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是否具有原生性,日本骇人听闻风俗

前两天,一个定居日本的朋友回国,我们小聚了一下。他讲了很多日本一些古老的风土人情,并且捎带聊了一些苍老师的故事。
后来我们就讨论了一下,为什么在日本,爱情动作片那么风靡?我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6 01:12:23

前两天,一个定居日本的朋友回国,我们小聚了一下。他讲了很多日本一些古老的风土人情,并且捎带聊了一些苍老师的故事。

后来我们就讨论了一下,为什么在日本,爱情动作片那么风靡?我们都知道,古日本的艺伎,是只卖艺不卖身的,他们和现在的女明星没有什么区别,这个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什么到了现在的日本,那些爱情动作片里的男优女优,也能和只卖艺的人同台竞技圈粉无数呢?难道,廉耻已经变得如此廉价了么?不应该呀。因为无论是礼仪还是国民素质,且不说亚洲,即使纵观全世界,日本的国民素质也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这就让我对日本这个名族产生了兴趣,花了点时间研究了一下,结果发现个秘密,所以今天我们就聊一聊。

任何一个民族的起源,都有各自的神话色彩。而日本民族的起源,主要记录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两本古书里。这是两本书,对于了解和研究日本早期历史至关重要,其地位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史记》。

《古事记》

《古事记》成书略早于《日本书纪》,可以说是日本的第一本古书。这本书一开篇,讲的就是日本的起源问题。而根据它的记载,日本民族诞生于伊耶那歧和伊耶那美这对兄妹的结合。亲兄妹相爱生子,嗯,典型的“乱伦”行为。听起来有悖于纲常伦理,但《古事记》作为日本最古老的书,确确实实就是这样记录的。

不仅是《古事记》,在《日本书纪》里也能找到几乎一致的记载。根据前者的记录,在世界脱离混沌,天和地逐渐分离之后,世界上诞生了五位开天辟地的“别天神”,我们可以把他们简单地理解为五位特别的天神。紧跟着这五位“别天神”之后诞生的,是“神世七代”,其中前两代各自落单的神,而后五代则每一代都是兄妹俩人。这五代兄妹神中的最后一代,就是创造了日本国土和国民的父神和母神,也就是哥哥“伊耶那歧”和妹妹“伊耶那美”。

据《古事记》记载,伊耶那歧和伊耶那美兄妹两人奉天神之命,要在茫茫的大海之中创造一块漂浮的国土。俩人于是站在一座天之浮桥之上,用一根天之琼矛在海水里头不断地搅和。搅着搅着,矛尖上的水滴慢慢汇聚,逐渐在空无一物的海水中央,形成了一座岛屿。可是光有一座岛屿仍然不够。伊耶那歧和伊耶那美来到这座新造的岛上,在岛中竖起了一根柱子,并且立下约定说,从现在开始,兄妹两人都分别绕着这根柱子行走,一旦两人在途中相遇,就结合在一起创造新的国土。大家想想看,一个人向左,一个人向右,两个人都绕着柱子走,怎么可能会遇不上?多此一举嘛,所以,必然的,兄妹俩人相遇了。

依照约定,他们俩顺理成章地结合在了一起,在翻云覆雨之后,妹妹伊耶那美依次生下了八大岛国,和六座大岛,也就是日本国的国土。创造完国土之后,伊耶那歧和伊耶那美又开始创造诸神,这些神祇实际上一一对应了世间的各种事物。他们俩一共生下了三十五尊神祇,分别执掌石头、泥土、河、海、山、树、食物等不同事物。但是,好景不长,老天爷棒打鸳鸯,在妹妹伊耶娜美还没来得及把世间万物都孕育完全的时候,她就因为生火神而被烫死了。

日本起源神话

这就是日本起源神话的前半段,它讲述了日本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和民族概念,是如何诞生于一对兄妹的结合的。说到这里,一些朋友可能会嗤之以鼻,觉得神话只不过是古代人由于缺少科学认识世界的能力,因此借助想象,虚构出来的一套解释世界的说法。这套说法几乎毫无事实依据,甚至也不合逻辑。到了今天,还有哪个正常人会相信,日本群岛最初诞生于一位女神的肚子?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来,愚昧和迷信被逐渐驱散,理性与知识一路高歌猛进。即便是人文社科领域也在不断地追求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研究。到了近现代更是如此,在“理性之光”的照耀下,神话构建出来的虚无缥缈的世界,在被印上了蒙昧的烙印之后,似乎早就失去了容身之地。可是这是否就意味着,“神话”对于今天的我们,毫无任何意义可言呢?不一定。抛开神话中显而易见的文学意义和美学意义不谈,神话的历史意义也绝不应该因为其虚构性而被简单粗暴地抹灭。

“人类是无法想象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的。”一位先天的盲人,无论别人如何向他描述,可能也永远也无法想象,光,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人类大脑是依靠类比和逻辑推理来理解我们所置身的世界。也就是说,人类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必需基于那些已经知道的部分。而想象的过程也无非就是,对自己已经知道的概念进行重组。

无论是听起来多么匪夷所思的东西,都一定是由我们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拼接而成的。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大脑中搭积木,我们把已知的东西打乱,然后重组,这就是想象。存在于人们想像中的神力通天的龙,也不过就是由鹿角、牛耳、蛇身、鹰爪等元素组合而成的。同样,无论是多么天马行空的神话,它的基本构成元素都一定无一例外地取自于现实世界。

神话虽然是虚构的,但孕育它的社会确是真实的,一切的虚构都并非无根无据的天方夜谭,而是古代人对于已知世界的重新组合。所以,归根结底,所谓的神话,无非就是现实世界被扭曲了的倒影。它承载了许多来自于早期人类社会的有效信息,只不过这些信息在经过古代人的想象重组之后,都被加上了密。而我们现代人要做的,就是依靠理性判断,尽可能地解开这些密码,把看似荒诞不经的神话,还原成对了解人类历史有用的信息。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日本的起源神话呢?在伊耶那歧和伊耶那美的故事里,兄妹乱伦这个元素很容易就会吸引我们的兴趣。在现代社会,对于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而言,虽然我们坚定地追求爱情至上,婚恋自由,但是亲兄妹之间的相爱结合仍然是绝对不容触碰的禁忌。这一禁忌既是伦理道德上的禁忌,同时也有生物学和医学的依据。

沃尔特 . 沙伊德尔教授

就文化层面来说,斯坦福大学的沃尔特 . 沙伊德尔教授的研究认为,现代社会之所以要回避乱伦,是因为近亲结合具有一定的社会破坏性,它会导致家庭单位的不稳定和群体团结的削弱。而近现代生物学家的研究也表明,近亲繁殖不仅会导致遗传病在后代中更加高发,甚至还会因为基因问题而造成严重的成长缺陷,从而导致后代会有更高几率,在到达繁殖年龄前就死亡。这也就是生物学家口中的“近亲繁殖衰退现象”。回避近亲结合的现象不仅仅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有生物学家发现,在自然界当中,多数通过有性繁殖繁衍后代的生物,天生就有避免近亲交配的机制。这可能也表明了回避近亲结合,会更加利于一个种群的繁衍生息。

既然连动物都知道要回避近亲繁殖,那么为什么日本的神话却会把本民族的起源归结于一对兄妹的结合呢?而且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相关记载当中,我们也读不出任何对这次近亲结合在道德伦理上的粉饰。既然没有粉饰的意图,那就说明了这一神话的作者和传播者并不认为兄妹之间的结合有被合理化的需要。这也就暗示了,对于兄妹之间近亲结合的现象,当时的社会即便不一定会大力提倡,但至少也比现代社会具备更高的容忍度。

实际上,兄妹结合的元素不仅存在于日本的起源神话之中,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早期神话当中也常常出现。其中,最为耳熟能详的当数我们国家的伏羲和女娲。在华夏民族的起源神话当中,女娲的形象是最为重要的。有关女娲造人的神话,后世流传的主要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女娲抟土造人,这个版本的故事认为,中华大地上最早的人类,是女娲照着自己的样子,用黄色的泥巴捏成的。她一开始还一个个认认真真地捏,后来发现这样既耗时又耗力,于是就拿了根绳子沾满泥浆,然后不断地甩动,从绳子上飞溅出来的泥浆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这就是咱们华夏民族的起源。这种“人是由黄土捏成的”想法,可能一是跟咱们亚洲人的肤色有关,黄皮肤可能会让古代中国人把人类的起源和黄土地联系在一起,另外也可能和人类早期社会普遍使用泥土烧制陶器有关。

女娲造人

在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里,女娲是凭借一己之力创造的人类。而在另外一个版本里,女娲则是和她的哥哥——伏羲一起孕育出的人类。相传,伏羲和女娲是华胥所生的一对兄妹。

东汉武梁祠石室上,就画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交尾像。南阳汉画像石刻上,也有巨人抱伏羲女娲图,其中伏羲和女娲的手上分别拿着一把类似扇子的物品,并且两人都用它挡着脸,这反映了兄妹成亲时需要遮羞的情景。唐代的李冗在《独异记》中写道:“天地开辟之时,除了昆仑山上的伏羲女娲兄妹,天底下没有任何其他的人类。于是兄妹俩想要通过成婚来繁衍制造更多的人类,但是同时却又因为兄妹的身份而感到羞耻。于是,两个人跑到昆仑山的顶端,对着上天占卜,祈祷说两个人分别点火,如果升起的烟相互缠绕,那就是天意让他们俩结合。结果烟雾果然缠绕在了一起,两人于是顺应天意,结为了夫妻。在两人成婚的时候,妹妹女娲感到有些害羞,因此就用草扇遮挡住了自己的脸。直到今天,河南淮阳一带还有伏羲陵和女娲观,当地人们把伏羲和女娲分别称为人祖爷和人祖奶奶,这也是早期创世神话在现代社会遗留的印迹。

伏羲女娲

从伏羲和女娲兄妹成婚的神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起源神话和日本伊耶那歧、伊耶那美的故事有不可忽略的相似之处。同样都是一对兄妹,同样都是约定应验之后结合生子。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在伏羲和女娲的故事当中,兄妹二人对于自身的血缘关系是有所顾忌、并且感到羞耻的。但在伊耶那歧和伊耶那美的故事里,这种羞耻感则几乎微不可察。

如果说日本起源神话和中华民族的起源神话在兄妹“乱伦”这一因素上相似,我们还能暂且把它归因于,中国文化对整个大中华文化圈强有力的影响,或者说是东亚文化圈内部的互相影响。但是,我们在埃及、希腊和希伯来人的神话传说中所发现的类似的乱伦情节,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正视一个事实——那就是“乱伦”创世并不是单一民族早期文化所特有的发明物,它普遍存在于人类各地区、各民族的早期神话当中。

在埃及神话里,最初的造物主生下了一双儿女“舒”和“泰芙努特”,兄妹两人结合之后又生下了一对兄妹——哥哥大地之神“盖卜”和妹妹天空之神“努特”,这两兄妹虽然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再遥远的距离也无法阻拦他们在一起,俩人虽然是异地恋,但却仍然神奇地生下了四个孩子,感觉也是相当地不容易。

希腊神话

在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和自己的儿子乌拉诺斯,甚至还有自己的孙子波塞冬都育有子女,这听起来也是十分地离经叛道。而在希伯来人的传说当中, 也有亚伯拉罕娶了同父异母的妹妹为妻,以撒娶了自己的堂侄女,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所以,人物关系混乱并不是希腊神话独有的特征。兄妹婚、母子婚等现代社会讳莫如深的乱伦现象,在世界各民族的早期神话当中比比皆是。不仅希腊乱,其他地方也乱。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神话中的乱伦因素所反映的,是各地区人类早期社会的某种共性。

从视频开始到现在,我们一直在频繁地提及“乱伦”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乱伦”被解释为“在法律或风俗习惯不允许的情况下,近亲属之间发生性行为”。这一概念不仅针对了生物学意义上的血亲性行为,如父女、母子、兄弟姐妹、姑侄等之间的关系,还囊括了姻亲, 如公媳、岳母和女婿,以及干亲,也就是干爹干妈、 继父继母等在内的所有社会学意义上的近亲关系。总而言之,只要是不被本国法律所允许的,不为当地风俗所接受的性行为,都可以被称作是乱伦。那么,依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我们前面提到的,伊耶那歧和伊耶那美兄妹通婚的故事,算不算是乱伦呢?

希腊神话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看法是,早期神话中的近亲通婚的因素,大多在当时都不能算作“乱伦”。前面也说了,乱伦要么是违反了法律规定,要不就是打破了风俗禁忌。但是,在神话产生的早期人类社会,并没有成文的法律规定血亲之间不能通婚。同样,在风俗上,也并没有禁止近亲通婚的习惯。既然不管是从法律层面还是从社会风俗层面来说,近亲结合在当时都不能算作是一种禁忌,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说伊耶那歧和伊耶那美,乃至于伏羲女娲的结合是在扰乱伦常呢?说到这儿,咱们就不得不聊一聊早期社会婚姻制度的演进。

从古至今,人类的婚姻形态大致经历了从杂乱群婚、班辈婚、对偶婚、到文明时代的一夫一妻制的演变。 各民族创世神话中的近亲通婚的故事,反映的正是前文明时代人类的婚姻状况。就原始社会早期的情况来说,恩格斯认为,现在或较早时期通行的有关通婚的禁例,在那个蒙昧的时代,都是没有效力的。 不仅兄弟和姊妹起初曾经是夫妇,而且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结合的关系,今天在许多民族当中也都还被允许,比如非洲国家喀麦隆,父亲去世之后,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老婆,弟弟可以继承哥哥的老婆,其目的是“肥水不流到外人田”,防止父亲的老婆或哥哥的老婆改嫁外人,把财产带走,当然,这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双方自愿。

红楼梦

但是,虽然有个别民族这样,但总的来说,人类社会家庭组织上的第一个进化,就在于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的两性关系,而第二个进步则在于对姐妹和兄弟也排除了这种关系。而兄妹俩的年龄比较接近,所以这个进步更重要一些,同时也更困难一些。

其实,兄妹通婚的现象,距离我们真的不那么遥远。在中国,家族内部兄妹通婚的现象至少一直延续到了封建社会晚期,不过咱们这里说的不再是亲兄妹通婚,而是堂表兄妹通婚。举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表兄妹,虽然令人遗憾的是他们俩最终没有在一起,但是阻碍他们成婚的却并不是他们之间的兄妹关系。在两人爱情萌发的过程当中,双方也并没有因为过近的血缘关系而感到任何的不安。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自于清朝人沈复所著的《浮生六记》。在这本自传体文学作品中,据沈复自己回忆,早在他十三岁,也就是现在的孩子刚上初中的时候,沈复就在跟着他母亲回娘家住的时候,看上了他舅舅家的表姐。他还跑去对他母亲说,他非他表姐不娶。这要是放在当今社会,谁家十来岁的熊孩子跟妈妈这么说,他妈肯定会被吓个够呛。可是在沈复生活的那个年代,也就是十九世纪初期,堂表兄妹结婚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沈复的母亲在听说儿子想娶表姐之后,立马就取下了手上的金戒指作为信物,为儿子定下了这门亲事。

民国时期

而且,到了近代,民国依然没有禁止表兄妹结婚。国民政府在1931年5月5日开始执行的《亲属法草案》,并没有明令禁止表兄妹结婚。虽然其中有条款写道:近亲不得结婚,但表兄弟姊妹却并不在限制之内。甚至到了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也仍然没有禁止表兄妹结婚。一直到1980年,经过修订的新婚姻法才明确规定,禁止三代以内的血亲结婚,至此才在内地彻底禁止了表亲之间的通婚。

从1980年禁止表亲间通婚一直到今天,也就才过去了短短四十年而已。但是,堂表亲不能结婚的观念已经相当地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都快忘了,可能就在自己父辈祖辈的那个年代,娶自己的表姐妹还是一件非常光明正大的事情。我相信在今天的中国,随便在大马路上找个人问问,都一定知道堂表亲之间是不能通婚的。但是,除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之外,世界上有很多地区一直到今天都依旧允许堂表亲结婚。如果单从面积上看,世界上允许堂表亲结婚的国家甚至是占多数的。比如说日本,在法律上就是允许堂表亲结婚。那么这样的情况,我们能称之为“乱伦”吗?

日本和我们国家关于近亲结婚的法规条文,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不同,一样都写着“旁系三代不得结婚”。但不同的是,咱们两个国家对于这“三代”的算法不太一样。我国采用的是“寺院法”,堂表亲算在了旁系三代之内,而包括日本在内的多数国家则采用的“罗马法”,堂表亲实际上是算作第四代,不在旁系三代的范围内,所以可以结婚。因此,对于日本来说,表兄妹结婚并不是一项禁忌,那么自然也就算不上是乱伦。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国家都允许堂表亲通婚呢?他们不担心近亲结婚会放大基因缺陷,生下畸形儿吗?事实上,有研究表明,表亲之间生子,患病的风险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在1965年到2000年8月间,美国全国基因咨询学会的研究人员,曾对数千名婴儿进行六项大型研究,其中包括表兄妹婚配夫妇产下的后代。该项研究指出,无血缘关系的一般人婚配后,其后代有基因缺陷的概率为3%-4%,而表兄妹婚配生育的后代,有基因缺陷的概率则为4.5%,从数据上看,并没有显著提升。

不过,不管生下畸形儿的风险是不是和传闻中的一样高,一切都还是要以法律为准。在我国现行的婚姻法的规定之下,堂表亲结婚违反法律,一定是不可取的。但我们在遵循本国法律的同时,也不能想当然地去臆测、批判那些允许表亲结婚的国家,更不能随意地给人定性为“乱伦”。

“乱伦”是一个贬义词,它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特定文化传统之上的伦理审判,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就把人死死地钉在耻辱架上。所以我们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要格外地小心,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误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近亲之间的婚配行为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但是,在我们想当然地把它们全都定性为乱伦之前,我们必须要抛开自身文化环境给我们塑造的认知框架和道德成见,结合当时当地的婚姻禁忌、习俗和法律规定,再来具体判断每个案例在当时是否属于乱伦。比如,在神话产生的时代,各地的人类社会尚且还不存在血缘上的婚配禁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以现代人的价值判断去给原始人类扣“乱伦”的道德帽子,就有些不太公平了。在形容早期人类的婚姻关系时,我们与其居高临下地称之为“乱伦”,倒不如抛下现代人的傲慢与偏见,使用“血缘婚”这个不含明显价值判断的中性词,这可能会是一个更客观、也更公正的选择。

好啦,那么,今天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恳请您点赞并关注,更多有趣有料的内容会源源不断的奉上,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见,祝福大家。

日本人的起源

实际上,大和民族究竟形成于何时,先人来自于何方,在渺茫的史诗和纷纭的传说中早已不可追寻。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早在公元前的某个时间,就开始了向日本的持续且不断增长的移民迁徙。移民大抵是黄皮肤的蒙古人种,主要由来自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的通古斯人、南洋群岛的马来人、中南半岛的印支人、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及汉人和朝鲜人混合形成。他们沿着朝鲜半岛而下,渡过海峡,登上了这个位于东亚尽头、曙光总是第一抹生起却是火山密布的列岛。
1979年,日本大阪教育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鸟越宪三郎最早发表新说“日本人的发源地在中国云南省”。
1984年2月23日,致力于社会人类文化研究的鸟越宪教授对外宣布:“对被认为是从云南南下的泰国山岳地带(泰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了所有婴儿的臀部有胎斑”。鸟越宪教授就这一发现又强调:“日本人在体质上所具有的胎斑渊源是云南,这是一个旁证,证实这个地区是日本人的发源地。”
1988年9月,日本电视工作者同盟抵达云南,其任务就是拍摄《日本人的起源》。
此后,日本学者们的推论又由“倭人起源于云南”,进一步演绎为“倭人的祖先为云南的少数民族”,其范围与核心,基本圈定为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种说法。
持“彝族说”的理由是,鸟越宪三郎、佐佐木高明和渡部忠世等专家到云南考察后发现石林等地撒尼人(彝支系)的“火把节”,类似日本的“孟兰盆节”,即在日本的纪伊半岛,同一天也举行“火把节”,而在日本南部纪伊半岛的神户、京都、大阪、奈良、和歌山等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表现最为集中的地方……
持“哈尼族说”的理由是,有日本人惊奇地发现,中国云南的哈尼族与日本大和民族的信仰都具有相似的“万物有灵”观念,特别是在诸神中,日本族最有权威的“天照大神”和哈尼族的“阿匹梅烟”都为女性,亦同是太阳神;日本崇拜“谷神”并奉樱花为国花,哈尼族也崇拜“谷神”,并视樱桃树、樱桃花为神花……
“傣族说”的看法仍出于鸟越宪、佐佐木和渡部等位学者。对于被认为是从云南南下的泰国山岳地带的少数民族,他们曾经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在所有婴儿的臀部都有胎斑,同时,也在西双版纳傣族中发现了胎斑。所谓“胎斑”,是指在婴儿臀部及腰、背和肩等各部分皮肤出现的青色斑纹。原因是在皮肤真皮上有黑色素细胞,它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日本人恰有这一人种胎斑的类似性,而且在西日本九州、本州有许多人的血型是A型,这一点也与云南和泰国内地相同……(《云南日报·大观周刊》2000年11月15日报道)
1996年开始,中国及日本的一些学者们组成“江南人骨中日共同调查团”,对中国江苏省发掘出来的春秋至西汉时代(即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一世纪)的人骨,及差不多同期出土的日本北九州及山口县绳纹至弥生时代的人骨,进行了三年的对比研究。经过DNA、检验分析,两者的排列次序某部分竟然一致,证明两者源自相同的祖先。这就是说,日本人的祖先更确定为远不止边陲南疆的中国人。
中日两国,不但同种,而且同宗。(日本《产经新闻》1999年3月19日报道)
据民间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曾派徐福率领3000名童男、童女,乘由50艘船组成的庞大船队,东渡日本寻找长生不老药。结果没有找到,徐福想打道回府,有手下提醒他,你没有完成皇上交办的差事,回去只有死路一条,不如干脆留下来,徐福一行就留下了。
这时的日本仍处在石器时代,大多数日本人蓄着长发,用绳结扎在头顶,并用一条白布系在额头上。直到今天,日本人还很喜欢在节日里将白布条系在额前。他们大多为黥面纹身的渔民,渔民们认为下海捕鱼时纹身是诱惑鱼的一种好办法。女人们穿的衣服不过是一块在颈部挖了个洞的布,就像墨西哥人的披风。人们性格平和,不会嫉妒。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般一个男人可娶四五个妻子。日本人喜欢喝酒,像马来人、印度人那样用手抓取食物。那时他们没有肉吃,通常吃鱼、蔬菜和大米。据说当时徐福便发现日本人长寿,可以活到80到90岁,有的甚至活到100岁。他还发现他们在种稻和捕鱼之外,还特别擅长巫术、预言、占星和用泥土占卜。
公元前222
日本人的起源一直被学界所重视。尽管已经有很多的版本,但是谁也无法被信服。我们可以做种种猜测,却没有任何证据让它成为事实。
七十年代,日本声称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最后才发现不过是某个人的荒唐闹剧。出于政治的考虑,这件事被利用,一度曾让外界相确信本土源。当然,人们更乐意制假就是日本人的举措,而非那们考古学家的名利心所驱使。本土源对提长日本人的自信无疑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成为日本民族主义千方百计证实的目标。一旦认为这种结论永远不会被成立。窜改历史也在所不惜。假话被反复的讲,自己都认为是真事,所要做的就是让别人相信。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发展,日本人起源的研究也掀起了高潮,却从来没有结果。大陆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上风,有些民众甚至对此确信无疑。随着日中战争的爆发,所有的研究禁止进行,因为民族优劣论成为战争的依据。
日军攻克北平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北京人的头盖骨。其中隐藏了什么迷迷呢?是否日本人已经证实它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到底想掩盖什么?如果不是,那么战后为何找不到北京人的头盖骨的踪影。假定有答案,那么掩耳盗铃似乎是最好的回答。
南岛源向来不被认同,当时的航海条件根本不、具备这种人力传输的能力。我一直抱持朝鲜作为桥梁的态度。朝鲜人和日本人源出一脉,这个根就是中国。大规模迁移构成东亚文化带和东亚人种的特殊性。你无法从外貌牲去区分谁是日本人,谁是朝鲜人,谁是中国人。
日本人钟情于对自己起源的研究,但是唯恐出现不希望见到的结果。进入二十世纪中期,这种研究秘密进行,毕竟二战带来的痛苦已经很沉重,日本人的自信再也承受不了任何打击。日本广泛宣扬本土源,强调日本民族的独立性,它对整个世界做了一分为二的切割,通过证明优劣的存在,强化日本民族意识。
日本是否存在原住民,没有充分证据前提下,无法做出正确的答复。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自古至今,许多大陆人移民于此,经过长期杂居,开成异样的风格,最突出的表现是万世一系的神化帝王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带来的后果是外来者被强行同化,继而丧失自己的民族性格。
往日本移民是因为大陆长期动荡不安的局势。战争的残酷让大陆的人想寻求另一片乐土。阅读史书可知,海外三岛就是神仙所在,日本包括其中。据此可知,日本是中国早期移民地。因为朝代更迭带来的种不幸,日本采用万世一系的天皇制。
无论日本人是大陆源或说南岛源,本土源,都无法割裂它与中国的联系。是兄弟还是师徒,将来会做出回答。
世界历史研究所的汤重南研究员介绍说,日本天皇的血统问题是日本历史学的一段公案,至今无解。即便在日本学者那里也没有统一答案。
首要的原因是因为日本早期历史记载一度是个空白。曾有一位日本律师介绍日本历史的书被翻译到中国,引起史学界关注。他的主要观点是“日本国没有完整的历史,而更多的是神话传说。其中包括许多虚构的历史”。
现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归于以下几个版本:(1)来自中国东北通古司的骑马民族;(2)来自稻作文化发达的中国江南;(3)来自阿拉伯文明;(4)来自中国云南,因为历史上这两个民族都有“黑齿”的习俗;此外,还有东南亚、蒙古高原等说法。汤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确应该有中国血统,但是最终形成了一个多族杂交的日本民族。
具体到天皇血统问题,在史学界一直有种说法称中国人徐福东渡,后来徐福成为日本第一个天皇。但是这种说法传说的可能性很大。汤重南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可能的”。因为最早关于徐福东渡的介绍出自司马迁《史记》,但语焉不详。而日本则晚在中国宋朝时才有徐福东渡记载。虽然说明中日交流渊源很深,但仅仅限于民间传说。
目前关于日本历史有史可查的记载是《三国志·魏志·倭人传》,现在日本研究自己的起源,也要到中国的古书去找。天皇的历史记载同样充满了断层,形成谜团更不足为怪。
汤重南认为,日本最早的天皇应该是公元64年第17代继体天皇,之前并没有相关记载。后来日本为了美化和延长自己的历史,编撰了一个“辛酉年革命”。称21个“辛酉革命”会发生大事,于是把时间前推,从公元601年一直往前推了1260年,并且人为制造了一个神武天皇,作为日本天皇历史的发端。实际上,连日本研究者也承认这个神武天皇是不存在的。
他介绍,继体时期日本还非常野蛮落后,中国已经到了隋唐时期,日本还是部落等地方政权割据,部落的首领叫做大王。后来才演化为天皇,更多的人相信,“继体”这一称谓就是表明了当时的日本体制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而且是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应该是日本最早天皇的雏形出现的时期。
世界历史研究所的汤重南研究员介绍说,日本天皇的血统问题是日本历史学的一段公案,至今无解。即便在日本学者那里也没有统一答案。
首要的原因是因为日本早期历史记载一度是个空白。曾有一位日本律师介绍日本历史的书被翻译到中国,引起史学界关注。他的主要观点是“日本国没有完整的历史,而更多的是神话传说。其中包括许多虚构的历史”。
现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归于以下几个版本:(1)来自中国东北通古司的骑马民族;(2)来自稻作文化发达的中国江南;(3)来自阿拉伯文明;(4)来自中国云南,因为历史上这两个民族都有“黑齿”的习俗;此外,还有东南亚、蒙古高原等说法。汤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确应该有中国血统,但是最终形成了一个多族杂交的日本民族。
具体到天皇血统问题,在史学界一直有种说法称中国人徐福东渡,后来徐福成为日本第一个天皇。但是这种说法传说的可能性很大。汤重南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可能的”。因为最早关于徐福东渡的介绍出自司马迁《史记》,但语焉不详。而日本则晚在中国宋朝时才有徐福东渡记载。虽然说明中日交流渊源很深,但仅仅限于民间传说。
目前关于日本历史有史可查的记载是《三国志·魏志·倭人传》,现在日本研究自己的起源,也要到中国的古书去找。天皇的历史记载同样充满了断层,形成谜团更不足为怪。
汤重南认为,日本最早的天皇应该是公元64年第17代继体天皇,之前并没有相关记载。后来日本为了美化和延长自己的历史,编撰了一个“辛酉年革命”。称21个“辛酉革命”会发生大事,于是把时间前推,从公元601年一直往前推了1260年,并且人为制造了一个神武天皇,作为日本天皇历史的发端。实际上,连日本研究者也承认这个神武天皇是不存在的。
他介绍,继体时期日本还非常野蛮落后,中国已经到了隋唐时期,日本还是部落等地方政权割据,部落的首领叫做大王。后来才演化为天皇,更多的人相信,“继体”这一称谓就是表明了当时的日本体制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而且是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应该是日本最早天皇的雏形出现的时期。
日本天皇古坟是否埋藏着秘密
这次关于天皇祖先血统的争论再起,是因为关于天皇古坟的公开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许多年来,日本考古学界一直想对天皇古墓进行考古研究,但却遭日本宫内厅无一例外的拒绝,理由是“皇室古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地”。
天皇古墓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据报道,5月9日的台湾日本研究所,5月17日的英国《泰晤士报》和5月18日的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不约而同地对此进行了报道,声称日本天皇的古墓里可能隐藏着三大秘密:
第一大秘密是丰富的宝藏:天皇古墓里可能隐藏着大量的宝藏———镶嵌着黄金的宝剑、翡翠宝石、精心制作的冠冕,以及用黏土雕塑的人和动物小雕像,也许还有来自中国和朝鲜的神圣镜子,有精美的老虎和龙的壁画,和神化了的天皇遗骸。
第二大秘密是部分天皇古墓“身份不确定”:据宫内厅最新公开的文件显示,很多在19世纪确认的皇室古墓看来“并非真正皇室古坟”!尽管这些文件没有明确下结论,但却应验了多年来日本考古界的怀疑。
第三大秘密是古墓里可能有日本天皇的起源证据:天皇古墓非常有可能隐藏着日本天皇的起源证据。早有日本考古专家怀疑,早期的日本天皇非常有可能是中国人或者朝鲜人。
汤重南介绍,日本天皇是国家的象征,所以一直不允许随便挖掘王陵。但是越不让挖就越引起人们的猜测。而且焦点集中到日本早期天皇的血统问题,认为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早期天皇是不是外来人?
那么,继体天皇是不是中国人?或者是日本民族之外的外来人?
虽然有各种传说,比如说徐福东渡成为日本天皇。但是历史的蛛丝马迹让汤重南研究员倾向认为,继体天皇是朝鲜人的可能性更大。
据现今的考古证据,古代的日本是由众多的部落国家以及自东北亚迁来的游牧民族融合演变而成。当时处于部落战争时期,由于生产力比较发达,所以来自中国和朝鲜的部落大王可能在战争中占据有力的位置,最终统一其他部落,并进而成为第一个天皇。
长期以来,日本国民一直以为,日本皇室拥有纯正的血统。事实上,就连日本天皇本人曾经也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的祖先来自古代朝鲜皇室的成员,当时明仁天皇68岁生日这天抚今追昔,谈起了自己的先祖。他说,“就我而言,我感觉自己与朝鲜半岛有某种亲切感。据日本编年史记载,(日本)桓武天皇的母亲是古代朝鲜百济王国一位国王的家族中人。”
史学界对明仁天皇的声明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日本京都一所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广司田中说,普通日本国民几乎不知,日本和朝鲜的古代皇室有血缘关系。
相关链接
神秘的日本天皇古坟
日本全国各地有超过20万个古坟,大多是公元250年至538年间建成。日本最大型及最重要的陵墓是包括124位日本天皇在内的896个皇室坟地。有权威学者认为,在古代天皇陵墓中,只有天智天皇陵墓和天武天皇陵墓两处是正确的。
继体天皇陵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宫内厅在日本历代天皇陵墓要览中认为继体天皇陵墓是位于太田茶臼山的古坟,而日本学者则普遍认为继体天皇陵墓是今城冢古坟。
日本学者极力呼吁公开日本皇室古坟真相,但是宫内厅认为天皇陵墓是皇室固有的财产,而不是把它当作国民共有的文化财产。
掩藏于日本大王坟墓和天皇陵墓的历史背景深不可测。学者认为,天皇陵墓包含着再构筑近年来争论不休的王朝论的珍贵史料。
其中有一处HO-KENOSAN古坟,全长90米的前方后圆坟,是公元240年左右建造。在这一古坟发现了被称为石围木郭的埋葬设施,复原之后如图所示。这种形式在朝鲜半岛南部同样存在。由此可以推断大和王朝和朝鲜半岛之间曾有关联。在日本,有一种声音认为,天皇家族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某一部落民族

求对鲁迅先生《灯下漫笔》中一段话的解析

我们不妨辩证地来理解这段文字:首先我们从中国文明中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事物,来分析一下它们背后的剥削与血泪。
长城:秦始皇修建长城,以后历代加固与重建,无不写满了百姓的徭役之苦,今人赞叹长城工事雄伟险峻,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更诉说着无数劳工妻离子散,生命被践踏的无情事实。
明清陶瓷:明清时代几大官窑制作的陶瓷留到今天都是稀世珍宝,我们经常读到过去的皇室和达官贵人们如何把玩瓷器、鉴赏瓷器,却鲜少注意到烧瓷制瓷的艰辛;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董常被打上康熙、乾隆掌中物的标签,从而价值连城,可谁知道制瓷师傅的姓名?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语言的瑰宝,韵律、对仗和意象都展现了中文的精华,在一辈辈中国人中传诵。可是我们细看唐诗宋词,就不难发现,它们多为士大夫所作,内容主要表现春花秋月,高山流水,像白居易《卖炭翁》、杜甫“三吏”“三别”等突出体现百姓疾苦的诗章并不多。普通百姓识文断字者少,难以替自己说话,在诗词的文明世界里,他们只能靠边站。
刺绣:苏绣蜀绣的美丽让全世界侧目,可是绣工的地位卑微,又常积劳成疾。
京剧:京剧是国粹,脸谱、身段美轮美奂,念唱做打各有特色,在世界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可是学习京剧的过程很苦,尤其是在旧社会“科班”之内的种种,与台下听戏的观众的舒适可谓天壤之别。一些龙套演员生活贫困,即使在现代社会都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从《史记》到后来的24史,记录王公贵族的言行不厌其详,可是谈及百姓,只有寥寥数言。那些被史书忽略的人民群众,才是中国的大多数。
法律:封建社会的法律是带有阶级性的,是王公贵族所代表的统治阶级对农民长工所代表的黎民百姓的统治工具。这样的法律使上层社会享有更大的自由,更好地保护了上层社会的权益,同时更多地规范了下层百姓的义务,更多地体现了对下层社会的约束。
和平:我们国家拥有无数杰出的军事家和丰富的战争史,守卫边庭,抵御外侮,每一次胜利都要靠无数战士的鲜血去换取。杜甫有诗“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
中国文明是中国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表扬大禹治水和都江堰造福百姓,表扬历代中国农民在耕作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表扬手工业者在雕刻、制陶、刺绣等艺术领域的创造,表扬中国人在医药、天文、数学等科学领域的发现与发明,表扬一部分体恤百姓的皇帝的杰出领导,表扬所有中国人生生不息,让中华民族的血脉得以流传。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那些被忽略、被遗忘的人民群众才是大多数,才是中华文明真正的缔造者,他们的不幸托起了中国灿烂的文明。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