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赚不赔的军购45亿美元购买苏30MKK为何说中国捡了大便宜

在我国空军发展历史上,曾经从国外引进了大量先进武器,这其中花费最高的就是苏-30MKK战机采购项目。我国曾前后分三次采购了多达100架苏-30MKK战机,总价达到了45亿美金。而苏-30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6 08:11:18

在我国空军发展历史上,曾经从国外引进了大量先进武器,这其中花费最高的就是苏-30MKK战机采购项目。我国曾前后分三次采购了多达100架苏-30MKK战机,总价达到了45亿美金。而苏-30MKK的采购项目也成为了我军总金额最高的战机采购项目,相比之下76架苏-27SK/UBK的采购合同总价只有26亿美元,而采购24架苏-35则花费了20亿美元,也就是说我国在苏-30MKK上的花费,相当于苏-27SK/UBK和苏-35两款战机的总和。不过。即使是这样,我军在苏-30MKK采购项目上所获得的收益也要远远大于45亿美金,并且苏-30MKK的服役对我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6年完成100架苏-30交付,俄罗斯速度非常快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发现,虽然苏联成功开发了以航程见长的苏-27战机,但是在北方和远东这种地广人稀、机场非常少的地区,即使是大航程的苏-27也有些不够用,这就要求苏联开发一种航程更大、可以在更远的地方执行任务的战机,于是苏联决定在苏-27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新型截击战斗机。1988年首架原型机T10PU-5蓝色05完成组装工作,并于1989年开始试飞工作,起初这个新型战机被命名为苏-27PU。不过这其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最初这个项目是由阿穆尔河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负责,所以第一架代号为“蓝色02”的苏-27UP原型机也是由阿穆尔河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在其生产的苏-27UB双座机上改装而来的,可之后的原型机生产却转由伊尔库茨克飞机生产联合体负责,阿穆尔河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从新战机项目中脱离出来,全力投入到了苏-27的生产工作,这也为苏-30MKK进入中国埋下了伏笔。

1991年新战机的整个试飞工作结束,并获得了新的编号苏-30。但很快,噩耗来临,苏联解体,苏-30项目也随之陷入停滞状态,直到2000年俄罗斯也只制造了5架生产型苏-30。而苏联的解体也给各个军工单位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由于国力衰退,失去了国家稳定订单的军工企业一下子就断了收入。虽然苏霍伊被分给了国力还算可以的俄罗斯,但是当时的俄罗斯面临种种问题,已经无法拿出钱来购买新的军事装备,而国家订单的失去使得大量军国企业破产倒闭,大批珍贵的研究团队因为没有资金而解散。虽然苏霍伊当时还有一部分其他国家的采购订单可以苦苦维持,但是这种维持只是暂时的。

很快苏-30项目第一口回血药来了,印度于1996年确定与俄罗斯合作开发苏-30MKI,具体负责苏-30MKI的生产厂家,首选是正在执行苏-30开发项目的伊尔库茨克工厂。而阿穆尔河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却没有分到订单,当时要不是有中国苏-27订单撑着,估计很快也会到达崩溃的边缘。不过在1996年,我国也决定引进性能更好的苏-30战机,并且选择了当时已经与我国合作的阿穆尔河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作为合作厂家,这对阿穆尔河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来说是绝对不能丢失的大客户,于是制造厂极为重视,几乎是极尽所能投入资源完善飞机性能,为我国制造的苏-30后来被命名为苏30MKK。

当时我国对于苏-30MKK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更大的航程、更高的载弹量、更长的使用寿命。于是俄方依照我方的需求,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造工作,包括为苏-30MKK增加了油箱体积,在机体上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机翼和垂直尾翼也有相对应的变化。虽然俄罗斯1996年就已经开始为我国的苏-30MKK进行设计和改进工作,但是实际上我国与俄罗斯在1998年才达成基础协议,并支付早期资金,正式的采购协议到了1999年才正式签订。

1999年3月第一架苏-30MKK原型机就已经成功首飞,2000首批10架苏-30MKK交付我国空军,2001第二批10架和第三批18架也先后交付我国空军。2000我国与俄罗斯又签署了购买第二批38架苏-30MKK的采购协议,而这批战机也很快于2002年完成交付。2003年,我国第三次购买苏-30MKK战机,而这次我国为海军航空兵购买了24架。

由于该战机装备给海军航空兵,其主要使用环境为海上作战,所以该批战机在原苏-30MKK战机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对雷达系统进行了再一次改进。其对空和对海探测距离略有增加,以适应海上的使用环境,并且在火控系统中增加了发射反舰导弹的功能,这使得这批新的苏-30MKK对海攻击能力进一步提高。由于这批战机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因此它们也被称为苏-30MK2。2004年这批海航专用版的苏-30MK2完成交付,而从1998年我国与俄罗斯达成协议并支付早期资金开始计算,6年间俄罗斯就完成了100架苏-30的交付,速度非常快。

多方面升级,苏-30MKK拥有更强的作战能力

苏-30MKK进入我国海空军航空兵服役后,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首先,苏-30MKK拥有更大的载油量和航程。由于对飞机机体结构的改进,苏-30MKK的内油箱进一步增大,理论上最大载油量达到9.9吨。如此之高的内油量,至今也没有任何一款战斗机能够超越。而苏-30MKK在不挂载副油箱,只携带少量武器的状态下,航程就可以达到3600公里以上,其作战半径超过1600公里,这样的大航程对我国幅员辽阔的地貌来说十分重要。

同时,苏-30MKK的载弹量也进一步增加,同样由于机体机构的变化和新材料的应用,使得苏-30MKK机翼下方最内侧增加了两个重型挂点。而这两个重型挂点可以挂载最多两吨的载荷,并且也使得苏-30MKK的最大载弹量达到8吨,最大起飞重量也高达38.5吨。

在武器系统方面,同样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苏-30MKK换装了体积更小、但技术更加先进、探测距离更远的雷达,并且新的雷达还具备一定的多用途能力,搭配从俄罗斯引进的R-77中距空空导弹,以及我国从其他渠道获得的R-27中距空空导弹后,苏-30MKK成为当时国内唯一一款,真正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的战斗机。同时海军装备的苏-30MK2还具备发射Kh-59MK和Kh-31A反舰导弹的能力,其综合作战能力就当时来说非常强。

俄罗斯已基本解决苏联一直没有突破的大型钛合金件加工技术,这也使得苏-30MKK的使用寿命,从早期苏-27SK的2500小时,大幅度增加到6000小时。高航程、高载弹量、可携带多种先进导弹,以及长寿命这些特点,使苏-30具备了非常强大的作战能力。

稳赚不赔的买卖!苏-30MKK对我军发展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苏-30MKK的引入使我国获得了一款非常先进的战机,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首先就当时的我国面临的环境而言,苏-30MKK为我国提供了急需的强大对地、对海攻击能力。苏-30MKK是我军当时唯一一款可以挂载两枚重型反舰导弹,还拥有1000到1200公里作战半径的作战飞机,是我国当时为数不多的可以对美军航母造成威胁的手段。同时苏-30MKK也是当时我军唯一可以巡航到南海最南端的战斗机,它对我军作战能力的提高不言而喻。

同时苏-30MKK也是真正帮助我国战机迈入多用途门槛的敲门砖。苏-30MKK也帮助我军真正完成了多用途战机,从技术到战术的升级蜕变。在海湾战争后,我军其实已经非常清楚地意识到,未来战机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朝着多用途的方向发展,虽然我军当时已经开始对歼-7、歼-8进行改进,并且还展开了歼轰-7的研制工作。但是受到当时航空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的限制,我国一直没能迈过多用途这个门槛。而随着苏-30MKK的服役,我国才从苏-30MKK上获得了灵感,我军之后发展了一系列成熟的多用途战机,苏-30MKK的技术思路也被我军应用到歼-10、歼-15等一系列战机上。

苏-30MKK项目订单中还包含两架实验原型机,而随着苏-30MKK 的到货,我军也对其展开了研究,并将其与之前的苏-27国产化项目合并,那么其成果就是歼-11。在歼-11的基础上,通过参考苏-30MKK又发展出了歼-16战机,一个正真属于我国的炸弹卡车,并以歼-16为基础发展出了我军第一代专职电子攻击机,所以说它对我军战斗力的提升和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同时也正是苏30MKK的启发,结合我军国产化歼-11项目,再参考我军得到的T-10原型机,才发展出了我国第一代舰载机歼-15。与俄罗斯苏-33舰载机相比,歼-15增加了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算是隔空完成了苏联未完成的遗愿。

由此来看,虽然苏-30MKK是我军合同金额最高的采购项目,但是4500万的单价在国际军售市场中也算不得高价。再加上,苏-30MKK为我军发展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当年的采购价值,所以这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