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检方正式起诉戈恩背后起底日产23天政变始末

从世界第一汽车集团的一把手到被日本检方正式起诉的“准阶下囚”,卡洛斯·戈恩的人生转折仅用了短短23天。
尽管距离被捕仅仅过去了23天,但层出不穷的爆料与最新进展让“戈恩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06:18:17

从世界第一汽车集团的一把手到被日本检方正式起诉的“准阶下囚”,卡洛斯·戈恩的人生转折仅用了短短23天。

尽管距离被捕仅仅过去了23天,但层出不穷的爆料与最新进展让“戈恩案”显得尤其丰富,颇有些“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

而随着时间的迅速推移,日本检方也已经到对戈恩提出正式起诉的时间节点。12月10日,日本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对戈恩提出刑事诉讼,理由是其在2010-2014年间涉嫌瞒报50亿日元的报酬。一同被控告的还有涉嫌协助其实行瞒报行为的董事会成员Greg Kelly以及日产汽车。

与此同时,日本检方还将以过去三年戈恩另外瞒报的30亿日元为由,对戈恩进行延期20天的拘留。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20天中,戈恩依然没有机会直接对公众发声。不过,戈恩的辩方律师显然已经做好了准备,其将以“涉嫌瞒报的退休金部分尚未落实”为由对戈恩进行无罪辩护。

在短短三周的时间里,戈恩一案的关注走向就经历了数个阶段的转折。在这场经济案件的背后,可能隐藏着21世纪以来最复杂的车企权力争夺战。

有罪?无罪?戈恩尚存一线生机

11月19日,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主席、日产汽车董事长戈恩在东京羽田机场被东京特搜队逮捕。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各界目光纷纷集中在了一点,那就是戈恩究竟犯了什么罪。

两日后,戈恩的罪名基本已被厘清大致轮廓。据调查,戈恩与GregKelly合谋,从2010年度到2014年度5年时间里,将戈恩计99亿9800万日元的报酬,记载为49亿8700万日元。

除了来路不明的50亿日元外,戈恩还被曝出在六个国家拥有日产所提供的高级住宅,这些住宅分布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黎巴嫩的贝鲁特、法国巴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纽约及东京。仅供戈恩一人使用,但全部没有被记入戈恩的收入中。

此后,日本检方又相继翻出更多“旧账”,包括在2015年度到2017年度的3年期间,还有约30亿日元报酬未做记载。此外,自2002年开始,日产就与戈恩住在里约热内卢的姐姐签订顾问业务合同,并向其姐姐每年支付10万美元的顾问费,但根据日媒报道,戈恩的姐姐并未实际向日产履行过顾问的职责。

既然已掌握如此多的犯罪情况,日本检方为何还迟迟未对戈恩正式起诉?答案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事实上,每年10亿元的瞒报收入是日产为降低其CEO薪酬过高引发的舆论争议而与戈恩达成的“默契协议”,戈恩本身的年薪收入就是近20亿元。而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场瞒报不仅戈恩、日产有份,甚至连日本政府也参与其中。

再看房产问题。日本检方要以《金融商品交易法》起诉戈恩,则必须证明这些房产是日产变相支付给戈恩的报酬。但据会计师细野祐二指出:“据说被作为问题的海外高价公寓的购入,是日产汽车购买的资产,仅供戈恩专门使用,但是这里并没有发生损失,因此从会计基准上看不能作为董事的报酬。”

而至于戈恩姐姐“挂职”日产一事,就更加难以找到切实可靠的判决依据了。

日产内斗,西川广人上演“绝地求生”

在这起案件中,比戈恩本人的犯罪情况更加吸引人的,则是其背后所牵扯出的日产内部管理的混乱与复杂的高管斗争。尽管日产汽车也同样被以协助犯罪为由起诉,但对于企业内以西川广人为首的日系高管而言,戈恩的倒台意义重大,不仅关乎最高权力的争夺,甚至可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戈恩落网后不久,不少人就敏锐地发现:对于这位前董事长被捕一事,日产汽车内部似乎表现地过于冷静,也过于“优秀”了。戈恩被东京特搜队带走当天,日产汽车现任CEO西川广人就在三小时内对媒体召开发布会,对这位日产前救世主的所作所为表示“心痛、遗憾”。

同时,西川广人在发布会上也公布了戈恩被捕的直接原因——内部举报。在日产汽车内部,对于这位独裁者的不满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戈恩拿着10亿日元的年薪(实际为20亿元),而日产的老员工却不得不去喝西北风。”显然,对于提倡牺牲与奉献的日式企业文化来说,一个如此高薪又善于削减成本的董事长,自然而然地被员工划分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然而,戈恩最“亏待”的基层员工却显然没有闪电扳倒他的能力。随着当地媒体调查的不断深入,戈恩突然被捕的另一层原因浮出水面:据消息人士称,由于日产近年来的质量问题频发与美国市场表现不佳等原因,曾被戈恩视为“亲密伙伴”的西川广人却被传出将遭到戈恩抛弃的传闻。

处于日产权力中心的西川广人显然也对此事有所察觉。作为日产汽车内部日系力量的头号人物,西川广人显然也是戈恩“独裁”政策的受害者。而倘若这一消息属实,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戈恩的火速倒台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联盟改姓?没那么容易

尽管此次事件因日产而起,但戈恩却不是日产一家企业的戈恩。其兼任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这一全球最大汽车联盟主席以及其雷诺与三菱董事长的身份让整个案件变成了一起真正的全球性质案件。

因此,在这整起事件中,除了戈恩个人与日产所受到的影响之外,对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日产方面显然是希望通过这次的事件获得更多好处,其中就包括在联盟内的话语权。

在戈恩被捕后,日产临时董事长西川广人多次向外部释放强硬信号。包括在26日表示“重新考虑联盟关系”,在12月初又驳回法方提出的联盟继任领导人选。根据日产方面的构想,未来联盟事宜应从戈恩的“独裁制“转向三方共同协商的”议会制“。然而,如果议会制真正实施,那么盈利最多的日产显然会在未来联盟决议中拥有更多甚至主导话语权。

不过,雷诺显然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虽然失去了戈恩这个掌权者,但雷诺的背后还有法国政府的支持。事件发生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就立即发声维稳,在数日后举行的G20峰会上,法国总统更是直接找到了日本首相,两者就此事进行了15分钟的会晤,在“坦率交换意见“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承诺将不会插手联盟的合作,维护联盟的稳定是各方共同心愿。

总体来看,对于日产方面来说,扳倒戈恩显然会对其在联盟内的地位有所帮助,但若想就此一役改变联盟内部的权利分配显然还是有些不切实际。

而对于戈恩来说,无论最终判决结果如何,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未来注定已经很难再与他有关。据了解,12月10日是日本检方对戈恩最早提出起诉的时间,而日本检方第一时间正式起诉似乎也表明其已经掌握了关键证据。

不过,在戈恩案件的背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这场“反贪风暴”显然还存在着更多隐而未发的细节,联盟的最终走向依旧成谜。这场本世纪最大的车企悬案,正等待着更加深入的挖掘。

卡洛斯·戈恩事件始末

64岁之前,卡洛斯·戈恩是站在权力巅峰的汽车大亨,执掌日产、雷诺、三菱三家全球车企。64岁,成为日本的阶下囚,原因是涉嫌系列经济犯罪。65岁,以一场惊天大逃亡成为越狱者,有被当作棋子、弃子的可能,但一场黎巴嫩新闻发布会表明,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抗争者。

一 汽车教父戈恩(1954年-2018年11月)

“汽车界最有权势的人”、“成本杀手”、“日本女人最想嫁的男人之一”都曾是戈恩的标签,精通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和阿拉伯语4种语言,具有巴西、黎巴嫩和法国3重国籍,掌管雷诺、日产、三菱3家车企,一度站在权力巅峰。在64岁之前,他是汽车教父。

汽车教父史前

1954年3月9日,卡洛斯·戈恩生于巴西。父亲为黎巴嫩商人,母亲是法国人。

1960年,和母亲、姐姐一起移居黎巴嫩,入学一所法国耶稣会士学校。

1972年,入学法国国立高等综合理工学院,获得工程学学位。随后进入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矿物学院读研究生。

汽车教父练成

1985年,升至米其林巴西分公司CEO。

1989年,出任米其林北美分部CEO。

1996年,出任雷诺汽车副总裁,带领雷诺扭亏为盈,成就成本杀手之名。

1999年,雷诺向日产注资,戈恩出任日产COO,发起日产复兴计划,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包括关闭5家工厂、裁员2.1万人、将零部件供应商从1300家减少至600家。

2000财年,日产实现27亿美元盈利。

2001财年,日产综合税后纯利润29.7亿美元。

2003年,雷诺-日产联盟帮日产还清所有负债。戈恩被誉为“日产救世主”。

汽车教父权力登顶

2005年,出任雷诺汽车公司第9任CEO。成为雷诺、日产两大汽车巨头的双料CEO,到达权力顶峰。

2016年,日产收购三菱34%股份,成为三菱最大股东。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成立。

* 备注1:雷诺第一大股东为法国政府,持股15.01%,享有投票权,日产持股15%,但没有投票权。日产持股5%以上的股东仅有雷诺,其持股比例为43.4%,因此雷诺对日产具有绝对控制权。

* 备注2:2017年,雷诺-日产-三菱销量世界居首(101万辆),超大众和丰田,其中日产和三菱销量合计685万辆,贡献超60%业绩。但由于股权结构,雷诺和法国政府分走最大部分利润。日产内部流传“杀了日本人,肥了法国人”。

2017年,戈恩与法国政府达成协议,法国政府支持戈恩连任雷诺CEO,交换条件是戈恩要促成雷诺和日产的合并。消息传到日本,戈恩被称为“日本汽车业的入侵者”。

2017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发布“Alliance2022”规划,意欲令雷诺和日产合并。

2018年4月,戈恩宣布计划合并日产和雷诺。

二 阶下囚戈恩(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末)

2018-2019年,日本检方以涉嫌经济犯罪为名先后4次逮捕戈恩。

第1次逮捕

2018年11月19日,在东京机场被东京检察院特搜部以自愿方式带走,理由是涉嫌过少申报自身报酬、违反《金融商品交易法》中的虚伪记载有价证券报告书。其过少申报的金额约为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15万元)。

2018年12月10日,东京检查机关正式起诉戈恩、格雷格·凯利和日产公司。

第2次被捕

2018年12月4日,戈恩仍在拘留所,再次被捕。

第3次逮捕

2018年12月21日,被东京地方检察厅特别搜查部再次逮捕,理由是涉嫌违反《公司法》,

涉嫌在8年时间里,少申报8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劳动报酬。

2019年3月4日,被正式起诉,罪名是涉嫌违反日本《公司法》。

2019年3月6日,缴纳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00万元)保释金,获得第一次保释。

第4次被捕

2019年4月4日,再次被捕。理由是涉嫌违规挪用支付给中东阿曼销售代理店方面的资金,令日产损失5.6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90万元)。

2019年4月8日,日产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决定解除戈恩的董事职务。

2019年4月22日,检查机关追加第四项指控:严重背信,涉嫌给一家中东经销商滥发奖金,借此中饱私囊,令日产损失大约500万美元。

2019年4月25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了东京地方检察厅特搜部不服法院批准戈恩再次保释而提出的申诉。戈恩缴纳5亿日元保证金,获得第2次保释。

日本法院原定2020年4月开庭审理戈恩一案。

三 逃亡者戈恩(2019年末-未知)

2019年末,戈恩从日本成功逃亡黎巴嫩。上演堪比《柯南》、《肖申克的救赎》、《越狱》的大戏。并于2020年1月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控诉日本司法体系,讲述自己逃离的原因。 

世纪大逃杀

2019年12月31日,戈恩称,他已在黎巴嫩。在出逃后的首次电邮中,他说,“终于能自由地与媒体沟通,期待一切能从下周开始”,并表示,“我并没有逃避法律,只是从不公正和政治迫害中挣脱了出来。”

这一场世纪大逃杀,网传版本曲折离奇。流传最多的版本是,戈恩在一个圣诞乐队访问他家后,藏在一个尺寸超大的乐器盒中成功脱逃。

2020年1月8日,戈恩如约在贝鲁特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一间70平米的采访室内,他让来自12个国家的60家媒体记者入场,大部分日媒被挡在门外。发布会持续两个半小时,戈恩全程激动,否认指控、批评日本司法体系、说明为何会逃,但没有对如何逃出日本做出回答。

不会讲如何逃出日本。戈恩说,“我不会说怎么离开日本,尽管大家对这个过程很感兴趣。”

否认指控。戈恩表示,“所有的一切都是密谋、阴谋和构陷的产物”,“日本司法体系中存在一些错误,从一开始我就不应该被逮捕。”

揭露阴谋。戈恩认为,“日产不希望一个法国人指手画脚,所以要把我赶走”。他公布的“幕后黑手”的名单包括日产前CEO西川广人、前副社长川口均、今津英敏、外部董事丰田正和等一众日产汽车董事会重要成员。

控诉日本司法体系。“从去年11月19日开始,我被残忍地从自己的世界中带出,我与家人、雷诺日产三菱完全断开联系,18年11月至今,我首次获得自由,感谢能够有机会和我的家人,和我爱的人团聚。”

“一年前,我在媒体和日本的法官检察官面前申诉我的无辜,我受困于手铐,我在日本被长期单人拘押,我有超过6周的时间没有与外界联系,每天有超过8个小时的时间被日本拷问,没有律师在场。我不清楚所受控诉的原因。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来践踏我的人权、消耗我的精力。大家可以看我的录像,我不得不被迫承认我的罪行,否则他们会对我的家人做一些动作。但我一直希望能够有所作为来表示我的清白。我一直在为我的清白抗争。”戈恩称,东京法官不准他和媒体沟通,是因为需要起诉新的罪行,但他自己能与媒体交流。

“9个月内只有2小时与妻子谈话,且有人监听,卡罗尔和家人、孩子从媒体处听到我的情况,听到日产、检方、高官对我做出的起诉,他们感到很痛苦”。卡罗尔的电脑和手机在日本都被没收,她于2019年4月离开日本。

被定罪几率大。“日本检方的定罪率达到90%以上,而对于外籍人士,他们的起诉成功率甚至超过99%。在他们的体系中,成功率完全是由个人决定的。这次案件中,日本检方的行为完全玷污了法律精神。”

为何逃离?“这种体系(日本腐败的司法体系),从第一天就开始打击我,希望我能够认罪。我希望能够对日本司法体系中的官僚主义做出控诉。”“我很热爱日本,但我需要伸张正义,所以我选择逃离日本。”

四 棋子/弃子/抗争者戈恩(2020年初-未知)

对成功逃脱到黎巴嫩的戈恩来说,未来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命运?黎巴嫩表示将限制戈恩出境,日本呼应戈恩回来受审,法国似乎置身事外。而戈恩本人表示将要抗争到底。

黎巴嫩限制戈恩出境

黎巴嫩国家通讯社报道,就国际刑警组织针对戈恩发出的“红色通缉令”,黎巴嫩检察官加桑?韦达特当天在贝鲁特对戈恩进行讯问。随后,韦达特决定允许戈恩在黎巴嫩居住,但禁止他离境。(黎巴嫩与日本之间没有引渡协议。)

据黎巴嫩LBCI电视台报道,戈恩当天晚些时候表示,他将完全配合黎巴嫩司法部门的工作。

日本呼吁戈恩回来受审

法务大臣森雅子表示,戈恩在外高调批评日本法律制度,所言都不属实。“日本检察部门是在有真凭实据和高度认证中确定他的罪行。法官也以公平公正的立场做出判断。他只挑一部分刑事司法制度进行批判,这太不适当。我觉得他的说话太抽象,而且大多无凭无据。”同时她呼吁戈恩,若要表清白应当回日本受审。

日产高层则表示:如果戈恩没有犯法,又何必潜逃到黎巴嫩?

法国置身事外

在戈恩拘押期间,他的妻子卡罗尔也曾多次为了丈夫能够获释而在各国间奔走,并曾向法国政府提出求助,但遭到了无视。“爱丽舍宫的沉默简直振聋发聩。”卡罗尔说,“我曾认为法国是一个誓死捍卫无罪推定的国家。他们完全忘记了戈恩为法国经济以及雷诺汽车所做的一切。”

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表示,法国的政治干预可能不是帮助戈恩的最佳方式。

戈恩被捕后,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他“将对这一联盟的稳定性保持高度警觉”。

戈恩出逃后,法国外交部网站于去年12月31日发出公告,法国政府是从新闻中获悉戈恩已抵达黎巴嫩的,并不清楚详情。直至1月2日,法国政府才终于正式对此事作出回应。法国经济和财政部国务秘书阿涅斯·鲁纳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戈恩回到法国,他将不会被引渡到日本,因为法国永远不会引渡其国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他可以逃避日本司法制裁,只是因为他跟其他法国公民一样享有这一权利。”

路透社称,“如果法国现在不需要什么的话,那就是自由的卡洛斯·戈恩”。

戈恩要抗争到底

记者:“您现在的规划是什么?”

戈恩:“我非常习惯的是创造不可能的奇迹。我会继续斗争,你可能会期待在未来做什么动作,我会说会有哪些司法平台来解决问题,或者把哪些问题放在台面上,我会把所有的一些证据都能够去整理起来,不是要去证明我自己,不是一个贪婪的独裁者,而是要证明我目前为汽车行业做了很多的贡献。”

记者:“你有没有想到你在未来会成为全球的逃民?”

戈恩:“我在1999年来日本,很多人不相信我会成功,我也成功了,我能证明自己清白,我相信我会回归正常,我很高兴来到黎巴嫩,我会继续抗争,未来我会把所有证据整理起来,要证明我为汽车行业做了很多贡献,不是一个独裁者。”

*本文信息均来自相关媒体公开报道

距焦观点

真相扑朔迷离,但真相只有一个。戈恩的命运不仅与雷诺-日产-三菱的经济利益纠缠,还关乎日本和法国之间的国家博弈,也暴露出日本司法体系的相关问题。以铁血手腕、成本杀手著称,戈恩向来理智果决,充满斗志,如今更是以一人之力对他所认为的不公宣战。归于简单,如果戈恩真的触犯法律,那么他必须接受相对应的惩罚;如果戈恩遭受不公正待遇,那么我们也支持他抗争到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汽车沙皇”到“逃亡囚徒” 起底戈恩事件背后三大主因

逃亡后的戈恩终于自由的“发声”了。但即使重获“有限”的自由,曾经集金钱与权力于一身的卡洛斯·戈恩,也掩盖不了联盟瓦解,以及自己从“汽车沙皇”位置上跌落的事实。 这位权倾一时的汽车灵魂人物,以这种令人瞠目的形式“谢幕”了。

北京时间1月8日晚间,卡洛斯·戈恩在黎巴嫩贝鲁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这个汽车界的“神奇小子”,曾经掌管全球最大汽车集团的核心人物,在经历了400多天的关押、审讯与各类“非人”待遇后,终于可以自由地“发声”了。

戈恩说,日本检察院和日产高管联合策划的这场“阴谋”,将其推向了被“污蔑”的深渊。而阴谋的背后策划者,日产前CEO西川广人、日产负责外部和政府事务的前执行副总裁川口均(Hitoshi Kawaguchi)、日产前内部审计Hidetoshi Imazu等日产高管,以及日产董事会成员Masakazu Toyoda,均是主谋。

整个发布会持续3小时,戈恩用四种语言控诉日产-雷诺-三菱联盟对其瞒报收入、挪用资金、背信罪等多项罪名的污蔑。逻辑缜密,气场强大。

关于戈恩发布会上透露的具体细节,盖世汽车在9日早上已经发布了一篇《开撕!正经八卦解读戈恩发布会》文章,在此不再赘述。

从2018年11月19日被捕,到2019年12月30日胜利逃亡,戈恩被捕事件全程备受媒体和公众关注,这其中交织着个人恩怨,权力较量与利益争夺。在“独裁者”与“阴谋论”之间,到底穿插着哪些我们看不见的“内幕”?戈恩在发布会中已有所指,本文我们试图从个人矛盾、企业恩怨和国家利益博弈三方面入手,起底戈恩“被捕”事件背后的三大主线。

个人矛盾:日产的“救世主”被冠以“刽子手”

卡洛斯·戈恩,生于巴西,6岁随父母移居黎巴嫩,后至法国学习和工作。所以,拥有巴西、黎巴嫩和法国三重国籍的戈恩,在成长过程中受欧洲文化影响最大,这也形成了其行事高调、雷厉风行的风格做派。

1996年,戈恩离开了效力11年的米其林,进入雷诺汽车担任执行副总裁。由此,开启了其纵横捭阖的汽车生涯。

1999年,雷诺花52亿美元收购了日产36.8%的股权,以及日产旗下日本日产柴油汽车22.5%的股权和日产在欧洲的五个财务子公司。

然而,此时的日产并非一块“肥肉”。

资料显示,1999年与雷诺结盟时,日产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已连续衰退了27年,且负债高达2.1万亿日元;当年在售的日产车型中,仅有一款登上了“日本十大畅销车型”的榜单。

这样的“烂摊子”,留给戈恩来收拾。

戈恩一到日本,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到访了日产在海内外的每一座办公室、工厂、技术中心等,摸清了日产的经销商和供应商体系,而后推出了日产三年复兴计划。这一计划包括:三年内推出22款新产品、降低20%生产成本、裁掉21000个职位、关闭5家工厂、砍掉与汽车无关的业务。

这一计划仅执行两年,日产便实现扭亏为盈;2000财年,日产实现27亿美元的盈利;4年间还清了2万亿日元的债务。

由于改革成效显著,2005年,戈恩同时成为雷诺和日产的掌舵者。

日产振兴了。戈恩成了“功臣”,但也成了“刽子手”。

有分析指出,日本企业有个非常典型的特征:终生雇佣制+裙带关系。这一特征就是在自有圈子里相互协作,缺乏竞争意识;而戈恩是非常典型的职业经理人,维护公司的利益,对股东负责。另外,日本人骨子里有一种低调、内敛的性格,奉行集体主义,讲求勤奋自律和奉献精神;而戈恩在联盟中处于核心地位,且权力过于集中,个人主义至上。所以,两种文化的碰撞,加上空降的“成本杀手”以强硬手段开源节流,危机了日产部分高层和权贵,甚至裙带关系中处于日产庞大分支中各类人员的利益,“怨恨”的种子就此种下。

2016年,戈恩趁三菱汽车爆发油耗测试造假的丑闻,迅速完成了对三菱34%股权的收购。至此,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成立,戈恩任三家全球车企的董事长职务,也是汽车界最具权势的人物之一,被业内称为“汽车沙皇”。

而戈恩对日产大刀阔斧的改革,致使数以万计的日产员工下岗;与此同时,戈恩每年却领着20亿日元的工资。这种反差和矛盾,进一步激化,以至于日产内部员工中有人私下称戈恩为“刽子手”。

戈恩被捕后,时任日产CEO的西川广人曾公开表示:“有些事情应该得到纠正,比如过度集权,这导致了某种扭曲。”甚至在2018年11月19日戈恩被捕的当晚,西川广人在日产召开的临时发布会上列举了戈恩的三大罪状,称“戈恩所为是公司不能容忍的行为,我感到非常失望、沮丧、绝望、愤慨和愤怒。”言语间,不乏个人恩怨。

戈恩在8日晚间的发布会引用友人的话说,“复兴后的日产不想再受这个法国人指手画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我赶走。”

企业恩怨:不对等的权力与义务

除了因大刀改革而引发的个人之间的矛盾外,企业之间的利益不对等,也是戈恩“引火上身”的导火索之一。

前文提到,1999年,雷诺收购了深陷困顿中日产的36.8%股权,至2011年,前者对日产的持股增至43.4%,并拥有投票权。

而随着日产的羽翼再次丰满,2002年3月,日产拥有了雷诺13.5%的股权,至2011年增至15%,但没有投票权。与此同时,走出困境的日产,在体量上迅速膨胀。

在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中,三菱因体量和业绩较小,相对处于弱势,真正的博弈方还是雷诺与日产。

2017年,联盟创造了1060万台的总销量,击败大众和丰田,成为全球销量冠军。三大联盟中,雷诺集团2017年销量为376万台;日产为581万台;而三菱贡献了103万台。

另外,2017年,雷诺集团营收增加了14.7%至587.70亿欧元;营业利润增长了15.8%,至37.99亿欧元。而截至2017财年,雷诺从日产收到的分红累计超过6000亿日元,计入雷诺-日产联盟并决算的日产利润超过2.5万亿日元。

在这一联盟中,日产的“老大哥”地位非常明显,然日产的实力和在联盟中所拥有的话语权显然不对等,这促使日产对雷诺-日产联盟愈发感到不满。

国家利益博弈:国民支柱产业岂容“外人”抢夺?

从国家利益博弈层面看,法国政府作为雷诺集团的控股股东所持有的15%股权,在联盟中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但汽车产业极其强盛。除了挤进世界前三的丰田外,本田和日产同样是日本汽车业的支柱。而面对日产在联盟中的地位和权益与雷诺产生的悬殊,一向谨慎、保守的日本人,开始酝酿着“反戈”。

2015年,当雷诺的大股东法国政府希望将在雷诺的持股比例从15%提升到19.73%时,引发了日产的极力反对。后者针锋相对地提出希望将在雷诺的持股比例提升至25%以上。

有分析认为,按照日本对有关企业交叉持股的法律规定,如果日产汽车对雷诺的持股达到25%,雷诺将会丧失在日产43.3%的投票权。

彼时,戈恩一直希望促成雷诺-日产与三菱的结盟,而日产内部对此同样持反对意见,主要原因是担心三方合并后,日产将丧失独立性,对技术外流,以及由此产生的“空心化”和“边缘化”感到不安全。

面的日产的针锋相对,法国政府只好将增持股权计划暂时搁置。2017年5月,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台,为了提振法国经济,2018年初,法国政府与戈恩签署对赌协议。即法国政府支持戈恩连任雷诺集团CEO,但戈恩要促成雷诺与日产的合并。

消息传到日本后,引发了日产高层的强烈反对,甚至一度将反对戈恩和合并上升到“保卫日本汽车产业”的高度。2018年年初,日本某高官以匿名的形式对外发声,称无论如何都要保住日产,不会让雷诺以不可逆的形式完全吞并日产。这也是日本政府首次以非正式渠道向法国发出警告。

其实,早在2017年9月,雷诺-日产联盟曾出台了一项“联盟2022”的发展计划。该计划旨在应对全球范围内持续进行的“新四化”变革,深度整合三方资源,扩大协同效应,以节约研发成本。从这方面看,戈恩的出发点是为了联盟未来更好的发展,但雷诺和日产完全整合的最明显障碍仍在于政治因素。

很简单,因为法国和日本都想保持各自汽车企业的独立性。

在日产由弱变强后,日本政府更希望日产摆脱联盟的控制;对于法国政府来说,汽车作为国民支柱产业,对于扩大就业,增强国家经济实力至关重要。而拥有雷诺控股权的法国政府,希望雷诺可以吞并日产,一方面助力雷诺进一步实现全球化,另一方面可以继续从日产获取更多经济利益。

日本和法国政府各自的立场和利益出发点不同,所以,这场合并注定难以达成。

如今,联盟已瓦解,而被捕后的戈恩虽然上演了胜利大逃亡,但国际刑警组织(ICPO)“红色通缉令”的发出,使得戈恩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严重受限。

历史告诉我们,所有的“阴谋”,背后都是“利益”之争。无论是戈恩因高调和独裁与日产高层产生的个人矛盾;还是日产与雷诺因权利义务不对等引发的争斗;以及日本政府和法国政府从各自不同的政治立场出发而发生的“隐性”对抗;归根结底,背后均是利益之争。

参考资料:

青年报—《“逃亡者”戈恩:大国产业暗战背后的牺牲品》

财经—《戈恩日产恩仇录:谁扳倒了戈恩?谁又将接班?》、《戈恩日产恩仇录:再见,汽车沙皇》

虎嗅—《谁策划了戈恩逃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