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极度厌恶原生家庭,心理学为什么要揪着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极度厌恶原生家庭,心理学为什么要揪着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极度厌恶原生家庭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6 03:43:59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极度厌恶原生家庭,心理学为什么要揪着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极度厌恶原生家庭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极度厌恶原生家庭

为什么极度厌恶原生家庭

一提到原生家庭,肯定要讨论父母的错处,好像要说明——我今天活不好,就是你当年造成的。

这似乎让很多不敢面对自己问题的人找到了脱罪的理由——罪责是父母的,这样自己就不必面对审判,不用负责了。

可重点是———哪儿来的审判呢?人们未必会发现,自己潜意识里总有一场又一场针对自己的审判,未必会发现是因为给自己定罪太痛苦了,所以才下意识地寻找替罪羊,逃避面对自己的问题(自限模式)。倘若带着这种动力学习心理学、学习哲学或神学,下意识地利用知识逃避问题、防御他人、归罪他人,那么知道越多,障碍越多。心理学回溯童年、探讨原生家庭,当然不是出于这种目的。

不是要审判谁,更不是要归罪的,而是要引导我们——面对真相、与父母和解。真相是——父母给予子女的生命已经包含了俱足的潜能。

之所以子女成年后有很多痛苦和限制,是因为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未能引导子女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充分接纳相信自己、大胆活出俱足的自己。(所以,潜能有吗?——有、但不知道或不相信自己有,因此活不出来)我们借助心理学、哲学、神学进行的任何回溯和自我分析,都是为了要去发现——不是天赐的这个“我”有问题,而是我在后天成长语境(原生家庭)中习得的“自限模式”有问题。

是遇到挫折的时候,便自我质疑,怀疑自己行吗?

失去或未得到自己心爱之物时,便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配?

是这种“不愿接纳自己、不敢相信自己,继而常常怀疑他人、抗拒环境的这种模式有问题——生命中所有痛苦和限制都来源于此,而这通常是由成长语境(原生家庭)潜移默化地传达的错误信息造成的。对成年人来说,错误的信息、经验长期影响大脑认知神经元连接已经形成了自动化运行的神经网络,也就是说已经形成惯性模式了。

但尽管如此,也仍然是有可能改变的,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并且重塑它。

重塑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就是与父母和解,因为,父母是生命的出处,接纳父母,才能接纳自己生命的到来、接纳自己的存在—— 身份认同。

哪怕自己并不完美,也仍然愿意拥抱自己,仍然愿意相信自己内在的潜能是俱足的。然后,才会有面对的勇气、有承担的力量、有解决问题的机会或是有放下困扰,不继续纠缠在问题里的自由。

人,想要活好,终究是要与自己和解的,与父母和解,才能与自己和解。

在很多人心里,父母都是一个执念,尤其孤儿更是。“为什么生下我,为什么又抛弃我,我活着有什么意义?”

与父母和解了,这些执念也就放下了,这样才能与自己和解。

然后,才能与他人好好相处、与世界好好相处。

在敞开心量,容下更多的过程中,一点点解除自限模式,真正解脱,真正改变!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极度厌恶原生家庭,心理学为什么要揪着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极度厌恶原生家庭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