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父亲有多伟大知乎,父亲有多伟大

前言: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是,你知道,战场上的父亲有多伟大吗?
2000多年前,在一场激烈的战争中,就很好地诠释了一个伟大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究竟能做些什么。01、楚国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30 15:27:20

前言: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是,你知道,战场上的父亲有多伟大吗?

2000多年前,在一场激烈的战争中,就很好地诠释了一个伟大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究竟能做些什么。

01、楚国攻郑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十七年,郑襄公八年)春天,楚庄王亲自领兵,以令尹孙叔敖为中军主帅,子重为左军主帅,子反为右军主帅,三军尽出攻打郑国。

这是楚庄王自争霸以来对郑国所发动的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攻势最猛的一次进攻。

楚庄王剧照

很快,楚郑两军展开激烈对战。

楚军日夜攻城不止,郑军先派人向老大哥晋国求援,自己则据守待援。

可郑国死守了三个月,晋国却始终没有出兵救援。

三个月后,郑国城门失守,郑襄公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只能投降。

此战,楚军损失非常惨重,楚军将士眼珠子都红了,要求楚庄王灭了郑国,将郑国变成楚国的一个县。

郑国要这么好灭,早就被灭了,灭了郑国,晋楚之间就没了缓冲地。

因此,楚庄王允许郑襄公的求和,而后从新郑退兵。

但是楚庄王仅仅退兵三十里而已,在新郑城外三十里处就扎营驻兵。

一来可以更好地控制郑国,二来以逸待劳,迎接晋国援军。

春秋形势图

而晋国为什么在郑国苦苦支撑了三个月之久都没能派兵救郑呢?

这次还真不是晋国见死不救,而是晋国出了件大事。

就在楚郑展开殊死攻防战的时候,晋国正卿、执政、中军元帅、中军将郤缺病逝。

晋国三军六卿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分别是:

中军将荀林父,中军佐先縠;

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克;

下军将赵朔,下军佐栾书。

晋国六卿重组完毕,新任中军将荀林父,绝不能坐视郑国被楚国所拿下,。

于是晋国三军尽出,六卿悉数出征,在荀林父的率领下南下抗楚救郑。

晋国新组建的三军六卿,正式全体亮相,即将和倾囊出动的楚庄王展开对决。

02、矛盾重重

这一次,晋国三军阵容可谓是极其豪华,主要将领分别为:

三军主帅,中军将荀林父;中军佐先縠;中军大夫赵括、赵婴齐;

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克,上军大夫巩朔、韩穿;

下军将赵朔,下军佐栾书,下军大夫荀首、赵同;

三军司马为韩厥,还有邯郸大夫赵旃,魏锜也出征在列。

这样豪华的阵容,有个致命的缺陷,荀林父压不住手下这帮骄兵悍将。

首先将佐里面,中军佐先縠和下军将赵朔是铁杆同盟,也是荀氏政敌,荀林父根本不敢用;

上军佐郤克和下军佐栾书也跟荀林父不是一条心,能听令就已经不错了;

荀林父能用的只有上军将士会。

一帮大夫也不是好惹的,在大夫当中,有三个主要人物。

荀首是荀林父的弟弟,同时他也是“成公之嬖”,被封在在智邑,因此,他又叫智首,他就是晋国六卿智氏开创者。

赵旃是赵氏旁支,一直想上位成为卿,对荀林父极为不满。

魏锜是晋文公大臣魏犨之子, 魏氏封地距离荀氏封地很近,魏氏成为荀氏的马仔。

魏锜想谋夺公族大夫之位,他憋了一肚子火,想搞点事情。

大军矛盾重重,荀林父很谨慎,小心翼翼地带领晋国三军奔赴救郑战场,准备和楚庄王来一次正面对决。

这将会是一场改变天下大局的对决,而荀林父完全不知道,等待他的竟然是终身之耻。

03、晋楚对峙

很快,荀林父率军抵达邲水(今河南荥阳北),楚庄王也出兵迎敌,晋楚两军,隔着邲水相互对峙。

这时,荀林父已经知道郑国向楚国投降,晋国此番出兵,就是为了救郑,现在救郑意图已然落空,晋军还呆在这干嘛。

因此,荀林父马上召开军中会议,打算动员晋国三军撤兵。

结果,中军佐先毂不顾军令,带着自己手下的兵就过河了。

剩下所有人看得目瞪口呆,荀林父更是又惭又恨,你是主帅,还是我是主帅啊?

先縠这一闹,荀林父主帅之威荡然无存,颜面扫地。

在赵氏同党韩厥的建议下, 荀林父只好命令晋军过河。

不过他也没有继续向前,趁势对楚军发起攻击,而是驻扎在敖、鄗两山之间,观望形势。

晋军这一过河,对面的楚庄王也慌了,晋楚两国自从城濮之战后,还没有进行这么大的决战。

楚庄王和对面荀林父一样,心里也有些打鼓。

楚军已经和郑国打了三个多月,士卒早已经疲惫不堪。

这个时候和晋国爆发决战,怎么看都胜算不大,因此楚庄王和令尹孙叔敖也有意退兵。

关键时刻,楚军一个小将伍参(伍子胥曾祖父)对楚庄王说:

晋国气势汹汹而来,其实是外强中干,晋国主帅荀林父刚刚上任,不能服众,他的副手先縠刚愎不仁,绝不会听他的命令,晋军将帅不和,号令不一,令出多门,这一次,晋军一定会失败。

然后,伍参又给补了一句狠的,又对楚庄王说,这次晋楚相遇,你是楚王,晋国来的人都是臣子。假如你跑了,就是以楚国君王之尊,躲避晋国的臣子,你的脸往哪搁?

这是典型而又最简单的激将法,但是效果却很好。

楚庄王听完之后很不爽,马上叫孙叔敖停止撤兵,下令全军再掉转车头,向北进发,驻扎在管地(今郑州管城区)等待晋军,做好迎战准备。

这样一来,晋楚两国决战就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但是荀林父和楚庄王都互相忌惮,不敢冒然出兵,两军就这么僵持了下来,晋不攻楚,楚也不打晋。

这个时候让点燃晋楚大战的是郑国!

04、战和不定

晋楚一僵持,郑国慌了!

长期以来,郑国夹在晋楚两国中间,采取“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的策略,楚强和楚,晋强服晋。

现在晋楚对峙,郑国巴不得两国分出个胜负,好从中选择一个胜者。

打吧,最好两人都打死,打不死,郑国就跟着赢家混,反正和楚服晋一个样!

郑国夹在了楚国和晋国中间

因此,郑国派皇戌出使到晋军中,对晋军将帅说,我们并不是真心跟楚国混,我们对晋国并没有二心。

楚军打了这么久,人困马乏,并没有设防,只要你们攻击他们,我们郑国愿意在后面帮忙,这样一来楚军就死定了。

先毂一听,看,怎么样?连郑国都能把这个道理看得明明白白,你们这些胆小鬼,还在怕什么?

他腾的一声,又站了起来,振臂一呼,“打败楚军,降服郑国,就在此一举了,一定要答应皇戌的请求。”

结果郑国打的小算盘,被下军佐栾书一眼看穿。

栾书赶紧反驳先縠道,楚国自从战胜庸国以来,历代国君励精图治,筚路蓝缕,为的就是称霸中原。郑国说没有防备,完全就是在忽悠我们。这是把我们当枪使,我们绝不能上当,听他的鬼话。

偏偏这个时候,中军大夫赵括和下军大夫赵同出来捣乱说道:“我们大老远的领兵而来,就是为了找到敌人、战胜敌人,收服郑国,现在还等什么,赶紧又听先縠的。”

就在晋军争论不休之际,对面下定决心要和晋军一决胜负的楚庄王,为了麻痹晋军,故意派出使臣示弱,同时刺探晋军虚实。

使臣一出使,将晋军内部矛盾打探得一清二楚。

楚庄王见状大喜,又派人出使晋军,这次更过分,向晋军求和。

结果楚庄王没想到,晋军答应了楚国议和的要求,并约定了议和时间。

假戏成真,楚庄王慌了,他要的是晋国继续内部不和,不是铁板一块,而不是真与晋国求和。

于是他派许伯和乐伯,率领小股部队,架着战车,突然向晋军发起挑衅。

楚庄王又是求和示弱,又是上门挑衅,让晋军更拿不定主意了。

05、一触即溃

就在这个时候,赵旃和魏锜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两人说服荀林父,派他俩出使楚军大营。

结果,魏锜刚出营,就故意攻击楚军。

赵旃更搞,当他来到楚军大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

赵旃先让人骚扰楚军,自己当着楚军将士的面,铺开席子,喝酒吃肉,大快朵颐,视楚军上下如无物。

这一幕正好被楚庄王看到了。

楚庄王眼冒金星,火冒三丈,晋军欺人太甚!

于是,他亲自率兵出营,要弄死赵旃这王八蛋。

赵旃只能弃车逃跑,躲进了旁边的树林里。

想跑,没门,楚庄王穷追不舍。

赵旃吓得魂飞魄散,生死存亡关头,他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裸着身子,在树林中狂奔,找个地方躲了起来。

赵旃、魏锜闹腾了这么久,荀林父心中不安,就派人前去接应,这队接应的人走得太急了,搞得尘土飞扬的。

当楚军主帅孙叔敖闻讯后,吓了一大跳。

楚庄王追了赵旃这么久都还没回来,他以为楚庄王被晋军围住了。

他赶紧下令全军进攻,著名的邲之战正式爆发。

晋军万万没想到,楚军出击如此迅速,不是说好了谈和吗?怎么楚军打过来了?

猝不及防的晋军根本无法挡住楚军的攻击,军心大乱,四散逃命。

中军将荀林父一时慌了,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下达了一个令他后悔终生的最愚蠢的建议!荀林父下令“先济者有赏!”先过河的人重重有赏。

但凡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大军就算要撤,也得井然有序,有人断后,像晋军这种情况,本就已经军心涣散了,荀林父当务之急是稳住阵脚,稳定军心,而不是贸然下达撤退命令。

此令一下,中军、下军顿时乱做一团,争先恐后的奔着河里逃。

中军、下军顿时溃不成军,死于践踏之下不知凡几,死于自己人刀下的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邲之战形势图

最终,邲之战以楚军大获全胜而结束,此战之后,奠定了楚庄王霸主地位。

06、智慧的父亲

就在晋军四散奔逃之际,赵旃找了辆车,回到了下军大营。

结果,他发现全军溃不成军,他赶紧跑路。

他一跑,就看到自己的堂哥下军将赵朔,还有自己的两个堂叔赵括、赵同都在逃命。

他赶紧把自己的好马留给了这几个亲人,自己则用不好的马往后逃。

这一换马,赵旃就快被楚军追上了。

他没有办法,只能故技重施,弃车而下,往树林子里躲。

楚军找不到他,只好先走了。

赵旃一看楚军走了,就走了出来,出来的时候就遇到晋国的逢大夫和他两个儿子,赵旃激动不已,扯开大嗓门,用尽力气拼命呼救。

但是,逢大夫却充耳不闻,并且恶狠狠嘱咐儿子,不要回头。

为什么呢?

因为车里空间就这么大,并且赵旃官职比自己高,要让赵旃上来,两个儿子就要下去。

偏偏两个儿子不知道父亲什么意思,非不听父亲的话,回头一看,还认出了赵旃,于是跟父亲说,赵旃在后面。

得,之前可以装作没看到,不知者不罪,现在这俩傻儿子倒好,还直接说出来了,这要是再不救,那就成见死不救了。

逢大夫没办法,于是只能停车,停在一颗树边,以为标记,逢大夫对着树大骂道:老子就要在这里给你们收尸了。骂完之后,然后将两儿子赶下车,让赵旃上来,就这样赵旃幸免于难。

等到了第二天,逢大夫再回来找儿子时,儿子已经死了。

逢大夫是一个聪明的父亲。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逢大夫的儿子就是因为不听父亲劝阻,丢了自己的性命。

除此之外,晋军还出现一个勇敢的父亲。

07、勇敢的父亲

就在晋军都在逃命的时候,有个人却领着残兵败将调回头向楚军发起了反攻。

他就是荀首!

荀首也想逃命,可他突然发现自己和儿子智罃失散了。

荀首毫不犹豫,以魏锜为御,带着人就去找儿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者,就是能这么不顾生死。

结果有了荀首往回跑,一路上下军的溃兵找到了组织,都跟着荀首作战。

而荀首为了救儿子,不停地战斗。

可是,在作战过程中,荀首每次射箭前,都先看看箭枝,如果是利箭,就放在魏锜的箭袋里。

原来荀首知道,智罃不是被杀就是被俘了,一路走来并没有看到智罃的尸体,他多半是被俘了。

因此,荀首想抓一个楚国的俘虏,以便日后能把儿子换回来。

很快,荀首遇见了楚国大将连尹襄老。

结果他操作失误,一箭就射死了连尹襄老。

(连尹襄老的妻子是“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夏姬,春秋时期克夫属性最强的美女)

射死连尹襄老后,荀首马上把他的尸首装上车,这可是日后换取儿子的好本钱。没多久,荀首又遇上了楚国公子谷臣,荀首哪会客气,又是一箭,把公子谷臣给射伤了,然后赶紧把他给抓了,有了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这下足够换儿子了。荀首并不恋战,赶紧调转车头,又往回逃命。

后来荀首才知道,智罃被楚国将领熊负羁俘虏了。

多年以后,荀首就用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把智罃给换了回来。

整个邲之战,晋军输得一塌糊涂,失去了霸主地位。

如果晋军能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此战胜负未知。

可惜,世人只记住了这场战役的结果,却忽略了在这场著名的战斗中,晋军涌现了两个伟大的父亲。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