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企业寿命那么长,日本人的寿命为什么这么长

在现在互联网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大约是3.7年,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更为短暂,只有2.5年。美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是8.2年,而在日本,中小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3 13:31:06

在现在互联网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大约是3.7年,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更为短暂,只有2.5年。美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是8.2年,而在日本,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10年,达到了12.5年,正向20年迈进。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就不过才7-9年,欧美国家的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的大企业寿命则达到了58年。

在疫情反复出现的当下更是有一大批的企业出现大批裁员、退市、倒闭的状况,为什么日本的企业能够存活得这么长久?其中又能够给我们什么警示?

今天分享一个日本的百年企业——松下集团的故事,无论是销售还是处于创业时期的老板们读懂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1894—1989)

松下电气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是一名普通的推销员。1918年他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投入到了英国进口的插座上,他认为整个社会将进入崭新的电气时代,这些货的销路一定会很好,但残酷的现实,狠狠地打了他的脸,根本没有人愿意买他的产品,最终以宣告破产而终。

然而失败后,他并没有认输,而是又找到了那些不愿意代理他的那些插座的店铺去,征求那些店主的意见:“你们需要什么样的插座?我可以按照你们的意思来改进!”最后,他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改进意见:有说把插座改大一些的,有说把插座改小一些的,还有说想把插座的颜色换一换......没办法,为了卖掉这批压在手里的货,松下幸之助一次又一次地改进这些货,直到代理店铺的店主们都满意了。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反反复复的修改,使松下幸之助有了全新的收获,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双向插座。同时也正是有了这次经验,他逐渐地赢得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他的松下电气集团在这一年也逐渐得发展了起来。

松下幸之助后来总结说:“他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注重销售,而没有在意客户的真正需求。后来他发现,只有满足客户的各种需要才能够成功。”于是便把“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这一条要求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甚至要求每个员工列为工作使命,因此他们比同一时期同行业的公司做的更加的努力,做得更加的好,直到今天,经过了超过100年的时间洗礼,塑造了松下电气这个世界知名品牌。

总结与对比一下,就不难发现,我们目前企业和销售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差距:

1.我们目前的企业的通病就是都是快餐文化

大家看到哪个行业赚钱收益大,便一窝蜂似的涌入这个行业,这样很快达到一种饱和状态,出现行业内卷,甚至不良竞争,最终无利可图了便纷纷关门倒闭下来......比如,前两年短视频带货直播异常的火爆,所以起来了一批代运营、MCN、文化传媒公司,当这波浪潮逐渐褪去,红利期已经过去之后,我们再看看至今还剩下多少这样的公司呢?

2.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随心所欲胡乱搞

作为销售、打工族一定非常有感触,小企业的老板几乎一天一个想法,总是在不断地变变变,最后变得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家底薄的扛不住一年半就黄了;稍微大一点的企业,有点资本或者好不容易拉来了点钱的,也是本来好好地继续把产品往精尖做就可以了,可是偏偏却异想天开的要搞跨行,做手机的不好好研究手机芯片,花钱搞汽车?做汽车的不好好研究汽车要做手机?反正都是别的碗里的饭更香,反正最后亏本了,也都是亏的背后资本的钱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小时候的语文中有一篇小猴子下山的课文:

小猴子下山的路上遇到了玉米、又遇到了桃子就扔掉了玉米;后来捡到了个大西瓜,就把桃子扔掉了,后面又遇到了个小兔子,于是扔掉了西瓜去追小兔子,最终兔子没追上,一无所获。

国内的企业平均寿命之所以那么短,需要各个企业的管理者们不断总结经验,汲取他人之所长,将企业带入到一个正确长久的发展方向上。

全球寿命超200年的企业,为什么日本最多?

如果你深入实地调研过很多日本的企业,相信你一定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占了3146家,在全球首屈一指。而日本社会传承多年的工匠精神是这一切的根本。精益求精,把产品做到极致,是很多日本企业的真实写照。
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
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它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为何日本工匠能把这样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01

质量不好是耻辱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这正是当今应当推崇的工匠精神。
“工匠”在日语中被称之为Takumi,从词义上来看被赋予了更多精神层面的含义。用一生的时间钻研、做好一件事在日本并不鲜见,有些行业还出现一个家庭十几代人只做一件事。

02

产品为啥无法被模仿
说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日本一家只有45个人的小公司。全世界很多科技水平非常发达的国家都要向这家小公司订购小小的螺母。
这家日本公司叫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他们生产的螺母号称“永不松动”。按常理大家都知道,螺母松动是很平常的事,可对于一些重要项目,螺母是否松动几乎人命关天。比如像高速行驶的列车,长期与铁轨摩擦,造成的震动非常大,一般的螺母经受不住,很容易松动脱落,那么满载乘客的列车没准会有解体的危险。
日本哈德洛克工业创始人若林克彦,当年还是公司小职员时,在大阪举行的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上,看到一种防回旋的螺母,作为样品他带了一些回去研究,发现这种螺母是用不锈钢钢丝做卡子来防止松动的,结构复杂价格又高,而且还不能保证绝不会松动。
到底该怎样才能做出永远不会松动的螺母呢?小小的螺母让若林克彦彻夜难眠。它突然在脑中想到了在螺母中增加榫头的办法。想到就干,结果非常成功,他终于做出了永不会松动的螺母。
哈德洛克螺母永不松动,结构却比市面上其他同类螺母复杂得多,成本也高,销售价格更是比其他螺母高了百分之三十,自然,他的螺母不被客户认可。可若林克彦认死理,决不放弃。在公司没有销售额的时候,他兼职去做其他工作来维持公司的运转。
在若林克彦苦苦坚持的时候,日本也有许多铁路公司在苦苦寻觅。若林克彦的哈德洛克螺母获得了一家铁路公司的认可并与之展开合作,随后更多的包括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JR最终也采用了哈德洛克螺母,并且全面用于日本新干线。走到这一步,若林克彦花了二十年。
如今,哈德洛克螺母不仅在日本,甚至已经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迄今为止,哈德洛克螺母已被澳大利亚、英国、波兰、中国、韩国的铁路所采用。
哈德洛克的网页上有非常自负的一笔注脚:本公司常年积累的独特的技术和诀窍,对不同的尺寸和材质有不同的对应偏芯量,这是哈德洛克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所在。也就是明确告诉模仿者,小小的螺母很不起眼,而且物理结构很容易解剖,但即使把图纸给你,它的加工技术和各种参数配合也并不是一般工人能实现的,只有真正的专家级的工匠才能做到。
03

把做的事看成有灵气的生命体
在获得奥斯卡奖的日本影片《入殓师》里,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我前后去过9次日本,以我的认识,还不只是工匠技术问题,我总愿意把它和精神结合起来思考。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上与下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树研工业1998年生产出世界第一的十万分之一克的齿轮,为了完成这种齿轮的量产,他们消耗了整整6年时间;2002年树研工业又批量生产出重量为百万分之一克的超小齿轮,这种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有5个小齿、直径0.147毫米、宽0.08毫米的齿轮被昵称为“粉末齿轮”。
这种粉末齿轮到目前为止,在任何行业都完全没有使用的机会,真正“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树研工业为什么要投入2亿日元去开发这种没有实际用途的产品呢?
这其实就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极致精神,既然研究一个领域,就要做到极致。
“技术高超的匠人加工的模具,手感妙不可言。”我虽不是机械行业出身,但我对松浦元男的这个说法深为理解。上世纪70年代的匠人,技术高超的能加工比机械更高的精度,在匠人圈被誉为“蒙骗机械”。
04

产品精确到无需检验
在今年再版的我写的《中国需要工业精神》一书中,我曾分析说:日本职场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本份”,把手头正在做的事做透是应份的,必须的。
梅原胜彦从1970年到现在始终在做一个小玩意——弹簧夹头,是自动车床中夹住切削对象使其一边旋转一边切削的部件。

梅原胜彦的公司叫“A-one精密”,位于东京西郊,2003年在大阪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时连老板在内仅有13个人,但公司每天平均有500件订货,拥有着1.3万家国外客户,它的超硬弹簧夹头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60%。A-one精密一直保持着不低于35%的毛利润,平均毛利润41.5%。
“豪华的总经理办公室根本不会带来多大的利润,呆坐在豪华办公室里的人没有资格当老总。”梅原胜彦的信条是:不做当不了第一的东西。

有一次,一批人来到A-one精密公司参观学习,有位大企业的干部问:“你们是在哪里做成品检验的呢?”回答是:“我们根本没时间做这些。”对方执拗地追问道:“不可能,你们肯定是在哪里做了的,希望能让我看看。”最后发现,很多日本公司真的没有成品检验的流程。

为什么日本很多的民营企业寿命都很长,而且很多都能够走成百年企业,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却只有2

思维方式不同,日本人创业前都会做很多准备,甚至很多本身就是业内的专业人士创业,公司开业前市场基础,人脉,产品就已经有一定基础了.后期经营中也会很用心,随时跟着市场变化走,很多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问题都处理的很到位.所以企业寿命自然会长的多.
而中国人创业很多就是一时头脑发热,或者看到别人赚钱了马上就筹笔钱开公司去做,对业内情况甚至产品都是一知半解,除了砸钱什么想法都没有怎么可能让企业正常运转,更说不上长寿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