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陷入僵局,盟军及中国抗日力量正处于最困难时期,苏联红军正与德国精锐部队展开殊死搏斗。就在这一年日本关东军和苏联却借口边界争议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陷入僵局,盟军及中国抗日力量正处于最困难时期,苏联红军正与德国精锐部队展开殊死搏斗。就在这一年日本关东军和苏联却借口边界争议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但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场边境冲突却成为了扭转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的关键点,这场战役就是不为人们熟悉的诺门罕战役。
诺门罕战役战前准备
1939年苏联红军与德军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双方损耗都很大,仅凭当时军事力量谁也没有把握取胜。不过斯大林手上还有一张王牌,就是驻守在远东的西伯利亚特别集团军,这支部队规模庞大,兵员数十万,并且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是红军中的精锐。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支部队的存在,将日本关东军牢牢的锁死在东北地区不敢擅动。
日本方面一直在关注西伯利亚特别集团军的情况,但由于苏联方面保密工作非常到位,日本关东军始终没有弄清楚这支军队的确切数量。直到战后日本也只有对西伯利亚军规模的猜测数据,而日本估计这支部队的实际人数可能过百万。
苏联士兵
很显然,苏联此时已经危在旦夕,斯大林只有打出这张王牌才能挽救危局。日本人和德国人也看出了这一点,德国方面要求日本从东线对苏联发动猛攻,双方东西夹击一举击破苏联。但此时的日本方面非常犹豫,在中国战场上尽管节节胜利,但是中国军队的抵抗仍在继续,日本军部速战速决的战略目标已经彻底破产,被拖入持久战已成定局。
因此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尽快解决巨大的战争资源供给是燃眉之急,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获取以石油为主的战略资源。由于在中国一直没有发现大油田,因此日本制定了南下和北上两个方案,南下攻占东南亚,印尼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且配套设施齐全。北上方案则是进攻苏联占领东西伯利亚,这里的矿产资源也非常的丰富。但到底选择哪一种方案,日本大本营迟迟没有主意。
1939年苏联东西线吃紧,日本方面决定抓住这次机会,攻击苏联目的是试探一下苏联在远东的真实实力和战略决心。如果战胜则选择北上策略,如果失败就立刻南下。苏联方面很快获悉了日本人的意图,因此斯大林决定好好教训一下日本人,也必须重创关东军迫使日军南下,才能将西伯利亚军抽调至西线作战。
日本关东军
于是,苏联方面积极备战,强悍的西伯利亚特别集团军严阵以待,准备痛击日本关东军。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第57军特别军长,负责整个战役的指挥,朱可夫调来了大量的坦克、大炮等重火力装备,同时还抽调了苏联境内的大批精锐空军配合地面作战。在战争开始之前苏联就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
而日本方面尽管决定要攻击苏联,但内部依旧有较大分歧。关东军军部和日本大本营方面尽管战略目标大体一致,但对战术方案的制定意见不一。甚至于关东军内部也有矛盾,空军部门甚至反对开战,认为关东军根本打不过苏军,而日本陆军竟然认为西伯利亚军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很显然日本陆军在情报方面存在严重误判,并且盲目自大,对于苏联方面积极备战的情况不清楚,甚至视而不见,认为苏联人是在虚张声势。由于当时朱可夫还是籍籍无名,也没有引起日本人的重视。在隐蔽战线方面日本更是完败,日本特高科并没有获得苏联方面的准确情报,而日本大本营和关东军高层的作战方案几乎全部被苏联间谍窃取并及时将其传送给了苏军,掌握了关东军的一举一动。
诺门罕战役战役图
1939年5月日军出动小股部队攻击哈拉哈河以东的蒙古军队,结果被苏蒙联军歼灭。6月朱可夫到任,组织空军对日军阵地进行大规模轰炸,日本空军随即展开反击,双方在诺门罕地区的上空进行了三天的激烈空战。但无论在战机数量、火力和战斗经验方面日本空军都不是苏联空军的对手,六十余架日本战机被击落,日军损失巨大。
7月1日,日军进攻哈拉哈河西岸,朱可夫早已在巴音查岗高地布下重兵只等日军前来送死。3日关东军展开队形开始攻击后才发现,此处全是开阔草原没有任何地形可供隐蔽、掩护,而苏联的重火力此时开始发挥威力,日军根本没有招架之力,再加之苏联空军的狂轰滥炸,日军伤亡惨重。双方激战至11日开始休战。
7月23日,日军调集军队两万五千余人,大炮82门向苏联发动总攻。但就在日军发动攻击的第二天,驻守阵地的苏蒙联军就开始反击,25日关东军停止进攻转为防御。苏联方面旨在速战速决,因此也调集了更大的兵力支援前线,以57军为主组建集团军,规模高达10万余人,任命朱可夫为司令。苏联此次总共调集了500辆坦克,近400辆装甲车,500余门重炮和515架各式战机,各种战略物资不计其数。仅在战前准备方面日军就已经大大落后了。
朱可夫
苏联高层获悉日本高级军官即便在战时也会轮流休假,于是选择在8月20日日军军官轮休的这一天发动总攻。20日凌晨朱可夫下令所有重型火炮向日军阵地开火,同时命令部队开始进攻。日军猝不及防,在没有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与苏军展开激战。
日军战斗意志虽然顽强,但是在重火力的猛烈打击下伤亡惨重,26日关东军主力第23师团被苏军合围。诺门罕地区的日军告急,关东军紧急从中国关内战场抽调主力部队增援第23师团。顽抗至31日,仅剩2000余人的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残兵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突围,所部装备大部被苏军缴获,其余各部日军也被迫突围、撤退。
原本信心满满、志在必得的关东军军部因诺门罕之战的惨败恼羞成怒,发誓要报仇雪恨,从各处调集大规模兵力和各种重型装备准备和苏军进行决战。在诺门罕战役中关东军的表现并不差,尽管损失惨重但依旧拼死作战,并且损失远低于苏联。可是实力的差距是巨大的,日本大本营对战场形势看得非常透彻。于9月3日命令关东军停止反攻计划,日本随即与苏联方面合谈,很快达成停战协议。日本北上方案至此宣告失败,只能选择南下。
诺门罕之战中日本军队
其实这场战斗在开战之前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只是日本人太过狂妄自大,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号称日军精锐的关东军以作战勇猛著名,但战斗结果就是被碾压。苏联方面的火炮无论在口径、射程和威力方面都大大超过了日军,况且关东军只有几十门重炮,苏联方面有500门。空军在前期遭受重创,后期甚至没有出来参战。轻武器方面日本以38式步枪为主配备6.5口径子弹,而苏联方面的莫辛纳甘步枪和波波沙冲锋枪都是配备7.62口径子弹,火力足以碾压日军。
况且擅长拼刺刀的日本人在脾气暴躁、人高马大的俄国人和蒙古人面前也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最为关键的,日本人并没有把朱可夫放在眼里。战斗进行之中,关东军曾经派出臭名卓著的731部队向苏联军队驻地投放病菌,结果却因不熟悉地形和水文,误将数十公斤的病菌投放到了自家营地,导致日军上千人染病,数十人病亡。
在整个反法西斯战场上,诺门罕战役的筹备仓促,兵力规模不算太大,作战范围也很小,并且只进行了短短三个月。但这场战役的结果却几乎扭转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首先,重创关东军之后,日本人放弃了北进计划,派遣主力部队攻占东南亚,苏联东部防线压力解除。
诺门罕之战
斯大林迅速调集西伯利亚特别集团军最精锐的二十个师万里驰援西线,给予德军以沉重打击,德军被迫撤退,苏德战场上的局势开始扭转,德军开始转入战略防御。而在诺门罕战役中表现出色的朱可夫一战扬名,被斯大林看中委以重任,就是这个被日本人轻视的苏联将军此后成为了苏联最重要的军事统帅,为二战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无论是诺门罕战斗进行期间还是日军启动南下计划之后,都需要在中国战场抽调大量部队,因此客观上也减轻了中国抗战的压力,为抗战力量的发展壮大正确了时间和空间。并且诺门罕战役的大胜也客观方面增强了国民党当局坚持抗张的决心。
日本偷袭珍珠港
由于诺门罕战役的惨败,日本在西、北两个方向上的扩张之路被阻断,东南亚资源有限,也间接导致了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妄图控制整个太平洋的战略生成。客观上逼迫美国参战,从而彻底的改变了整个二战的格局,加速了法西斯力量的灭亡,同时苏联红军的“恐怖”实力也威慑到了日本军队,为后期苏联解放中国东北奠定了基础。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