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中世纪教堂一般都会让人产生高大、尖耸的感觉。实际上,我们见到的带着高耸的塔尖的教堂,都属于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都留下了盛名。
为什么欧洲的教堂都
欧洲的中世纪教堂一般都会让人产生高大、尖耸的感觉。实际上,我们见到的带着高耸的塔尖的教堂,都属于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都留下了盛名。
为什么欧洲的教堂都那么高大?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风格在法国起源,13至15世纪才开始在欧洲流行。天主教建筑一般会采用哥特式建筑。法国的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在12到15世纪特别发达,市民们参与建造教堂的热情很高,他们都希望能够用独特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来树立自己的城市风貌。教堂当时的角色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市民们也经常把教堂当成大会堂和公共礼堂来使用,有的教堂甚至还被当作市场和剧场来使用。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哥特式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有名的哥特式建筑主要有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和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是怎么建成的?
哥特式建筑为什么要建成尖塔局耸、垂直的样子呢?据说,人们认为,尖塔越高,就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近上帝。我们所看到的哥特式建筑,一般都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使得中堂内部的高度得以大大加高,另外利用飞券、十字拱、修长的束柱等结构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这样就能让这个教堂拥有笔直的线条和雄伟的外观,从教堂内部来看,空间会显得更加广阔,再用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加以辅助,进入教堂的人就能够感受到教堂内部浓厚的宗教气氛了。教堂的平面基本还是呈十字形,但是教堂的西端门框的两边建了一对高塔。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基本上是固定的,一般是由石砌尖拱、肋拱和飞扶壁组成,一般是以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底面为基础,在四角柱子的上方以及四边和对角线上各做出一道双圆心肋拱尖券,然后把屋面石板架在券上,最终形成拱顶的形状。利用这种方式来建造拱顶,可以做出矢高相同的券使他们存在于不同跨度上,拱顶的重量比较轻,以保证券脚的推力变小,缩短工期。从侧堂外面的柱墩向飞扶壁发券,可以使中堂拱脚的侧推力获得平衡。建筑者们还经常在柱墩上砌尖塔,从而使结构更加稳定。也正是由于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的采用,才使得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更加的高耸和统一如华盖、壁龛等装饰品的细部也都用尖券做主题,这样,整个教堂的建筑风格和结构手法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哥特式教堂中,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门被尖拱门代替,建筑物的重量和引伸力就能在石柱及拱壁上集中,外部砌有许多高耸的尖塔。教堂的墙壁一般都比较薄,窗户修建的很大,并用彩色玻璃的图案来做装饰。内部的圆柱一般比较细长,这样就能使教堂获得充足的光线。
米兰大教堂
教堂是基督教教会的建筑物,基督教是欧洲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作为宗教活动传播的主要场所,教堂大多历史久远,并且遍布城乡各地,成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基督教的教堂都修的很高呢?这要从基督教的历史说起。基督教有三大流派,分别是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教堂就是举行弥撒礼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世界现今前三大教堂都是天主教的:有圣彼得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和塞维利亚大教堂,全世界共有1,520座宗座圣殿,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欧洲,在意大利的居多。
教堂的平面一般为十字架形,并且教堂高耸入云的塔楼多为笋状,在建筑风格上,教堂有着薄壳般的穹顶,正中有三个大门,中间的大门为来朝拜的人们的主要通道,而教堂的内部是轻盈、裸露的棱线飞肋骨架穹隆,十分有艺术特征,具有观赏性。而在建筑特点上,教堂一般都高大、宽敞,明亮的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性能,给人们以虔诚,圣光普照的感觉。在古代是,教堂的窗户多为植物的叶片式,窗户上以五彩玻璃镶嵌图案。但在现代,随着建筑风格的多元化,教堂的风格也有了多元化。
上为大圆形的玻璃蔷薇纹样,正门为若干层次逐步向内收缩的门道,每层均有雕像。这些雕像活灵活现,给人们以基督教的庄严和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