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把核废料排到海里,日本核废料来自哪里

号称全世界最不愿意给人添麻烦的国家——日本,最近给全世界添了一个遗臭万年的大麻烦。
在前不久日本政府公开宣布要向太平洋释放福岛核电站十年来的核废水,原以为欧美这些“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5 21:46:42

号称全世界最不愿意给人添麻烦的国家——日本,最近给全世界添了一个遗臭万年的大麻烦。

在前不久日本政府公开宣布要向太平洋释放福岛核电站十年来的核废水,原以为欧美这些“环保”主义国家会及时制止,但这次他们铁了心地要让日本全民修仙,甚至要全人类一起跟着遭殃。

今年刚好是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第十年,我们把时间拨回2011年的三月,回顾这场可怕的核泄漏。

大和民族没了,变成了“废核民族”。

2011年3月,日本东海岸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众所周知日本是由岛屿组成的,而这次的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日本本州主岛,造成一万八千余人死亡。不仅导致许多的居民无家可归,一些边陲小镇直接被吞噬。

福岛核电站在检测到地震后,立即关闭了反应堆。但是核反应堆不是机器,说关就能立即关闭,它需要一个冷却过程,核电站启动了柴油发电机来保持冷却剂,能一直输送进反应堆里。但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总显得那么的弱小,14米高的巨浪迎面冲来,击垮了层层防御措施后的核电站,也冲毁了应急发电机。

看到这里我们对日本所遭受的灾难还是同情多于憎恨,而这之后日本的从下到上的骚操作一直不间断。通常来讲遇到大型突发事件应当第一时间报告上级政府,可福岛核电站不仅拖延20小时后才开始处理后续工作,而且还企图隐瞒部分事实。最后导致反应堆的核燃料过热部分堆芯熔化,换而言之就是“核”真的泄漏了。

随后不久国际原子能机构评定的此次事故等级为最高级,也就是7级。在这个等级上的另一个事件则是骇人听闻的切尔诺贝利。但与福岛不同的是切尔诺比利只是一次性危害,而福岛核泄露是持续性伤害。

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苏联党员前仆后继,发扬战斗民族不怕死的精神,用巨型石棺掩盖了泄漏装置。在二十一世纪初,切尔诺贝利的反应堆才算是消停。而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在事故一开始就被海水吞噬。在这之后只能靠不断引入海水来稳定核燃料,这也是日本阻止核反应继续裂变的唯一办法。

一个尊小节而无大义的国家

日本政府为了遏制核辐射扩散,直接用海水给核电站降温。在过去的十年里,每天需要注入超过150吨的冷却水,与携带放射性物质的海水融合变成了千千万水箱中的核废水。到目前为止核污水已经超过了125万吨,日本政府也曾表示现如今所剩的储水罐最多只能使用到2022年夏天。于是日本政府宣告世界,水罐已经达到了极限,无法储存废水,打算寻找其他办法。

各个国家的科学家正在思考如何处理这些核废水。日本政府选择了最省事又最令人发指的方案——通过稀释和降解直接排入太平洋。这个方案最大的优势在于省钱,花费仅需1亿——2亿人民币。

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对于处理反应堆报废去污和赔偿费3.1亿——4.3亿来看就是小巫见大巫。除此之外如果日本政府选择一个相对科学的方法处理核废水起码需要6200亿——8600亿人民币。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抛去历史问题,最大的印象就是懂礼貌,不管何时何地都在鞠躬。可就是这么一个懂得替人考虑的国家,在这件事情上“尊小节而无大义”。

福岛处于日本的东海岸,高中的地理就讲过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洋流与暖流。日本暖流是自北往西的走向,福岛处于日本暖流的末端。在此处排放核废水首先达到的位置不是中国而是日本的好友——美国。在洋流的主导下,57天内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域遭受污染,随后便扩散至整个太平洋,这10年之中没有一片海域能逃脱。

拉全世界一起买单的核废水,欧美却装聋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财产,而核电站事故和核废水处置问题也并不只是日本国内的问题。国际上欧美政府和媒体对日本政府的决定继续装聋做哑。美方表示日本的做法是“透明”且“合规”的,甚至对这一行为表示“欢迎”和“感谢”。而在前不久美国国内又禁止了日本食品的进口。美方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最后

日本政府和一些欧美国家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考虑过日本民众的想法,弹丸之地若等核废水排空后周边的旅游业、食品加工业、农业甚至工业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今时不同往日,涉及整个地球的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问题只靠西方国家的“一言堂”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日本虽然是一个二次元国家,但现实生活中没有奥特曼能拯救地球。

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日本为什么要做排核废水?

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日本还要将核废水排入大海是因为这是他们能找到的最经济、最简单的方法。

一:日本决定核废水排入大海

自十年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事故以后,该核电站储存的核废水已达到137万吨,并每天以170吨的速度在增加,1000个储水罐已装满了近9成,预计到2022年10所有储水罐将都装满。所以为了解决核废水的存储问题,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排放入海,计划从两年后开始排放,直至该核电站拆除为止。日本单方面宣称排放入海的核废水是经过严格处理之后,并达到“国际环保标准”。消息发布之后引起了国际的强烈争议和反对,国际相关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表示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是不可能完全被清除干净,并表示日本如果将核废水排放入海,在57天内就会扩散至大半个太平洋,10年后就会蔓延至全球的海域。

二:日本这么做的原因

为了解决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储存问题,日本曾提出五种“可行性”的方案:1.处理后排入大海;2.燃烧蒸发后排入大气;3.送入2500米地下;4.电解成氢气和氧气再排放进大气;5.与水泥混合剂制成混凝土块后深埋。这五种方案对环境的危害是由高到低排列,但处理成本的话则是由低到高,日本选择第一种方案把核废水处理之后排入海洋,这很明显对于日本来说是最经济、最简单的方法。

三:核废料的处置方法和危害

对于核废料的常规处置方法是将核废料储存在水罐中5-10年,让水不断吸收残余热量,降低核废料的辐射性,接着是回收核废料中有用的“铀”等物质,无法回收的其他废料则被固化成玻璃体,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再送入地下500-1000米处深埋。当核废水排放到海洋中,这些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就会沉淀在海洋中,接着就会被海洋中的生物所吸收,这些海洋生物受放射性物质的影响,会造成基因突变或其他诱导其他疾病,导致海洋生物出现怪异化甚至种群灭绝,严重影响海洋中的生态平衡。当人类食用了带有放射性的海洋生物,这些放射性物质就会转移到人体之中,导致人体中的基因损害,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日本为什么要把核废水倒进大海?

日本把核废水倒进大海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最低,也最省事。对于如何处理这些核废水,日本经济产业省曾提出5种方案:  

一是蒸发释放,但需要电力,成本高。  

二是电解排放,但需要巨大电力和高昂成本。  

三是地下掩埋,但工程浩大、费用高昂。花费很多。  

四是注入地层,但会污染地下水,让日本断子绝孙。  

五是稀释入海,虽然成本低,但会让世界一起承担核污染。  

正因为其中利弊都很鲜明,导致日本当局长期犹豫不决,但根本原因是不愿继续承担巨额储存和稀释处理费用。 

扩展资料

专家表示福岛核废水与核电厂正常废水有本质区别: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刘新华日前表示,核电厂正常运行的废水来源于工业产生水、地面排水等,最后再进行非常严密的处理,然后再排放。

福岛核事故的废水是来源于堆芯的冷却水和进入反应堆芯的雨水、地下水等。这种水是直接和融化后的反应堆堆芯相接触的,所以它具有反应堆里所有的核素。而日本福岛核废水还是超标的。

此外,专家还表示,福岛核事故废水处理处置形式不只有排入海洋一种,关于废水处置方案,日本曾提出过氢气释放、地层注入、地下掩埋、蒸汽释放和海洋排放等五种选择。但日本选择了经济代价最小的海洋排放方案,单方面做出排海决定,将本该由自身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全人类,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