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曾经大言不惭地宣称要三个月攻占中国的日军,在站在我国的土地上之后,用了十四年的光阴,学会了什么叫不自量力,最后如同落水狗一般灰溜溜的滚回了自己的小岛。
当年的抗
曾经大言不惭地宣称要三个月攻占中国的日军,在站在我国的土地上之后,用了十四年的光阴,学会了什么叫不自量力,最后如同落水狗一般灰溜溜的滚回了自己的小岛。
当年的抗战,是艰辛的,日军的狼贪虎视之心早已经昭然若揭。
从“九一八”事变,到37年的全面侵华。
我们这片土地上大半个地区都踏上了他们的兽足,他们露出毒牙,想要将面前的宝库蚕食鲸吞,在此期间的恶行更是罄竹难书。
这个让无数人民“抚鹰涕泣,血泪彷徨”的十四年中,日军从东北三省一路向下腐蚀着东北与华北的大片之后,仅有两个省份在这样浓烟笼罩的情况下缺乏存在感,就是陕西与福建。
是那些泯灭人性的日军突然间良心发现?还是这其中另有隐情?
惨遭战火摧残的渔乡——福建“自是每二、三日一次,或杀头,或枪决,计在百余日中,我同胞惨杀于桃丛中者约二十余车,至少在四百人以上。”这句话出自福建亲历者之口,无不体现当时场景之惨烈。
福建省是一个交通要塞,隔海相望的就是台湾,更是毗邻浙江,江西,广东各省。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好地方,日军又怎会不染指。
光是在抗战时期福建的福州就被日军攻占了两次之多,在福建留下的恶行那更是擢发难数。
在1931年,日军对我国的海岸进行了全面封锁,接着就从金门岛入手,开始攻占福建,随后,福建的十四个县都相继沦陷。
其中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厦门与福州,日军占领的城市都为领海城市,因为福建的地形特殊,其他的地区又都是山地,这样的地形使得日军不得不放弃。
但是,日军仍侵占了福建五分之一的地区,也正这些大山挡住了日军,才使得福建大部分地区免受战火的侵袭。
所以,广大网友说福建并没有被攻占是一个赤裸裸的误会,日军不仅仅攻占过福建,甚至给福建的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厦门的“万人坑”
真所谓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解放初期,一个埋着大量白骨的“万人坑”在厦门市的一个海滩上被发现。这是当年日军对福建厦门的占领期间屠杀当地村民的埋尸地。
1938年5月10日,日军踏上厦门这块土地后,就开始屠戮村民,家中开门的,就直接举着枪登堂入室,见人就砍。
没有开门的,就破门而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有的村民为了防止日军进门,就开始堵门。日军凡事看到这种大门紧闭的,就直接放火,将屋里的村民连带着屋子一起化为灰烬。
第二天,日军又出动飞机,对厦门市区进项轰炸,炸死炸伤的人数不胜数,这些尸体都被日军运到了发现的“万人坑”中。有从此之后,厦门就笼罩在了长达7年多的噩梦之中。
日军原本秉持的“速战速决”理论,可是,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无恶不作了7年,早已经没有了更多的经济来源。
为了将自己的侵略继续下去,日军马上改变计划,决定“以战养战”。而此时有着天然地理优势厦门就成了日寇要“生财”的中心。
日军不再是只会欺凌百姓,而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对当地的商人,渔民,百姓进行剥削跟压榨。先对当地的百姓进行一轮掠夺,如有反抗的都会死在屠刀之下。
为了更好地“生财”,就将厦门的经济攥在手中,找来大量的汉奸走狗接管各大商铺,百姓们的生活用品更是形成垄断,进一步的进行圈钱。
这样的压榨还不算晚,就多次地征收所谓的“临时军费”,仅仅这些费用就高达74亿日元,更是造伪钞,将福建省的大量的钱财都流入日寇手中。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日军用鸦片开始荼毒百姓,当时的厦门,大街上到处都是抽鸦片的百姓,更是将鸦片通过福建买到中国其他地区。
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来瓦解我们国人不屈的意志,并且将大量的钱财收入囊中。
崇武的水中恶行
1940年,在崇武,日军看到逃跑的船只,就对其进行机枪扫射。并且将渔民打落在海中,将渔民作为活靶子,进行取乐。
在岸上,就可以看到,近海中,一艘艘破旧的渔船,共有300多艘。还有那一个个浮在海面上的尸体,近海域更是一片鲜红,早已不复曾经的色彩。
福州的欺辱百姓
福州是日军侵略地图上的重要城市,在1941年与1944年,就被日军占领了两次。日军先是利用自己的军事优势,出动了军舰与飞机,一同对福州进攻。之后就登上陆地,进一步地对这座城市进行“扫荡”。
日军在福州,规定每周三、周五为“行乐日”,每次到这两天,日军就集体狂欢,饮酒取乐。
日军将所有的通道都派兵把守,规定每天只能早五点到晚七点才可以通过。通过的人还要对日军行礼,他们规定通过的市民,要立正站好,鞠躬90度。
戴帽子的就要先将帽子脱下,连胡须都不能留,有胡须的,就用火将胡须烧尽,拿来一瓶臭墨汁直接就对着脸浇上去。
如果有不符合标准的市民,那么迎接他的就是一轮又一轮的群打脚踢,还有人被罚跪在烈日之下,遭受日军的欺辱。
当然,为了继续敛财,福州出现了大量的日货,而这些日货会以高于原件的几倍卖给当地的百姓。
可以说,日军在福建这些地区,真是将自己的无耻与没有人想发挥到了极致。而这些人民也是在这样的压迫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久攻不下的城市——陕西相较于国民党军队所在的根据地重庆那样备受日军的飞机轰炸,而延安作为当时共产党的政治中心,却并没有将战火燃向内部。
陕西一直都是日军想要攻占的城市,陕西衔接着西北与华北两地,日军原本就打算在攻占山西之后,就渡过黄河,进攻与其只隔了一条黄河的陕西,只要占领了陕北,就可以直接南下,直取西安,接着就可以到重庆。
但是,日军也没有想到,一路按计划打来,却被守军给挡住了去路。
日军本就对河流非常的熟悉,渡过黄河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问题。刚刚攻占山西的日军正准备一鼓作气攻占共产党所在的陕北。
日军将20余门大炮放在了黄河的东岸边,气势汹汹,派了2000多的渡河士兵,更是调来了十几架的飞机,在黄河上方,来回徘徊,对黄河对岸的地理形式进行侦查。就这样,将渡河的气势拉得慢慢的。
在日本侵华开始,国共两党就像展开了合作,形成了抗日联军,为了保卫中共中央的政治中心延安,八路军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就留了下来,来固守陕西与山西交界的黄河阵地。
又因为,陕北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国民党军队也清楚如果陕西失守,那么,日军就会一路南下直达重庆。
所以国民党军队也在此处派有驻军,就这样,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共同做了黄河岸边的军事部署,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防御体系。
日军在渡河之前,就用大炮对黄河对岸进行轰炸,整整轰炸了3个小时,之后,就开始准备渡河。
随后,日军的渡河军队就遭到了守军的反击,很快,渡河部队就全军覆没了。就这样,双方就隔着一条黄河就处于对峙的状态。
之后,日军还是不死心,就对对面的守军进行一次次的袭击。可是一次便宜都没有占到,均以失败告终。
这时的日寇如同不相信自己会失败一样,就增加了军队,可是这样的行为根本就没有太大的作用。
日军接着就开始转化自己的作战计划,在黄河的岸边不停地寻找合适的进攻地点,可是,这些就如同无用功,在面对黄河对面的守军,依然是不堪一击。
就这样,打了近半年的黄河保卫战,最终以守军的胜利而告终。但是,之后日军只要有一丝机会,就会积聚兵力,在黄河对岸打一打。
从1938年到1942年,仅仅这四年间,日军就对陕西发起了大大小小一共78次的进攻,然而,结果可想而知。
而作为共产党的根据地延安,日军一直都是想要渡过黄河进行攻占,从没有想过用飞机进行轰炸么?
01
在整个陕北的地区,民众都具有积极的抗战热情,大家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是满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这样的精神使得日军一直都不敢对延安采取相应的行动。再加上日军在延安根本没有办法建导航装置,如果飞机飞进延安,就等于说是在盲飞。
02
在延安地区,毛主席所带领的部队一直都在这个地方进行驻守,这支队伍的特征就是擅长打游击战,身边的建筑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藏身地点。所以。这使得日军根本就没有办法确定轰炸的地点。
03
延安地处于黄土高原,这里地势陡峭,而且人烟稀少,可以藏身的地方极多,所以这就大大增加了难度,日军对此地轰炸只能是费时费力还不见成效。
04
还有,此时还有国民党在,日军对共产党的攻打力度远远没有对国民党的攻打力度大。所以,从这种种的原因可以看出,日军是不会对延安进行飞机轰炸的。
惨遭轰炸的古城——西安而同样属于陕西省的西安就没有这么的幸运了,西安的地理位置也是极为重要,取了西安,就等于打开了西北的大门。
日军虽然并没有对西安进行实质性的攻占,但是却对西安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轰炸。
这天,在繁华的古城西安中,大街上的小贩还在叫卖。突然就听到由远处传来的飞机轰鸣的声音。
这是敌军的轰炸机到了,城里的百姓纷纷往家中跑去。可是,人跑的速度怎么会有飞机的速度快,接着就见从轰炸机上就落下来了一个个的炸弹。
炸弹在西安的各个地方开始爆炸,随后,就听到无数的哭叫声,无数的房屋都变成了断壁残垣,没有躲过炮弹的人们,都受到了炸弹的波及。
仅仅只有一会儿的功夫,原本一片祥和的古城,就这样变成了人间炼狱,地上不是一个个被炮弹炸出的弹坑,就是留着血的尸体。
在这样的情况下,偌大的西安居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区,战火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而这次的轰炸只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西安一共被日寇的轰炸机拜访了足足有145次。
从这样的数字中,就能看出西安这座城市到底经历了什么,这样的频次,这座城市里的血迹还没有洗涮干净,那么下一次的轰炸就已将到来。
日口对西安进行的是无差别轰炸,也就是说,像寺院,医院这样的地方,也都纷纷受到了轰击,毫不夸张地说,大半个西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再保存下来。
虽然日军从来没有踏足过西安这个地方,但是,西安到处都是日军的恶行,这里成为了日寇的屠场。
是什么救了陕西
日军一直都没有攻下陕西这个作为军事要塞的城市,也是有一定原由的:
01
首先,就是陕西天然的地形,日军要想踏上陕西的土地,就得先将黄河渡过,黄河水流波涛汹涌,就是对这座城市的最好的护卫,即使日军的武器在先进,在这里也是体现不出任何的优势。
后来就是陕西省内号称第一要塞的潼关,这里有天险作为依仗,易守难攻,即使过了黄河,也过不了潼关。
02
还有就是虽说共产党的根据地在陕西,但是,主力部队一直都都在其他革命根据地,所以,在日军的侵华计划中,陕西的战略地位并不算高。
03
接着就是陕西的兵力问题,当年的蒋介石,一直都将陕西作为保护重庆的一个天然的屏障,所以,公民党军队在此地进行着大量的驻军,这样就大大加大了日军的攻占的难度。
04
最后,此时的日军已经开始“以战养战”,人烟稀少,又很贫瘠的陕西并不能给日军带来多少经济上的收益。
无论是陕西还是福建,还是其他的省份,都深受战火的影响。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些牺牲和流血,团结起来,共同迎接国家的繁荣。
自从日本在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由于国内内战的混乱,再加上东北军的不抵抗,日本轻松顺利地攻占了东北三省,不仅占领了大片地区,而且获得了战争补给,这对当时的日本来说是非常需要的。
如今自从侵占东北后,又相继发动了卢沟桥事变,继而占领了华北地区,此外日军又从海上进兵,在上海登陆,对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继攻击。由于当时国内整体过于落后,再加上军队处于内战之中,被日军占领了许多大城市。
不管是东北地区,还是上海南京等地区,日军的目标一直是一些省会城市,控制其中的交通枢纽,扩大战争影响力的同时,还能得到更多的补给,这非常符合日军的“以战养战”计划的实施,能维持他们军队所必须的消耗品。
日军向来喜欢进攻有重要意义的城市,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期,日军不进攻陕西呢?说起陕西这个地方,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那里比较贫穷,从中国唐朝以后,那里的经济就持续下降了,到了晚清民国时期,陕西这个地方比较穷。按理来说占领陕西不符合日军的战略目标,这座城市的价值不是很大。
然而,事实是日军非常想占领陕西的,自从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后,日军对重庆进行了疯狂的进攻,其目的就是迫使蒋介石投降。作为当时八路军的根据地,延安就在陕西周边,那么日军为什么不打陕西呢?其实日军已经尝试过了,只不过是没打下来。
日军在占领东北和华北后,最想占领的两座城市就是延安和重庆了,如果能够成功,则能大大降低抗击日军的力量。日军打不下陕西,还是自身的实力问题,以当时日本军队的条件来讲,攻占陕西的难度非常大。
首先是日军资源匮乏,这是一个先天因素,日军的整体国力与中国是不可比的,从资源,人口,还有国土面积来讲,日军是处于全面落后的局面。日军在侵华战争前期之所以很顺利,其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国内派系之间斗争,对日军入侵的放纵和不抵抗,加上当时日军的工业革命壮大,在武器上占据着优势。
日军在攻占我国许多大城市之后,资源出现了匮乏,尽管他们从中国补给了不少,但很难得到完全补充。由于对所占领的每一个城市需要派兵驻防,导致日军在后续进攻中国西北,西南地区的时候力量明显降低了许多。日军虽然想占领陕西,但手里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了,因此只能作罢。
不仅如此,在陕西周边,拥有很强的抗日武装力量。不管是八路军还是国军的晋绥军,虽然两军之间是对立关系,但在大敌当前的时候,还是能够冰释前嫌,统一抗日的。晋绥军拥有几十万人马,阎锡山虽然对日作战战绩平平,但他手握大军还是能够震慑日军的。
八路军不管是通过游击战争还是正面战争,都能有效地打击了来犯之敌,如著名的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著名战役,其发生地都在山西,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焰,打退了日军数次来犯。日军连山西都搞不定,怎么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去攻打更加难进攻的陕西地区呢。
日军虽然没有攻入陕西,但日军空军对陕西延安地区的轰炸次数非常多,飞机轰炸虽然制造了一些麻烦,但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成果。相同的是,日军为了迫使蒋介石投降,对重庆地区也实施了大规模轰炸,可以说重庆和延安两座城市是日军在侵略中国时期轰炸次数最多的两座城市了。
陕西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经被当作大后方来看待了,那里拥有很强的抗日武装力量,日军由于需要分兵驻防,不能以全部的兵力来进攻陕西,即使多次的轰炸和试探性的进攻,都被我军打退了。日军其实并不是不想占领陕西,根据相关军事专家的说法来讲,日军尝试了多次,但那时候的日军已经没有打陕西的本事了。
陕西省南部的关中平原可谓是风水极好的一块宝地,也是汉唐的龙兴之地,十三朝古都的长安,便位居于此地的中心。在中国经济中心南移之前,古代的统治者都愿意把自己的都城安放在关中地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块地方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进可攻退可守。所谓关中指它位于4座关隘之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它的西北面为萧关,位于六盘山的山口,可以有效防卫西北来袭的敌人。它的西部方向是大散关,也是就现在宝鸡附近,位于川陕边界,是由陕西通往汉中川蜀地区的必经要道。它的南面有位于秦岭之中的武关,这是古人从湖北河南进入关中的必经要道。而它的东面是最为重要、名满天下的函谷关,也就是后来的潼关。凡是去过潼关旅游的,莫不为此地复杂的地形所震撼,关中有关,城中套城,称其为中国第一关隘一点也不为过。潼关是敌人从山西河南进入关中最爱走的一条道路,在此地发生的大战不下百余场。
战国时期的秦国凭借函谷关就阻挡了东方六国大军的步伐,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虽然占领了整个东部中国,甚至连东南亚都占领了,但始终却不敢迈入陕西半步。关中得天独厚的的地理优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武汉会战以后,中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人就想通过陕西南下川蜀,直接攻击国民政府的要害重庆。一九三八年底,他们攻下山西南部重镇永济,随后日军每天派飞机对潼关进行狂轰乱炸,但我国民党守军派出了5个师的精锐兵力死守潼关,让日军望关兴叹,不敢越雷池半步。日本偷袭珍珠岛之后,其在东南亚的战事大为发展,他们也想趁士气正盛时挺入陕西。国军在中条山战役输得很惨,但日本人还是不敢轻易迈进潼关,因我八路军在敌后迅速建立了根据地,随时可以切断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到了1942年以后二战整体形势发生了剧烈转折,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跳岛战役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一步步逼近日本本土,日军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进攻陕西了,他必须把精锐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跟美军死磕,这也是日军难以踏入陕西半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