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紧张的根源「婆媳关系紧张你以为根源在婆婆其实根源在公公」

郭碧婷结婚的时候,郭爸爸上了热搜,因为在合照中,只有郭爸爸板着脸,不太高兴的样子。
有人说郭爸爸不高兴是因为女儿嫁出去了,这是典型的“嫁女儿”的爸爸的状态;还有人认为郭爸爸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20:49:03

郭碧婷结婚的时候,郭爸爸上了热搜,因为在合照中,只有郭爸爸板着脸,不太高兴的样子。

有人说郭爸爸不高兴是因为女儿嫁出去了,这是典型的“嫁女儿”的爸爸的状态;还有人认为郭爸爸不高兴,是因为亲家母向太以强势著称,他担心女儿以后的婆媳关系,害怕女儿被欺负。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郭碧婷结婚的事情讨论“遇到强势的婆婆该怎么办”。因为向太的强势确实是太典型了,太出名了,谁想嫁入这个家庭,估计都会对这样的婆婆有所顾忌。

01

婆媳关系紧张大多与不愿放手的婆婆有关

如果一个家庭里婆媳关系紧张,大多数情况下与婆婆不愿离开儿子的生活,不愿体面地放手有关。

第一,感觉儿媳妇抢走了自己的儿子。

陈云和丈夫是高中同学,婚前就交往了很多年,两人本来打算大学毕业后就结婚,可婆婆一直不同意。

为了讨好婆婆,陈云又是送礼物又是主动带着婆婆出去玩,还经常发信息关心婆婆,可婆婆依然对她没有好脸色。问起婆婆为什么不喜欢她,婆婆也说不上来,就是单纯的不喜欢。

后来陈云怀孕了,婆婆不得已才同意他们结婚,但婆婆说她出了婚房,结婚后要与他们同住。

同一屋檐下,婆婆更是对陈云横挑鼻子竖挑眼,嫌弃陈云挣钱少,可其实老公的工资比陈云的低;嫌弃陈云做饭不好吃,碗洗的不干净,打扫卫生不认真。

在客厅看电视的时候,婆婆总是强行坐到她和老公中间,气得陈云自己买了个电视挂到自己卧室里,婆婆又骂她败家。

生下儿子后,婆婆帮忙带孩子,婆媳之间又常因为孩子争吵。孩子6个月,婆婆就偷偷给他加奶粉,以母乳已经营养不够了为由逼着陈云断奶。陈云一着急,一上火,奶水憋回去了,不得已只能给孩子断了母乳。

也有其他亲戚看不过去,劝婆婆想开点,别总跟儿媳妇闹别扭,谁知婆婆竟说今天是她家儿媳妇,明天还不知道是谁家的呢。

后来陈云忍无可忍,跟老公出去租房单过,只是他俩都得上班,孩子还得由婆婆帮忙照顾。

陈云的婆婆很明显是对自己的儿子占有欲太强,这其实也是大多数婆婆的一种心态。

孩子是母亲用一生心血完成的一件最得意的作品,尽管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逐渐远离妈妈的过程,但很多母亲仍会感觉儿子结婚以后,自己的这件作品是被儿媳妇抢走了,不甘心,不舍得。这在媳妇自己当妈了以后就会有同样的体会,也会理解婆婆的感受。

所以自古才会有“有了媳妇,忘了娘”这种悖论,这其实就是反映了婆婆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和最真实的恐惧。

第二,害怕儿子吃亏、受苦,希望儿媳妇像自己一样“付出”

妈妈对孩子的照顾总是无微不至,很多妈妈会担心别人不会像她一样尽心去照顾自己的儿子,哪怕这个人是儿媳妇。

所以有些婆婆如果看到儿媳妇有一点懈怠,或是做得不如意,便难免会嫌弃和担忧。

明星朱雨辰的妈妈便是这种母亲。朱妈妈每天早晨四点就起来为儿子熬汤,准备早餐。她希望儿媳妇以后也能像她一样,这样才是一个好儿媳妇,她才放心。朱妈妈的这种态度,吓跑了朱雨辰的前女友。

朱妈妈忘了,自己的儿子是她的宝贝,可儿媳妇同样也是别人家里百般呵护下长大的“宝贝”,夫妻之间的相处不是亲子,不是妈妈对儿子那样的“付出”,而是应该互相付出和照顾。

02

紧张的婆媳关系背后的根源其实是婆婆紧张的夫妻关系

朱雨辰妈妈的态度在网络上火了一段时间,以至于人们发现在这个家庭里朱爸爸几乎是“隐形”的。人们都知道朱雨辰家里有一个姐姐和妈妈,对于朱爸爸的信息知之甚少,朱爸爸在家里的存在感可见有多低。

而在陈云的家里,她的公公和婆婆很早就离婚了,是婆婆一手把儿子独立养大。

这两个家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个家里排在第一位的不是夫妻关系,而是亲子关系。

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常见的两个问题:1、糟糕的婆媳关系;2、严重的恋子情结。

——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

在婆婆自己的家庭中,原本她是应该与自己的老公建立最亲密、幸福的关系,但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夫妻关系变得淡漠甚至破裂,婆婆把自己全部的情感都投射到了儿子身上,与儿子建立了过于亲密的关系。

对婆婆而言,原本应该是丈夫是最亲密的人,却变成了儿子成了她最亲密、最离不开的人。

有一天,当儿子找到了自己的爱人,要结婚,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的时候,婆婆会觉得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进而会不自觉地想去阻止儿媳妇和儿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这就是很多婆媳之间难以相处的根源。

在中国式传统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下,男人只管挣钱,而把照顾孩子和生活的事全部交给了老婆去处理,这样女人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就导致了亲子关系成了家里排位第一的关系,进而影响到了以后的婆媳关系。这也是我们目前大多数家庭中婆媳关系紧张的深层原因。

反之,如果婆婆本身在家庭中最亲密的关系是和自己的老公而不是儿子,那么有一天,当儿子要离开的时候,对她来说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并且,她会很欣慰地看到儿子找到了一个爱人,为儿子和儿媳之间能建立她和自己老公一样的亲密、幸福的关系而感到高兴。

从大向太脸上盈盈的笑意就不难看出其实大、小向太之间的婆媳关系不用过分担忧。因为大向太虽然很强势,但她有一个把她宠上了天的老公。他们的夫妻关系是很融洽很甜蜜的,因而她虽然会为儿子找老婆把关,但儿子一旦结婚,相信她会很乐于看到儿子和媳妇幸福、甜蜜,会为了儿子真正的幸福考虑而放手,不会感到失落。

03

婆媳矛盾处理不好大多与拎不清的老公有关

如果说婆婆的夫妻关系淡漠是婆媳关系紧张的深层原因,那么在婆媳矛盾爆发的时候,儿子的处理态度则是婆媳矛盾能否调解的关键因素。婆媳矛盾如果调解不好,大多与拎不清的老公有关。

第一,听妈妈的话的好儿子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有个论断:

假如妈妈比较富于权威性,整天对着家人唠叨。女孩子们可能会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则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害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

在妈妈不愿意放手的控制欲下长大的儿子,很多会成为妈妈的“乖宝宝”,同时这样的孩子很难为自己的行为或家庭关系负责。因为他们习惯了凡事有妈妈操心呢,他们放弃思考,只管听话就好了。

母子关系如此亲密,以致在以后媳妇和妈妈发生了矛盾的时候,这样的儿子会果断地站到妈妈一边。因为他们会感觉妈妈不如意也就是自己受到了侵犯,他们虽然在法律上已经结婚了,但心却没有站到“婚姻”这条船上。

在前面提到的陈云的家里,陈云的老公恰恰是这样。陈云老公总觉得妈妈的立场都是为了他们好,是陈云太娇气,太矫情。当陈云提出想出去租房单过的时候,她的老公认为陈云简直疯了,有现成的“福”不会享,非要作。直到陈云用婚姻和儿子做威胁,老公才勉强答应她出去单过试试看,但提出孩子必须由奶奶帮忙带。

老公的这一态度,会让老婆很难融入这个家庭,总觉得自己是外人,久而久之,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都会越来越恶化,最终走向破裂。

第二,只会逃避的老公

在婆媳吵架中选择逃避或敷衍,估计是大多数老公会做的事情。很少有老公会“傻”到在老妈和媳妇吵架的时候主动钻到“风暴”中心去调解矛盾,因为这样做的话,一般情况下直接就会成为“炮灰”。

男女处理压力的方式不同,男人倾向解决问题和安静思考什么事使他们困扰,女人本能地感到需要谈论使他们困扰的事。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女人在吵架的时候,不是需要讲理,而是为了情绪的发泄。在她们发泄情绪的时候,你偏要去讲理,只会更激怒她们,然后就都冲着讲理的那个人来了。

在矛盾爆发的时候躲避是聪明的选择,但如果任由矛盾存在,放置不理,想让它自动消亡,就适得其反了。

一些小矛盾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日积月累,只会越来越严重。

04

处理婆媳关系,聪明的老公和儿子都会这样做

尽管老公再不愿意承认,也必须面对绝大多数婆媳关系的核心正是那个被夹在中心的儿子和老公。

所以处理婆媳关系,并不仅仅是要改善婆婆和儿媳之间的关系,而应当是正确处理“婆婆—儿子—儿媳”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和母亲一起正视结婚后“母子关系”的变化。

建议在婚前和母亲一起探讨即将发生的关系变化,帮助母亲做好心理疏导。婆婆其实也是从“儿媳”这个身份走过来的,可以和母亲一起探讨她做媳妇的心得,引导母亲正确地接纳“儿媳”,让母亲知道即便是在婚后,你的心里依然爱她,并且对母亲的爱和对妻子的爱并不冲突。

儿子在婚前就要摆脱对母亲的依赖,要认识到即将成为你妻子的那个女人才应当是你最亲密的人,不能因为自己的“愚孝”就轻视了妻子,否则就是对夫妻关系极大的伤害。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说:

我们一定要懂得,配偶才是真正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如果是儿子,就要对自己说,爸爸才是妈妈最爱的人,自己不是;如果是女儿,就要对自己说,妈妈才是爸爸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父亲,就要对女儿说,我爱你,但妈妈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人;如果是母亲,就要对儿子说,我爱你,但爸爸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人。

第二,你的家庭,你和妻子做主。

在你建立的小家庭中,母亲已经不再有发言权,在这个小家庭中,排在第一位的应当是你和妻子的夫妻关系,家里的一切事情都应当由你和妻子说了算,这样整个家庭才能长久稳定。

第三,主动关心母亲

婆婆最担心的其实就是在儿子结婚后她就没了存在感,怕自己受到冷落,被儿子遗忘。如果儿子能在婚后也经常联系、探望自己的母亲,这样能让母亲的心理不要有太大的落差,有一个平稳的过渡。

第四,帮助母亲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

有老伴的母亲,生活的重心自不必说,她的幸福应当是在自己的夫妻关系中;如果是没有老伴的母亲,可以鼓励并帮助母亲找到自己的爱好,用爱好充实生活,找到生活中新的乐趣和成就感。

(本文系白茅如玉原创,今日头条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欢迎转发。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联系即删。)

婆媳关系紧张的心理原因

婆媳关系紧张的心理原因

婆媳关系紧张的心理原因,一直以来婆媳关系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大难题,对于婆媳关系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处理,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婆媳关系紧张的心理原因,希望对大家处理有所帮助。

婆媳关系紧张的心理原因1

一般来说,婆媳发生分歧,其实就是观念和家庭情感角色的冲突。婆婆在潜意识中会认为.儿子是自己拉扯大的,就好比是自己的财富。儿子长大结婚后,婆婆就会感觉儿子被媳妇抢走了一样,因而心里就有敌意,对媳妇吃醋。有人说,婆媳是天敌,其实是因为她们没有相互接纳和分享爱的能力。

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婆婆有这样的心理定势?认为儿子结婚便离母亲远了,如同失去了爱子般的痛苦?影响“婆媳关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从心理的角度看,“健康的母子关系”是导致“婆媳关系”问题的关键。

如果依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健康的母子关系要经历“二次分离”。第一次分离是“孩子的分娩”。女人最感到幸福的时候是知道怀孕的那一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让女人经历里从女孩到女人的转化过程。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时和母亲是完整如一的,在孩子生产到人间并逐步由生理的发育到心理的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渐次的萌芽、增长,并出现两次“反叛期”。这是母亲和孩子的“第一次分离”。“第一次分离”的结果是孩子由纯然的对母亲的依赖到自己独立的探索世界,尽可能的摆脱母亲的干预而独立自主。第一次分离如果成功的话,对母亲和孩子都是双赢的:母亲除了对孩子尽必要的照顾之责外,把生命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依然的追寻自己的情感、事业及成长;孩子则可以自由的发展自己。假若,“第一次分离”不成功,就会导致母子的“情感依恋”及“互赖”的现象。

“第一次分离”为孩子的“第二次分离”--结婚成家埋下了伏笔。如果说第一次的分离不成功,孩子结婚后(从恋爱开始),母亲便有被孩子遗弃的感觉,孩子也会产生“新婚焦虑症”--不适应婚姻生活,甚至在潜意识里期待妻子既是“太太”又有“妈妈的感觉”。

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母亲想回到从前儿子只对她一人依恋的局面,而现实不许可,母亲的行为出现“退化现象”--情绪多变、敏感、脆弱等。其实,母亲“行为退化”的心理需要是“儿子的关注”!

婆媳关系紧张的'心理原因2

婆媳关系问题往往是婚后经久不衰的话题,但是婆媳关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差的呢?

很多人的回答是:这样的关系都是从坐月子开始,有了小孩关系开始激化。

一个朋友说,我和我婆婆本来不在一起住,结婚后关系还行。但自从生完孩子,从坐月子开始就矛盾激增,彼此见面分外眼红。

坐月子阶段,婆婆来照顾,觉得老人落后;婆婆不来照顾,觉得老人无情。而结果是:婆媳原来一起住的,坐完月子自立门户;婆媳不住一起的,原来距离还能产生点美,坐完月子干脆老死不相往来。

1、为啥总是吵?婆媳之间真心不兼容吗?

重心转移,媳妇受冷落。孩子出生,家人的重心都会转移到新生命身上。这个时候,作为媳妇,还没有从孕期呵护备至的地位中转变过来,心理上难免接受不了。而婆婆作为一家人的态度领袖,如果在月子里对媳妇的态度有所变化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婆媳关系的紧张。

话语交流,难免言语中伤。坐月子期间,媳妇卧床行动不便,很多事情只有通过话语直接表达,加之产后情绪容易失调,所以难免照顾不到彼此的感受,无意中说了一句狠话,就很容易加深婆媳之间的矛盾。

观念相悖,认为自己是对的。对于媳妇来说,生完孩子,就是功成名就啊,坐月子,那就应该是皇太后的待遇。而中国的婆婆似乎都有点传统的观念,认为儿媳妇娶回家就是应该伺候和孝敬自己的,毕竟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可是不容易的,即使是在坐月子期间,“被使唤”得太过,也会发点小脾气,撂挑子不干。

老公不给力,中间人失职。婆媳对战,老公应该听谁的?这个问题就如同妈妈和媳妇同时掉进河里老公先救谁一样。老公作为“中间人”,会是缓和剂,也会是导火索,老公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事情的发展方向。如果老公不给力,墙头草,就会激化矛盾,起反作用。

2、妙招三部曲!矛盾虽然在,家庭仍相爱

毕竟婆媳双方,时代不同,观念不同,想把彼此“重新改造”,那也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的相处中,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彼此不挑剔,劲往一处用,心往一处使。

第一招: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这一招讲究防患于未然,如果你的婆婆原本就属于不好搞定的类型,那么就要提前未雨绸缪,为坐月子做打算。

要么亲娘上阵。亲妈和亲女儿,再大的问题都不会是问题,再大的矛盾都会不攻自破,而且还会把你照顾得顺心顺意,舒舒服服的,有亲娘在身边,还怕月子坐不好吗?

要么花钱请月嫂,如果家里人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并且家里条件允许,那么就可以花钱请月嫂,一来受过专业训练,做事有保障;二来毕竟是花钱请的,用着也方便。

第二招:拉帮结派寻找盟友

先招制敌,搞定老公。在和婆婆过招中,任她降龙十八掌还是凌波微步,你只需要一招迎敌,就是隔山打牛,即搞定自己的老公。老公给力,替老婆遮风挡雨,趟地雷堵枪眼,媳妇完全可以翘着二郎腿躲清闲。

再招安抚,拉拢公公。首先由老公在前迎敌,让婆婆有气儿无处发,接下来公公出马,私下里安抚,这样一来二去,战争没爆发,火气也消灭了。搞定家里两个男人,不用亲自出马就能轻松摆平一切。

第三招:以柔克刚言语奉承

放下身段,以柔克刚。搞定婆婆,需要的是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感化和渗透。硬碰硬,只能两败俱伤,矛盾持续恶化。太极讲究以柔克刚,偶尔放低姿态,说不定会起到好的效果,毕竟婆婆也不是真的跟你过不去,留个台阶,也就顺着下去了。

言语奉承,多多夸奖。不要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的,毕竟老人家年纪大了,虽说是照顾孙子孙女义不容辞,但毕竟劳心劳力不容易,作为晚辈多多感恩,多念着点好,人人都爱听好话,多多夸奖婆婆,这样她心里开心了,对你自然会更好。

在一个家庭里,婆媳关系紧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郭碧婷结婚的时候,郭爸爸上了热搜,因为在合照中,只有郭爸爸板着脸,不太高兴的样子。

有人说郭爸爸不高兴是因为女儿嫁出去了,这是典型的“嫁女儿”的爸爸的状态;还有人认为郭爸爸不高兴,是因为亲家母向太以强势著称,他担心女儿以后的婆媳关系,害怕女儿被欺负。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郭碧婷结婚的事情讨论“遇到强势的婆婆该怎么办”。因为向太的强势确实是太典型了,太出名了,谁想嫁入这个家庭,估计都会对这样的婆婆有所顾忌。

01

婆媳关系紧张大多与不愿放手的婆婆有关

如果一个家庭里婆媳关系紧张,大多数情况下与婆婆不愿离开儿子的生活,不愿体面地放手有关。

第一,感觉儿媳妇抢走了自己的儿子。

陈云和丈夫是高中同学,婚前就交往了很多年,两人本来打算大学毕业后就结婚,可婆婆一直不同意。

为了讨好婆婆,陈云又是送礼物又是主动带着婆婆出去玩,还经常发信息关心婆婆,可婆婆依然对她没有好脸色。问起婆婆为什么不喜欢她,婆婆也说不上来,就是单纯的不喜欢。

后来陈云怀孕了,婆婆不得已才同意他们结婚,但婆婆说她出了婚房,结婚后要与他们同住。

同一屋檐下,婆婆更是对陈云横挑鼻子竖挑眼,嫌弃陈云挣钱少,可其实老公的工资比陈云的低;嫌弃陈云做饭不好吃,碗洗的不干净,打扫卫生不认真。

在客厅看电视的时候,婆婆总是强行坐到她和老公中间,气得陈云自己买了个电视挂到自己卧室里,婆婆又骂她败家。

生下儿子后,婆婆帮忙带孩子,婆媳之间又常因为孩子争吵。孩子6个月,婆婆就偷偷给他加奶粉,以母乳已经营养不够了为由逼着陈云断奶。陈云一着急,一上火,奶水憋回去了,不得已只能给孩子断了母乳。

也有其他亲戚看不过去,劝婆婆想开点,别总跟儿媳妇闹别扭,谁知婆婆竟说今天是她家儿媳妇,明天还不知道是谁家的呢。

后来陈云忍无可忍,跟老公出去租房单过,只是他俩都得上班,孩子还得由婆婆帮忙照顾。

陈云的婆婆很明显是对自己的儿子占有欲太强,这其实也是大多数婆婆的一种心态。

孩子是母亲用一生心血完成的一件最得意的作品,尽管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逐渐远离妈妈的过程,但很多母亲仍会感觉儿子结婚以后,自己的这件作品是被儿媳妇抢走了,不甘心,不舍得。这在媳妇自己当妈了以后就会有同样的体会,也会理解婆婆的感受。

所以自古才会有“有了媳妇,忘了娘”这种悖论,这其实就是反映了婆婆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和最真实的恐惧。

第二,害怕儿子吃亏、受苦,希望儿媳妇像自己一样“付出”

妈妈对孩子的照顾总是无微不至,很多妈妈会担心别人不会像她一样尽心去照顾自己的儿子,哪怕这个人是儿媳妇。

所以有些婆婆如果看到儿媳妇有一点懈怠,或是做得不如意,便难免会嫌弃和担忧。

明星朱雨辰的妈妈便是这种母亲。朱妈妈每天早晨四点就起来为儿子熬汤,准备早餐。她希望儿媳妇以后也能像她一样,这样才是一个好儿媳妇,她才放心。朱妈妈的这种态度,吓跑了朱雨辰的前女友。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