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人将香料神秘化
中世纪的西欧处在一种混乱的自洽中,底层人民在温饱线上习惯性地挣扎着,而贵族和富豪们则因更加繁荣的海上贸易往来而进一步膨胀着纸醉金迷的欲望。
香料是
西欧人将香料神秘化
中世纪的西欧处在一种混乱的自洽中,底层人民在温饱线上习惯性地挣扎着,而贵族和富豪们则因更加繁荣的海上贸易往来而进一步膨胀着纸醉金迷的欲望。
香料是中世纪贵族们的攀比物之一,原本相当“生活化”的物品漂洋过海以后,成为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之后更是沾染了宗教和对东方世界的向往,让这原本平平无奇的物品变得高贵而神秘。
一.中世纪的西欧式香料观:既是财富地位的象征,更是信仰的神圣芳香
1.香料是财富地位的具象化之物
说道被香料所代表的身份和地位,就不得不提到胡椒。作为一种香料而言,胡椒几乎是生在了终点线的存在。在我国唐宋两代,胡椒的地位就远超于其它香料,甚至被朝廷用来当做“工资”下发给各高级官员。
胡椒
而到了西方,胡椒依旧魅力不减,西欧的谚语“Cher comme poivre”就已经揭示了它高贵的身份。这句谚语意为“贵如胡椒”,如果贵如宝石、贵如春雨之类说法还算合理,那么用贵如胡椒来形容一件物品的珍贵程度,那么首先我们就不得不对胡椒高看一眼。如果说胡椒的地位已经这样高了,那么有权利使用胡椒的人当然也需要“被挑选”。
其实不止胡椒,整个香料家族的地位都相当之高,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例,他在每月的一号会习惯进行布施,穷人可以得到酒水和食物,而向贵族则分发香料。可见在当时香料就已经是贵族的专属了。
2. 与信仰挂钩的香料
香料在西方世界的繁荣是双线并行的。最初因为它诱人的香气和对舶来品的天然狂热,贵族们对它青睐有加,然而在宗教文化中它则是渐渐被接受,甚至成为了必不可少之物的。
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的确是最喜爱香料的人之一了,他甚至宣称香料的香味一直飘向天堂,就象征着身上带有香气的祷告者进入了天堂。西欧常见的甘松香、番红花、肉桂等香料在宗教信徒的眼里,甚至一度已经超越了实用价值,而是成为了一种精神信仰,仿佛与神有关的一切都应该染上一抹香气才与其身份匹配。
如果说被贵族吹捧是香料受欢迎的开始,那么得到了教会赏识的香料则打开了通向巅峰的路。宗教对香料的宣传和喜爱让它不再是一件可以不被喜欢的日用品,反而成为了必须谨慎对待的珍品,更开启了香料神秘化的第一步。
二.香料并非高不可攀,西欧人的日常生活中总有香料的身影
1.香料也是“日用品”
香料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如果你去到中世纪,去询问到底什么是香料,也许根本无法得到统一的答案。它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环境甚至不同身份的人手中都是不一样的,在贵族手里它是提神醒脑、保持芬芳的奢侈品,在厨师手中可能就成了一味上好的调味料,而医生则能用它来治病救人。
香料
“香料是道德的腐蚀剂”,这是14世纪的加泰罗尼学者阿诺德·德维兰诺瓦对香料的评价,因为它推动着人们的食欲、贪欲甚至情欲。当时的人们对香料推崇备至,爱尔兰诗人在他的作品《乐土》 中甚至虚构了一棵集多种香料于一身的树,他幻想:“草地上有一棵树,亭亭玉立。其根是生姜和良姜,芽是山姜黄;花是三层肉豆蔻皮,而树皮是芳香的肉桂;果实是美味的丁香,还有许多碧澄痴。”
如果从日用品的角度来解释香料,它确实是极佳的调味品,被诗人幻想的香料能够提高人的食欲,是美食爱好者的挚爱,就像我们今天依旧在用肉桂、香叶、胡椒和生姜等材料作为日常厨房之用一般,当时的人也很喜欢将这些香料用作食材的烹煮,当然鉴于当时香料的价格,一般来说这也是富人的专利。
香料
香料不仅能“食用”,还可以药用,我们都知道姜茶可以祛风寒,但其实中世纪的欧洲人还发现了其他众多香料的用途。
根据当时的药物手册所记载,中世纪的欧洲也会考虑湿寒与脾胃的关系,并习惯用肉桂来处理消化不良的问题,还能顺便解决口气不佳的状况;而如果在煮酒时加入肉桂,则可以预防龋齿。当然,肉豆蔻也是解决脾胃问题的良药,特别是和酒与希腊乳香共煮疗效更佳。当然,除了治病,对于不差钱的贵族们来说,用香料来做“保健品”也并不是一件太过奢侈的事。
2.神奇的“香料社交”
除了日用以外,香料还曾一度成为社交热门物品。作为制作圣油的原料,香料可是能够登上宗教仪式的高级社交品,同样与宗教仪式密不可分的帝王加冕仪式上也曾出现过它的身影。当然,除了这些屈指可数的重大场合,日常社交中更是离不开香料的影子,不仅手信、礼品中有它的身影,它甚至成为了中世纪的第三种货币。
.神奇的“香料社交”
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也是香料的全盛时期,香料成为了仅次于黄金白银的热门交换物,有“黑色黄金”之称的胡椒自然是其中翘楚。除了用作支付手段,香料也时常被贵族拿来“充门面”。
据说十五世纪左右,如果债权人自愿放弃这段借贷关系,那么用香料点火焚烧借据已成了上流社会的一种习俗。一位银行家为了表示放弃国王的欠债,采用肉桂等高级香料将借据焚烧了,然而仅仅焚烧香料的花费就已经超过了借据原本的金额,因此与其说这是表达尊重的一种社交礼仪,不如说是一种明目张胆的炫富行为。
三.从寻常日用物到贵族专属,为什么中世纪西欧人会将香料神秘化?
1.香料背后的东方猜想
乳香林是由毒蛇守护; 中国的肉桂树是由急速飞翔的蝙蝠巡护,它们宛如人形在飞动,印度的肉桂树则生长在人们难以到达的山谷深峡之中,但飞禽鸟类很幸运,它们可以飞越崇山峻岭并在此筑巢聚栖。
这段话是希罗多德描述中的香料生长地,也是典型的西方思维对东方的猜想。在西方人眼中,东方的土地是最接近伊甸园的地方,充满着神秘的宝藏却无处不是未知的危险,毒物和宝藏总是成对出现在西方世界对我们的幻想里,缠绕毒蛇的墨丘利神杖是医药学的象征,香料则以人类无法探知的方式来自“龙、神与鬼怪的故乡”,此后东方伊甸园里的一草一木便都被打上神秘且高贵的烙印。
香料背后的东方猜想
中世纪西欧社会对东方世界的猜想曾一度导致了一股东方热,来自中国、印度等地的舶来品成为了贵族的钟情之物,而俯拾皆是的财富也为东方埋下了祸患的种子。
2.神秘化是贵族化的直白表现
香料在西欧的餐桌、医院甚至教堂里都经常出现,可见其本质仍旧是一件日用之物。然而由于其远道而来的艰难和贵族钟情的“幸运”,它逐渐走上了一条高端路线,成了一件对平民不甚友善的奢侈之物。
从某种程度来说,贵族专享也是它可以被神秘化的一大理由。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坐拥无尽的金钱,农田甚至奴隶,他们的产业和爵位都是继承祖产而来,没有任何身为“社畜”的压力让贵族们除了追求生活品质再无其它烦恼,而到了中世纪中后期,极度发展的贪欲和攀比欲已经不再能被金钱所满足,而同时代表了身份和地位的香料就很好的成为了这种欲望的出口。
就像没有人将面包神秘化一般,将香料神秘化是贵族的傲气,不仅代表着与平民身份的不可跨越性,也标志着其不满足于当下生活的野心。
神秘化是贵族化的直白表现
3.被宗教“神化”的香料
在教徒们的眼中,香料的这种神秘化又是被加重过的,而印度则是这种猜想的重灾区。作为圣河的恒河传说是通往天堂的河流,而印度的香料则是经由圣河从天堂流出来的,那里还有俯拾皆是的黄金和宝石,同香料一样,它们都是上帝对人间的馈赠。
等到香料从简单的奢侈品变成了教堂重大活动的必需品,这种神话式的猜测便愈演愈烈,在教徒眼中个,香料来自伊甸园的树木,枯枝落叶飘落河中被带到人间,人们将它们打捞上来就可以售卖。如果想要亲自采摘这些香料,则要通过被凶兽看守的路,浴血奋战才能得偿所愿。这种自说自话的神话式猜想让香料的身份变得神秘莫测,身价也节节攀升,更引起了西方众人对东方世界的无限向往。
中世纪贵族
四.小结
艰难的运输过程的确是香料受人追捧甚至神秘化无可置疑的理由,但如果说香料贸易是西欧世界贸易崛起中不可忽视的一步,向世界展示了西方的勇敢和聪慧,那么香料的神秘化却与其相反,除了那些看上去天马行空甚至有些可笑的猜测外,只能让我们看到贵族的欲望、纸醉金迷的生活和高高在上的野心。
将香料神秘化,把贫穷二字与香料彻底割裂是贵族们的傲慢,而放任这种神秘愈演愈烈则引发了商人们对它的趋之若鹜,直到它在西欧变得唾手可得,直到它因常见而重回平凡,直到它的神秘再也不被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