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庄河到岫岩的中间要路经小洋河。小洋河边上有一座坟,叫马坟。马坟早已被河水冲得没踪没影了,可是对它的来历,人们还没有忘记。传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一天有三个人闯关东
很久以前在庄河到岫岩的中间要路经小洋河。小洋河边上有一座坟,叫马坟。马坟早已被河水冲得没踪没影了,可是对它的来历,人们还没有忘记。传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一天有三个人闯关东:老大背着行医的药箱子,老二挎着做饭菜的铁锅和大勺,老三扛着打铁的铁锤、铁砧一整套家什,走到小洋河岸边。
他们看到山山青,尝水水甜,便决定在这里落脚不走了。哥仨就地捡石头,挖黄泥,盖起了石砌泥抹的三间小房。然后各凭各的手艺混生活。老大开了个小药铺,老二开了个小饭馆,老三开了个铁匠炉。
这哥仨是一奶同胞,本是山东蓬莱人,姓张。他们是从蓬莱坐帆船来到南海上的岸。南海就是现在的庄河。上岸后又从庄河直奔岫岩来了。张家三兄弟为啥要背井离乡到岫岩来呢?
原来乾隆年间,山东年年闹灾荒,不是旱就是涝,老百姓连糠菜都填不饱肚子,人饿死的不计其数。那时候都听说东北关东地广人稀,为了活命,不少山东人离开了祖祖辈辈住的家乡,拖儿带女来闯关东。
张氏三兄弟自从在小洋河岸边做起生意后,那小药铺里前来买药看病的人,天天不断;小饭馆里喝酒吃饭的,也都挤不透;那铁匠炉打锄头、镰刀,凡是庄稼活用的家什,做也做不完。因为小洋河边,是岫岩往南海的必经之路,那车道上每天人来人往。
再加上当时的岫岩,大多数是旗人,论打仗,狩猎他们都比民人强;要讲行医看病、做可口饭菜、制作农具,民人可比他们在行。因此,他们的买卖特别兴隆。
哥仁在小洋河边上一住五年,老二、老三都娶了媳妇,各自盖了四合院新房。只有老大,还是孤身一人,因为他在山东家已娶妻生子,还有年迈的父母与他的妻儿同居。
这一年快到年根底下了,老大把小药铺折了几个钱,打算回山东探家。临走时哥仨聚在老二家。老大说:“哥哥这次回去要是见家中状况还混得下去,便留下侍奉二老归终,不回来了;要是那里还是挨饿受冻,就跟你嫂嫂扶持二老到这边来。”两个弟弟说:“家中状况好过不好过,都到这里团圆吧!咱兄弟三人都在父母跟前,也免得互相挂念。”老大“唉”了一声说:“只怕父母故土难离啊!”老三听说大哥也许不回来了,在背影里偷偷擦了擦眼上的泪,转身回了家。
他的家与老二家紧挨紧,不一会捧回一个小布袋说:“大哥,这是我甩膀子攒下的一点银两,代我拿回家去孝敬父母吧!”老大打开小布袋,见是五十两银子,说:“我替三弟收下了。”然后摘下挂在墙上的钱钞子,把小布袋放了进去。
哥仨又闲说了一气话,看看天不早了,便各自歇息了。老三临走时说:“大哥,明天我去送你!”老三让老大捎银子,老大把银子装在钱裕子里,这个经过老二两口子都看见了,他俩本来都是贪财鬼,看见钱心里就痒痒。老二盼着那骡马成群,奴仆成帮的日子,老二媳妇想着那肥吃肥喝的生活。
这天夜里,两口子在炕上折腾了半宿也没合上眼。媳妇叫一声老二,说:“哎!咱不会把大哥的钱拿来吗?自家兄弟,他不会疑心是咱们干的。”这话正合老二心意,他麻溜翻身起来,说:“走,咱们去看看!”老大就住在下屋。老二两口子轻手轻脚来到门前,故意把门弄得吱吱嘎嘎响了几下,试探试探老大睡没睡着。他们见里边没有回声,便一前一后进了屋,摸到老大身边,伸手去拿钱裕子。只见老大“腾”地坐了起来,喝问:“谁?”
原来老大并没睡着,他的心早已飞回了山东老家,五年了,不知父母死活,也不知妻儿怎样。忽听门响,他以为是夜风刮的,等听见脚步声,才明白是来了贼。他心想,来贼能怎么的?上屋就是我二弟,怕啥?可是透过屋里的月光,见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老二,气得他喊了一声:“二弟,你这是干什么?”老大这一喝问,老二两口子吓了一跳,老二心里暗叫不好,这要是传扬出去,脸面可往哪搁?在三弟和父母面前又怎么交待?
正惊慌中,他的脚忽然碰到了炕沿底下的一个东西,他猛地想起,这是一把斧子,是他白天干活放在那儿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老二边想着边伸手摸起斧头,抄起来对着老大就是一下子,只听“吭哧”一声,老大就没动静了。老二媳妇划根火柴一照,斧头打在了老大脑袋上。老二两口子因图财害死了亲兄弟,尸体怎么办呢?挖坑埋上吧,天寒地冻得刨不动;装在柜子里吧,老大个子大装不下,再说死人怎好放在家里?想来想去,想到了离家不远的小洋河。
那时候,小洋河水旺季能行船,不像现在这么浅。老二两口子急忙来到河边,把冰面刨了个窟窿,然后返回家把老大尸首抬到了马上。这匹马,本原是老大的马。因为老大常出外行医,来岫岩后头一件事就是买马。他大饼子就咸菜,喝白开水,攒钱买了这匹马。
他很爱这匹马,父母妻子都不在身边,马就成了他的亲人。别人要问他家里几口人,他就说两口,不知道的还以为那一口是他的妻子呢!这马呢,别看是哑巴畜牲,在一起呆长了,也通点人性。老大的东西它能认得出来,老大跟它说的话它也能听懂一半句。就连老大的体型它也摸得差不离儿。
马老大趴在马背上,老二牵着马,马就觉着有点不对劲。因为老大从来是坐在它背上,也不用别人牵它。等到了河边,老二两口子把老大抬下来,它也觉得有点奇怪,因为老大从来都是自己从它身上下来的。又见老二两口子将老大“咕咚”一声扔进冰窟窿里,这一下,它可炸毛了大叫一声,撒开蹄子就向冰窟窿冲去,幸而老二手脚快,一把抓住了缰绳。要不然它非跳冰窟窿不可。
老二两口子抓住马,拼死劲往回拽,马隙嗦地叫着,用蹄子把地刨得啪啪山响。老二两口子连打带吃喝,好不容易把它牵回家,拴在了马棚里。钱不是好来的就是心虚。把老大的钱裕子放哪儿呢?放在柜里不妥当,放在天棚上不放心,装在仓房里又不安全。老二越想越不放心。
最后,两口子一核计,干脆,埋在马棚里。老二两口子来到马棚,在马槽子底下刨了个坑,把钱搭子埋上了。然后悄声回到屋子里,睡梦里偷着乐去了。第二天早晨,老三到老二家送老大,见屋里外头没有老大的影儿,便问道:“大哥呢?”老二胆虚,嘴张了好几下,舌头卷卷着,没有说出话来。
老二媳妇见老二支吾不出词来,怕露馅儿,连忙接过说:“走啦!”老三问:“什么时候走的?”老二媳妇说:“半夜!”说完又改口说:“天刚蒙蒙亮!”老三有点疑惑,说:“昨晚我和大哥约好的,来送他,怎么不等我来?”老二媳妇瞎编说:“大哥说早点走,好多赶路,昨晚睡得晚,你白天打铁怪累的,就不等你了。”
老三听了,再没说什么,可心里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他迈出房门,忽听马叫,往马棚里一看,老大的马正竖起耳朵,瞪着眼睛,扬着头,好像在叫他。老三走到马跟前,拍着它的脑门说:“别叫,别叫,你是不是看我和大哥长相差不多,认错人了?”马流出了眼泪,又叫了两声,就用蹄子猛劲刨槽子底下。老二两口子听到马叫就跑出来了,见它刨地,吓得高一声低一声地吆喝也吆喝不住。
老二媳妇便递给老二一根大棒子。老二举手拎起大棒子,没头没脑地冲着马车打起来。那马不躲也不闪,任凭他打,还是用它那蹄子一个劲地闯。眼看着刨出来一个坑,马一低头,用嘴叼出一个东西,扬头扔在老三跟前。老三捡起一看,这不是大哥的钱袋子吗?怎么埋起来了?打开二看,他让大哥捎给父母的小布袋还在里边。
不用问,老三明白了,就冲着老二喊道:“二哥,你偷了大哥的钱,你这没良心的!大哥路上没盘缠怎么走?爹妈和大嫂在家盼了五年,你让他怎么进家门?”他越说越气,举起铁锤般的拳头,就要揍老二。老二媳妇一看不妙,忙过去拦住说:“三弟,别动手,就怪你二哥财迷心窍,忘了兄弟情谊,我看大哥才走不多时候,你们哥俩快去撵他,把钱还了,老二再给大哥赔个不是,也就算了。一个娘养的,别为这点事伤了弟兄的和气!”老三一听也是,便说:“好吧!”他把钱辫子往肩膀头上一搭,扯着老二一起跨出了大门。
正在这时,那马又叫了起来。老三转回去,走到马跟前,拍拍他的脑门,又说:“马啊,马!可惜你是个哑巴畜牲不会说话,你是要和我一起去见见主人吗?”马上又流出了眼泪。老三说:“好吧,我带着你们去!”
老三牵着马出了大门一直往南走,可是那马偏要往东拐。老三说:“你主人从南海上船,要找他得往南走。”马上晃晃头,非往东走不可。老三拽不过马,马猛一使劲,挣脱了缰绳,撒腿就跑,直奔小洋河岸边。老二、老三只好在后面撵。马跑到冰窟窿跟前,停下了,眼中又流下了泪,然后“扑通”一声跳了进去。
老二一看,拍手大叫:“哎呀!不好啦!大哥回来,好埋怨我连匹马都看不住啦!”接着又对老三说:“就怪你,好好的马,死在了你手里。”老三虽然是个打铁的粗人,可也粗中有细。马跳冰窟这件事可稀奇啦!他牙一咬,把衣服脱掉,就往冰窟窿里跳。老二一看,吓破了胆,忙扯住说:“三弟,下不得,马没有了还能买,天寒地冻的,你要有个好歹,我怎么办啊!老三不听老二阻拦,挣开他的手,说:“捞不上来活对得起爹妈和大哥!”死马卖肉还能捞回几个钱!”说着,“咕咚”一声跳下水,老三在水里摸了好大一气,摸到一个尸体,他使劲抱起来,抗上肩,举了上来。
再说左邻右舍听说老大的马跳进冰窟窿了,又听说老三也跳了进去,都跑了出来。不大一会儿河边就聚满了人,老二媳妇和老三媳妇在人群里。大伙见冰窟窿里举出来的不是马,是个死人,吓得“妈呀”一声,再一细看,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老大。老三媳妇一看,“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大哥啊,你这是怎么啦!你不是要回老家吗,怎么丧了命呢?”老二媳妇也装模作样地跟着哭,老二也故意用手抹眼边。
老三从冰窟隆里爬出来,见老大头上有伤,对老二两口子呵斥道:“别装哭了,你当谁还不明白?!”邻居们也猜出了其中的原因。老三又一纵身跳进了冰富窿里,可他怎么也没摸到那马,不知叫河水给冲哪儿去了。
老三把老大埋在了离铁匠炉不远的小山根底下,坟的前面就是小洋河。老三又到通判衙门告了状,杀人者偿命,老二两口子都给处斩了。经通判官判定,还将老二的全部家产给了老大媳妇。老三让自个儿媳妇好好看管铁匠炉,回到山东老家把爹妈和大嫂、侄儿们都接了来,也在洋河岸边落了户。可老三心里总还想着一件事,他想什么?他想大哥的那匹马。
冬去春来,小洋河的冰解冻了,河水翻着层层浪花,日夜地流着。老三也日夜地在河边守候着。他想马的尸首一定会随着河水漂出来。果然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匹红毛、白脑门、白脊梁的马的尸体,就是它!老三跳下河去,把马推到了岸边。
老三含着眼泪把忠于主人的马埋到了老大坟墓的旁边。和它的主人一样,也堆起了一个土包。这就是马坟的来历。
马坟的故事到此还没有完,还有一段后话的传说!
早先年常有人挖坟掘墓,窃取坟里的财宝。一天,两个掘墓贼来到老大坟前,刚拿起铲子要动手,忽听得马咴咴的嘶叫声。两个掘墓贼以为是大道上过来了人马,吓得急匆匆地逃跑了。
还有一回,那是民国初年,有一股军阀的军队来到岫岩剿“胡子”。因为缺粮少饷,便也做起掘墓贼来。他们人生地不熟,不走小路,就顺着小洋河边的大路走。一边走一边撒目,突然看到了山根底下有座老大的坟。这坟比一般的坟高大,便认为是财主的坟,里边一定有财宝。他们把坟围起来,还没等动手,就听见“呱嗒”、“呱嗒”的马蹄声,越跑越近。听那声音,说不上有多少匹马在奔腾。吓得他们以为是“胡子”队来了,坟没顾得挖,扭头就跑了。
人们都说这都是马坟里的马显的灵验,在保护它的主人。
天下蔡氏不拜关公,是因为民间传说关羽离开曹操后过五关斩六将,到达古城与张飞相见时,张飞知道关羽已经投降曹操,对他心生怀疑,正好曹操大将蔡阳为了给外甥秦琪报仇领兵前来,关羽为了表明心迹,斩杀蔡阳,兄弟古城相认,关羽与蔡氏有仇,因此天下蔡氏不拜关羽。
《三国演义》曾经用大量篇幅描写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曹操知道刘备参与了衣带诏事件后,带兵攻打刘备,刘备落荒而逃,张飞也被击败,曹操又派兵包围了关羽镇守的下邳城,关羽几次突围都被曹操乱箭射回,为了保护刘备家眷,关羽屯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后来关羽在曹营打听到了刘备下落,就离开曹营千里寻兄,一路受到曹操官军阻拦,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其中在黄河渡口杀了曹操大将秦琪,蔡阳为了给外甥报仇,引兵追击关羽,关羽在古城前当着张飞的面杀掉蔡阳,化解了张飞对关羽的怀疑,关张二人兄弟相认,一起追寻刘备。
这件事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但是在正史上是没有这件事的,据正史记载,公元200年,关羽离开曹操重新回到刘备身边,也没有过五关斩六将,公元201年,袁绍让刘备攻击汝南地区,汝南的龚都响应刘备,曹操派遣部将蔡阳到汝南进攻龚都,结果蔡阳被龚都击败,可见在关羽回到刘备身边后,蔡阳还好好的活着。
关羽成神成圣,蔡氏不拜关羽,虽然都不是真正的历史事实,但这些民间习俗豆是俗世文化的一部分,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一直传承和保留下来。
正史记载蔡阳如下:
《三国志·武帝纪》:(袁)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龚)都等应之。遣蔡扬(阳)击都,不利,为都所破。
《三国志·先主传》:(袁)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以上两条记载可以看出蔡阳其实并没有传说中这么厉害,《武帝纪》中说蔡阳连龚都这样的黄巾余党也打不过,而《先主传》则明确记载蔡阳为刘备所杀,那么传说中的关公计斩蔡阳也就不存在了。
关公计斩蔡阳的传说
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的古城,相传就是三国时期关公用计斩蔡阳的故地。关云长被困土山,带着两家皇嫂在曹营挂印封金一十二载。虽然在曹营他为曹操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兄长刘备。最后终于辞别曹操保着二位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寻找兄长刘备。后来听说刘备已去汝南豫州,关公就带着二位皇嫂一路向汝南寻来。这一天关公来到古城,就是现在驿城区古城乡的古城,正好张飞在古城驻守。关公走得人困马乏,见到三弟张飞心里十分高兴。正待进城,被张飞拦住。因为兄弟已分别12年,又是在对头曹操营中,张飞信不过关公。关公百般辩解,张飞仍然不信。此时曹操的大将蔡阳,为了给被关公杀死的外甥秦琪报仇,带领15万人马追到了古城。蔡阳的到来,更使粗中有细的张飞起了疑心,立即关上城门不放关公进城,并告诉关公,要是他在城上三通鼓罢,关公斩不了蔡阳,就是和曹操一心,就与他断绝兄弟情义。关公无奈,只好迎战蔡阳。
蔡阳是曹操的名将,武艺高强,力大无比,有万夫不挡之勇。关公虽然厉害,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跋涉,已人困马乏,饥渴难耐,和蔡阳斗了几十回合,虽不分胜负,可关公自觉力气不足。关公是个仁义之人,守信用,讲义气,在战场上明杀明斗,从不暗箭伤人。可眼下,张飞在城上擂鼓助威,三通鼓已擂过两通,再战不胜,关公就没法向张飞交待,关公急中生智,便想计斩蔡阳。关公打马来到蔡阳跟前说:“咱单打独战,为何要请帮手?”蔡阳说:“我从来打仗不要帮手。”关公向蔡阳背后一指说:“你背后那是何人?”待蔡阳刚刚回头观看之际,关公乘他不备,提马挥刀,立斩蔡阳于马下。蔡阳的那匹马也是个宝马,通人性,见关公计斩蔡阳,心中不服,围着蔡阳的尸体一阵悲鸣,跑到一个大水塘边跳水自杀了。关羽感到心中有愧,与张飞、刘备相会后,厚葬了蔡阳和他那匹白马。
现在古城北门三里外仍有一个大冢子,传说就是“蔡阳坟”,一个小冢子群众叫“马坟”,关公与蔡阳争斗的地方,群众叫“跑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