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没有美国中国能赢日本吗「二战结束后美国提出和中苏英三国平分日本为何最终没能实现」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甚至被“柏林墙”一分为二,整个国家都分裂了。然而,同为战败国,日本却似乎安然无恙,不仅没有被瓜分,还在战后经济腾飞,俨然一副赢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9 18:09:57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甚至被“柏林墙”一分为二,整个国家都分裂了。然而,同为战败国,日本却似乎安然无恙,不仅没有被瓜分,还在战后经济腾飞,俨然一副赢家姿态。实际上,日本也曾经面临被中美苏英四国瓜分的危机,那么最终为什么日本逃过了一劫呢?

1943年,开罗会议召开时,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私下向蒋介石承诺:如果二战取胜,那么在战后对日军事占领的问题上,中国应该承担起主要角色。到了1945年,英美苏三国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这三个国家集结起来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一股力量,日本早晚会战败,眼见胜利在望,三巨头开始商量日本战败后如何处置的问题。中国虽然没有参加雅尔塔会议,但当时国民党算是追随了美国,因此美国也为中国争取到了一点权力,最终在《波茨坦公告》中规定了美、苏、中、英对日本享有军事占领权。

当时的构想是:美国占领本州,苏联占领北海道、中国占领四国岛、英国占领九州岛。然而最终的事实却是,4个国家只有美国派军队进驻了日本,其他3个国家都没参与,这又是为什么呢?

雅塔尔会议

实际上,4个国家中,英国是最先放弃的。我们先来看英国当时的情况。自从19世纪中期,“日不落帝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作为昔日的工业巨人,英国没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逐渐被后起之秀美国和德国赶超。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靠着辽阔的殖民地的供养,英国就算吃老本也能稳居强国之列。然而,德国两次发动世界大战却彻底把英国打趴下了。

战争是最烧钱的,英国虽然是战胜国,但也只能说是惨胜,不仅伤亡惨重,经济更是遭到重创,穷得叮当响,直接跌落神坛。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掀起了独立浪潮,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纷纷要求独立,殖民体系彻底崩溃。就这样,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英国终于不堪重负,不得不放下架子,面对现实。

瓜分日本能得到多少好处,英国非常清楚,但实在是有心无力,自己国内的重建问题还没解决,如果再分出一部分力量去日本,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因此,英国也只能无奈放弃,没有参与美国瓜分日本的计划。

对于进驻日本这件事,英国是不能,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我国则是不想。

其实美国是非常希望国民党进驻日本的,这主要是出于牵制苏联的考虑。一方面,日本与美国的距离比较遥远,美国如果独自吃下日本,不仅要耗费不少精力,而且独吞的名声也不好听。而当时国民党还有求于美国,如果国民党进驻日本,美国既可以减轻压力,又不用担心国民党会“反水”,简直一举两得。

另一方面,中国和日本也称得上是同宗同源,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黄种人,国民党派兵进驻日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种族主义色彩,不会被攻击说是白种人压迫黄种人。

然而,面对美国的橄榄枝,蒋介石却显得兴致缺缺。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外患没有了,下一步就是解决内部问题了。蒋介石一向信奉“攘外必先安内”,力量逐渐壮大的共产党被他视为最大的威胁,当时我党兵力已经发展到了127万正规军和268万民兵,解放区的人口更是高达1.2亿人,国共双方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另一方面,由于腐败贪污问题层出不穷,国民党逐渐失去了民心,但百姓们对我党的呼声却日渐高涨。

看到这一切,蒋介石忧心不已,哪还有心思去关系日本呢?但是美国毕竟是国民党的“金主”,蒋介石也不能不听指挥,只好计划派兵。

一开始,蒋介石本想随便派一支5000人的队伍去日本,因为当时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早已被部署在东北地区,不可能调回来。但是蒋介石的敷衍激怒了美国,在美国看来,4国瓜分日本很有可能会影响以后的世界格局,因此必须重视。无奈之下,蒋介石把荣誉一师和荣誉二师整编为67师,派往日本。

1946年2月,蒋介石下发命令后,67师来到上海接受特训,士兵们要学习一些西方的社交礼仪,甚至军官级别的还要学会吃西餐和跳交谊舞。经过简单的训练,67师派出一支先遣队去了日本,当时国内各大媒体对此事进行了大量宣传,将其定性为扬眉吐气的民族壮举。

然而,就在67师马上就要动身去日本时,解放战争爆发了,他们接到命令要全部开赴国内战场。此后,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更是无暇顾及日本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67师奉命北上后,仅仅一个多月,就被粟裕指挥的华中野战军重创,最终全军覆没。

英国和中国相继放弃驻兵日本的权力后,就只剩下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了。当时“冷战”还没有正式开始,但已经有这个苗头了,两个大国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肯让步,局势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按照原来的四分日本的计划,苏联能分到的是北海道区域,但这个计划实现的前提是4国都参与,这样可以达到一种平衡,不至于哪家独大。然而,中英不再掺和此事后,苏联倒是想按照原计划占领北海道,但美国却毁约了。

美国人觉得,日本与苏联距离很近,与美国却相距很远,如果把日本一分为二,美苏各占一半的话,总体来说占便宜的还是苏联。另外,苏联人没跟美国打声招呼就迅速占领了日本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的南部,而且看样子还想继续前进。苏联的贪婪给美国敲了警钟,这意味着苏联野心勃勃,肯定不会满足于现状。如果在日本问题上美国让步了,苏联必然会得寸进尺,做出更过分的举动。

北海道若是分给苏联,就等于说苏联占领了半个日本,这简直就相当于美国给苏联拱手送上了一个在东北亚地区的扩张突破口,届时美国在北太平洋的军事基地将会面临极大的压力和威胁。所以只要有一丝转机,美国无论如何都不会跟苏联平分日本。

综合种种考虑,新上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表现得十分强硬,直接拒绝了苏联。

杜鲁门

得知美国毁约,苏联非常愤怒,还派人去见麦克阿瑟,威胁说要发动战争。不过美国知道苏联也只是口头说说,不敢真的打起来,所以依然咬死了就是不同意把北海道给苏联。

看到美国这么强硬,谈判肯定是没用,苏联权衡利弊,如果自己强行登陆北海道,不仅胜算不大,还会彻底和美国撕破脸,要知道那时候美国拥有原子弹这个“大杀器”,而苏联还没有研制出核武器,一旦美苏真的硬碰硬,最后苏联的胜算非常渺茫。苏联虽然霸道,但并不狂妄,一番思考后,还是默认了美国的选择。

所以,日本之所以没有被四国瓜分,原因很简单:英国忙于重建,中国困于内战,苏联倒是积极,但是美国不愿。阴差阳错之下,日本算是躲过了一劫,并且后来美国出于制衡中俄的目的,开始转过头来扶持日本,促使日本进入了经济腾飞的时期。从这方面来说,日本虽然在政治方面做出了一点牺牲,但却以战败国的身份逆袭成功,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二战胜利后瓜分日本方案为什么没有实施?

瓜分也必须基于占领实施来看的,毕竟投降敌军是就近投降,你部队不在那里想接管那个地区显然不太可能。
德国被一分为二主要是因为德国投降时,苏军和美军都已经进入了德国领土,没人愿意自己让出去把完整的德国给对方吧。所以只能瓜分了。
而朝鲜半岛被一分为二是因为在日本投降时,苏军也只刚刚经过我国东北,还没有深入到朝鲜。相当于一个还没有被盟军占领的日占国,在东北的苏军和在日本的美军距离差不多,罗斯福主动提出苏联和美国共同接管,所以也变成了2个国家。
而日本,苏联显然还插不上手,如果日本没有投降,苏联段时间内也无法投入到对日作战。即使苏联占领朝鲜,其不足的海军力量也使得他们暂时无法插手。所以进攻日本的任务基本是美国独自承担,所以由美国接管也比较正常

为什么二战后,日本没有像德国那样被分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了无条件投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随之结束。在二战后,希特勒领导的德国被四个国家分割占领,但是为什么日本没有被分占呢?
其实,二战战后同盟国对日本的初定占领计划如下:初定计划是美英中苏四国联合占领日本。 其中东京也由四国分割共管。苏联占领北海道岛和北本州岛;美国占领中本州岛;中国占领四国岛;英国占领西本州岛以及九州岛。
也就是说,在二战结束对日本的处置计划的初期,原定计划也是四国分占的,但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这个计划没有实施呢?
因为英国当时国力衰弱,而且正和美苏法三国联合占领德国,兵力根本无力触及到远东地区,所以在日本驻军管理有困难; 而中国则是因为在抗战中的损失过大,并且蒋介石还在准备内战。中英都要推迟一下才行。所以就剩下美苏两国了。 而和德国不同的是,日本本土当时只有美国军队存在,所以出于和苏联的意识形态分歧,美国干脆自己独占了日本,并且还打着“盟军”的旗号。
当时苏联要求是把南库页岛、千岛群岛、北海道北部作为他受降区,但杜鲁门只同意南库页岛、千岛群岛作为他受降区,将北海道的那个建议完全驳回。
因为美国要独占日本,美国不同意和苏联分区占领日本。但英国和老蒋是他两大盟国不在此例。英联邦象征性的派点军队但是归美国指挥,老蒋派的军队要多一些,但是还没去呢就败退台湾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