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梵高那个时代的“网红”是什么,其中必定有浮世绘。日本浮世绘艺术曾掀起一场“世界风潮”,印象派画家马奈、罗特列克都在谈论和临摹浮世绘,梵高也迅速加入了浮世绘粉丝
如果要问梵高那个时代的“网红”是什么,其中必定有浮世绘。日本浮世绘艺术曾掀起一场“世界风潮”,印象派画家马奈、罗特列克都在谈论和临摹浮世绘,梵高也迅速加入了浮世绘粉丝群。
仔细观察梵高的画作,我们不难发现梵高与日本的浮世绘艺术之间联系紧密。梵高到底有多喜爱浮世绘呢?
他一生临摹了30多张浮世绘。
左:歌川广重《龟户梅屋铺》;右:梵高《日本情趣:梅花》
他还将人物肖像的背景画成浮世绘版画。
梵高《唐吉老爹》
"如果梵高没在巴黎世博会上遇见广重的浮世绘,梵高的向日葵也不会诞生。”研究表明,浮世绘甚至改变了梵高的绘画轨迹,使其产生了独特的画风。
梵高《星空》
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
传说中影响了整个世界美术史的浮世绘究竟为何物?又是什么契机让浮世绘传到欧洲,化身“网红”,并深深影响了梵高?
“日本史学界的良心”、日本明仁天皇的历史老师家永三郎在他的一本小书《日本文化史》中,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了解日本文化,从这一本开始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制究竟从何而来?
日本从唐代中国学了什么,又没学什么?
茶道为什么兴盛于日本,而不是中国?
了解日本文化,从这一本小书开始。
(日本)家永三郎 著
赵仲明 译
译林出版社2018年1月
家永三郎撰写的《日本文化史》,被称为”大家小书典范读本”,原版由日本最专业的学术出版社岩波书店出版,堪称日本岩波书店“镇社之宝”,多次改版,常销不衰,至今仍放在日本各大书店柜台的显要位置。
名家担纲装帧设计。多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的朱嬴椿、皇甫珊珊两位担纲设计,封面选用手感极佳的七彩绵纸,精装本采用易于翻阅的窄长开本。
绝版多年全新翻译。译林版《日本文化史》获独家授权根据最新版本翻译,于本月新鲜出炉。译者赵仲明留学京都,任教于南大,教授日本文化史多年,译笔准确生动。
考研指定必读用书。此书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版,一直是众多院校日语考研的指定用书。绝版多年,网络上有大量复印版本高价出售。
浮世绘究竟是什么?浮世绘的“浮世”与浮世草子(日本的一种文艺形式)的“浮世”相同,意为现代民众的风俗,是1681年(天和元年)前后菱川师宣所创立的画风。浮世绘的特色在于,将版画大量印刷后廉价出售,民众能轻而易举地购买。
浮世草子、浮世绘的“浮世”,前面已经提到是现代风俗之意,说得更直白一些的话,其中也包括了“好色”的意思。师宣三成以上的作品是描绘性交场面的“春宫图”,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后期的浮世绘。虽然这源于自古以来在性方面就颇为开放的日本传统,但与上面提到的商人文化的倾向也不无关系。
浮世绘为何偏爱画艺伎姿容?表现现代风俗原本就是大和绘所擅长的,狩野派也有不少画现代风俗的作品,并影响了民间画家,创作出大量描绘沐浴女子娇态的“肉笔风俗画”(即画家直接画在绸布或纸上的画)。浮世绘之所以偏爱画艺伎的姿容,大概也是对传统的继承吧。
菱川师宣的美人回首图(肉笔画)
浮世绘版画的技巧日益精致,成功创作了色彩鲜艳的锦绘,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画家,如前代以来保持了浮世绘主要题材的美人图画家中有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等人,演员的肖像画画家中有东洲斋写乐等人。春信以及歌麿的美人图,画出了极其优美的日本女性,深受人们喜爱。
什么契机让浮世绘传到欧洲,并深深影响了梵高?日本与西方在文化上的交流,并不只是停留在一味输入外国文化的层面上,就之后十九世纪浮世绘对后期印象派产生的影响而言,这件事称得上是日本美术进入西方世界的先驱。
歌川国芳《勇敢妇人》。莫奈从16岁开始收集浮世绘,他曾拥有12幅歌川国芳作品。
接受了西洋画影响的日本画,在幕末开国以后反过来输出到欧洲,给予西方绘画史决定性影响。后期印象派之所以能一举改变被古典写实主义的暗色画法捆住手脚的西洋画风,开创出以鲜明的色彩构成明亮画面的境界,其中固然有着各种历史条件的作用,但至少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点,必须提到他们受到了北斋以及广重版画的色彩运用方法的刺激,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有人将风格相似的浮世绘作品与梵高画作合成一张
例如,以不同中间色过渡而直接配以原色震惊世人的爱德华·马奈的技法,虽然是从西班牙绘画的色彩感发展而来的,但决定性的因素更在于1855年前后频频引起巴黎画家们关注的浮世绘版画的影响,这成为后期印象派诞生的契机,他们脱离过去的古典式写实主义,建立了运用明亮的色彩和画家自由视点来进行创作的崭新画风。在莫奈等人的作品中也能明显看到这一影响。天才画家梵高也热心学习浮世绘,留下了色彩强烈、富有个性的作品。
天皇的历史老师,日本史学界的良心家永三郎(1913—2002),出生于名古屋,毕业于东京大学日本史专业,专攻日本史学、日本思想史。东京教育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1950年代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明仁天皇,投入家永三郎门下,专心学习日本历史。
家永三郎
家永三郎反对军国主义,独力编撰的《新日本史》因客观反映日军二战“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等暴行,遭日本文部省删,遂与之对簿公堂,诉讼历时三十五年,终获国家赔偿。
家永三郎是战斗的自由主义者。他说:历史曲曲折折地发展过来,在于总是有呐喊正义的少数意见。他以当少数派为荣,任何迫害也不能改变他的学说。2002年于东京病逝,因其毕生为史实而战,被誉为“日本史学界的良心”,曾两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作者:(日本)家永三郎
译者:赵仲明
书号:9787544768993
定价:48.00元
回顾梵高的一生可谓是:“凄凄惨惨戚戚”,尤其是在与好基友高更大吵一架,割下自己的耳朵,被关进疯人院之后??
但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并不是梵高,而是一位画春宫图的日本糟老头。
这个老头可是厉害了?世界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评选叫《千禧年影响世界的100个名人》,而他就是里面仅有的一位日本人,不过他并不是什么开国功臣,也不是什么带领人民走向辉煌的统治者,他就是一个画画的糟老头,但却被很多欧洲印象派、后印象派,如梵高、莫奈称之为老师的日本浮世绘的代表人物。
当然,浮世绘也不是什么高价值艺术品,在当时仅仅是一碗牛肉面的价格就可以购买一幅浮世绘。浮世,来源于佛教用语,代表着世间风情,及时行乐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有点闲钱之后,就想看看那些美丽的艺伎小姐姐。
于是这个行业就迅速发展起来,随之周边行业也被带动起来,浮世绘最初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画那些高级艺伎小姐姐的,就是所谓的春宫图
。
葛饰北斋在当时正是从事这一行业,他主要画日本那些高级艺伎小姐姐,画他们之间的行乐场景,十分受欢迎。当然,身为艺术家怎么可能没有个笔名呢?为了生动形象的展现自己的职业,葛饰北斋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前(wei)卫(suo)的笔名“铁棒滑滑”。
但随着这些色彩缤纷的画作流通,使得奢靡、浮华、及时行乐的生活方式大受鼓吹,人们纷纷向“钱”看齐,导致社会结构摇摇欲坠,引发了政府的不满。于是政府发布禁令:浮世绘的颜色不得超过三种;不能用blingbling的云母粉,甚至还强制关闭了很多印刷厂。
政府的禁令使浮世绘遭到重创,可是浮世绘画家总是要生活的?鉴于当时的boss们大概都居住在海边,日本平民禁止在国内旅游,于是画家们纷纷从画人物转型画风景,不出意外,这类风景画销路非常好。
葛饰北斋正是在当时受到西洋铜版画的影响,励志要推动日本风景画的发展,于是日本著名的美(chun)人(gong)绘(tu)大师自此成了风景画大师,《神奈川冲浪里》正是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图》中的一幅,是日本最著名的画,没有之一。
为什么是《神奈川冲-浪里》呢?神奈川,是一个地名;冲,是指远离岸边的深水域区;浪里,是船只在大浪里仿佛被吞噬的样子,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在神奈川深水域的大浪里。这幅画就是截取了海浪高高翻起的一瞬间,据有关学者研究说:“如果你想要捕捉那一瞬间的话,需要立刻按下1/5000秒的快门才能捕捉到的那一秒。”
这幅画葛饰北斋故意把视点压得很低,浪特别的高,浪花像一个个尖利的爪牙扑面而来,船只随着海浪摇晃,再将视线拉远,在这个滔天巨浪的后面,居然是一个小小的宁静的富士山,这样强烈的对比,更显得富士山的永恒与孤独。
关于这幅画,后世有很多的解释:“讲民族大义,讲葛饰北斋有超能力能看穿未来的超前世界观”,但其实都不如这句《浮世绘三杰》里面的话:“海浪上升时面对水手们的忧虑,海浪不动声色,大自然的力量骤然升华,完美的富士山山顶,好像在远方注视着一切。”
纵使葛饰北斋推动了浮世绘的转型,让浮世绘不仅仅是一个烟消云散的春宫图形式,可是这与梵高有什么关系呢?
中国有句古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艺术家同理:有一些艺术家之所以伟大,是当下伟大,而有一些艺术家之所以伟大,是在于他生前一个不经意的选择,却像触发一个像多米诺效应一样,影响到了后世的整个历史进程,葛饰北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们都知道,梵高早期的画都十分的阴郁,像他的《鞋子》、《吃土豆的人》无疑不是昏暗的色调,但是当他看到日本浮世绘之后,他那种艺术感觉仿佛一下子就被触动了。
在梵高离开巴黎,到达阿尔后曾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将要继续画下去,在我的画中将出现一些永久价值的作品。我希望在这个可爱的乡村里,将产生另一些艺术家,像日本画家那样,画他们家乡的风景。我会始终热爱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很像日本的艺术,你一旦爱上它,就永远不会抛弃他。”
可见,日本浮世绘对梵高的改变甚大,以至于他后来很多画都有日本浮世绘的影子,甚至有人将《神奈川冲浪里》与《星空》两者P到一起,竟然毫无违和感?
部分资料来源《艺术很难吗?》
回顾梵高的一生可谓是:“凄凄惨惨戚戚”,尤其是在与好基友高更大吵一架,割下自己的耳朵,被关进疯人院之后??
但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并不是梵高,而是一位画春宫图的日本糟老头。
这个老头可是厉害了?世界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评选叫《千禧年影响世界的100个名人》,而他就是里面仅有的一位日本人,不过他并不是什么开国功臣,也不是什么带领人民走向辉煌的统治者,他就是一个画画的糟老头,但却被很多欧洲印象派、后印象派,如梵高、莫奈称之为老师的日本浮世绘的代表人物。
当然,浮世绘也不是什么高价值艺术品,在当时仅仅是一碗牛肉面的价格就可以购买一幅浮世绘。浮世,来源于佛教用语,代表着世间风情,及时行乐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有点闲钱之后,就想看看那些美丽的艺伎小姐姐。
于是这个行业就迅速发展起来,随之周边行业也被带动起来,浮世绘最初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画那些高级艺伎小姐姐的,就是所谓的春宫图
。
葛饰北斋在当时正是从事这一行业,他主要画日本那些高级艺伎小姐姐,画他们之间的行乐场景,十分受欢迎。当然,身为艺术家怎么可能没有个笔名呢?为了生动形象的展现自己的职业,葛饰北斋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前(wei)卫(suo)的笔名“铁棒滑滑”。
但随着这些色彩缤纷的画作流通,使得奢靡、浮华、及时行乐的生活方式大受鼓吹,人们纷纷向“钱”看齐,导致社会结构摇摇欲坠,引发了政府的不满。于是政府发布禁令:浮世绘的颜色不得超过三种;不能用blingbling的云母粉,甚至还强制关闭了很多印刷厂。
政府的禁令使浮世绘遭到重创,可是浮世绘画家总是要生活的?鉴于当时的boss们大概都居住在海边,日本平民禁止在国内旅游,于是画家们纷纷从画人物转型画风景,不出意外,这类风景画销路非常好。
葛饰北斋正是在当时受到西洋铜版画的影响,励志要推动日本风景画的发展,于是日本著名的美(chun)人(gong)绘(tu)大师自此成了风景画大师,《神奈川冲浪里》正是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图》中的一幅,是日本最著名的画,没有之一。
为什么是《神奈川冲-浪里》呢?神奈川,是一个地名;冲,是指远离岸边的深水域区;浪里,是船只在大浪里仿佛被吞噬的样子,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在神奈川深水域的大浪里。这幅画就是截取了海浪高高翻起的一瞬间,据有关学者研究说:“如果你想要捕捉那一瞬间的话,需要立刻按下1/5000秒的快门才能捕捉到的那一秒。”
这幅画葛饰北斋故意把视点压得很低,浪特别的高,浪花像一个个尖利的爪牙扑面而来,船只随着海浪摇晃,再将视线拉远,在这个滔天巨浪的后面,居然是一个小小的宁静的富士山,这样强烈的对比,更显得富士山的永恒与孤独。
关于这幅画,后世有很多的解释:“讲民族大义,讲葛饰北斋有超能力能看穿未来的超前世界观”,但其实都不如这句《浮世绘三杰》里面的话:“海浪上升时面对水手们的忧虑,海浪不动声色,大自然的力量骤然升华,完美的富士山山顶,好像在远方注视着一切。”
纵使葛饰北斋推动了浮世绘的转型,让浮世绘不仅仅是一个烟消云散的春宫图形式,可是这与梵高有什么关系呢?
中国有句古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艺术家同理:有一些艺术家之所以伟大,是当下伟大,而有一些艺术家之所以伟大,是在于他生前一个不经意的选择,却像触发一个像多米诺效应一样,影响到了后世的整个历史进程,葛饰北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们都知道,梵高早期的画都十分的阴郁,像他的《鞋子》、《吃土豆的人》无疑不是昏暗的色调,但是当他看到日本浮世绘之后,他那种艺术感觉仿佛一下子就被触动了。
在梵高离开巴黎,到达阿尔后曾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将要继续画下去,在我的画中将出现一些永久价值的作品。我希望在这个可爱的乡村里,将产生另一些艺术家,像日本画家那样,画他们家乡的风景。我会始终热爱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很像日本的艺术,你一旦爱上它,就永远不会抛弃他。”
可见,日本浮世绘对梵高的改变甚大,以至于他后来很多画都有日本浮世绘的影子,甚至有人将《神奈川冲浪里》与《星空》两者P到一起,竟然毫无违和感?
部分资料来源《艺术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