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和俄罗斯是亲密的合作伙伴,但是俄罗斯宁愿将先进武器卖给印度,也不愿卖给中国。究其原因,真像俄专家说的那样,与印度相比中国的思路更高明?
新来的朋友记得点点关注,既方便浏
我国和俄罗斯是亲密的合作伙伴,但是俄罗斯宁愿将先进武器卖给印度,也不愿卖给中国。究其原因,真像俄专家说的那样,与印度相比中国的思路更高明?
新来的朋友记得点点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文章和视频,又能接收到最新消息
一、对印慷慨对华吝啬,俄方缘何如此?当今世界,军事是仅次于经济的重要竞争领域。虽然目前处于和平时期,但是军事竞争却有白热化的趋势,因为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成果的强力后盾。而评价军事力量的主要因素还是武器装备,拥有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就更易于在战场上确立优势。因此在世界各国间,军事技术的比拼就显得更加重要。
纵观当今世界,军事技术领域仍然是两强并立的局面。美国和俄罗斯凭借美苏争霸时期对军事的大力扶持,积累下了大量的军事技术,至今都无人可以超越。而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由于缺乏足够先进的技术装备,也不得不通过向美国和俄罗斯购买先进装备,来提升自身的实力。例如北约多国向美国购进的,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在这种大趋势下,中国却成为了一个特例。因为不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竖起了对中国的封锁大旗。就一向对华采取敌视乃至既友且防的美国而言,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俄罗斯而言就很难接受,因为俄罗斯不仅是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甚至对印度也出售了不愿对中国出售的武器。
论及此处,国内广大军迷和关注国防人们总是意难平,很想知道背后的原因。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俄罗斯专家们早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我国科学家们的借鉴和自主创新能力。俄方表示,不同于印度的拿来主义,中国购买的永远不是武器而是技术。如果把先进武器出售给中国,并不会赚到什么钱,而且会不间断地提升中国的军事力量。
二、从仿制到国产,中国军工的创新之路
俄方专家所说诚非虚言,中国这么多年以来,武器装备的确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国产,由对外进口到自主创新,由大阶段落后到与西方军事强国技术持平的艰难历程。而我国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能力,与我国这些年所建立起来的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分不开的。从我国的军事装备发展就可以看出,我国善于总结前人优秀的经验,然后做出性能更加优越的利器。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根本不具备生产任何机械化装备的能力。面对这种困境,伟人就提出要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和国防工业体系的要求。但当时工业基础过于薄弱,于是中国国防事业就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购买苏联先进装备应对紧张的国际国内局势,同时自主着手建立国内的国防工业体系。于是中国以朝鲜战争为契机,在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向苏联购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苏联二代领导人赫鲁晓夫继任后,更是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援力度。
在常规武器领域,我国以苏联为师,仿制出了56式枪械、歼-5战斗机、5型各类火炮和59式坦克等主要的装备。在核武器和导弹等关键领域,迫于国际国内压力,苏联早期向中国提供了原子弹和导弹样品,帮助建立了核工厂,并在不久后还提供了米格-21战斗机等新装备。凭借着国内广大爱国的顶级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还有苏联提供的部分核心资料,我国在上个世纪六七十代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卓越成就。
进入1978年后,随着国家政策重心的调整,中国的武器装备发展也步入了一个新局面。当时中苏已然交恶近二十年,从苏联取得武器装备之路已然断绝。于是在和欧美等国改善关系后,我国将目光投向了英美等国。如陆军意向购进西德豹-2坦克,海军意向购进英国42型驱逐舰来提升我国生产的051型,空军意向购进法国的“幻影”战斗机。不过由于西方对于核心技术把控过严和报价过高,我国最终放弃了这一系列计划。正如我国国防工业奠基人聂荣臻元帅说的那样,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不可能买来一个国防现代化。
于是我国将装备发展的方针调整为以自主研发为主,以对外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辅的指导方针。即国内军工只购买少量先进武器样品,努力吃其技术,并结合先进技术改造旧装备。之后,我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例如,通过引进国外航电技术改造了歼-77战斗机,引用火控技术改造了59式坦克,都使其得到了垮代级提升。之后我国进入多研制、少生产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导弹技术得到了巨幅提升,尤其是东风系列导弹更是与国际先进水平拉到了近20年的差距。
90年代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建国。由于俄罗斯经济困难,以及同我国关系的恢复,俄罗斯开始向我国出售新一代战机、地对空导弹和潜艇。我国结合俄罗斯和从西方获得的一些技术,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储备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正如后来的学者们说的那样,上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的十年,中国军事力量虽然没有明显提升,但是技术和知识储备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而进入新世纪后,世界普遍认识到现代战争正向着信息化迈进,大国战争“硅片较量”比“钢铁较量”更重要。我国在抓住主线后,也将我国的军事装备发展提入了一个新的黄金阶段。随着国防支出的日益提高,我国的新装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首先空军领域实现了由三代战机“歼-10”向五代战机“歼-20”的飞跃,其次海军领域我国突破了数十年未有的航母技术,最后在导弹领域更是实现了以东风31、东风21和长剑10为代表的远、中、近配套导弹体系。其他领域如反卫星和预警机等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三、俄美欧如梦初醒,我国技术创新前路漫漫终于随着我国各领域技术装备步入国际先进水平,不论是俄罗斯还是西方各国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不能轻易向我国出售国内先进的技术装备。在它们眼里,中国已然拥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现代军工技术知识储备和一流的军事技术人才。一旦中国获得正确的研发路线,那么开发出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乃至反制性装备也是能够做到。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虽然我们已经步入了拥有现代军事工业的国家行列,我们仍然还有很多方面仍然落后于国外。最明显的就是我国的发动机制造,这一领域可以说是贯穿国内各大工业的痛。我国的航空领域,目前最为先进的五代战机和其他一线机种,仍然需要俄制发动机。海上的核潜艇,由于我国发动机技术落后,我国的核潜艇被嘲笑为海底的拖拉机,没有任何战略意义。除了发动机这一明显差距,我国在新材料和电子芯片等关键领域也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我国的强军强国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纵观世界各军事强国发展无不是从仿制到创新,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和德国。这说明我国的发展之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只要我们坚持原创和吸收人才,我国早晚会和美俄德一样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
喜欢本期文章和视频的记得多多点赞关注,下期将会带来更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