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农村的村口经常能够看到矗立着一座石牌坊,这种牌坊上面雕刻精美的图案,有烫金的字体,设立在村庄的入口,石雕牌坊雄伟壮观,有一种强大的气势。农村石牌坊由来已久,是我们传
在一些农村的村口经常能够看到矗立着一座石牌坊,这种牌坊上面雕刻精美的图案,有烫金的字体,设立在村庄的入口,石雕牌坊雄伟壮观,有一种强大的气势。农村石牌坊由来已久,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承载着很多的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特色。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新农村建设中石雕牌坊的应用日益增多。
新农村石雕牌坊-九龙星园林古建
新农村建设中为什么都爱立一座石牌坊?其中主要原因就在于石牌坊是一个村庄的标志,是作为象征性和标志性的一种建筑物,在农村的入口处建造石牌坊效果是比较直观明显的。农村石牌坊在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石牌坊的制作工艺是古代人们的智慧具体表现。我们可以在传统雕刻工艺上创新,制作更符合现代审美和需求的农村石雕牌坊。
新农村石雕牌坊-九龙星园林古建
新农村石雕牌坊-九龙星园林古建
传统的牌坊材料有两种,一种是木质的牌坊,一种是石雕的石牌坊。由于牌坊是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所以很多村庄更偏向于选择石雕的牌坊,因为这样的石牌坊经久耐用,在抗风化和抗腐蚀能力上比木质牌坊强,能够保存的时间更久。
新农村石雕牌坊-九龙星园林古建
新农村石雕牌坊-九龙星园林古建
新农村石雕牌坊-九龙星园林古建
每一座村口石雕牌楼都是由工匠一凿一锤精心雕刻而成,石牌坊屹立在乡村路口,起到了一个大气显眼的地名标志。这种农村石雕牌坊存在时间久,可以历经百年风雨而屹立不倒。每一座农村石雕牌坊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座石牌坊上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
新乡石牌坊已经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与在当地居住几百年的赵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10代赵家子孙赵珂,由山西铁货商人王泰来协助开始经营铁货生意,逐渐壮大,后来成为当地的首富,赵珂虽为富商但心地善良,经常帮助乡邻,在当地威望极高。
清朝初年白莲教造反时,有人举报赵珂供养百余壮丁,有造反之心。皇上派人调查后,发现百名壮丁原来是赵家的看门护院之人,并得知赵家七辈没有分家,家庭和睦,非但没有查处,还准许赵家修了七世同居坊(石牌坊)以光耀后代。
现在的牌坊街原来并没有名字,石牌坊修建之后,就给街起了个名字,叫牌坊街。
至赵家第15代,赵珂的孙子赵浚当上了河北保定县的知县,赵浚为官清廉,深爱百姓。由于保定县是个穷县,每到向朝廷完粮纳税时,总完不成任务,赵浚便回家卖地,用卖地的钱向朝廷纳税,如此下来,赵家逐渐陷入困境,赵家后代只好搬出饮马口,到现在的周村赵家亲戚处艰难度日。
赵家家境虽然自此困顿,赵浚却落了个“赵青天”的好名声。 虽然赵家已经没落,但屹立不倒的石牌坊却记载着赵家先人的功绩。
扩展资料
牌坊的起源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牌坊在古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门的称谓,但是到什么时候确定它为牌坊的呢,这要从唐代说起。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
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现在这种形式,于是老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牌坊的内涵
中国的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每一座牌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这些内涵和象征,主要是通过牌坊上雕刻彩绘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的。例如牌坊上常有这些图案:
(1)龙凤:与皇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龙乃百兽之尊,是封建社会中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的象征;凤乃百鸟之首,封建社会中常用来作为高贵的皇后的象征。
(2)蝙蝠:因“蝠”字与“福”字谐音,因而成为好运气和幸福的象征,人们常常以五只蝙蝠组成图案雕绘在牌坊上,以象征长寿、健康、富裕、平安、人丁兴旺及子孙满堂等五种天赐之福。
(3)鹿:与“禄”字谐音,常被用作牌坊雕绘的图案,以象征升官晋爵、高官厚禄。
(4)鱼:与“余”谐音,常与水塘、荷莲一起组成图案被雕绘在牌坊上,以象征金玉(鱼)满堂或连(莲)年有余;同时,鲤鱼跳龙门又是读书人金榜题名、荣登仕途的代名词,因此,鲤鱼腾浪也常被用于雕绘牌坊的图案,以象征科举及第、金榜题名。
松、鹤、龟、麒麟、荷花、荷叶、牡丹、如意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花卉和器物也常被刻绘在牌坊上,表达长寿、幸福、健康、吉祥、如意等丰富内涵。
除了这些动植物的图案外,牌坊最大的特色还有“坊眼”。比如北京中山公园进口出的牌坊,上面就有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四个字,为的就是表明这座牌坊的建造对象和建造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建造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还会在牌坊上注明牌坊是为谁建的、为什么事建的、由谁建的和什么时候建的等内容,有的还会题写对联。这些文字,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人生理念及封建礼教、传统道德观念的集中表现。
但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过去,立牌坊是一件极为隆重、极不容易的事。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由官方出资建功名坊。至于立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要求就更严格,须经当地官府查核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
即使允许建造,建造什么规格的牌坊,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只有帝王神庙、陵寝才可用“六柱五间十一楼”,一般臣民最多只能建“四柱三间七楼”;但孔庙的“万古长春”坊仅是一个破例,因为人家可是“孔圣人”。所以在当时来说,如果一个人能获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那对这个人、这个家族乃至这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世同居坊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解读中国古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