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材料的一些产品真的进入不了城市市场吗,农特产品的现状

近日,不断看到人们购买晾衣架,那是金属材料制成的,美观、方便,就想到这种生活用品,以前在农村,都是用农村的竹子一类材料制成的,为什么现在竹子等农村的材料不能制成晾衣架供人们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10:30:46

近日,不断看到人们购买晾衣架,那是金属材料制成的,美观、方便,就想到这种生活用品,以前在农村,都是用农村的竹子一类材料制成的,为什么现在竹子等农村的材料不能制成晾衣架供人们使用了?为什么现在人们抛弃了农村竹子做的晾衣架?

以前农村人使用的竹子制作的晾衣架,也很方便。它是由两个三脚架和一根长竹竿组成的。一个三脚架由三根竹子绑在一起,两个三脚架放两边,竹竿的两端放在两个三脚架上,竹竿上面晾衣服,既可以直接晾床单、被套、棉絮、棉衣、衣服,也可将衣服挂在衣架子上,然后衣架子又挂在竹竿上,这样比衣服直接晾在竹竿上能晾得更多一些。在过年时,人们也将做的腊肉、酱肉等挂在竹竿上让风吹干。

这种晾衣服的竹竿,人们一般将它们摆放在家门口的坝子里,有的也摆放在门口屋檐下。还有的牵一根绳索,将绳索两端拴在墙上一个物体上用来晾衣服等,这样就不怕下雨时被雨淋湿了,下雨时也不用将晾的东西收起来了。这绳子,有麻绳,也有塑料绳子,还有铁丝和胶线(外面有绝缘层的电线),等等。竹子的晾衣架,取材和制作都极为方便,人们到竹林中将竹子一砍,剃了枝丫,扛回去将三根竹子用绳子一绑,一个三脚支架就做成了,再将一根长竹子剃干净用作晾衣竿,这竹子的晾衣架就成了。

那为什么这种竹子的晾衣架就进不了今天的城市市场,城里的人们不喜欢它们,不选择它们,不购买它们了呢?

一个原因,是使用环境、场地的变化所致。竹子的三脚架体形庞大,占地较多。而今天城市里,人们晾衣服的地方,多是在阳台上,空间比较小,竹子晾衣架当然不适合了。人们为了有效利用空间,对晾衣服的工具,还有了更多细化的要求,自然就选择了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圆盘形等形状的能晾晒婴幼儿衣服的制品了。因此,以前农村使用的简易庞大的竹子晾衣架,便被城里人拒之门外了。

二是在功能上,农村竹子的晾衣架原始而简单,人们没有将其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市场调研,产品的开发,研究,加以改进、升级,进行规模化制作加工生产,因而其功能、外观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改进和发展,导致市场日益萎缩,一个很大很好的市场,就这样白白丢失了,十分可惜!

为什么这成了农村的一个“盲区”,没人去做开发、改造、升级这类产品的工作。其中当然有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也不是很大很顽固的,是能够解决的。

与竹子晾衣架相类似的,还有农村的扫帚、背篼,这些本来姓“农”的东西,如今市场也被人抢去了,到处是塑料的扫帚、背篼。

这里有一个材质的成本问题,好像塑塑更便宜。究竟是不是?还值得探讨。即便是,其中也有复杂的原因,也不是真的竹子就比塑料价格贵。最主要的,还是一个是手工制作,一个是工厂的机器生产加工,两者的竞争力自然大不一样了。

农村的像扫帚、晾衣架一类东西,没人对其研究、改造,以适应发展变化了的使用环境,新的市场以及人们的新要求、新的口味、眼光,在市场上遇冷便是很自然的事情。单是“难看”这一点,便失去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消费者,再在功能上原始、单一,连剩下的百分之二三十市场也整没了。

农村的原料加工的产品,肯定有一些工艺处理上的问题,有一些要解决的瓶颈,像竹子,就要进行防蛀防腐处理,而这已不是一个没解决的问题,花钱就可买到工艺技术。农村的竹子晾衣架、扫帚等产品,要走进城市,走进千家万户,最根本的还是要对产品进行精细化处理,使之既有外在的高颜值,又有内在的强大功能和优秀品质,价廉而又物美,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不能像红薯一样,从土里挖出来就直接送城里。要进行工业化生产加工,要有人对市场进行调研,对产品进行开发。如果有了像农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组织,还愁农村生产的产品在城市里卖不出去吗?

王良炬 2022年9月20日 北京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