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后裔太爱中国不愿离去终身再未回国一生荣华老死长安

来大唐闯荡镀金的外国人中,晁衡算是混的最好的一个。深得三代帝王的恩德,官运亨通,从九品芝麻官接连擢升为三品大员!简直羡慕死李白,嫉妒死王维。不过无论是诗仙还是诗佛,都是他得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4 23:54:09

来大唐闯荡镀金的外国人中,晁衡算是混的最好的一个。深得三代帝王的恩德,官运亨通,从九品芝麻官接连擢升为三品大员!简直羡慕死李白,嫉妒死王维。不过无论是诗仙还是诗佛,都是他得好朋友,都曾为他专门写诗,这个日本天皇的后裔,深的唐玄宗喜爱,从十九岁来到大唐之后,就再也没有踏足日本一步。

《猫妖传》中的阿倍仲麻吕

一、天皇后裔,聪颖伶俐,出使大唐

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是日本孝元天皇大儿子大彦命的后代,虽然家族早已经从日本皇室脱离出来,不复往日的荣光,但是到阿倍仲麻吕这一代,他的父亲官至中务大辅,正五位上,依然是日本的贵族阶层。

小仲麻吕从小就非常的聪慧,酷爱学习,是个小学霸。他尤其喜欢大唐。他喜欢大唐的文字、大唐的诗文,大唐的茶叶,大唐的丝绸,那里的一切都是他梦中的样子。年仅19岁的阿倍仲麻吕,不顾当时海上航行的艰难,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跟随556个日本遣唐使,历时半年,终于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唐土地,

当他走下船板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无比激动,眼前的大唐就是他想象中的样子,宽阔平坦的路,熙熙攘攘的人,五颜六色的丝绸,人声鼎沸的商贩,时不时出现的外国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吸引人。

阿倍仲麻吕因为是贵族后裔,被唐玄宗允许进入国子监与大唐的王公贵族子弟们一起学习。在这里勤奋的仲麻吕见识到了什么叫为人的礼仪,什么叫先进的文化,什么叫美丽的诗文。小学霸以全优的成绩毕业,毕业后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就考中了当时全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进士!真的是羡煞旁人。不久,这个日本留学生就被迫破例提拔为正式官员,担任洛阳司经校书,是个九品芝麻官。但是,这确实阿倍仲麻吕梦寐以求的职位,因为他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肆意读书,这里有外面看不到的孤本,典藏本,所以他如饥似渴的在这里继续学习,恣意地徜徉在大唐那浩瀚的文化海洋中。

日本遣唐使出使大唐路线图

二、眷恋大唐,不舍离去,官运亨通

不久,日本的遣唐使使团要回国了,深深被大唐文化吸引的阿倍仲麻吕死活不想回去,他还没有喝够大唐沁人心脾的茶,他还没有学到大唐词藻瑰丽的诗,他还没有尝过大唐风味多样的食。他决心留在长安,继续学习,深造。

他的这一决定,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他的留下满足了一个帝王的虚荣之心。一个国家的皇室后裔,为我大唐的一切所折服,没有什么比这能更让一国之君感到自豪的了!很快,阿倍仲麻吕就得到了擢升,被调任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虽说也是个九品官,可这个芝麻官却是个人人艳羡的肥缺。

因为这个校书掌管的可是校正刊印科举考试必考的参考书目经史子集的官,这个位置有点类似于现在高考参考书的编辑。古代科举,参考书可是答题的权威,所以这个职位受到众多读书人的追捧。意气风发的仲麻吕还被唐玄宗指派给当时的孩子李瑛做家庭教师。让这个小学霸教导一下太子,好的学习方法。一时间,仲麻吕成了长安城炙手可热的人物。

唐玄宗喜爱这个日本人的谦逊与好学,觉得他的名字没有什么意义,于是改名狂魔李隆基,金口一开,亲赐阿倍仲麻吕一个富有唐朝韵味的汉名:晁衡!圣眷之风,由此可见。不久,顶着御赐汉名的仲麻又升官了,6年内,两次擢升,从九品越级升迁为七品门下省左补阙。

这可是个实权部门啊,掌管各大官员的福利待遇!例如工资的定级啊,随从车马的配置啊之类,由此他不仅接触到了长安城内的大部分官员,还可以时常看到皇帝。从此,这个在大唐学习、闯荡的日本人真正地进入到了大唐的权利中心,开始了他风生水起的大唐生活。历任仪王友、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后官至三品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死后被追封为二品大员。达到了历史上外国人在中国当官的最高品级,无人能够企及!

圣眷正浓的晁衡

三、性格豁达,诗仙诗佛,皆为好友

仲麻吕作为一个外国人,在大唐没有拘泥于自己的小圈子,他广交大唐名士,与名声大噪的李白和已然在朝堂站稳脚跟的王维都是好友。虽然“仙”“佛”二人互不搭理,但是跟这个日本留学生都十分亲密,都为他专门写过诗。

晁衡不但学富五车,诗作不俗,而且为人豁达开朗,深得当时长安城内诸多文人雅士的推崇。当时洒脱恣意的李白,淡定从容的王维都与他交往甚密。两个诗词大家都曾为他专门赋诗。

晁衡56岁这年,在他归国前夕,王维特地为好友写了一首送别诗:

《送秘书晁监还日该国》

积水不可及,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长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字字可见深厚情谊,句句流露不舍之情。当晁衡海上遇难的消息误传到长安时,李白心情大为悲痛,立即提笔赋诗一首,表达对失去友人的悲伤之情: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这首诗中写到,天地都为失去晁衡而悲痛,人间笼罩愁绪之中。可见李白当时听到晁衡遇难的消息时,是多么的难过。后来,晁衡回到长安后,看到李白这首诗,大为感动,被诗句里面的浓浓的情谊所感动,立即和了一首:

《望乡》

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晁衡在长安53年,收获的不仅仅是满肚子的学识,显耀的官位,更多的是这些大唐朋友的浓浓情意!

潇洒恣意的李白

四、思乡情切,回国遇险,又回大唐

开元21年,刚刚升官两年的仲麻吕因为思念年迈的父母,想回国伺奉双亲,于是跟唐玄宗请辞。唐玄宗当时正对这个外国人兴趣浓厚,时常叫他伴随左右,不想放他离去,于是出言挽留。皇帝的金口一开,谁敢再说什么。无无奈之下,晁衡就此继续留在了长安。可不曾想,这一呆就是19年,直到天宝十一,已经56岁的晁衡,已经在大唐生活了37年,这一年,日本的遣唐使学习团又来到长安,多年未见国人的晁衡百感交集,思乡之情越来越浓厚,于是向唐玄宗再次提出回国的要求。

已然年迈的玄宗,看着眼前这个头发已然斑驳的爱臣,脑中浮现了他19岁那年刚刚来到大唐时候的模样,动了恻隐之心,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玄宗念晁衡为大唐做的诸多贡献,特封晁衡为大唐使臣,让他荣耀加身,荣归故里。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老天似乎不舍得让这个热爱大唐的人离开这片热土,在回国途中,晁衡所在的船队遭遇风暴,好不容易登上陆地,一行人却又被当地人残杀,最后只有十几个人逃出来。晁衡历经艰难,终于在三年后回到了长安。

繁荣的大唐

五、物是人非、圣眷如故,老死长安

回到长安的晁衡,受到了大家的欢迎,然而,短短三年,长安不再是之前的那个长安,一切似乎变了模样。安史之乱突然爆发,他随着玄宗仓皇出逃,贵妃被杀,太子自立,再次返回长安的时候,他已然61岁了。虽然此时的玄宗只能当他的太上皇,可是新皇的圣眷已然照顾在晁衡身上,他被擢升为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

大历五年享年72岁的晁衡闭上了眼睛。这个日本皇室后裔,从19岁踏上大唐的国土,历经53年,三代皇帝,始终都圣眷如故,死后被追赠从二品潞州大都督,这个日本天皇的后裔,最终老死长安,终身再未踏上日本国土。

晁衡的血脉族谱

六、问渠说

盛世大唐,辉煌灿烂,世界各国为之倾倒。多少国家的人踏破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慕名前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那是中华民族最灿烂的一页,那是历史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有万国来贺,那是因为我们曾经的强大。愿我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一路高歌,畅通无阻,泱泱中华,重复荣光!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