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日本与中国在竞争中落败的原因
桥本隆则
本文是头条号《桥本看日本》的独家文章,今日头条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转载侵犯今日头条版权权益,将受到法律追诉。欢迎把文章转发
原名:日本与中国在竞争中落败的原因
桥本隆则
本文是头条号《桥本看日本》的独家文章,今日头条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转载侵犯今日头条版权权益,将受到法律追诉。欢迎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
日本经济学家认为,日本最近一蹶不振的原因是2009年前后,日本GDP被中国超越,完全失去了对中国的压倒性技术优势。笔者的大学有位前辈,第二外语选择中文,而2000年是日本大学生就职的冰河期,但他因为懂中文,被一家家用电器公司聘请,与中国的商家联系,由日本设计,大陆生产,产品返回日本销售。2000年,日本在家用电器领先中国大约有20年的时间。只要谈起家用电器就会想到日本制的家用电器。到了现在,日本家用电器除了某些特殊领域,中国制造完全超越了日本。
日本三洋电器破产,三洋电器母公司完全被日本松下收购合并,因为产品重叠,所以松下放弃了对三洋电器海外工厂的重组,除了设计部门外,制造部门全部出售给中国企业。到现在,拥有当年松下不屑一顾的有三洋电器遗传基因的中国电器,在白色家电领域完全打败了松下电器。如果说,现在日本还有技术的优势,就仅剩各种专利了,很多这个行业的日本专家会说,趁现在最后的机会,还是把技术与专利卖给中国人,拿点现金可以干一番新的事业,否则再过几年一文不值。
时间过去20年,如果现在再有日本电器公司有破产,或许中国企业不会接盘了,原因是,没有新的技术与专利能够吸引到中国企业,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过了日本。借用中国技术人员的口头禅:中国在家用电器领域,全方位超越日本
其实除了家用电器以外,加工设备,汽车产业中的EV汽车都在超越日本。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产业:汽车制造,家电行业,加工设备制造,这是日本工业的基础。目前除了汽车制造还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制造设备对方刚刚初露端倪,家用电器是全面被赶超。
说起日本家电被中国家电完全打败,行业人士都是用完败来形容。不仅仅是白色家电(电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除了某些特殊行业,日本的计算机都是中国资本,手机也是中国厂家占有半壁江山。而原来日本制造手机的厂商,除了索尼,松下,夏普为专门部门制造老头机以外,日本公司都不再制造手机,并且制造数量差距与中国越来越大。
5年前,日本生产的家电中硕果仅存的是单反照相机与普通数码相机,现在因为手机电子感光器的进步,手机拍摄的质量已经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日本家电最后一块阵地也在丢失中。佳能,尼康等公司在数码相机领域赤字累累,只有索尼因为半导体的先进还为日本保留了颜面。
5年前,自民党提出要把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做成日本工业的大支柱产业,法纳克,不而越,安川,松下等日本制造设备厂家,似乎还在全世界保持一些领先的优势。但他们都听到了中国同行的脚步声。当那个曾经收购三洋制造部门的美的,宣布要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让日本人非常震惊,如果再这样下去,不要几年,日本的机器人就会没有市场,日本在这个领域的衰退,就像白色家电衰退一样,中国的赶超似乎就在眼前。
唯一让日本感到欣慰的就是日本汽车制造业,丰田公司连续3年,全世界销售第一,似乎日本是独步天下,确实在汽油引擎的汽车制造中,日系汽车已经做到登峰造极,笔者考察过中国很多中资汽车企业,这些企业最近进步很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聘请了日本专家,这些日本专家前来带来了日本的技术与经验,这些技术与经验是日本经过数十年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达成,日本公司善于做这样的改善,而中国公司善于这样的拿来主义。
日本新闻中一直在报道说,日本现在领先中国还有汽车产业与原材料产业。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报道已经有过时嫌疑。首先原材料产业与汽车产业有的时候是互通的,如笔者曾经在本专栏提及的一件事情,因为日系汽车在中国销量很好,所以很多原材料厂商也来到中国投资,其中就有一家,在日本是两家工厂生产,为了减少投资,在中国合并成一家公司,但是这家合并后的公司生产不出合格的板材,投资5年,投下5亿美元没有生产出一件合格的产品就关门大吉。上述是原材料产业的一个例子,而下面要说的是日本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方面已经宣布要在2035年前,全部禁止销售化石燃料汽车,要改为生产新能源汽车。这就等于在电动汽车领域吹起了冲锋号,让新的技术革命在这个领域发生。这样日本在化石燃料领域的汽车制造技术完全无用,虽然日本可以在轴承,在电机,丝杆方面还有点优势,但中国在电池领域的进步,让日本完全出乎意料,中国已经超越日本,美国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决定放弃日本松下的电池,采用中国电池用在特斯拉汽车上。
中国与日本的差距简单说体制不同,就像控制新冠疫情方面,中国成绩要远远好于日本,这是国家的力量。在产业培养上也是这样,有人说特朗普在芯片上制裁,中国将落后。但笔者说,中国发现自己的差距,会集中国家的力量攻克芯片的技术难关。中国与日本的技术差距缩小也是,中国在技术领域发力,日中间的技术差距迅速缩小,甚至中国在专利上超过日本。
为何会这样?很简单地说,日本善于在集成技术上做得尽善尽美,这样的格局非常小。同时中国是技术人才治理,很多担任关键职位的官员都是技术出身,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与自己的弱点,这样对导向型投资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日本的产业支援,很多就是为了拉选票,对传统手工作坊的中小企业的支援,但对新技术以及特地领域的支援几乎没有。说一句笑话,日本的IT大臣连电脑都不会用,这样的人怎么理解5G,怎么理解区块链。
在原来的一件破衣服上可以修修补补,却不愿意买一件新衣服。日本制造业都是对现有的技术改善,但新的时代,新的技术到来时就懵了。可以到日本工厂去,各种对现有工序的改善意见很多,但是很少有大胆采用新技术,新的产品尝试。日本电器公司7-8家,制造的产品非常雷同(除索尼公司以外),这就是大家对有竞争力的现有领域投资,而对未知的新领域投资都很犹豫。这样的结果就是眼前的可以,短期有效果,长期的话就会越来越不行。中国在无人机,5G,EV,AI上的投入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日本的改善运动不是一件坏事。但过分重视改善,却新的领域探索,开拓就会忽视,对新的领域挑战就会畏缩不前。这才是日本与中国的差距。有人问笔者,日本要在什么技术上保持对中国的优势,从目前看基础研究,生物制药或许还有希望,如果不再花大力气,日本未来就是一个二流的国家,在中国的技术上修修补补,这或许是日本本来的面目。
原名:日本与中国在竞争中落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