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妈说育儿(原创丨欢迎转载分享)
牙齿,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孕育的时候,口腔里的乳牙其实就已经在牙床下开始萌发了,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的6
文/宋妈说育儿(原创丨欢迎转载分享)
牙齿,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孕育的时候,口腔里的乳牙其实就已经在牙床下开始萌发了,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的6~8个月左右,乳牙就会长出来。
一旦宝宝开始长牙,宝妈的辅食安排也该“随机应变”,增加种类、调整性状,一方面是适应宝宝营养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跟上宝宝牙齿发育的步伐。
宝宝的出牙时间因人而异,乳牙萌出顺序各有不同,宝妈要学会判断出牙时间宝宝出牙时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月份,因人而异,宝宝在以下各个时间段出牙,其实都属于正常现象。
▼ 一般出牙在6—7个月。
▼ 出牙早的在4个月左右。
▼ 出牙晚的在10月左右。
乳牙萌出顺序
大多数宝宝乳牙萌出的顺序是:
中切牙——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尖牙(虎牙)——第二乳磨牙
这是正常出牙顺序,宝宝的情况不同,出牙顺序也可能出现不一样:
▼ 有的宝宝出牙偏晚,一次出来四颗牙。
▼ 有的宝宝出了两颗下牙后,很久没有动静
▼ 有的宝宝先出的是尖牙(虎牙)
对于宝宝的出牙时间和顺序,宝妈要学会判别,另外有时候早一点晚一点都很正常,家长都不必过于焦虑,也不需要额外进行处理。
不过,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家长就要带宝宝去医院的牙科进行咨询,以免错过了宝宝牙齿的发育期。
其实,宝宝的牙齿发育,除了顺应生理上的自然规律之外,还与日常的饮食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辅食的安排能够促进宝宝的咀嚼,帮助乳牙萌发。
宝宝不会咀嚼,就一直给孩子吃软烂食物?咀嚼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从宝宝添加辅食开始,家里的老人会认为宝宝没有牙,不会咀嚼,应该给一些糊状、软烂的食物才好吞咽。
其实这种想法不科学,通过饮食上的咀嚼锻炼不充分,反而会影响到孩子牙齿的生长发育。
(1)咀嚼能帮助乳牙萌出
事实上,宝宝的牙床没有大人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已经足够地坚硬,完全可以担负起咀嚼的重任,应该引入磨牙棒等质地坚硬的食物,通过咀嚼刺激牙龈,使乳牙顺利地萌出。而且这种咀嚼还可以缓解出牙前,牙床的胀痛,会让宝宝感到舒服些。
(2)咀嚼关系到日后相貌
日本人的牙齿普遍都不好,甚至出现“八重齿”的问题,牙齿重叠好几层,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日本的饮食中缺乏硬的食物,来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日本的食物都非常软,如:米、纳豆、拉面、豆腐、鱼肉……
孩子在发育的时候,总吃软食物,没有让咀嚼充分刺激牙床,就会造成牙齿拥挤,甚至出现“地包天”,进而还会影响到孩子的相貌。
(3)咀嚼会影响语言发育
幼儿园的老师,通过孩子说话就能判断出孩子的饮食习惯是否有问题,当孩子进入语言敏感期时,有的孩子一直咬字不清,甚至还“大舌头”。
一是咀嚼能力差导致面部肌肉不发达。孩子无法很好地控制面部肌肉,有些音节发音不清楚。二是乳牙发育不完善。乳牙长得不好就没办法阻挡舌头,舌头会不自觉地伸出来,就出现“大舌头”,有些数字3、4、7也不能清晰地说出来。根据发育特点添加辅食,加强咀嚼能力,让宝宝乳牙长得更好
手指食物,指的是能用手拿起来吃的任何食物,成年人常见的薯条、鱿鱼丝等都是手指食物。
宝宝天生会有吞咽的能力,从吞咽到咀嚼这个过程,需要宝宝学习和锻炼,在添加辅食后,就可以适当地引入手指食物,来加强宝宝的咀嚼能力,同时也让乳牙更好地生长。
对于宝宝来说,手指食物不仅锻炼咀嚼能力,还会锻炼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帮助宝宝今后更好地适应自主吃饭。
第一阶段:方便宝宝抓握,软烂的食物。
一般在宝宝添加辅食后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引入手指食物,一定要是非常软的食物,或者到嘴里能够融化的食物。
妈妈们可以切得较大些,方便宝宝抓握,比如长条形、较大的块状等,长度约为5厘米左右比较合适。
第二阶段:能让宝宝手指抓,稍硬的食物。
在宝宝开始用手捏着食物送进嘴里时,就可以减少原来食物的大小了,由5厘米左右的长条形变成1厘米左右的正方形,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动作,比如成熟的桃肉或者奶酪等。
第三阶段:宝宝抓握精准、咀嚼能力好。
这个时候的宝宝,小手已经能抓得很精准了,不仅能够抓到小的食物,比如面条这种比较滑的食物,也能抓住然后送到自己的嘴里。
当宝宝自己也能够咀嚼和吞咽食物,宝妈就可以不用喂了,可以把辅食放在餐盘中,让宝宝独立地吃饭。
总而言之,对于宝宝的喂养问题,不能总吃一种食物,要根据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相应地调整辅食安排。
PS: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和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孕育的时候,口腔里的乳牙其实就已经在牙床下开始萌发了,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的6~8个月左右,乳牙就会长出来。
一旦宝宝开始长牙,宝妈的辅食安排也该“随机应变”, 增加种类、调整性状,一方面是适应宝宝营养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跟上宝宝牙齿发育的步伐。
宝宝出牙时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月份,因人而异,宝宝在以下各个时间段出牙,其实都属于正常现象。
一般出牙在6—7个月。
出牙早的在4个月左右。
出牙晚的在10月左右。
大多数宝宝乳牙萌出的顺序是:
中切牙——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尖牙(虎牙)——第二乳磨牙
这是正常出牙顺序,宝宝的情况不同,出牙顺序也可能出现不一样:
有的宝宝出牙偏晚,一次出来四颗牙。
有的宝宝出了两颗下牙后,很久没有动静
有的宝宝先出的是尖牙(虎牙)
对于宝宝的出牙时间和顺序,宝妈要学会判别,另外 有时候早一点晚一点都很正常,家长都不必过于焦虑,也不需要额外进行处理。
不过,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 家长就要带宝宝去医院的牙科进行咨询 ,以免错过了宝宝牙齿的发育期。
其实,宝宝的牙齿发育,除了顺应生理上的自然规律之外, 还与日常的饮食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辅食的安排能够促进宝宝的咀嚼,帮助乳牙萌发。
从宝宝添加辅食开始,家里的老人会认为宝宝没有牙,不会咀嚼,应该给一些糊状、软烂的食物才好吞咽。
其实这种想法不科学,通过饮食上的咀嚼锻炼不充分,反而会影响到孩子牙齿的生长发育。
(1)咀嚼能帮助乳牙萌出
事实上,宝宝的牙床没有大人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已经 足够地坚硬 ,完全可以担负起咀嚼的重任, 应该引入磨牙棒等质地坚硬的食物,通过咀嚼刺激牙龈,使乳牙顺利地萌出 。而且这种咀嚼还可以缓解出牙前,牙床的胀痛,会让宝宝感到舒服些。
(2)咀嚼关系到日后相貌
日本人的牙齿普遍都不好,甚至出现 “八重齿” 的问题,牙齿重叠好几层,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日本的饮食中缺乏硬的食物,来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日本的食物都非常软,如: 米、纳豆、拉面、豆腐、鱼肉……
孩子在发育的时候,总吃软食物,没有让咀嚼充分刺激牙床,就会造成牙齿拥挤,甚至出现 “地包天” ,进而还会影响到孩子的相貌。
(3)咀嚼会影响语言发育
幼儿园的老师,通过孩子说话就能判断出孩子的饮食习惯是否有问题,当孩子进入语言敏感期时,有的孩子一直咬字不清,甚至还 “大舌头”。
宝宝天生会有吞咽的能力,从吞咽到咀嚼这个过程,需要宝宝学习和锻炼,在添加辅食后,就可以适当地引入手指食物,来加强宝宝的咀嚼能力,同时也让乳牙更好地生长。
对于宝宝来说,手指食物不仅 锻炼咀嚼能力,还会锻炼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 ,还能帮助宝宝今后更好地适应自主吃饭。
第一阶段:方便宝宝抓握,软烂的食物。
一般在宝宝添加辅食后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引入手指食物, 一定要是非常软的食物,或者到嘴里能够融化的食物。
妈妈们可以切得较大些,方便宝宝抓握 ,比如长条形、较大的块状等,长度约为 5厘米 左右比较合适。
第二阶段:能让宝宝手指抓,稍硬的食物。
在宝宝开始用手捏着食物送进嘴里时,就可以减少原来食物的大小了, 由5厘米左右的长条形变成1厘米左右的正方形 ,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动作,比如成熟的桃肉或者奶酪等。
第三阶段:宝宝抓握精准、咀嚼能力好。
这个时候的宝宝,小手已经能抓得很精准了, 不仅能够抓到小的食物,比如面条这种比较滑的食物,也能抓住然后送到自己的嘴里。
当宝宝自己也能够咀嚼和吞咽食物,宝妈就可以不用喂了,可以把辅食放在餐盘中,让宝宝独立地吃饭。
文 | 小书虫妈妈
婆婆正给二宝喂米糊,勺子送到二宝嘴里,遇到一个坚硬的东西。婆婆掰开二宝的小嘴一看,哈哈,二宝的第一颗乳牙“诞生”了。
婆婆兴奋地叫我们一起过去看,孩子爸爸一听,赶紧跑过去,抱起二宝。二宝看着爸爸,咧开嘴一笑,露出了刚刚长出的小乳牙,太可爱了。
婆婆开心地说:"我们的小乖乖长牙了,可以吃肉肉了,奶奶做香喷喷的肉粥给你吃哈!”是啊,宝宝长牙了,咀嚼能力提高了,我们就要改变喂养方法。
宝宝开始长牙时,由于乳牙即将萌出,距离龈缘很近,会刺激牙龈充血,肿胀发痒,这时宝宝通常喜欢咬自己的手指,吃奶时咬R头,咬硬东西、咬玩具,连续几天烦躁不安,哭闹增多,流口水等。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不必紧张,这是宝宝出牙的正常表现。这时,我们可以给宝宝一些硬的食物如饼干、苹果来啃咬,刺激牙床促使牙齿萌出。
宝宝乳牙的生长要有充足的热量、蛋白质、钙、磷及维生素A、维生素C和氟等。在宝宝出牙期间,要注意营养,不断补充牙齿需要的营养。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细节。
(1)增多辅食类别
宝宝在这个阶段,可以接受更多种类的食物。父母可以喂宝宝吃蛋黄、菜泥、果泥、鱼泥、肉泥、烂面条、磨牙饼干、面包片等多类别的食物,为宝宝加强营养。
但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给宝宝增多辅食类别时要循序渐进,3~4天增加一种新辅食比较合适,添加新辅食的时候,要留意宝宝的反应,如有没有过敏、排便是否正常等。
(2)添加固体食物
宝宝出牙期,是宝宝咀嚼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只有适当添加固体食物,才能满足宝宝的成长需要。另外,很多宝宝在这阶段并不太喜欢吃太稀太烂的食物,而喜欢用牙床进行咀嚼,所以喂食固体食物会让宝宝更喜欢吃。
( 3)添加粗纤维食品
粗纤维食物,如 芹菜、卷心菜、菠菜、小油菜等,不但能够满足宝宝的长牙需要求,还能促进排便,很适合宝宝食用。
给宝宝吃什么辅食,是很多家长想了解的问题。针对宝宝出牙的情况不同,我分别给大家整理了详细的食谱,给大家参考。
萌牙期: 可以给宝宝添加半固态食物,蛋黄泥、马铃薯泥和麦片粥,牛奶燕麦粥,鸡肉泥粥等,或者烂一点的蔬菜,去掉核和茎的水果等,锻炼宝宝的咀嚼肌,促进其乳牙的发育和牙齿的 健康 生长。
已经长2~4颗牙齿: 宝宝所需的营养也在逐渐增多,可以给宝宝添加些营养丰富的肉类食物,可以捣成肉末,如鱼肉末、鸡肉末,虾肉泥等,并随着宝宝牙齿的生长逐渐提高肉食的硬度。同时,还可以添加豆腐、西红柿、山药、南瓜、地瓜等。
已经长6~8颗牙齿: 宝宝的消化系统也逐渐发育成熟,我们可以给宝宝吃些固体食物, 如稍微烂一点的蔬菜和水煮蛋,水饺、小云吞、面条等。
已经长8 12颗牙齿: 宝宝的牙齿变得更加有力,可以吃一些有嚼劲的食物,可以增加固体食物量,可以给宝宝吃肉片、蔬菜、面包和软饭等食物。 如:豆腐肉末软饭、空心面、茄子饭、鸡肉香菇饭、鸡蛋牛奶糕等。
已经长出20颗牙齿: 这一阶段,父母要经常观察宝宝的长牙状况,为宝宝添加正确的辅食,促进其牙齿的 健康 发育。
在食物的选择和制作上仍应注意宝宝的特点,为其准备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最好每餐仍能给宝宝单独做一个菜,并经常变换花样品种, 注意细、碎、软、烂,尤其是鱼,肉等动物性食物,仍应切碎煮烂。
宝宝开始长牙了,为了让宝宝有一口 健康 的牙齿,家长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呢?在喂养和护理上,家长需要做好这几个细节。
(1)及时添加有助于乳牙发育的辅食
宝宝长牙后,就应及时添加一些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帮助乳牙发育的辅食,如饼干、烤馒头片、磨牙饼干、面包干等,这些食品可以有效刺激宝宝的牙齿生长,以促进乳牙的萌出。
我家宝宝长牙期的时候,我喜欢自己做一些手指食物给宝宝磨牙 ,比如:长水果条、蔬菜条 新鲜的苹果、黄瓜、胡萝卜切成手指粗细的小长 条,清凉又脆甜,还能补充维生素,这些手指食物,都是非常好的宝宝磨牙食品。
(2)要少吃甜食
宝宝天生爱吃甜食,但正处于出牙期的宝宝,要尽量少吃或不吃甜食。 因为甜食容易被口腔中的乳酸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破坏牙釉质。而且,太多的糖分摄入,会影响宝宝的胃口,妨碍吃其他食物。
(3)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乳牙阶段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龋齿易发时期,家长要帮助孩子清洁口腔。如何给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呢?不同阶段的清洁方法不一样。