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美国正跟伊朗为《伊核协议》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围绕核武器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争议,始终是当代国际社会最重要的戏码之一。然而,你知道吗?早在近一千年前,类似的故
眼下,美国正跟伊朗为《伊核协议》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围绕核武器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争议,始终是当代国际社会最重要的戏码之一。然而,你知道吗?早在近一千年前,类似的故事就曾在欧洲上演过,而位于故事中心的,是种并不起眼的冷兵器——十字弩。
公元1139年5月20日,一纸加盖了教皇英诺森二世印章的教令被从罗马发往欧洲各地。在这封信中,英诺森二世痛斥十字弩是“魔鬼的武器”,称它“残酷、非正义并败坏人的道德”。基于上述原因,教皇宣布今后欧洲任何领主都不得将该武器用于“基督徒之间的战争”,违反者将被施以“绝罚(开除教籍)”。
作为一种武器,十字弩到底犯了什么错,惹得教皇如此讨厌它呢?很显然,不是因为它残酷——但凡杀人的兵器,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有哪个不残酷的?似乎也不是它“败坏道德”或者不好用——请注意,教皇只规定它不得用于“基督徒内战”,至于拿去中东跟阿拉伯人掐架,教会却是持欢迎和鼓励态度的,这说明教皇本人对弩的杀伤力是很认可的。那他为什么还要禁弩呢?
用今天的话说,十字弩之所以惹人心烦,无非是因为它是一种“逆袭神器”。在中世纪,打仗原本是一种技术含量极高的“专业运动”,培养一个合格的长弓兵或长矛手需要一年的训练,一名熟练剑士需要数年的训练,而合格的骑士则需要毕生的磨砺以及一块封地的供养。而培训一个十字弩手需要多长时间呢?不到一个星期!
是的,作为一种原始机械武器,十字弩的扳机、滑轮等机械构造大大降低了其使用难度,任何普通农民经过简单训练都可以迅速上手。更有甚者,你连瞄准都不用学,由于机械让上弦和发射两个动作得以分离,很多十字弩手都会配备专门的搭档为其上弦,这个工作谁都可以干,只要有膀子力气就行。
对当时的欧洲来说,十字弩几乎是一种“毁灭性”的技术创新。试想一下,假如你是一名贵族骑士,自幼接受严酷训练,领主为了供养你为其效忠,给了你一块不小的封地,在这块封地内,你既是地主,又是法官、警察、行政官,你是支撑起那个社会的核心精英。而在战场的对面,站着一个手持十字弩的佃农的儿子,一个月前还流落在巴黎街头要饭。而如今,当你带着浑身武艺、骑士荣耀和精英责任感向他发起冲锋时,他接过同伴递来的十字弩,轻扣扳机,就把你撂倒在地,这是何等尴尬的场景啊!
但是,如果你据此认为英诺森二世颁布“禁弩令”是在为腐朽没落的贵族阶级张目,就把他老人家想简单了。他这么做其实也是为平民着想——由于中世纪战争的专业性,战争本来是一项规模有限的“贵族运动”,但十字弩的发明大大降低了战争的门槛,使得大量并非“为战而生”的平民也涌入战场,这会造成战争的烈度和残酷等级迅速放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不是确实算一种“非正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呢?
然而,英诺森二世的这纸敕令热乎劲儿一过就被人抛诸脑后了。在随后爆发的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军为了打败法国引以为傲的骑士们,大量使用了十字弩。当然,英国国王为了避人耳目,给自己留了条后路:他没有训练本国的十字弩手,而是花钱雇佣了城邦热那亚的弩手。
不过,狡猾的英王还是没料到此举造成的另一历史大势——由于十字弩带来的战争规模扩大和雇佣兵费用的高昂,英王对手下贵族的效忠需求从服役转为重税,这个急转弯让贵族们无法忍受。于是才有了贵族们联手推翻英王约翰,逼他签订《大宪章》,限制其征税权。可以说,政府到底该怎么征税这个千年难题,最初居然是由十字弩引发的。所以在《大宪章》中,贵族们特意强调,“要把所有雇佣弩兵全部赶出英格兰”,如果不理解前因后果,你压根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而十字弩更大的影响,是刺激了欧洲盔甲技术的发展,当贵族们为了防御弩箭穿上更加厚重的盔甲时,另一种更为划时代的破甲武器——火枪的出现也就为时不远了。
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总是远远小于他们自认为拥有的;而技术革新带来的变革,却总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昱
壹点号 昱见
非洲是一个炎热的大陆,在这里生活的人民皮肤黝黑,但他们运动能力十足,众所周知黑人在奥运田径比赛场上的能力非常强悍,其天赋超过了白人和黄种人。然而在这片炽热的大陆上,非洲人民的生活却并不乐观,甚至非常的贫瘠和困苦,他们有的部落直到今天还在以原始的捕猎为生。在非洲的古代文化中,原始部落的文明盘踞在每一块非洲大陆的土地上,他们对于冷兵器的制造虽然没有向我国古代那般的精湛,但是能力还是不错的,而且制造出来的武器实用性都很高。
所以今天给大家盘点一下从非洲大陆上出土的四种冷兵器,他们都有着怪异的外形设计,保证符合大家的胃口!
第一种鬼首祭祀镐
这种镐器的甚是诡异,从外形上来看非常像一只恶魔伸出了长长的舌头,大概这就是非洲古代的“黑白无常”的一分子吧!这种冷兵器从外观上来看显得很丑陋、吓人。像这种冷兵器并不是在战场上使用的,它是古代非洲人民用来在祭祀中斩杀俘虏的专用兵器,难怪设计的如此诡异。
第二种祭祀刀
这款刀器同样适用在祭祀的时候,在古代的非洲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上的实力和其他大洲的国家相比都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在祭祀这件事上来说,古代非洲人的思想是非常可怕的,从这些祭祀用的兵器上就能看出,他们对于祭祀这件事情非常的看重,还因此打造了很多祭祀用的兵器。这款祭祀刀是专门用来砍杀祭祀时候使用的猎物,为了凸显它的可怕,在握把处雕刻了许多人类的头部图案,却没有身子,实在是叫人毛骨悚然。
第三种祭祀扇斧
这是第三种祭祀时候使用的冷兵器,它的刀身打造成了一柄扇子的结构,在古代时期这把扇斧是用来对俘虏进行斩首和肢解以及剥皮,是非常血腥的一款祭祀用的兵器,可能古代的非洲人对于鬼神太过于迷信,思想上过于顽固不化,所以才会打造这么多祭祀用的冷兵器。
第四种圆盘飞斧
圆盘飞斧和祭祀扇斧是同一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是中世纪非洲人们所打造的斧式兵器,不顾这款并不是祭祀武器,它可是实打实的战斗用品,其斧柄和斧刃的连接处有一个坚硬的圆盘,既可以用作杀人武器,还可以当作工具来使用,并且具备一定的捶打能力,是当时非洲人民赖以生存的利器。不过这款武器因为采用了大量的钢铁制造,其重量很沉,并不是非常顺手的武器。
中世纪欧洲,以重甲兵最为霸道,他们的板甲最为著名,据说刀枪不入,可以挡住常规刀剑劈砍和长矛刺击,所以重甲兵就像钢铁侠一般,可以在战场上肆意践踏。
在重甲兵的板甲系统中,有一个部件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这个部件,重甲兵必然会被敌人击败,有了这个部件,才有制胜的可能。因此说,这件兵器是欧洲重甲兵的制胜法宝。这什么兵器呢?手甲。
手甲是用铁片做成的手套,故俗称铁手套。手甲是板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防护手部。欧洲重甲兵近战搏杀主要用剑,如果没有手指,手指很容易被敌剑砍断,即使剑上有指护,也免不了手指会受伤。手指受伤,兵器就会脱手,兵器一脱手,就会任由敌人宰杀。正因如此,欧洲重甲兵出战,必须要戴上手甲。
欧洲手甲各种各样,贵族和皇家所用手甲比较华贵,有的还镀金镀银。比如这个手甲,是意大利米兰贵族所有,制于1580年,手背为铁制,手心为皮革,镀金且蚀刻精美图案,手指上的甲片还有银饰。
有的手甲配有指盾,使手甲的防护力更加增强,如这款手甲,指盾相当漂亮,应为欧洲贵族所有。
有的手甲虽不装饰金银,但却蚀刻雕花,也显得很华丽,如这款手甲,是贵族比较喜欢的款式。
欧洲手甲最多的还是大路货,像这些都是,普通重甲兵使用。因为欧洲兵器都是要自己花钱买的,有钱的买好兵器,没钱的买次兵器。
手甲对于欧洲重甲兵来说是件宝贝,可拿到中国就成废铁了。因为中国军队根本不用它,没有这玩艺,中国军队照样打胜仗,如果有这玩艺,反倒成了累赘。这是由中国军队的作战习惯决定的,也是中国军队兵器配备所决定的。
弓箭是中国古代单兵必备兵器,射箭是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神箭手自夏商时期就有,后羿就是夏代神箭手的代表。另外,春秋有神箭手养由基,汉代有神箭手李广,唐代有神箭手薛仁贵,北宋有神箭手何灌等等。唐代诗人杜甫有《兵车行》诗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生动刻画了唐军的行军之景,由此也可以看出,弓箭是中国古代士兵的必备装备。
我们以唐军为例,说一说中国古代军队的士兵装备。
唐军步兵的长枪手配步槊1柄,长枪1柄,横刀3把,障刀1把,解甲刀1把,擎张弩1把,弩矢65支,备用弩弦3根,硬弓1把,弓矢30支,软弓1把,弓矢30支,备用弓弦5根,圆盾1副。陌刀手把长枪手的步槊换成陌刀,弩手把步槊换成蹶张弩(配100支弩矢),刀盾手把步槊换成大方盾。
唐朝重骑兵配马槊1柄,横刀3把,障刀1把,解甲刀1把,擎张弩1把,弩矢65支,备用弩弦3根,硬弓1把,弓矢30支,备用弓弦3根,圆盾1副。轻骑兵配马槊1柄,横刀1把,软弓3把,弓矢150支,备用弓弦8根,障刀1把,解甲刀1把,圆盾1副。
从唐军的单兵武器装备来看,弓弩箭必须要配的。因为中国军队打仗是“远射近攻”,敌人在远处时,以弓弩射之,敌人到了近前,才以刀枪与之肉搏。所以,每个士兵作战时都要射箭,如果戴着欧洲的手甲,是没办法射箭的。这就是中国军队不用手甲的原因,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