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一个家庭为什么要有孩子,周总理为何没有孩子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一个家庭为什么要有孩子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
网上有很多关于一个家庭为什么要有孩子,周总理为何没有孩子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一个家庭为什么要有孩子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一个家庭为什么要有孩子
周总理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但他直到去世都没有留下任何子女。
他这一生只娶了邓颖超一人,两人相濡以沫五十多年,是党内出了名的模范夫妻。
周总理曾给邓颖超写下过无数信件,其中那一句:
“我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期待来生”,感动了不少国人。
虽说二人婚姻美满,但是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未留下子嗣却仍是一大憾事。
华国锋在与周总理聊天的时候,也提过起此事,他满是遗憾地说:
“要是你们二人生下个一男半女就好了”。
闻讯,周总理也长叹了一口气说:
“我和小超曾经是有一个儿子的,但是他没能活下来。”
那周总理和邓颖超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他口中的这个儿子为何而夭折?他们二人后来为何没再生子呢?
相知相恋诉衷肠周总理的学习成绩极好,思想觉悟也极高,他在二十岁出头之时便去到了日本求学,接触了先进的技术与思想。
1919年,周总理回国进入了南开大学读书,并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
他在参加五四运动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和他有一样志向的人,他们共同组织了一个进步团体觉悟社。
而邓颖超出生于河南一个普通家庭中,她的父亲极其重男轻女,幸亏她的母亲知书达理、教导有方,邓颖超才未被封建糟粕思想所影响。
多年后,邓颖超的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肩负起了家庭的重任,将邓颖超养大。
五四运动爆发时,邓颖超也跟随同学一起加入到了这场爱国运动中,并萌生了革命救国的想法。
因一次意外的机会,她在参加活动时见到了在人群中演讲的周总理。
她几乎是一眼就被人群中那个充满激情的男同学所吸引了,但是演讲结束之后,他们却并没有过多的交集。
当时的邓颖超和周总理都是不婚主义者,周总理曾经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人生在世,恋爱是一件事,夫妻是一件事,夫妻纯粹是为了组建家庭。”
而且周总理组建觉悟社之后,还曾与身边人相约过,大家不谈恋爱,不谈婚姻。
邓颖超后来在友人的介绍下加入了觉悟社,也对不婚主义的观点表示了赞同。
因为,她认为婚姻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一件极其糟糕的事,她从未考虑过结婚的问题。
两人在觉悟社工作的过程中,愈发亲密了起来。
1919年,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夫妇被反动派给抓进了监狱,两人携手走上断头台,为心中的革命献出了生命。
他们二人这一悲壮浪漫的结局感染了无数革命青年,看到这一幕后,周总理的不婚主义思想产生了动摇了。
他突然觉得能和一个人携手在革命道路上走下去,其实也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后来,周总理还买过一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夫妇照片的明信片寄给过邓颖超。
他说,希望他们二人能像这对夫妇一样,携手坚定的走下去。
就在周总理为了革命事业奔走之时,敌人将他抓进了监狱,南开大学迫于压力也不得已开除了他的学籍。
幸好校董器重周总理,他才在学校领导的举荐下,得到了出国留学的珍贵机会。
1920年10月,周总理踏上了去法国留学的道路。
他离开之时,邓颖超还亲自去到了码头为他送行,并送上了自己亲手织的毛衣。
去到法国之后,周总理经常会给国内的邓颖超寄信。
他将自己在法国的见闻和生活中的趣事一一告诉了邓颖超,这一来一往之间,两人对彼此的心意也更浓烈了几分。
如今再翻开周总理曾经写给邓颖超的信件,会发现两人几乎很少谈风花雪月、情情爱爱之事,他们在一起聊得更多的还是彼此的革命理想。
而周总理当年在国外之时,就已经询问过邓颖超恋爱之事了。
邓颖超与母亲关系极好,她在与周总理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之前,曾多次向母亲提起过两人相处的经历。
她的母亲杨振德对周总理非常赏识,经常夸他是有才之人。
但是当她得知周总理时常出国学习之后,又劝女儿说:
“恩来经常来往于国外,还是等他回国之后,你们好好商议一下再确定关系吧!”
虽说母亲并不支持他们两人马上确定关系,但是邓颖超却认为,能够找到像周总理这样理想的爱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因此她极力劝说母亲,并给予了周总理答复,与他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告知了朋友。
步入婚姻多甜蜜1924年秋天,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周总理,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去到了广东黄埔军校工作,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革命人士。
1925年8月8日,同在广州工作的周总理和邓颖超在一家餐厅吃饭之时,谈起了结婚之事。
就这样,他们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办婚礼,只是自己简单的庆祝了一下,结婚后第二天,两人依旧如平常般去到了单位工作。
后来朋友得知此事之后,都说要为他们人庆祝一番,周总理这才叫来了黄埔军校的朋友一起吃饭。
大家在一起聚会之时,邓颖超简单讲了一下自己对妇女解放运动的见解。
宾客们听了之后,纷纷夸赞道:“周夫人可真是厉害”。
听了这话,邓颖超当即便指出了宾客的错误,说:“我有名字,我叫邓颖超,不是周夫人”。
虽然说邓颖超从小就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下长大,但是她对性别的称呼却十分在意。
两人结婚没多久,邓颖超便怀上了孩子。
但她清楚如果自己坚持要生下这个孩子的话,那对后面的工作一定会有影响,所以无奈下用药物打掉了腹中的孩子。
辗转许久,到达汕头后,她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丈夫。
她原本还以为周总理可以理解自己打掉孩子的决定,但是周总理得知她的行为之后,却罕见地勃然大怒。
邓颖超看到丈夫激烈的反应,这才意识到了自己打掉孩子的不妥之处。
周总理的怒火消去之后,主动找到了邓颖超,向她解释说:
自己并非要指责邓颖超,而是没有办法接受两人爱情的结晶就这样离去了。
他一面心疼邓颖超,嘱咐她多休息;一面安慰她说两人的年纪还小,未来还会有新生命降临的。
当时,中国解放事业仍未完成,夫妻二人身上的担子依旧很重。
他们收拾好心情之后,便分别忙起了各自手头上的事。
就在这次打胎事件过后的第二年,邓颖超再次怀了身孕。
虽说当时周总理因为工作原因未能陪伴在她的身边,但是她依然对丈夫的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支持。
1927年4月,邓颖超在母亲的陪伴下住进了医院。就在她即将生产之时,周总理正在上海筹划发动第三次工人起义。
幸运的是,在医生的帮助下,她成功诞下了腹中的男胎。
但不幸的是,由于医生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慎伤到了孩子的头部,所以孩子出生没多久便夭折了。
邓颖超醒来之后,得知自己的亲生骨肉已然离世,痛苦万分。
她心中既委屈又难过,但是面对医生和护士的时候,她还是表现出了自己温柔的一面。
就在邓颖超为了孩子的去世而感到痛苦、难过之时,另外一个更大的噩耗传来了。
蒋介石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为了实现自己独裁的目的,残害了大量心怀革命的有识之士。
而邓颖超在辗转躲避敌人追捕的过程中伤了身体,导致日后无法再怀孕了。
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让邓颖超几近崩溃。
幸好那段时间有周总理陪伴在她的身边安慰她,她的情绪才慢慢缓和。
携手漫漫岁月长过后,夫妻二人又将身心投入到了革命事业当中,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解放战争终于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周总理便开始负责起了外交、国防等工作,而邓颖超则负责起了妇女工作。
当时身边有很多人都劝周总理,让他再娶一个妻子,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工作都很忙,周总理因为要参与外交工作,所以经常要出国,他与邓颖超也总是聚少离多。
但周总理听到朋友的话,表现出了高度的愤怒,他说自己是不可能对不起邓颖超、不可能蔑视法律的。
虽然说周总理夫妻二人直至去世,都没留下孩子,但是这却并不影响他们恩爱相处。
在革命的岁月中,有不少烈士都为了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所留下的孩子托付给了党内人士照顾。
而邓颖超和周总理夫妻为了给这些孩子更好的教育,经常将他们带在身边抚养。
就拿他们当自己的亲生子女一般看待,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二人没有孩子的遗憾。
周总理在面对国家大事的时候,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和理性的判断。
但是他在面对邓颖超的时候,却表现出了柔和的一面。
如今再看周总理写给邓颖超的信,依然能够通过他恳切的言语,感受到他对妻子的爱。
他不仅经常在信件中用“超”“小超”之类的昵称呼唤妻子,而且还留下了诸多类似于“纸短情长,吻你万千”“你的信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之类甜蜜的话语。
时间进入到70年代,周总理的身体便已经大不如前了。
他最后的那段日子一直在病床上,过的十分辛苦,幸好有爱人在他的身边照顾他。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邓颖超陪伴他走过了最后的生涯,并极力向中央申请,满足了周总理的遗愿。
当时,工作人员在给周总理准备寿衣的时候,邓颖超曾多次向大家表示过不用再重新做新衣服了,从丈夫之前的旧衣服中选就行。
大家得知此事后都表达出了反对意见,但邓颖超却说:
“这是恩来一贯的作风,我们应该尊重他了,反正不论是新的旧的都是要烧掉的,没人会怪你们的。”
除了寿衣之外,邓颖超在挑骨灰盒的时候也表现出了节俭的一面。
她说反正骨灰最终还是要撒向大地的,用什么盒子都可以。
周总理的遗体火化之后,邓颖超亲自主持督促了骨灰处理事宜。
彼时,一架农用飞机从北京起飞,将周总理的骨灰洒向了四处他曾经生活奋斗过的地方。
周总理与邓颖超相守五十多年,他们二人诠释了革命夫妻最好的模样。
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历经无数磨难与考验,归来半生,对彼此的爱从未改变。
即便是他们直至去世都未留下过任何孩子,但是他们能够拥有彼此就足够了。
周总理去世多年之后,邓颖超写下了那篇感动世人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不会再回来了。
虽然周总理不会再回来了,但是他们之间的真切情谊却从来都没有走远。两位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也不会被人们遗忘。
以上就是关于一个家庭为什么要有孩子,周总理为何没有孩子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一个家庭为什么要有孩子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