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新科技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都在前沿科技领域暗自较劲,相对于军用市场来说,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从普通群众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到的较量一定是汽车、手机等行业
随着高新科技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都在前沿科技领域暗自较劲,相对于军用市场来说,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从普通群众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到的较量一定是汽车、手机等行业。不过前段时间有网友提到这样的问题,虽然自己很不喜欢日本制造的商品,但非常不解,为何日本作为前沿科技的代表国家,却在手机行业一蹶不振?
其实用最简单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日本“盲目自信”,这是日本与手机市场彻底脱节的根本原因。日本最著名的手机品牌无非就是索尼、夏普、松下,如果年纪稍微小点的朋友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些品牌,毕竟这些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流行的手机品牌,在手机行业更新换代如此频繁的今天,索尼、夏普、松下确实属于“上古时期”的佼佼者。
那么他们为何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呢?其实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现在自己要换一个手机,你会看重什么?首先肯定是外观,如果没有全面屏触摸,真的是OUT爆了!其次就是处理器,毕竟我们日常会看视频、玩游戏,如果处理器不好用不了一年就会出现卡顿的现象。接下来看的是摄像头以及附带功能,确实,随着工作压力的与日俱增,真正能在周末扛着相机出行的朋友又有多少呢?而且相机拍照后还存在回来导入电脑再导入U盘、手机等繁琐的流程。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款手机具备多少多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二线品牌都拥有的高质量,日本手机几乎全部放弃,日本手机给人的感觉就两个字——原始。这又是为何呢?拿索尼举例,大家知道,索尼的摄像机、镜头、游戏机在行业内都是翘楚,所以日本人自信的认为,手机只是一个接打电话的工具,如果你想玩摄影、游戏,就该用最专业的设备。很显然,日本企业彻底想错了。
随着手机市场在近年来的爆棚,日本企业着实后悔,所以开始改变思路,和顶级摄像头生产商合作,希望将自己的手机也打造成高端,再重回市场收一波利。但是从客观角度来看,这个想法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试问现在索尼等品牌手机重回市场,还会获得多少人的青睐?又有多少人会因为怀旧而为此买单?
(文/轩仔)
日本手机一度风靡全球,为何如今却无人问津?
日本手机衰落根据产业调查公司 StrategyAnalytics的最新数据,苹果第二季度在日本的手机销量为330万部,占总销量的41.3%,位居榜首。在第四季度,日本索尼公司以16.3%的份额销售了130万台智能手机。
二季度,三星在日本销售了700,000部智能手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8个百分点至8.8%,成为该行业第三大市场。夏普和富士通分别拿到了第四名和第五名,分别是6.3%和6.1%。
甚至日本本土也被 iPhone抢购一空,曾经风靡一时的日本手机,如今也只是索尼的一小部分,而在中国,日本手机也几乎要消失殆尽。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日本手机会衰落?日本移动电话的衰落。iphone大行其道之前,世界手机巨头包括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还有夏普、松下、索尼、三洋等日本手机制造商。
在全球手机市场中,日本手机零部件制造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所占份额约为30%。消失的辉煌背后一定有原因。
"轻敌自大"迷失了方向Apple已经独立开发了自己的 iOS操作系统,它彻底颠覆了以往手机的概念,并重新创造了智能手机。更有甚者,当时半导体制造已不再是日本的独占鳌头,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正在迅速赶超。尽管苹果手机里还有日本制造的零件,但一旦没有了主要零件。
即使是零件市场,日本也在逐渐流失。即使用 iphone,用 iOS系统,日本方面仍然坚持手机生产的传统理念。索尼在2007年推出“XPERIA”系列智能手机之前,一直没有放弃,直到谷歌安卓系统的推出,给手机市场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但其销量仍然远远落后于苹果的 iPhone。
和其他几家日本手机制造商一样,三洋被松下收购,松下的手机部门已经萎缩。由于公司经营不善,夏普一度停止生产手机,后来被富士康收购,为了多领域经营,也为了利用本公司 LCD屏,重新开始生产手机,但要想重回巅峰已经很难了。
创新思维不足与中国的华为, OPPO, vivo,小米不同,日本的智能手机非常依赖安卓系统,也很少进行自己的优化,所以日本的智能手机也是如此。
由于对安卓原生系统的不断改进,中国公司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并在快充、拍照、续航甚至信号处理能力方面超越 iPhone,成为手机行业的领先者。
而且日本手机品牌完全只有跟随能力,缺乏创新和意愿。运营者的深度捆绑在日本,手机市场是运营商的天下,手机大多是由运营商定制的,往往让日本手机厂商服务于企业多于用户。
而且手机行业的优势典型的是2 C,所以最终导致2 B的终端做得很好,但2 C终端并不被重视。与 iPhone或三星不同,即使有些国家以运营商系统为主,但也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是以2 C的开放市场为主,这样最终才能实现均衡发展,而非偏废。
多年来,日本生产手机,更新也很快,但是没有统一的通用操作系统。每款手机的界面都是自定义的,功能各异。缺少全球视野,缺乏对操作系统和软件的重视,对架构或平台的了解不够,这些都让日本手机走出国门,成为一款怪异、矛盾交织的失败产品。
软硬件人才流失一家企业,最宝贵的往往是人才。就硬件的制造和设计而言,由于过去日本公司都曾一度不生产手机,人才流失严重,许多人才被韩国、中国企业吸引。
如今重启产品,也是国内的小众产品,对整个手机市场几乎没有多大影响。而日本已经不再生产硬件(零部件),可以生产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区的产品,这也让日本失去了制造优势。
中国品牌崛起。华为、 OPPO、 vivo等中国手机品牌登上舞台,它们不仅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还开始向亚洲乃至欧洲市场出口,并已在日本手机市场大行其道。
最后,日本手机市场被 iPhone,三星和中国三大手机厂商包围,逐渐衰落也是可以理解的。毫不退让,如今辉煌的中国手机品牌同样值得借鉴。
在对华为热销手机p30进行拆解时,发现如下数据:这款手机共有1631个主要部件,其中869个部件来自日本。由此可见,日本在生产手机配件方面一直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除供应手机元件之外,苹果、小米、LG、联想、魅族和华为OV等的高端机的摄像头,也多采用日本生产的索尼镜组。但就是这样具备所有硬性条件的日本,却没有本土品牌的畅销手机。就连本土品牌“索尼”,其产品也是低价高配无亮点,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状态。
日本的手机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本土的特殊情况。其实,日本国内的通信行业一直在畸形发展。在日本,购买手机只能通过通讯运营商,手机厂商无权插手手机价格,这就使得厂商缺乏发行渠道,利润少,整个行业都不景气。
此外,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在全国1.27亿的总人口中,老年人就占到了30%。智能机缺少受众,厂商很难运行。在本土都无法立足崛起的产业,自然难以走向世界了。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多因循守旧。他们办事原则性强,执行能力却慢。目前手机寿命的更迭仅几个月,日本企业的这种思维模式自然跟不上手机行业的发展。要说手机停留在通讯功能时代,日本的手机品牌还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智能机时代,日本彻底跟不上节奏。我们虽然没用过日本手机,却离不开日本生产的手机零件。现在日本的手机品牌虽然落寞,但大部分高端手机的摄像头传感器都来自索尼。而日本的液晶屏JDI,如今已经能和韩国的三星、LG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