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工作中恰好在重点学习核安全。核安全是个很大的概念,要分析起来写几本书都没问题,下面简要分析下可能导致核事故的因素(以日本福岛为例)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事故预防和
这几天的工作中恰好在重点学习核安全。核安全是个很大的概念,要分析起来写几本书都没问题,下面简要分析下可能导致核事故的因素(以日本福岛为例)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事故预防和事故的缓解。
福岛事故处理
福岛事故处理
1、事故预防!事故预防是设计人员和运营人员应尽职责。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从设计到运行有一系列的安全原则。
合理的设计
福岛安全壳内部没有设计消氢系统,虽然设计有排气系统,但是发生事故后,排气系统没能起到安全作用,氢气积累,最终发生了氢气爆炸,导致安全壳发生破口,放射性物质外泄。
可靠的设备
可靠的设备是预防事故的基础,福岛在发生海啸时,失去场外电源,场内的应急柴油机又被淹,失去安全功能。
各种完善的规程
核电站任何操作,都要有运行规程作为依据,即每一步操作都有文件依据。网上有原因分析说,日本人办事谨慎认真,循规蹈矩,发生事故后由于规程没有规定,不知所措导致发生事故。这是一个原因,这个原因也可能是运行人员经验不够丰富。
运营人员的良好安全素质
具备良好素质的运行人员为机组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当发生事故时及时正确的干预,将各项参数控制在安全限值内。
2、事故的缓解 !核电站对于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设置了若干的专设安全设施来制止事故的恶化,并缓解事故后果,每项专设安全设施都有特定控制的设计基准事故。
对于更严重的事故,专设安全设施已不可以阻止事故的恶化,这样的事故就是超设计基准事故。超设计基准事故包括以下事件:
a.丧失所有交流电源24h
b.失去所有给水
c.一回路破口叠加安全系统不可用
d.未能紧急停堆的预期瞬变
日本a.b.c三个都发生了,为超设计基准事故。事故缓解方面,对于福岛事故的处理,日本是负分,就是一反面教材。前期准备瞒天过海,没有按规定上报,如果前期及时干预,虽然发生事故但也不至于发生堆芯融化这样的严重事故,导致放射性外溢。
综上,日本发生这样的事故是设计,设备,人员的多方面因素所致。尽管严谨细致,但是事故后的刻意隐瞒,不按照规程上报是导致事故恶化的重要原因。发生事故后敢于面对错误,及时纠正才是事后正确的处理办法,也是日本人应该学习的地方。
日本其美滨核电站又发生了核泄露,泄漏了约七方米含有放射物质的水,其放射能已经达到了220万贝克勒尔。日本频繁发生核泄漏的原因与其设备技术以及人员操作不当有关。在2017年的时候,因为工作人员误打开装有核物质的金属容器,导致了核泄漏,五名工作人员体内被检测出有放射性物质。
之前的福岛核电站则是由于其核电站的设计不符合现在的标准,当时福岛核电站属于二代核电站,其应对严重事故的措施是比较弱的。福岛核电站的时候没有配备好充足的设备预防严重事故,比如说堆芯熔化的设施等。在大地震发生之后,福岛核电站的许多管道设备由于强烈的地震直接被破坏掉了,反应堆里面的燃料不断的燃烧,直到后面融化由此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故。
在日本这样地震等各种灾害频发的地区,当地的研发人员没有研发出相应的防震措施,也是造成日本经常发生核泄露的重要原因。用核能去发电,安全性应该摆在第一位,我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将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列为了重大专项,我们国家发展核电一直都是将安全放在最首要的位置。
日本不仅没有相应防止核电站发生意外的设备,同时它对于发生核电站泄露的地方,也没有相应的应急处理设备和措施去保证周边地区和人民的安全。不仅如此,日本对于福岛核电站目前排放的废水也是要将其排入海洋,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自身没有做好相关的预前措施,造成了这样的后果,现在又将这种后果需要各国与其一起承担,不一起承担,就将废水排入海洋,这种操作实在是不大让人认可的。
日本经常发生核辐射主要是由于日本经常发生地震以及相关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
2011年3月11日,由于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强震,引发特大海啸。最终导致福岛核电站3个反应堆发生氢气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泄露,约30万人被紧急疏散。
2017年6月,由于一名工作人员打开了装有钚和铀等粉末试料的金属容器,容器内部的塑料袋突然破裂,导致试料散落出来。
2019年核物质泄漏事件的原因是工作人员在26年未检查、未记录,并且通过外部的不锈钢容器看不到内部的情况下,贸然打开容器导致的。
在2019年核泄漏事件之后,日本原子能规制厅表示,近期将与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对该机构核燃料的保存状况、防止放射物发生飞散泄漏的操作步骤及防止员工遭受体内辐射的必要装备等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以判断机构本身是否存在过失和安全管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