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直接攻打日本本土,美军飞机炸日本航母

在二战中作为轴心国三强,德意日战败方式不尽相同,在英美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后,意大利人基本放弃抵抗,在攻占罗马之后意大利投降,而作为的轴心国大佬的德国则是悲情战败,在人类历史上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2 21:55:10

在二战中作为轴心国三强,德意日战败方式不尽相同,在英美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后,意大利人基本放弃抵抗,在攻占罗马之后意大利投降,而作为的轴心国大佬的德国则是悲情战败,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市攻坚战——柏林战役之后,德国人选择站着倒下。但和欧洲的大哥和三弟在首都被攻陷后投降不同,日本的首都“东京”并没有被盟军的地面部队进攻。

苏军进攻柏林(被俘虏的德军)

而为何当时的盟军不选择进攻日本首都“东京”让其投降,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当时的盟军“不敢”攻,当然也没必要进攻

先说“不敢”进攻‍‍

其实别看日本在中途岛后在战略方向一直节节败退,但他们在太平洋的抵抗还是很激烈,在佩里硫、帕劳让美军的海军和陆战队吃尽苦头。在菲律宾和东南亚的丛林中他们也给进攻的美军造成很多麻烦。日军的“板载进攻”以及动不动就玉碎对着美军进行自杀式攻击,让美军付出大量的伤亡。

日军在太平洋的板载进攻(剧照)

特别是在1945年的硫磺岛和冲绳岛的作战中,奋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的牛岛满带着残存的日军跟美军玩钉子战术,让美军每拿下一个岛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在结束冲绳战役之后,美军制定了全面占领日本的作战计划。要想全面占领日本,需要付出将近100万的伤亡代价,这是惜命的美国人不肯接受的结果。

在冲绳硫磺血战的美军马润们(剧照)

而当时日军在本土加上国民军一共聚集了将近400万军队,分为2个总军编制,而且为了加强日本的防御,他们还征调大量的关东军精锐回国。特别是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的东京更是部署了重兵集团和大量的机动部队。而且当时的东京是日本天皇的象征,双方都深知首都对他们的重要性,因此日军势必会做比柏林更强的反制手段。再加上当时已经得“疯化”的日本军民,在全民玉碎的口号下的势必要比冲绳岛更加疯狂。面对这样的日本军民,美军恐怕要重蹈柏林城下苏军伤亡将近30万人的代价,而要知道正是因为惧怕这么重的伤亡,美军才放弃攻打柏林的计划……

在日本本土备战的女兵

当然除了日本的人的抵抗意志之外,东京的先决条件也是不利于的日军大规模登陆,在没有占领九州岛之前,美军缺乏的足够的战略缓冲和登陆部队的支点,因此他们执行的“没落计划”更多的是从九州登陆,然后沿着濑户内海北上本州,顺势从东京湾和伊势湾进行两栖登陆。海陆并进,而如果单纯的像苏联一样想要直接在东京湾登陆东京的话,东京湾周边缺乏岛屿作为登陆点支撑以及物资转运,美军也很难巩固滩头阵地,搞不好还会被日军赶下海。因此直接学苏联想要进攻拿下东京,迫使日本投降这个作战方法,劳民伤财,是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及所有的美国民众不想看到的局面。

美军进攻日本本土也是从登陆九州开始

以巨大的牺牲代价换取日本“快一点”投降,并不值得。因此从这方面来说,美军也是不太“敢打”东京。

再说“没必要”进攻‍‍

其实美国想要让日本投降,除了本土登陆之外,他们的后手的准备更多。而正是这些后手准备直接让日本顶不住,在不进攻东京的情况下, 宣布无条件投降。

首先是美国人常用的风险共担原则,为了避免军队伤亡自身实力受损,让苏联一家独大,美国进亚太战区进行划分,苏联负责的东北、朝鲜半岛和北海道方向,而国军则负责关内进攻中国派遣军。在太平洋战场则是由自自己和英联邦国家为主导。

进攻日军的美军部队

实际上到了1945年以后,国军在缅北和关内的大反攻已经卓见成效,日军在国内顾此失彼,而关外的日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在苏联的8月攻势下,关东军土崩瓦解,不到半个月50多万关东军就几乎被全部歼灭,苏军兵锋直指北海道。因此在多国盟军的打击下,日军投降已经是时间问题。

出兵东北击败关东军的苏军

美军在攻占冲绳之后也没闲着,一方面在进行修整全面登陆日本,另一方面也借助中太平洋群岛的机场以及刚占领的冲绳岛起飞B-29轰炸机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在3-8月的轰炸中,完成了将近50万日本民众伤亡,而且对于如东京、古屋、大阪等大城市进行无差别轰炸,大量的兵工厂、造船厂、军火库和机械厂被炸弹夷为平地,特别是东京,针对于房屋土木结构特点,李梅大胆使用燃烧弹,在大轰炸下的东京一片火海,爆炸产生的二次火灾和高温,让东京的河水都沸腾了,整个东京宛若人间炼狱……

美军对日本东京进行“火攻”

外有多国盟军进攻消灭日军,对日本国内又不断地进行战略绞杀,让日军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既然已经是时间问题,美军为何还要“兵临东京”?

而除了等日本投降之外,美军之所以不打算大规模进攻东京,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们不想让苏联在远东大规模的扩张,因而他们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这旨在让日本加快投降进度,一旦自己在东京湾登陆,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国战,一旦形成日本本土作战,那么苏军势必要拿下朝鲜半岛、北海道,甚至是本州岛部分地区。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部署。从而为后续展开的冷战在远东形成战略优势。

日本投降后各国对日本占领势力划分图

雨田君说‍‍

在二战中,美国的之所以不进攻东京,让日城下投降,一方面是进攻东京的代价太高了,冲绳岛和柏林的经验,以及国内反对声,让美军直接否定了东京攻略。而另一方面也不想自己花大代价进攻东京和日本本土,让苏联坐收渔翁之利,染指朝鲜群岛和日本列岛。

从而他们对于进攻日本本土只是下下之选。美国也在极力促成日本投降,而想要日本投降,就要避开进攻日本本土或者东京(让日本),所以美军在当时所谓的“没落”计划只是备选,要不然也不会将时间定为1946。

美国人还是希望想借外人之手,让日本无条件投降,让他们登陆东京湾去送人头抗日?这就真的是想多了……

— The end—

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为何不直接进攻日本本土,而是逐岛作战?

主要原因是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在穿越硫磺岛和阿留申群岛战役之后发现美国。军队伤亡惨重,而日本国内的战略,玉石粉碎,他们将被杀死,与美国的地面部队一起(主要是由人浪攻击,尽管其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实际上并没有造成他们想象的那么大的破坏,至少在美国人可以负担的范围内) ,甚至日本人武装儿童和妇女,准备全面攻击,这是一个美国头痛的主要问题。

军队,因为如果我们进去,美国会有很多伤亡。更重要的是,这里不会有太多伤亡,因为如果我们硬闯,日本仍然会被摧毁,重要的是苏联。苏联正准备进攻柏林,而德国是二战中轴心国的领导者。如果德国先投降,历史就会把主要功劳归于苏联,苏联的地位和权力就会得到加强和扩大,这在美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美国国会同意日本应尽快投降,所以美国放弃了在日本登陆,而是投下原子弹来震慑日本,从而加速了日本的战败。

在战争中,美国军方一直避免与日本海军正面交锋。因为他们知道美国海军的水平,绝对比不上日本海军的水平。有两个例子: 杜利特尔的突袭,早上6:30“ nitto maru-23”号渔船... 向联合舰队报告,它发现了美国特遣部队。用了960发护航巡洋舰和驱逐舰(在我看来可能是零)才把他送到海底。中途岛海战中,144架日本飞机在18分钟内从航空母舰起飞,117架美国飞机在一个多小时内起飞。在战争初期,因为日本海军远远强于美国海军,国内的动员并不完整。没有海上力量,美国不能派军队去送死。只有16架杜立特的飞机被派去报复。

瓜达尔卡纳尔号不想战斗,但日本人进攻太快了。美国人别无选择,只能保卫澳大利亚。这场战役证明了美国军队的素质,确实不如日本军队。中途岛海战不想战斗,因为日本人进攻了。美国人不得不开始保卫自己的领土,他们很幸运地击沉了四艘日本航空母舰。1943年,冲绳岛战役陷入了一场拔河比赛,美国领导的盟友进行了反击,而日本人坚持了下来。南太平洋岛屿星罗棋布,双方争夺岛屿,战争十分艰难。为了加快战争进程,美军放弃了传统的线对线推进、跃进、跨岛进攻的做法。如果我们攻下身后的岛屿,我们前面的岛屿就没有供给了,那些没有食物的人就会饿死。此外,在攻击岛屿的时候,日本的主舰队不会来,而是会派遣一支舰队支援它。

美国军队会利用这个机会,摧毁舰队分遣队,削弱日本的力量。为什么美国不直接攻击日本?美国不能侵略日本领土还有其他原因,不是因为它没有能力这样做。1.虽然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它不能从夏威夷一下子侵略日本领土。它必须一步一步来。美国军队最初不得不遏制日本的进攻(战略防御)。他们在中途岛海战打败了日本人,战争基本上陷入了僵局。但是日本人仍然具有战略进攻能力,所以美日两国开始对抗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1943年夏天,日本放弃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与此同时,美国军队把日本人赶出了阿留申群岛。

此后,日本基本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逐渐转向战略防御。然后美军开始进攻,占领了塞班岛,菲律宾,硫磺岛,冲绳岛和其他岛屿,这是靠近日本大陆。图2。联合舰队动力(世界第三)。特别是大和号和武藏号,是世界上最大的两艘战舰。把他们派上战场,他们会对美国军队造成更大的威胁。在后来的莱特湾海战中,联合舰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图3。因为日本武士道,虽然美国人在后者有很大的优势

一直不明白,二战时期,美军为什么不直接攻打日本本土?

历史需要分析,现实不是游戏,二战期间美国当然想打日本本土,但那得具备相应的能力才是。

首先是美军的力量问题,有些人把二战美国想当然的赋予了一个“强大”的设定,然而当年的美国军力排名并不高,常备军力也少的可怜,装备水平还不如英国,唯独海军方面能看得下去,但与日本海军比起来却也占不到什么优势,许多老旧的舰船非常一般。

正是基于这种“美国军力不算强”,以及美国国内怂头耷脑的孤立主义思潮所示,日本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对着美国下了硬刀子,结果反而死在美国人疯狂爆炸的潜实力上。

但相对而言,战争前期的美国确实不具备很强的实力,这让日本人做出了“干掉太平洋舰队、消灭菲律宾美军”即可万事大吉的战略,在美国真正爆发出战争潜力之前,他们拿什么打日本本土?要真有那能力,菲律宾的殖民地就不会丢了。

之所以日本要去轰炸珍珠港,并不是因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在太平洋中间,太平洋只是日军的分段阻击区,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南洋的美、英、荷殖民地丰富的石油资源。

为了获得东南亚的资源,山本五十六拟定了对美作战计划,大致战略是这样的:由南云忠一带领航母舰队消灭珍珠港的美太平洋舰队,然后同一时间陆军进行亚太作战,夺取美、英、荷的殖民地,继而日军迅速利用这里的资源恢复力量,而太平洋上日军则依托岛屿节点和航空兵作战,阻挡来救场的美军舰队,为后方赢得发展的时间,最后一举进行决战。

山本五十六的战略前期贯彻的很好,太平洋舰队被打烂的美军,一时之间根本没有能力再去进攻日本,反而被日军压着打。而南洋地区也很快陷入了日军的掌心,开始为日本提供战争血液。南洋英、荷、澳的殖民地舰队也在日军的打击下很快溃散,英国当时甚至组织了两次带有航母、战列的“Z舰队”,都让日军轻易消灭了。

你看,太平洋战争前期的局势对盟军很不利,美军连扛下来都难,哪里还能反攻日本本土?如果没有“企业号”等几艘幸存的航母扛过了最艰难的一年,太平洋战争美国很可能真的会打输,即便他们具有卷土重来的工业实力,在战略上也会陷于困局。

等战争进行到中间阶段,美军仍然无法直接派出舰队去远洋攻击日本,太平洋过于宽广,即便从阿拉斯加出发,一支横跨海洋的部队去贸然进攻对方守卫森严的本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搞不好就成了赔本买卖。所以美军在回过神之后,并没有直接进攻日本本土,而是采取了“跳岛作战,剪除日军战略优势;围攻南洋,扼杀日军战争能力”的战略。

消灭了太平洋上的岛屿,这些地方就会变成美军的前进基地,顺带还能干掉日军大量的有生兵力。而破坏了南洋地区日军的“收成”,那么日本又会回到资源短缺的问题上来。最后当日军越来越弱,美军越来越强的时候,再召集英、中、苏、澳等盟友围殴日本,对方哪还能有还手之力?

很快美军就依靠抢夺的岛屿以及澳大利亚控制了战略优势,日本的本岛暂时被丢到一边,而南洋的日军则成了被包围的大饺子,前有斯里兰卡的英军堵门,后有太平洋一线的美军收口,日军大量精锐和国力最后都活活耗在了这个大口袋阵里。以至于到战争末期,日本本岛已经失去了任何反攻能力,成了待宰的猪,天天让美军战机围着轰炸。

从后期的冲绳战役、硫磺岛等都可以看到,急于求成的攻击日本本土是不现实的,那样将很难掌握战略的动向,还很容易翻车。美军的绞杀策略是正确的,他们没有急于求成的想来个“一击必杀”,而是实打实的面对着日军的攻略,最后将日本一步步掐死。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