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烧毁「850年巴黎圣母院烧毁为什么欧洲的教堂一建就几百年」

看到新闻都快哭了的壹读君 | 田纳西
今天,全世界都在为巴黎圣母院伤心。
巴黎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6:30(北京时间16日00:30),巴黎圣母院起火了,滚滚浓烟遮蔽了巴黎的天空。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5 21:31:18

看到新闻都快哭了的壹读君 | 田纳西

今天,全世界都在为巴黎圣母院伤心。

巴黎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6:30(北京时间16日00:30),巴黎圣母院起火了,滚滚浓烟遮蔽了巴黎的天空。

我们为什么会对远在巴黎的一座教堂的烧毁感到遗憾?

拿壹读君自己的感受来说,因为有幸去过巴黎圣母院三次,一早看到这个消息,瞬间就想起了那句话:

“真正的悲剧,就是把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此刻,我们正在经历着这样的悲剧。因为相信每一个曾经在巴黎圣母院教堂驻足的人,无不被其巨大的史诗般的美所震撼。

它标志性的93米的塔尖(本次大火已毁)↓

它繁复的栩栩如生的雕塑↓

它直径十几米、每块都不一样的玫瑰花窗↓

而所有的这些美好,都是时间酝酿的。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在1345年建成,花了180年建造,如今毁于一旦。

建造时间非常之长,动辄几百年,这也是欧洲哥特式教堂的魅力。除了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如科隆主教堂建造了600多年,米兰大教堂历经700余年,均是跨越几代人的建筑工程。

要理解巴黎圣母院的烧毁让无数人心中充满哀伤,得先了解,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为什么一建就要几百年。

一座高耸入云的教堂之难度

这得从哥特式教堂的发展说起。

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科隆主教堂的兴建时间都集中在公元12世纪到14世纪。在当时,对欧洲的基督徒来说,上教堂和吃饭喝水一样,是刚需。

怀着对上帝的虔诚,他们一直想把教堂建高,越高就意味着越接近上帝。而此前不管是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庭式教堂,多为大圆顶。

保加利亚索非亚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改变早在巴黎圣母院前几十年就开始,但巴黎圣母院将其推向了顶峰。

原本巴黎的教堂又破又小,有失国际大都市的脸面。1160年,主教大人苏利提出要建一个“又宏伟又明亮”的教堂。

想想看又要高又要大又要敞亮,还要解决一些肉眼看不见的问题,例如内部空间与音响声学的设计。在没有麦克风扩音器的时代,如何让布道者的声音传遍教堂,又没有回音干扰,要做好这一点就很不容易。

再加上当时没有大吊车,没有测量技术,没有钢筋混凝土(18世纪才发明出水泥,最早的混凝土建筑出现在19世纪),没有现代建筑中所拥有的一切技术,设计并建造这样一座教堂的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解决“高”这个问题,巴黎圣母院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柱子-骨架券”体系。这种结构使得主教堂拱顶变得轻盈,建筑高度得以增加,光线也相对充足。

针对高大的建筑容易外倒这个问题,法国人找到解决办法是,在教堂外墙再建造多个被称为“飞扶壁”的扶墙。飞扶壁的出现使得建筑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在以前只能依靠巨型的支柱来实现。

米兰大教堂飞扶壁

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的体量就这样形成了。

但代价就是石料如山,木头成林(为建造巴黎圣母院,当时巴黎砍伐了21公顷的森林,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这无一不需要更多的时间、人力、物力。

哥特式教堂的繁复之美

除了直插云霄的尖塔,哥特式教堂的另一大显著特征是繁复的装饰风格,包括栩栩如生的雕刻、色彩斑澜的玫瑰玻璃窗,以及精美的绘画。

巴黎圣母院的各个立面都有着复杂的浮雕和雕塑,它们不只是单纯的雕刻艺术那么简单,还融合了宗教、美术、历史等多学科领域的综合知识,而这些都是当年的石匠们含着信仰一锤一凿完成的。

西立面的巨型玫瑰窗,每一片花瓣上都描述了一个圣经故事。中心是怀抱着圣婴的圣母,以其为中心点外围第一圈簇拥着16位先知,第二圈是32 个国王和耶稣基督的祖先,第三圈则是32名主教和大祭司。

这些雕刻、彩色玻璃窗、绘画,无论从建筑学还是美学角度,都是令人赞叹的经典之作。它们使得人一走进教堂,就显得格外渺小,感受到罗丹所说的:“人们从大教堂带走的记忆,使人不由得不肃静;正是在这种肃静里,灵魂才能体验无上的欣慰和思想的欢乐。”

受八百多年前的技术所限,要实现这些石头建筑和彩绘玻璃精湛的艺术魅力,其困难和所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 无数石匠师、木匠师、雕刻师、玻璃雕切师们前赴后继。

所以,巴黎圣母院这一修建,就是近200年。建成之后,它成为哥特式教堂的样板间,引领哥特式建筑风靡全欧洲。

一座教堂产生的“孔雀开屏效应”

除了技术难度,有经济学者曾经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阐释,欧洲各地用几百年的时间,花费这么大的人力财力盖超大型的教堂,其实是符合经济学上的竞争策略。

从漫长的中世纪开始,教会便通过修建教堂的方式,把资金、人员、技术聚集到一起,消耗不计其数的资本和成年累月的时光,最后以不断刷新纪录的铺张宏伟昭示世人——教会的权利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好处还不止于此。一是巩固自己的地盘;二是向潜在的竞争者与威胁者炫耀,阻挡他们入侵;三是透过这种大型公共建设,繁荣当地经济。

可以说,以几世纪的时间盖超大型教堂,产生的是一种类似孔雀开屏的效应。

米兰大教堂全景

正如有了巴黎圣母院后,就有各种配套设施,神学院、修道院发展起来了,艺术、法律、神学、医学等各种高精尖人才越来越多,又产生了大学。如今巴黎最好的大学都集中在巴黎圣母院附近。

有了大学,人文也更发达,就有了举世闻名的、孕育全世界优秀文学家艺术家的巴黎左岸。

之后有20个国王在巴黎圣母院加冕。

所以有人评价,“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子宫”。一个教堂孕育出一个国家。

欧洲很多城市也和巴黎一样,当地的人文、政治、信仰,都是从一所建造了几个世纪的教堂孕育出来的。

当它被毁坏,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泪流满面哀叹:“上千年的历史被抹去了,巴黎就像死去了一部分一样。”

参考资料:

1.本杰明·穆栋, 陈曦, 张鹏. 巴黎圣母院——建造与保护的历程及方法论[J]. 建筑遗产, 2016.

2.李跃平. 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研究及玫瑰花窗的宗教寓意[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2):18-20.

3.姜继兴. 巴黎圣母院:承载古老法国的历史符号[J]. 建筑工人, 2016(7):45-47.

4.柳鸣九, 柳直. 巴黎圣母院:历史的见证[J]. 中国测绘, 2011(3):54-63.

5.侯建华. 巴黎圣母院的石材建筑与雕刻艺术[J]. 石材, 2010(6):56-56.

6.老海. 巴黎圣母院:巨大的石头建筑史书[J]. 上海房地, 2014(12):53-53.

7.易娱竹. 从古建筑的保护开始——法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见闻[J]. 中华建设, 2015(7):50-53.

8.李铭玥, 柳博. 中外宗教建筑文化内涵对比浅析——以岱庙与巴黎圣母院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7(8):107-108.

9.巴黎一座教堂失火,为什么能伤全世界的心?https://mp.weixin.qq.com/s/m__XARFaKFpNg4aJywXiVg

10.赖建诚|一座教堂为什么建了400年 https://mp.weixin.qq.com/s/uIBUjmii5euT3MEDTniN6g

推荐阅读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呗

伦敦大火:影响欧洲历史走向的最大一次火灾,知道吗?

2019年4月15日,拥有850年的巴黎圣母院着了大火,火灾持续14小时,这是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损失,据说要重建巴黎圣母院需要几十年时间。

而这次火灾并不是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火灾,影响最大的火灾莫过于1666年的伦敦大火。

伦敦大火持续了4天时间,全城1/6都被焚毁,损失惨重。1666年9月2日凌晨1点,在英国伦敦拥挤干燥的布丁巷一家面包店打烊之后忘记了关闭炉火,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大火一直延续了4天,最后还是因为下大雨才被熄灭。

该火灾无疑是伦敦乃至整个英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火灾。87间教堂,44家公司,13,000多间民房全部被焚毁,英国最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就是在这次火灾中化为灰烬的,之后才进行了重建。

当时整个伦敦城的人口是50万,其中20万人成为了难民,逃离伦敦。经济损失估算下来,伦敦损失1000万英镑,按照当时英国伦敦的财政收入,需要800年才能把这个窟窿给填上。这次大火有这么大的破坏力,主要有几方面原因:第一是天气原因。

1666年的英国伦敦异常的干燥,再加上此时到了9月份进入了多风的季节。干燥、多风正是大火持续蔓延的最主要条件,一旦火烧起来,靠当时的人力是很难扑救成功的。

第二是由于整个伦敦城脏乱差,那时候的伦敦可不是现在的伦敦,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蛇鼠虫蚁泛滥成灾。尤其是易燃的一些垃圾随处堆放,遇到火灾之后可想而知。

第3个原因是1666年之前的伦敦城遍布木板房。这一点与中国的传统建筑有点像。

木质建筑最怕的就是着火。伦敦的木板房在街道狭窄鳞次栉比地分布着,遇到火苗就会发生轰燃效应。好在这次火灾的人员伤亡并不多,据官方报道只有5人被烧死。

这次大火因祸得福的是彻底消灭了肆虐英国300多年的鼠疫问题,此前的鼠疫导致英国1/3的人口死亡,这一次大火,帮了英国人一个大忙。

巴黎圣母院大火原因(巴黎圣母院火灾元凶是它)

巴黎地标性建筑——巴黎圣母院起火。(图源:英国《镜报》)

海外网4月17日电 当地时间15日晚,巴黎地标性建筑——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让全世界陷入悲痛。随着法国官方已排除人为纵火因素,法国刑警专家17日对起火原因进行说明,称电路问题是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的可能原因之一。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7日援引《巴黎人报》的消息称,法国刑警专家认为,电路问题是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的可能原因之一。消息指出,火灾始于被烧毁的教堂屋顶,火源位于屋顶塔尖结构的底部。

此前一天,法国官方于周二(16日)宣布,经初步调查没有发现有人为纵火的证据,火灾或为偶然意外事件,将继续进行调查。法国检察官雷米海茨当天说,“没有证据表明是故意纵火”,海茨同时强调,目前阶段优先考虑火灾的发生是偶然意外事件。他还说,将派近50名工作人员对这起火灾进行“长期”和“复杂”的调查。

巴黎警察局此前则认为,火灾可能与巴黎圣母院正在进行的房顶修缮工程有关。大火发生前,巴黎圣母院正在进行翻新工程。

圣母院教堂内部局部地区着火。(图源:CNN)

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突然遭遇大火,整座建筑损毁严重。着火位置位于圣母院顶部塔楼,大火将整座建筑物的后半部分映得通红,滚滚浓烟冲向天空。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吞噬,很快,尖顶如被拦腰折断一般倒塌,圣母院著名的“森林”木质屋顶也在火海中消失。

火灾发生当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圣母院火灾现场表示,将重建被大火严重损毁的巴黎圣母院。马克龙说,他计划尽快在全世界发起募捐,呼吁全球有识之士共同参与重建巴黎圣母院的工作。

根据最新消息,法国文化部长弗兰克里斯特(FranckRiester)告知媒体,目前各界承诺为重建巴黎圣母院捐赠的资金已经超过8亿欧元,因此对于重建工作来说,钱已不成问题。他还提到,恢复法国国家级古迹的正常年度预算约为3亿欧元。

巴黎圣母院耸立在塞纳河西堤岛上,始建于1163年,并在1345年完工,拥有850年历史。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圣母院建筑总高度约超过130米,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教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巴黎历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古迹、观光名胜与宗教场所。这座哥特式教堂更因法国文学家雨果所著作的《巴黎圣母院》而闻名,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海外网 姚凯红)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