红柿炒鸡蛋这次),母子俩在欧洲玩了半个月回国,汪小菲给舅舅买了一双法国的皮鞋,打电话给舅舅,舅舅说“店里很忙改天来拿”,结果当晚舅舅回家,被一伙原本计划抢劫张兰的歹徒捅了十六刀。
这件事情给张兰和汪小菲打击都特别大。
张兰自传里说她为了给弟弟报仇,放下身段,四处找关系求情,疯狂地去公安局给刑警提供线索,手上几家饭店都转卖关停。最后案子破了,歹徒伏法,弟弟留给张兰的遗物也突然丢了,张兰也终于想开了,重新创办了俏江南,她说“弟弟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不就是为了我的梦想吗?我不能消沉下去。我要带着弟弟前进。”
张兰,她的精神边界思想限制已经修炼到很少的地步了,因为从外界很少有事情能挂住她这点便可以看出,同样的事情,别人是在事情中挣扎,她是把事情玩溜了。
像在那个年代,出国挣钱,如果同样给你这样的机会,你能摆脱各种疑虑与担忧出去吗,对张兰来说就是行动、出去,挣够钱就回来,目标明确。还有她失去俏江南,放在很多人身上都是个很大的打击,而且还会痛恨那些把俏江南从手中夺走的人,这里又有一个思想限制,就是别人得按照自己预想的来,别人得是诚信、友好的,若非如此又会引发痛苦和怨恨,又或者觉得自己不能再创造一个那样辉煌的成绩,但张兰的处理态度又体现出了她的强悍,她在事后说有些事情就像地震一样,在生命中不可避免,她不懂金融,所以栽在金融上,不可避免,所以她后面还专门去上海交大修了个金融学硕士。
而汪小菲自传里,汪小菲说舅舅死后,自己开始长久地怀疑活着的意义,担忧自己突然客死他乡,之前自己一直想着回家做出一番事业,但是挣钱的意义是什么呢?舅舅还有那么多梦想,突然就没了。最后汪小菲产生的想法是,等毕业回国了,要去搞临终关怀,让生命垂危的人少一点痛苦。
你细品一下这其中的差别,就不难看出来汪小菲为什么扶不起来了。
张兰是一个永远向上的人,想要什么就去做什么,拥有无限的生命力,想要达成一个目的就拼命去做,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她很爱儿子,所以她永远不会对儿子下狠手,对外吹儿子永远带着无限厚的滤镜。出了什么事情张兰第一反应是去想解决办法,拉下脸皮也没关系,只要能够获得想要的利益。
而汪小菲的性格是优柔寡断的,他在自己的自传中多次提到自己“孤独”。他说自己年少时梦想做乐队,大S知道以后就在他生日时给他送一把吉他,汪小菲练了几天就说自己不是这个料,把吉他供起来,没事摸一摸。
他做不到彻底的“好”但是也做不到彻底的“坏”,所以在世人眼里就成了个喜怒无常的废物点心。
以上就是关于女强人不以家庭为重吗为什么,为什么母亲张兰那样的女强人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女强人不以家庭为重吗为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