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相邻的国家中,有一个被称为'岛国'的日本。之所以叫它岛国,是因为它是一个在海岛上的国家。日本主要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比较大的海岛,和七千多个小的海岛组
在我们相邻的国家中,有一个被称为'岛国'的日本。之所以叫它岛国,是因为它是一个在海岛上的国家。日本主要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比较大的海岛,和七千多个小的海岛组成的,这样看来,日本还真是名副其实由岛组成的国家。
既然是岛国,生活在海上,由于地壳的运动,少不了一些海啸、地震的发生,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在无止尽的挖掘着地球的燃料,伤害着我们生存的环境,换来的定是大自然的报复。而日本,也是在害怕自己的国家哪一天会沉入到大海中,就如同古籍中记载的那个与那国岛一样。
与那国岛位于中国与日本之间,距离中国台湾不过110多公里。在我国记述古代志怪的著名典籍《山海经》中便有记载,在太平洋之间,曾经出现过一个大陆,而与那国岛曾经就在这片大陆上,也是个有着文明发展的国家。我们都知道,《山海经》中记录着的一些远古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些神话故事和奇珍异兽,有很多都是靠着人们的经历和想象编造成的一些脍炙人口的传说。
除此之外,其实它还记录了一些地理知识,这些有关地理位置和结构的记载也为后来考古学家的研究也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在《山海经》中有关地理知识的记载,有很多都在后来考古学家和地理学家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那么也在这本书中收录的这个曾经出现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强大国家,在后来的地壳运动中沉入海底的故事,到底有多少真实度呢?
与那国岛海底遗迹的发现
在我们的认知里,目前被发现的古代文明除了平常最多被人提起的古埃及文明、夏商文化,还有几个我们不算太熟悉的苏美尔文明、克里特文明等,被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文明距今不过五六千年。
而有些科学家认为还存在一万多年前的史前文明,其中有学家提出假说的姆大陆文明就存在于太平洋上,连接着亚洲与美洲大陆,与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今被归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琉球群岛,有极大可能就是存在于姆大陆最西端的一部分。
在1986年的一天,一个潜水员在琉球群岛和与那国岛附近,无意中发现了一块方圆数百米的巨大岩石,而岩石上有着垂直的台阶,很像是人类存在的痕迹。后来经过考古学家认证,这台阶确实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由人工切割造成的。这是个比较大的工程,在当时的古代,这种类似于城市道路的台阶,是不太容易的。
前后二十多年,考古学家在这片海底的遗迹中陆陆续续发现了类似于巨型金字塔、城门、神殿的建筑群,还有一座较完整的海底古城。除了建筑,城门的上方还有不明显的图绘文案,类似于象形文字。文明出现的三要素便是国家的产生、城市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而在这片海底古城中发现的金字塔、城市和象形文字,是否就是科学家们提出假说的那个大陆文明呢?如果是,那么这个史前文化的假说,是否能够被证实呢?
与那国岛的研究自发现海底遗迹到如今,日本的考古学家并没有将深入研究过这片遗迹,全世界只有琉球大学的一个考古团队在进行专门的研究,那么日本为什么对这个海底古城漠不关心呢?是不是日本的政府并不想让世人知道,这座古城和它所有的古代文明的存在?
与那国岛在琉球群岛八重山群岛的最西端,明朝时期,与那国岛曾是琉球王国的一部分。后来日本人强行将琉球群岛加入到自己国家的版图中,设置为冲绳县后,与那国岛就成了冲绳县的一部分。而从地图上来看,与那国岛距离中国台湾的花莲只有110多公里,距离日本本土却有1000多公里。那么这样从距离上来看,被人发现的这座与那国岛的海底古城有很大可能是与中国的文明有着密切关系的。
曾经被发现的南太平洋群岛的南岛语族,就已经被证实起源于中国的福建沿海和台湾岛,如果与那国岛再被证实与中国台湾有关系的话,那么就会进一步说明,日本最早的文明应该是与那国岛文明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日本的文明起源于中国。也许是不想承认,或者其他,对于此等缘由,日本人的担忧和害怕也不是不能理解。
来自日本的担忧
与那国岛的海底遗迹源于地壳运动,从前文中我们提到的《山海经》的记载也可以得知,"沧海桑田"也是真实存在的,原本在亚洲和美洲之间可能存在的大陆也是源于地壳运动。其实在我们度过的每分每秒中,我们生活的地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板块活动。体现在平常的生活中,便是一些地震、海啸、沙尘暴、龙卷风等等这些天灾的发生。
那么姆大陆这么一个大面积的陆地突然沉入海底,是不是因为当时太平洋上发生的巨大的海啸呢?在中国的上古时代还有一个有关"大洪水"的传说,这个传说与沉入海底的姆大陆文明有没有关系呢?
其实,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与那国岛海底遗迹,这个地带在太平洋底有一个马里亚纳海沟。这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在琉球群岛的附近,因为最靠近地心的位置,受到的地心活动最大,所以此处的地质活动也比较活跃。所以又很大的可能,姆大陆文明是存在的,但因为地壳的活动,导致整块大陆沉入海底。而在这片大陆上存在的与那国岛的古文明一并被尘封。
如今的日本国就处在环太平洋的地震带和火山带上,活火山富士山的存在也是对日本存活的一个极大地威胁。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等这些地壳运动,无一不在威胁着日本的安全。日本人也存在这样的担忧,甚至还拍摄过《日本沉没》这样的电影。
所以说,与那国岛的出现,叫日本害怕的不仅仅是对文明上的来源和发展的争论,还有就是海岛沉没的前车之鉴。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基础上,科学家们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和“海底扩张”概念。根据地质学家推测,大陆板块每年可以移动1到5厘米的距离。众所周知,板块移动对于板块边界的影响是最大的,板块边界也是地震、火山等灾难频发之处,例如位于太平洋板块边界的日本。板块之间相互挤压或分离,会对地形、地势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升高。
印尼首都雅加达
板块相互挤压会导致山脉隆起,板块相互分离自然就会导致地势降低,再加上海平面不断上升,很多岛屿、半岛都面临下沉乃至被海水淹没的窘境。在深受陆地下沉困扰的国家中,最严重者要属印度尼西亚,其首都雅加达在6年间下沉了10米,预计再过20年就有沉没风险,以至于印尼政府不得不耗费巨资迁都于东加里曼丹。
日本鼻北小岛
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作为一个纯粹的岛国,自然也深受陆地下沉困扰。2018年10月31日,据日媒报道称位于北海道东侧约500米处的鼻北小岛已经消失;2019年9月24日,经科学观测确认该岛消失,至此这座岛屿刚被发现32年,2014年被命名,1987年发现时测得其高于平均海平面1.4米。鼻北小岛只是日本158座无人岛中的一座,但它的消失一方面造成了日本领海面积缩小,一方面让人们对陆地下沉更多了几分担心。
面对日本小岛沉没,我国专家也表示:中国也有两岛与之相仿,少有人知如今却正处消亡边缘濒临消失。其中上海作为我国地势最低的沿海城市,在1921-1965年期间地面平均下沉1.69米,所幸已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减缓了地面沉降量。此外,天津也深受地面沉降之害,这里平均海拔本就只有3.5米,下沉之后会造成气候等多方面影响。这些大都市的地势变化深受人们关注,而位于我国边境的有两个小岛,少有人知却即将消失在海平面下。
庙岛群岛
其中一处是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的庙岛群岛。庙鸟群岛曾名长山岛,总面积53.1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6.14公里,共包括32个岛屿,有“中国鲍鱼之乡”、“中国扇贝之乡”、“中国海带之乡”等美誉,是黄海最大岛群长山列岛的一部分。近些年旅游资源得到较好开发,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旅游区,候鸟保护区和海岛地质公园。
日本作为太平洋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在这个总面积仅有37.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人口却已经突破了1.2亿,由于日本国土由4个大岛以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的国家,使得日本对于海洋以及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整个日本国土都处于亚欧板块以及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使得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等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虽然这些环境塑造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但是随着近几年的气候变化,以及火山运动越来越频繁,这也给日本带来了另一个威胁。
在世界上,日本是属于火山爆发以及地震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基本上小的地震每隔一段时间就回来一次,大的地震每年也会发生,并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但这些都不足以真正威胁到日本的生存,真正令日本担忧的便是逐年升高的海平面,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板块断裂而造成的了日本岛下沉的危机。
据日本专家的评估,随着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逐渐逼近,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日本本岛很有可能被该海沟"拉入"海底,尽管这一危机离当下还十分遥远,但这依旧是日本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而今天小编要说的事情,其实是和日本的情况有些相似,是关乎中国沿海的2个地方。
首先是广东湛江的罗斗沙岛,虽然这是一座南海的无人小岛,但面积却有4.6平方公里,上面有成片的木麻黄林,并且储藏有一定的乌色矿物,曾经还一度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圣地,但此刻这座美丽的无人小岛,正在面临着下沉的危机,在过去的10年的时间里,这座小岛已经消失了一半的海平面积,这其中除了有人私采海沙之外,专家认为与逐年变化的自然环境,以及地质改变有着很大关系。
其次便是烟台的长岛县,虽然听上去它更像是陆地,但该县却由32个岛屿和66个明礁,外加上8700平方公里的海域组合而成。虽然看起来这个县的面积很大,但其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几座岛屿之上,整个县满打满算也就5~6万人左右。并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岛上年轻人的发展机会较少等原因,岛上大批年轻人也在逐渐离开这里,去往城市中发展,剩下的除了老人之外就是每年到此游玩的游客了,也许在未来,这里也会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变成一块被"遗忘"的地方。
也许这两个地方的消失,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无关痛痒,但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其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所以还是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